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行,《中国医生》不行

首页 > 娱乐 > 正文
2021-07-14

发表自话题:中国医生台词


对我最大的爱,是转发出来

  

  刚看到《中国医生》的豆瓣评分,真的有点诧异的,6.9分感觉太低了。

  

  但是看了电影以后,不得不承认除了一部分极端观众恶意评分之外,这部片是真的……不太好看。

  即使是过了7.0,其中也有至少6分是人情分——因为观众知道这些确实是现实,因为真实才显得更动人。

  而换句话说,电影可能是把原本满分的现实,一点点扣成了现在的6.9分,而且观众可能还顾忌到了原型而手下留情……

  

  现实是很残酷的。

  不明肺炎出现,医院爆满物资奇缺,口罩和消毒液成了奢侈品,人群恐慌逃离城市……这样魔幻又黑色的往事现在看来竟然已经有些陌生感。

  只有那种兵荒马乱的现实伴随着新闻一条条重新涌到眼前的时候,心中的沉痛感才陡然又出现,一切都是真实的,一切都没有过去太久。

  

  从这方面来说,拍摄相关的纪录片和影视作品极具必要性,无论是客观记录显示还是对典型事件典型人物进行改变,都是一种提醒:

  不忘他们,才是真正的致敬和感谢。

  

  可是电影做到的,大概仅仅是唤醒了观众可能已经开始模糊的对于疫情期间兵荒马乱人心不安的记忆。

  在电影本身的作用上,无论是凸显人物,叙述情节,还是抒发情感,乃至主旋律电影必备的意识形态呈现,都处于及格线以下。

  最应该集中全片精华的预告片部分,直接就呈现了电视剧的效果,但真要说到电视剧,《在一起》的水平又明显要高很多。

  

  预告片下面的留言区里,大部分预测都还挺准的,也并不是恶意贬低。

  

  如果还认为观众不喜欢主旋律,刻意打压,这就纯属刻板成见了。

  观众又不是失心疯,只要拍的好的作品,无论是什么主题都会受到广泛欢迎,路人盘是资本无法轻易收买的。

  何况这些年来有眼睛的都能看到,遇到高水平的主旋律,观众不仅热爱,还会主动化身自来水到处热情传播。

  以年轻用户为主的视频网站里,到处都是此类主旋律的剪辑和评价,好的作品甚至可以起到科普和引导关注历史现实的好效果。

  

  而抗疫题材的作品本身更大的难度在于,它是人们刚刚经历过的事件,几乎所有观众都有自己真实的记忆和认知。

  创作者直接面临的是观众的“苛责”:

  拍的好,是因为现实如此,拍的不好,直接就是消费现实,亵渎英雄。

  比如至今不开评分(或者开了又关闭)的某部剧。

  

  更不用说还有 参演爱豆的粉丝控评, 简直是垃圾堆里的 苍蝇,逐臭而来相得益彰。

  

  但是抗议题材的作品真的无法获得好评吗?

  当然也不是。

  《在一起》的口碑就要好很多,和《中国医生》同名的纪录片,无论是19年的版本还是后来的抗疫版,评分都在9.0以上。

  

  所以问题还是出在电影本身上。

  说实话《中国医生》电影一开始,从不明肺炎出现,到医院匆忙救治,但患者越来越多根本招架不住的时候,那种紧张感还是挺好的。

  医生的脆弱和坚强,民众的恐慌和善良,因为都足够真实,人们完全可以设身处地地理解和体谅。

  

  可是在电影中间靠后部分,整个情节大概就靠新闻来推进,本来应该充分拔高的部分,反而因为虚浮和松散,拉胯不已。

  有的地方我甚至觉得,直接接上纪录片和新闻联播里面的画面吧,也比继续看电影要强。

  就是这种全城戒严,排查消杀,八方驰援的画面,永远震撼。

  

  整个电影以武汉金银潭医院为背景,以院长张定宇为中心,医院名字都没有改,主角们都有明确的原型。

  张涵予角色原型张定宇,这位不用多介绍了。

  

  袁泉角色原型之一张继先,是“疫情上报第一人”

  

  朱亚文角色原型桑岭,是广东援鄂医疗队的成员,也是钟南山院士团队信管疫情防控核心的成员。

  

  他们一出来,就让观众有一种共鸣和踏实感。

  包括给孕妇患者剖宫产,冒着危险工作的快递小哥,失去双亲的女孩,捐献遗体以供医学研究的新冠肺炎患者,方舱医院里和谐快乐的舞蹈……

  这些都是曾经多次出现的,引发热议同时感动无数人的真人真事。

  

  此刻在电影里再次回顾,仍然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

  

  但是必须要说的是,观众的感动,正是因为明确知道它们曾经发生过。

  包括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的快速建成,因为当年曾经做过“监工”,欢呼和感慨过它们的关闭,才会印象深刻。

