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公交车司机每月能挣多少钱
原标题:税前收入14万,上海公交车队的年轻人可不只会“开公交”……
摘要:今年初,久事公交公开招聘驾驶员,明确标出“税前年收入14万元左右”,加上工作环境改善,让公交驾驶员的招聘有了转机,招聘门槛也逐步提高。
5月初,巴士一公司举行今年首场公交驾驶员线下招聘咨询会,100余名报名者竞争30个驾驶员岗位。
无独有偶,巴士三公司350余人投递简历应聘驾驶员岗位,公司录用50余人。
上海公交行业缘何“吃香”?80后应聘者宋念念道出了心里话,公交行业工作稳定,环境改善,在他朋友圈里被称为“铁饭碗”。
招聘咨询会现场。
刚刚入职的宋念念在5月初的线下招聘会上。
久事公交集团今年计划招聘驾驶员1000余人,同时提高了招聘门槛,需持有A1或A3驾驶证、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驾驶员。
巴士一公司现有驾驶员的平均年龄在44.3岁,较2017年的47.4降低3.1岁,40岁以下青年驾驶员有1145人,占总数的39.7%,其中90后驾驶员123人。
首场招聘会录用的30人中80后占65%,90后35%;在巴士三公司,2017年退休202人,新进338人。2019年退休196人,新进482人,平均年龄在45.9岁,较2017年的47.2岁降低1.3岁。40岁以下青年驾驶员有1685人,占总数的47%。
公交行业两年前的退休高峰,让一线驾驶员出现了人员缺口,2016年50岁以上驾驶员一度高达60%。
24路车队的朱线长(右)在给职工发工资单。
工资明细,不仅仅是一份收入,也是对自己工作的检验,奖励、违章处罚都在上面了。
用巴士一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虞伟的话来说:“撇开疫情因素,我们每个月起码举办两次招聘会,因为供求双方都有需求”。
近两年,经过公交体制改革之后,行业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有所提高,对求职者也有不小的吸引力。
今年初,久事公交公开招聘驾驶员,明确标出“税前年收入14万元左右”,加上工作环境改善,让公交驾驶员的招聘有了转机,招聘门槛也逐步提高。
经过筛选、考核后录入的驾驶员,已充实到上海各条公交线路,他们将自己的爱好与公交结合起来,带着80、90后的“标签”成为有故事的青年驾驶员。
老乘客上车,总要和杜菊华打招呼。看到年纪大的,她会说,“先拉住,车子要启动了,刷卡不急”,工作服右边的口袋已经习惯备着口罩。
下班了,杜菊华整理一下仪容准备拍抖音,她说这是对粉丝的尊重。
拍摄的主题是疫情期间的车厢清洁,小杜还不忘卖盟。
杜菊华也有女汉子的一面,她笑称这个动作可以舒缓久坐的不适。
80后的杜菊华现在是24路电车的驾驶员,19年2月入职,从办公室小文员转行公交,还是“抖友”牵的线。
3年前,小杜开始玩抖音,她觉得这是体现生活方式的一个窗口。第一个与工作结合的抖音,拍的是如何正确投币,有些乘客分不清纸币口和硬币口,每次都要纠正一下,于是小杜做成了教科书式的投币视频,加上配音,放上抖音平台后效果很好,她的抖友中大部分是喜爱公交或是从事公交的人群,这个视频让她得到了很多点赞,彼此互粉。
在拍摄抖音视频这件事上,抖友比小杜更上心:“小姑娘,你怎么不更新,3天了,还不更新……”,小杜觉得,拍抖音是开心的事,因此没有必要给自己压力,心情好或有必要记录一下的才拍,每周更新一到两次。
抖友空的时候会在车站等她的车,就为看她一眼或说声“侬好”。有一次感冒,视频上的声音沙哑,抖友特地给她送来胖大海,让她十分感动,原来工作是那么精彩。
今年的疫情让很多人在家上班,但公交驾驶员一直坚守岗位,就算车上没有一个乘客也要按时按质完成工作。1月底2月初,小杜碰到少许乘客上车不戴口罩,原因是买不到,但公司有规定,在狭小空间里不戴口罩不能上车,其他乘客也表示这是对别人的不负责。
