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明星大侦探抑郁症语录
作者 / 示其
顶流组合 NZND 今天回归了!
由何美男(何炅)、撒微笑(撒贝宁)、白 rap(白敬亭)撑起的 NZND(No Zuo No Die)可以说是内娱火的最独特的男子组合——出现频次为一年一度,每次出现必出 " 命案 ",这是因为他们其实来自于综艺《明星大侦探》。


从 2016 年第一季以《男团鲜肉的战争》惊喜登场,既在人物设定上还原了标准的 idol 组合主唱、舞蹈、rap、颜值各类担当,也讨论到娱乐圈中整容、抄袭、偶像恋情等问题;到第二季《周五见》凭借案件缜密逻辑和关注到狗仔爆料、网络暴力等热点话题树立好口碑;第三季《NZND 之岁月无情》讲述成团十年后的变迁,进一步巩固了 IP 效应和综艺效果,但也开始暴露推理疲软的问题;而第四季《NZND 之回到未红时》、第五季《NZND 破冰谜案》中除了何撒白外老嘉宾缺位、整体剧情乏力。


从评分也可看出,第六季明侦的剧情水平的确回归到了二、三季,烧脑的案件手法获得了不少粉丝认可。但如果看讨论热度,第六季却还是没能产生出圈的名场面,最火的词条似乎还是 "# 明星大侦探将圣诞元素打码 "。
不少观众直呼 " 节目不好笑了 ",重提《成全》CP 等众多老梗也引起粉丝关于节目组 " 吃老本 " 的质疑。

娱乐资本论对话了《明星大侦探》制片人与总编剧,试图剖析明侦六季背后的突破与困境。
明侦的配方:是明星搞笑综艺,还是破案推理故事?
明侦节目属性有特殊之处,犯罪、探案与明星、综艺,这样的元素结合在 2016 年诞生之初是非常新鲜的。
五年来悬疑探案类节目已经是层出不穷,但无论是素人探案且推理味更浓的《名侦探学院》,还是剔除 " 谋杀 " 元素、降低探案复杂度的上星版本《我是大侦探》,或者是同团队制作的主打明星 + 密室的《密室大逃脱》,它们都没有产生超越明侦本身的影响力。
观众看《明星大侦探》到底在看什么?
许多节目老粉会把第一季视作初心,认为那时的节目搞笑与推理并行,且识于微时的那批老玩家之间有不可替代的 " 团魂 "。而随着节目进行到 N 代,观众和节目组其实都在进行重新定位。
毫无疑问,明侦的观众是在进步的。在节目组早期的采访中曾说过,明侦是一档由 "40% 搞笑 +30% 剧情 +30% 推理 " 构成的节目,而对于初次接触到这一综艺模式的观众来说,看嘉宾之间的有趣互动、享受推理模式是这一阶段的重点。
到了第二季,观众对明侦的模式比较熟悉后,节目的内容也进一步丰富了,从第二季的案件名称和内容就可看出大都致敬了经典的影视 IP。
到了中期,尤其是第四、五季,剧情脑洞越开越大,时空穿梭、平行时空、盗梦空间、蝴蝶效应,但因没有扎实的逻辑支持,推理常常变得单薄,剧情单纯为了反转而反转。

再加上老玩家的缺席,以谭松韵为代表的新玩家适应不良引发粉丝群情激愤(点此复习),将明侦口碑带入一个低谷期,豆瓣评分从以往的 9 分 + 下滑到 8.6、8.5。
采访了多位明侦的老观众后小娱发现,六季以来观众追求的观看体验和喜爱的内容方向是存在变化的。从开始的看人物到一步步享受案件的推理,存在着一个缓慢更迭的过程。
第六季明侦剧本最大的特点就是更重视案件作案手法,重推理、重逻辑、重证据链,这点也得到了总编剧的确认。密室、机关、时间差,每一期案件的 " 谋杀 " 手法都不是一眼可见的,完整的证据链让嘉宾能通过推理锁定 2-3 个最终嫌疑人。

