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独】蒋方舟微信在读:柳宗悦谈日本工艺

首页 > 文化 > 手工艺 > 正文
2021-06-08

发表自话题:蒋方舟日本

[摘要]蒋方舟:把柳宗悦三本讲日本工艺的书看完了。觉得时不时得靠这种虚张声势的讲究,重燃对生活的热爱。

本文为腾讯文化“阅独”栏目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蒋方舟微信荐书原文】

把柳宗悦三本讲日本工艺的书看完了。觉得时不时得靠这种虚张声势的讲究,重燃对生活的热爱~

【延伸阅读】

上文蒋方舟所提及的柳宗悦,是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他最早提出“民艺”概念,创办杂志,著书立说,普及推广“民艺”的理念。并身体力行,收集整理民间器具,将自己毕生收集贡献于社会和民众。今天在此介绍这一系列书籍,以飨读者。

《工艺之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工艺之道》

图书简介

《工艺之道》阐述了何为工艺之美、何为正宗的工艺、工艺如何被人们误解以及工艺的未来发展,是柳宗悦先生最早的关于工艺性质的论文集。

日本至今保留着鲜明的民族传统与手工技艺,柳宗悦先生功不可没。他提出“民艺”的概念,努力改变人们崇尚美术而轻视工艺的倾向,认为工艺蕴藏在民众之间,民众的无心之美、自然的加护是美之源泉,而非个人艺术家的天才创造,工艺之美必须与用相结合,必须具有服务意识。柳宗悦先生的阐述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仍然不失其价值。透过他的视角,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

作者的话

我从美术文化到工艺文化的进程中,感觉到了文化的方向,这并没有任何排斥美术的意思。我认为美的方向在于同生活的结合,现在,这个问题日趋显示出它的迫切性。从生活圈中摄取美的因素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里,美的工艺化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美与生活的结合体现在工艺文化中,从而能够使人们观赏到健康之美。我们不能把与生活无关的美叫做美,美必须是生活的产物,这样才能够逐渐地达到完美的境地。理论只有这样去解释,才是未来的“美”所肩负的任务。

《日本手工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日本手工艺》

图书简介

本书是1940年前后日本手工艺状况的一份详尽记录。这份记录,是柳宗悦先生踏遍日本的全境,根据亲眼所见写成的。因此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跟他做了一次日本民艺之旅。手工艺的素朴真诚之美,洋溢在旅途中的每一步。日本今之为设计大国,缘自过去之为手工艺之国,其精神一脉相传。本书对于国内民艺界、设计界人士,尤具参考价值。

手与机器的根本区别在于,手总是与心相连,而机器则是无心的。所以手工艺作业中会发生奇迹,因为那不是单纯的手在劳动,背后有心的控制,使手制造物品,给予劳动的快乐,使人遵守道德,这才是赋予物品美之性质的因素。所以,手工艺作业也可以说成是心之作业。有比手更神秘的机器存在吗?为什么手的工作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之重要,大家都有必要思索。

作者的话

这本书写于战争时期,记载的内容大多是昭和十五年(1940)前后的日本手工艺的状况。很可能是战争招致了手工艺的崩溃。因此,我记录在本书中的一部分手工艺品,在战争结束后的今天已经完全成为过去的东西。就拿冲绳来说,那里的很多东西都已经成了回忆。然而,不管是什么地方,失传的手艺有朝一日定会东山再起。

《工艺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工艺文化》

图书简介

《工艺文化》一书为柳宗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上篇“造型艺术”探索工艺在多种艺术中的位置,试图说明在造型的领域中,美术与工艺的关系。中篇“各种工艺”讲述各种工艺品的分类,目的在于说明各种工艺的特殊性质与它们之间的界限。下篇“美与工艺”探讨在实现最美的境界方面,可供工艺驰骋的场所是何其大,以及工艺性为什么是美的重要因素等问题。

作者的话

工艺之美表现为与“民众”、“实用”、“多量”、“廉价”和“寻常”的平凡世界的深深的缘分。必须指出,这些性质是工艺之美的基础,只是工艺自身的力量是很弱的。然而,工艺却能够具备以上的因素,这是不可思议的。对这些隐藏在其背后的力量进行探索,正是我所要做的工作。我看到在那里守护着自然的睿智和相爱的制度。对无心的自然之皈依,却能够在那里体现为集结的众生之心。这样的美是他力之美,与这样的美相对应的是“知识”、“个性”、“稀有”、“高价”和“异常”等,这是不能小看的。

以上书籍均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工艺文化译丛系列图书。本系列共有四本,另一本未被提及的书为《名艺四十年》。

《民艺四十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民艺四十年》

图书简介

柳宗悦先生被称为日本民艺之父,他最早提出“民艺”的概念,创办杂志,著书立说,普及推广“民艺”的理念;并身体力行,收集整理民间器具,创立日本民艺馆并任首任馆长,将自己毕生收集贡献于社会和民众。他的所作所为,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日本社会的面貌。

日本至今是一个优秀的手工艺之国,柳宗悦先生功不可没。

在重美术而轻工艺的时代中,柳宗悦先生不遗余力地宣传工艺之美,认为工艺必须与用相结合,与民众相结合,自然的加护、民众的无心之美是美的源泉所在。这一观点发人深省,改变了当时日本人对于工艺的看法,也使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

作家的话

近年来的东洋哲学讨论多以佛教思想为背景。从净土宗的经典中选取念佛往生之愿,并简单明了地叙述“凡夫成佛”的深远理念。在信与美相结合的一如世界,一语道破民器的被救之由来是必然的。《美之法门》以及近著《无有好丑之愿》等便是代表这些观点的论文,值得刮目相看。

我想,本书的读者与器物无缘者应该只是少数,而《收藏之辩》恰是指出其正确方向的路标。《日本之眼》是病中执笔的成果,列举了最近的世相之特征,抨击了醉心于欧美的丧心妄言,是唤醒日本文化独立性的警世文字。

蒋方舟简介

蒋方舟,青年作家,1989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北襄阳,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201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柳宗悦简介

柳宗悦(1889—1961),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191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科部哲学科,在研究宗教哲学、文学的同时,对日本、朝鲜的民艺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并开始对之收集、整理、研究。1936年创办日本民艺馆并任首任馆长,1943年任日本民艺协会首任会长。出版有《柳宗悦全集》等著作。1957年获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功劳者”荣誉称号。

标签组:[艺术] [文化] [蒋方舟] [手工艺] [工艺之道] [柳宗悦] [工艺文化

上一篇蒋方舟说东京比北京好这是真的吗?

下一篇蒋方舟_新浪博客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