  再结合当下在世界其他地方仍然肆虐的疫情和无力抵抗的颓势,我们才会对“中国速度”“饱和式救援”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这不是电影带来的,而是现实带来的。

  

  如果没有经历过现实,或者在多年后,给出生在疫情结束之后的人们去看,这部电影大概有点莫名其妙,充满了一种力不从心。

  现实可抓的实例太多,导致最后拍出来的是处处都想要,但重点很难找。

  这其实也是此类主旋律极容易排成“大拼盘”的原因。

  

  从电影的角度看,如果不是主角们演技过硬,分数可能连6分都难保。

  张涵予的倔强坚定,袁泉的专业冷静,朱亚文火爆但不失温情,都是很好的形象。

  张涵予和袁泉他们的原型已经成为业界的标杆,不出错就是胜利。

  而朱亚文这个角色你能明确感受到编剧对他的偏爱,几乎是最丰富立体和鲜活的。

  对比之下李晨的角色,从设定到表演,真的就,只是一个好人。

  

  可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这两年的主旋律片,演员的同质化太太太太严重了。

  《中国医生》有很多人都是直接从《中国机长》挪过来的,不过是机长乘务长成了医生,空姐成了护士。

  还有那些一闪而过的或重量级或眼熟的面孔,他们给人的感觉不是角色,而是梅婷,俞飞鸿,宋佳,周笔畅,张天爱,李沁。

  梅婷演的是卫健委的领导,发挥空间也不大,于是我始终就觉得,这是梅婷~~

  

  从前主旋律大片里明星扎堆的现象还受到批判,因为他们太眼熟,会影响电影的观感。

  而如今主旋律早已经是明星团建,如果明星数量不够多,片方还要被吐槽没有号召力。

  如果演得好也就罢了,像余皑磊,虽然不火,但他真的是大片常驻,可他演什么都不出戏。

  可能有人看完《长安十二时辰》《悬崖之上》《八佰》还有《最长一枪》,也都还是不怎么认识他,真的拥有一种淹没在人群中的魅力~~~

  

  在众星扎堆的电影里,真的能肉眼看到差距。

  张涵予他们就不说了,就是客串的那一群里,张子枫仍然是拔尖的。

  她演的是在双亲染病前后离世的小女孩,李晨演的医生去给她遗物,告诉她以后有事可以找自己。

  女孩回头说,叔叔,你告诉我,一个人要是没有了爸爸妈妈,该怎么办?

  我之前倒还好,就这一句给整泪奔了。

  

  后来看到导演刘伟强发微博,说这场戏张子枫一条过。

  李晨转发说张子枫一哭他也绷不住了,我觉得真要说起来,李晨也算没接住张子枫……

  

  只有一场戏一句台词,但是有人一张嘴就能让观众席里都是抽纸巾吸鼻子的声音。

  有人加戏加了无数,只能徒增乏味。

  

  欧豪在各大主旋律大片里也刷脸到现在了,不能说一点没有长进。可是别说跟主角们对比,就是跟群演对比,他都没有什么突出优势。

  《中国医生》里一句话没有的患者张吉星,答应捐献奶奶遗体的小伙子,总体效果都比欧豪的快递小哥要好。

  快递小哥没问题,他是真实的,感人的。但在电影里,如果也只是群像中的一员,或者换个人来演,都不会是现在这样的尴尬。

  

  多少实力派就是镜头一扫而过,但欧豪的快递小哥金仔,感觉戏份仅次于张涵予,最后简直就是他的温情MV了,可是越多越拉胯。

  好比在《人民的名义》里最后强行插入黄毛的婚纱照,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太想刷存在,但效果是戏份删了反而更紧凑。

  电影时间宝贵,大家想看的是医护人员的故事,就算看新闻也行,不是你们小两口反复煽情的恩爱大片好伐?

  

  真要看恩爱,我还更想看张定宇和妻子的互动呢,人家也是真实故事,还能几句话就戳泪点升华主题,不比拍MV强?

  

  看到有人说,此类主旋律篇,就不要用电影的标准要求了,因为它们只是一种类型专题片,用电影的形式展现,用明星来吸引关注罢了。

  而如果不以“电影”的标准去衡量,只作为报告文学或者纪录片,那对比就会更惨烈,因为纪录片好看太多了。

  

  虽然如此,但还是推荐大家去看一看,毕竟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感受,谈不上客观。真正的电影如何,还得亲自去体验一下才能知道。

  另外,我也确实推荐大家去看,不是为了电影,而是为了中国医生。

  

标签组:[中国医生] [李晨] [中国电影] [张子枫] [剧情片] [张涵予

上一篇《中国医生》配不上中国医生

下一篇谢谢你,《中国医生》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