对此总编剧解释,这是节目中笑点跟剧情的关联度越来越高所致。现在搞笑的是剧情、人物关系,而之前可能是嘉宾互动或者出糗。后者很容易被剪成单独的 cut 广泛传播,大家都会觉得有趣,但前者若不结合剧情内容,就无法感受到。
如第六季第 7 期《吼莱坞往事》第一次集中讨论环节,它的笑点就是剧情里的人物关系引发出来的,如撒记者(撒贝宁)冒充金银花(金靖)与张飞饼(张雨剑)成为至交网友,骗钱骗感情,而这一冒名顶替又是在讨论到最后才被揭示出来,只有看了完整讨论过程的观众才能理解。这样的笑点显然是无法简单快速传播的。

第六季反而变成了大型 " 老梗怀念现场 ",几乎每一期都有对过往经典设定的呼应,比如《吼莱坞往事》再现王鸥、魏晨在第三季《又冲不上的云霄》中演唱《成全》的环节,《忘忧杂货铺》类似第三季《无忧客栈》的设定,《夜半酒店》直接成为《酒店惊魂》前传等等。
有的粉丝觉得系列化很好,有的则觉得节目组已经江郎才尽,在吃老本。
对于节目组来说,一方面确实想要创造一个明侦宇宙,通过系列化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老粉;另一方面总编剧也认为主题的重合有时候也是必要的,比如《无忧客栈》中的微笑抑郁症和《忘忧杂货铺》的诱导抑郁症患者自杀,虽然类似,但它就是会一直给观众带来反思的话题。
" 我觉得我们比较可怜。" 总编剧笑称," 其实这些都可以做成完全不同的背景设定,但总也会有粉丝喜欢系列化。之后我们也要考虑一下怎么做更合适,如果做一个全新的故事会不会更好。但无论侧重于哪一个方向,它都会是一把双刃剑。"
从推理模型到社会话题,明侦故事从哪来?
第六季何舒从总导演变为制片人,她告诉小娱,明侦剧本创作的第一步采取的是报选题制,即每个编剧都会提出自己想要做的选题,经开会讨论后,有亮点、有共鸣的主题就会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的创作则是框架式的,被称为 "5W 创作 ",即把凶手、死者、嫌疑人、杀人动机、杀人手法确定下来,然后再根据每一个角色去丰富他的人生故事,形成给每一个玩家的角色卡。
之后再把角色卡里面的内容变成证据和线索,进行美术设计、现场试玩,最后才会进行节目的录制。
" 这是一个前期耗时非常长的节目,一般剧本的创作都要花 3~6 个月,基本上每一案都是从 6~7 个选题中挑选出来的。" 何舒说。
明侦已经做了六季,每季 12 案,一共就是 72 个案子,即使按照 6 选 1 的比例,节目组考虑过的选题也已经达到 432 个。
总编剧坦言,想出更多创新的设定就是编剧组面临的最大难题。" 之前已经做了那么多故事,现在的每个故事都还要有新的立意和作案手法去吸引观众,这本身就很困难。而更难的是观众的要求还一点一点在增加。大家都在进步,观众也期待我们越来越好。"

过去节目组的灵感来源大多是推理小说、柯南、金田一等,但后来生活化的新闻、场景则成为了更重要的母题。" 比如微博看到的那种十大奇葩新闻,以及很多社会新闻其实都会有反转,就能够启发你原来还可以这样创作。" 何舒说," 包括我们自己旅行中可能看到了某个很漂亮的场景,都会把它拍下来分享给同事,说以后我们做节目场景可以按照这个做。"
举例来看,第六季第 5 期《神奇的部落》的灵感就源于场景画风的创新。" 明侦这么多季,还有什么画风是能带来视觉冲击的?我们就提出了原始人画风。" 总编剧说。" 源于这个场景画风往下思考,因为大部分提到原始人就是讲很多年以前的故事,对于我们的观众来说,这可能太过于平常了。于是我们用了一个猜想,即地球文明其实是一个大循环,可能我们以为现在讲的是一万年以前的故事,但其实一万年以后也是如此。"