因为这件事,小杜特别难受,也和线长沟通过,当时驾驶员的口罩采购也很难,上8小时班只能领一个。怎么办,只能自备口罩。小杜把妈妈在居委会买的口罩拿来,关照妈妈不要出门,省下口罩给乘客。
现在,工作服的口袋里常备口罩已成为习惯。四个多月,一共发掉10多只,虽然没有乘客还过来,但有一位50岁的中年乘客再次坐上她的车,说道:“上次你给我口罩,我心里一直记得你,今天终于看到你了,真心感谢。”
中午的调度室就像“战场”,驾驶员们来不及打招呼,吃两口就要上车,为了加快吃饭速度有的只能“水泡饭”。
对每辆快到终点站的车都心里有数,曹雯燕提早15分钟转饭,如果冷了再给驾驶员转一次。
冲出调度室帮着拉辫子,能给驾驶员节约1分钟时间也好。
一顿午饭分4次吃完,从热的吃到凉了,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又要做同样的菜,还得再找视频。这就是生活中的曹雯燕。
清晨的4次闹钟,公交人上班的节奏。
90后的曹雯燕在调度岗位上工作了3年,别看她对着视频做鱼香肉丝,10遍还没学会。可在调度这个岗位上,思路清晰有条不紊。
每天的车牌号、路牌,以及驾驶员的配置都不一样,曹雯燕清晨5点到单位看一遍就知道当天的安排,车子到了瑞金路淮海路,小曹开始帮这个车号的驾驶员热饭,不会弄错哪个饭盒。
中午的调度室就像个“战场”,驾驶员只有10多分钟的吃饭时间,如果遇上路况复杂,扒上几口饭就走了。帮师傅们打卡,给电车辫子复位,收拾饭盒,记下他们描述的车况,哪怕节约出1分钟的时间,就是让驾驶员安心工作。
调度员能碰到每个驾驶员,工资单基本经曹雯燕的手发到个人,老驾驶员熟悉工资单上的每一项,有奖励自然高兴,碰到扣罚心里明白,但也有委屈要啰嗦几句,小曹就会学着朱线长的方式引导和化解。对于新驾驶员,小曹会主动告知容易发生违章的要点。
手机上的闹钟定了4个时间,4点10分就要起床,小曹的生活很简单,时间都花上补觉上,她自称是一个传统的90后姑娘。
曾经的公交迷陈毅杰,分享自己的收藏。
从公交本票到各类车型都是陈毅杰收集的内容。
14路是上海第一条连续运营的无轨电车线路,这本1975年编印的《分线票价表》记录了当时公交线路的走向和票价,以及6位数的电话号码,要知道这上面的字迹都是由老公交人一笔一笔写出来的,当时的公交从业者都练有一手好字。
这本册子记录了当年60路各站点周边的环境和设施,乘客上车问路犹如见到了“活地图”。
如果你是一个公交迷,把爱好变成职业是不是梦想成真了。这件事情就发生在陈毅杰身上。
从小喜欢公交车,喜欢坐在公交“八角头”位置,能看到驾驶员翻排挡、打方向,当时觉得公交驾驶员真厉害,一个人能开动一辆这么大的车,装那么多人。上班后第一份工作是在电脑城跑业务,出门就坐公交车,时间长了就开始关注公交,把小时候的喜爱化成了行动。
由于工作便利,可以上网搜索公交车的构造、型号,一点一点收集公交的老物件。身边的朋友都喜欢小轿车,而喜欢公交车的对他们来说是另类。拨号上网的时代,在BBS论坛碰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公交迷,喜欢的也是分门别类,有车型、线路,还有“外貌协会”车身广告。
2002年,公交公司招聘电车驾驶员,陈毅杰就试着去报名,父母也鼓励他找个能交金的工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面试,当被问到“戴眼镜”和住得远的问题,陈毅杰都巧妙的“化解”了,没想到成为200名报名者中的五分之一。
经过一年带客实习,2004年他作为一名电车驾驶员独立开车。凌晨3点,从宝山的家换3部头班车到单位,说不后悔是假的,但入职第一堂课,老师就说公交行业不轻松,采取半军事化管理,为确保市民正常出行,只能早不能晚。
独立驾驶8路电车,第一次师傅不在旁边,他连变道都不敢,等旁边车辆走干净了再变道,车上的乘客悄悄议论:“年纪轻轻开得这么慢”。
现在,他已是巴士一公司的管理人员,在他的影响下,儿子也成了公交迷,而且兴趣更广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