发表自话题:海底捞都没这么难
海底捞的困境其实并非来源于逆势扩店,而是来源于对 " 行业低潮 " 长度的判断。成立于 1994 年,20 多年来,海底捞依托 " 极致服务 " 在餐饮领域错位竞争(此前餐饮更多是口味 PK)打造强餐饮 IP,通过师徒管理制模式全面激发员工潜力,推动餐饮 + 供应链协同发展,成为目前国内中式火锅排名第一,2019 年餐饮百强中排名第三的餐饮巨头,仅次于百胜、麦当劳
今年 2 月份,海底捞股价站上 85.8 港元的历史高点,随后便是一路下行,至今深不见底,无人问津。截至 10 月 12 日,海底捞收盘 28.55 港元,较年初高点跌幅达到 66.72%。
8 月末,海底捞发布 2021 年上半年财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 200.94 亿元,同比增长 105.9%,净利润 9650 万元,同比上升 110.0%。尽管在低基数的背景下实现高速增长,但海底捞的股价表现不达预期。
扩不动了
餐饮企业成长公式 = 同店增长 + 新店扩张 + 新品牌孵化(第二增长曲线)。新店扩张对餐企而言是重要的价值指标——开更多的店往往意味着能赚更多钱,而当新店进入成熟期后,也会贡献增量的业绩。
品牌如果想要大量开店,前提是所在的赛道空间足够,而火锅行业就满足这一要求。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19 年,国内火锅市场规模估算 5000 亿 +,2017-2019 年均增长 10%,保持稳定增长。此外,参考中国饭店业协会 2019 年的报告,火锅无论是餐厅坪效(1.98 万元)还是每个餐位营收(7.28 万元)均为餐饮行业最高,经营效益相当可观。
2017 年,海底捞大幅扩店后,公司净利润从 16.5 亿元增至 23.5 亿元,增幅 42%。全球门店数量由 2016 年的 176 家迅速扩张到 2019 年 768 家,门店年均增率 63.4%,其中国内 716 家,覆盖全国 132 个城市,而海外门店数量达 52 家,覆盖 14 个国家及地区。
2020 年,海底捞扩店 530 家,新开的门店数是捞王总店数(135 家)的 4 倍,巴奴火锅(77 家)的 7 倍。
2021H1,海底捞新开 310 家 ( 一线 / 二线 / 三线 / 海外分别 38/98/161/13 ) ,关店 11 家(一线 / 二线 / 三线 / 海外分别 6/4/1/0 家,其中 8 家因商场翻修、3 家因合同到期),净增 299 家(一线 / 二线 / 三线 / 海外分别 32/94/160/13),相比 2020H1 净增 167 家、2020H2 净增 363 家,开店速度环比减缓(同比增加),门店拓张策略趋稳健,新开门店半数以上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下沉趋势明显。
事实上,海底捞的困境其实并非来源于逆势扩店,而是来源于对 " 行业低潮 " 长度的判断。张勇看到了机会,但谁也没有想到疫情出现了反复。
2021 年 6 月,变异病毒德尔塔袭击广州,海底捞在广州的当月翻台率从 3.1 直接骤降到了 1.2。
量价皆失
海底捞股价的滑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3 月初,公司公布 2020 年净利润下降 90% 预警,第二阶段是 5 月初,被爆出餐厅翻台率不到 3 次 / 日。
翻台率是一个餐饮行业常用的词汇,表示餐桌重复使用率,在此之前,海底捞翻台率常年在 4 甚至是 5,其他餐饮店能摸到海底捞一半的水平都已经很难了。
2017 年 -2019 年,海底捞门店以 41% 的年复合增长率进行扩张,但丝毫不影响整体餐厅翻台率。根据财报,2015-2019 年,海底捞的翻台率分别为 4、4.5、5、5、4.8 次,基本稳定在 5 次左右,非常可观。其中,公司 2019 年翻台率 4.8 次 / 天,较 2018 年略下降 0.2 次 / 天,主要是一二线城市新开店扩张后翻台率略微下降影响,但仍为同期行业水平的 2 倍多。
2020 年,海底捞餐厅整体翻台率为 3.5 次 / 天,同比 -1.3 次 / 天。同期,中国饭店协会公布的火锅业态整体的翻台率约为 2.3 次 / 天,尽管海底捞与行业平均的剪刀差不断缩小,但依然保持领先优势。
但进入 2021 年之后,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根据国信证券的测算,3 次 / 天的翻台率是海底捞单店的盈亏平衡线,跌破该数值,意味着海底捞单店处在微利或亏损状态。
海底捞的 2021 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海底捞翻台率下降到 3.0 次 / 天,低于 2020 年同期的 3.3 次 / 天。在走量无望的情况下,海底捞希望靠提价来扩大盈利,但这条路同样走不通。
2020 年 3 月,刚复工的海底捞心一横宣布全国涨价,涨幅一度高达 80%,没想到换来的却是消费者的一片骂声,翻台率大跌,海底捞赶忙发了一份致歉声明。底捞的客单价从 2019 年的 105 元涨到了 2020 年的 110 元,然而到了今年上半年,海底捞的整体客单价为 107 元,相较于去年同期不升反降。2021 年上半年,海底捞的销售净利率为 0.48%,而同期九毛九的净利率为 9.2%。
副业也难行
主业不景气,人们开始关注海底捞的副业是否可行。
目前海底捞主要有三大副业方向:利用供应链品牌做零售产品;在海底捞门店内开设新业务;重做品牌。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副业对于海底捞来说是第二次创业,而在这些细分领域内已经有先行者,这对海底捞构成了极大的竞争压力。
海底捞的颓败也引发供应链上公司的溃败,颐海国际是行业领先的综合调味品品牌,也是海底捞火锅底料的供应商。颐海国际在今年年初曾一度创下上市以来的最高价,股价触及近 148 港元位置。不过,在此后 8 个多月时间里,股价一路下行,目前公司市值较前期高点已缩水超 7 成。
此前瑞信发布研究报告,下调三家火锅股海底捞、九毛九及呷哺呷哺 2021 年度每股盈利 6%、9%、12%,维持九毛九为行业首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餐饮行业的恢复并没有达到预期,在此背景下,海底捞逆势扩张显然是错判了形势,疫情反复无常的情况下,其何时走出困境也根本无法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