这一案从一个母系社会体制的原始部落讲起,随后反转到原来部落里有外星人入侵,企图占领地球,而这些外星人其实又是曾经的地球人,最后还落在了保护环境的大母题之上。

虽然导演与编剧都告诉小娱,明侦创作流程六季以来并没有改变。但肉眼可见的变化是,从第三季第一案《酒店惊魂》关注校园暴力开始,明侦每一案讨论的话题范围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有社会性。
" 你会发现第一、二季的案件没有那么复杂,那时我们还是在参考推理模型创作。到了第三季,故事的立意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 何舒说道," 明侦虽然好像是跟犯罪杀人相关的节目类型。但其实处处都透露了真善美,我觉得这是我们找到的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 有很多因素会导致明侦做不下去 "
一般来说,明侦最坚定的老粉有两类,一种是冲着 " 团魂 ",另一种则是冲着推理和剧情。>
明星大侦探嘉宾中公认最为核心的 " 团魂 " 是何炅、撒贝宁、白敬亭、王鸥和鬼鬼,他们是第一季的常驻阵容。但一方面由于嘉宾的档期很难控制,另一方面节目也需要新玩家注入新鲜感,种种原因加持下,这五人团在第二季第 4 期《博物馆奇妙夜》后就再没有聚齐过。
粉丝从 " 求五人合体 " 逐渐变成 " 求能有四人 ",到如今在明星嘉宾阵容上唯一的底线就是——一定要有 " 双北 "(何炅、撒贝宁)。

但是,在杀人、犯罪、破案这样颇为敏感的大框架之下,明侦的热度越高、关注度越高,某种程度上其责任也越大,受到的监管压力也会越大。
从创作参考推理模型升级到参考社会新闻,明侦已经不能是简单的 " 杀人案件 "。从热衷造梗,到让故事有趣,再到现在的立意为先,节目在创作方向上的发展变化明显。
观众最直观可以看到的就是,自第三季起,明侦每一期节目片尾都加入了 2 分钟左右的立意阐述,由当期玩家讲述该主题下的自身感受及引申道理。
第四季、第五季中,这 2 分钟左右的玩家阐述成为了片尾的单独板块,且有了 " 侦探能量站 " 的名字,而片尾则又增加了 1 分钟的专家语录,邀请法律、社会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分享相关知识。
到了第六季,我们可以看到 " 侦探能量站 " 板块时长已达 5 分钟左右,片尾专家语录也增长到 3 分钟左右。

总编剧告诉小娱,他们在选题涉及到相关社会话题时,不仅需要平台的信安部门把控尺度,也需要请教相关专家。一方面是要确定哪些话题能做、哪些不能做,另一方面也是要确定如果做的话应该怎样进行正确引导。
" 第六季的《夜半酒店》就讨论了儿童性侵话题,其实是非常敏感又非常沉重的话题。我们尝试了很多版本的故事,关于怎么讲能直击人心又不会刻意煽情,也不会影响参与嘉宾的情绪,我们得把握好这个点。"

2018 年的《明星大侦探》第四季开始,以蒲熠星为代表的素人侦探助理出现,他们也在第六季中华丽转身成为了正式侦探,节目模式也由此升级成为双侦探模式。

没有一档节目是能满足全部观众喜好的完美节目,明侦兜兜转转也经历了口碑的起起伏伏,但还是始终保持了制作的诚意。今年,一大批悬疑类综艺即将上线。明侦作为这一赛道的鼻祖,其经验值得借鉴。

从立意方向突破,通过社会性议题提升节目高度,在政策、受众和内容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甚至能带动起一个产业,或许正是最适合此类节目的道路。
留言讨论
你给第六季《明星大侦探》评多少分?
标签组:[中国电视剧] [明星大侦探] [大侦探] [悬疑电视剧] [刑侦电视剧] [编剧] [推理]
上一篇:第二季.精神病医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