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 真相到来之前,我们愿意选择沉默

首页 > 综合 > 刑法 > 正文
2021-06-09

发表自话题:沉默的真相解析

原标题:热点 | 真相到来之前,我们愿意选择沉默

基本情况

2016年11月3日凌晨,一名中国女子在日本东京中野区的公寓被杀。据悉,这名被害的女子系在日本留学的青岛女孩江歌,在日本读研究生。据多方消息证实,江歌是替同住的女友刘鑫挡住她的前男友而被杀的,犯罪嫌疑人怀疑就是同住女友的前男友。江歌的母亲介绍,江歌脖颈处,身上多处刀伤,刀刀毙命,惨不忍睹。有媒体报道称,案发当日三人见面后,刘鑫男友一直纠缠刘鑫,江歌为保护刘鑫,让其先在屋内等待,江歌独自与其男友理论,后案发。

舆论说

“如果这个叫江歌的女孩注定被遗忘,那么将有千千万万个‘刘鑫’不断出现。”

“我能接受山上有狼,我不能接受怀里有毒蛇。”

“我们之所以如此愤怒,是因为不想之后提起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吕洞宾与狗的时候,再加上江歌和刘鑫。”

“平生最见不得的,就是红心热肠被葬于不义。我不想再多哪怕一个‘江歌’,枉死了。”

“她幼稚、无知且愚蠢。她非常纯粹的,展现了一种平庸之恶。”

“如果恶可以轻易被原谅,那么善就毫无意义。”

法律说

从法律角度讲,江歌遇害案不过是一场并没有什么疑点的刑事案件。

犯罪嫌疑人系陈世锋无疑,而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推文都是对室友刘鑫的谩骂,所有人都在气她的不作为,气她连累了江歌,气江歌因为她白白丢了性命,最气她和家人的冷漠无情。好似这个事件是整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所有人都同仇敌忾,意不能平。

这个世界上比刘鑫性质恶劣的人数不胜数,凶手陈世峰就算一个,可为何偏偏刘鑫的曝光率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引起了全社会的愤慨?

其实就法律角度而言,刘鑫并不对江歌具有救助义务,也无法构成故意杀人罪,因为见死不救≠故意杀人。

在案发后的几百天里,江歌案的舆论发展已经跳脱了案件的本身,而原本指向陈世锋的矛头,现在统统指向刘鑫。

从“江歌遇害案”转变成“江歌刘鑫案”开始,整个案件舆论的苗头就已经不对了,一件原本按照属地管辖来看属于日本的刑事案件却引爆了中国的舆论场,炸的遍地开花,“百家争鸣”。更有甚者,出现了网络暴力,人肉事件。刘鑫及家里人的信息被公开,生活严重受到影响。不论人肉刘鑫出于何故,它终归是不被法律所认可的性质恶劣的事件。况且,如今此案还未正式开庭,宗卷未公开,很多隐藏在案件里的真相是我们无从得知的。

法律与道德

面对这样游走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案件,我们更要做到理智和冷静。克制自己过激的情感,不放过一个坏人,也绝不冤枉一个好人。

于是我们开始寻求一个节点,关于法律与道德。

法律关于此次案件自然有自己的评判依据,而人们关于道义对这样一场案件又有了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评判标准。这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根子上二者追寻的东西就不在一个时空场内。但我们要明白舆论并不能代替法律对人进行审判。

本质上来讲,江歌案还是一场刑事案件,法律怎样判决自然是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在日本这样一个可以说是没有死刑的国家(其实还是有的,只是死刑几乎只是出现在文本上的)而中日也并未签署引渡条约,加之有“死刑不引渡”这一规定,凶手陈世锋无法以死谢罪,更加激化了国民对江歌母女的恻隐之心。

在案发后的将近三百天时间里,刘鑫没有完完整整给过江歌妈妈一个解释,等事件膨胀发酵到举国探讨时,她欠国民一个解释。就像水壶里的水,终于达到了一定的沸点,刘鑫和她的家人终于背上了国民的谴责。

“江歌因你而死,你没有解释也就算了,家里人竟然还能说出‘那是你女儿命短’这样的混账话!还有没有点良心?你凭什么什么责任都不用承担!”

理性与反思

“犯法的人可以靠法律去制裁,

没有道德的人只能靠舆论去谴责。”

这话听起来似乎没错,可人民可以基于道德去评价一个人,但绝对不能站在道德的角度去肆意惩罚这个人,因为惩罚人是一种严重突破边界的事情,只有法官这样的专业人士才有能力。这就好像切除肿瘤只有外科医生可以做,一般人只会把自己切死。

网民对该案件讨论的情感属性分布(来源:清博舆情分析工具)

很多时候人类的情感是会坏事的,我们明明都知道过激的言论会引发新的矛盾与纷争,极化的情绪表达所激发的戾气又由谁来承担呢?

要求完全原谅刘鑫的人是圣母,因为他们侵犯了江歌以及其家人的合法权利,这是越界;而要求毁灭刘鑫的人也越界了,因为只有法律有这个权力,即使刘鑫见死不救,法律是给了她紧急避险的正当权利的,即使要毁灭她,也必须是由法官来判决。

我们作为局外人,说到底是无法对江歌妈妈的遭遇感同身受的。我们能做的,是表达社会的良知,请求给江歌案一个公正的审判,一个能让大家理解道歉。毕竟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只是想让江歌在地下得以安息,让江歌妈妈不再整日以泪洗面,让整个社会再少一点:

“十刀啊,这十刀扎在我身上该多好”

这个社会需要正义感

我们每个人肩挑的是整个社会的良知和道义

可如果非要忽略客观事实

去无限强调自己的博爱和正义

那就会变成毫无边界感的暴徒

我们想要的是真相

而不是互相伤害

编辑 赵静 郭蕾

责任编辑 杜楷

本文图片皆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组:[社会万象] [法律] [奇闻轶事] [江歌] [刘鑫

上一篇豆瓣9.2!为什么这款剧能打动大家?

下一篇山村支教真的有像《沉默的真相》里面那么黑暗的事例吗?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