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报策划“向世界叫响辽宁文化”首期《女神 你的微笑》,24个版面连成艺术长卷

首页 > 文化 > 文物 > 正文
2021-06-08

发表自话题:这会影响我女神的形象

原标题:辽报策划“向世界叫响辽宁文化”首期《女神 你的微笑》,24个版面连成艺术长卷

辽报君

辽宁日报新媒体中心

这是一段追溯辽宁文化根脉的特殊旅程,这是一次重塑辽宁文化基因的创新行动,这是一项提炼辽宁文化符号的系统工程。本报今日推出大型新闻策划“向世界叫响辽宁文化”首期《女神 你的微笑》,向读者呈现辽宁历史文化资源的精华。

T02·T03

女神像:中华民族“母亲”的模样

作为闻名海内外的重大考古发现,牛河梁遗址带给人们的记忆是多样的,若从中选择最鲜明、最直观、最生动的一样,许多人会把票投给那张来自5500年前的面孔——女神像。今天,当我们想象着中华文明曙光从这片土地上初升的景象时,女神像就像是一把钥匙,为这段追索之旅打开了大门。

牛河梁上有我们的祖先

中华五千年文明绝非虚言,红山文化作证,代表红山文化最高成就的牛河梁作证!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辽西地区的东山嘴祭坛和牛河梁坛庙冢相继被发现,便有学者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文明起源问题找到了新线索,寻找“中华民族更早的老家”有了初步答案!

T04·T05

实证五千年文明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度,悠久的历史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中华文明的起源究竟在哪里?

上世纪70年代末,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的先后发现打开了考古学家的视野,他们恍然发现,中华文明的火花并不像蜡烛一样向外扩散,而是犹如“满天星斗”般璀璨。

经碳十四测定和树轮校正,科学家确定牛河梁遗址距今已有5500年,属于红山文化晚期。在中华大地上,与它同时期的有仰韶文化后期、大汶口文化中期、崧泽文化、海生不浪文化,尚未发现可以与之比肩的文明。

T06·T07

远古时代这里就是“玉都”

牛河梁是神秘的“神之所居”,坛庙冢格局规整、规模巨大,为红山古国的祭祀中心。红山先民是伟大的,在牛河梁这个神奇的地方,他们还制作了精美绝伦、风格独特的玉器。玉器的雕琢和使用,深刻反映辽西地区史前社会的重要变革,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东北是玉文化的起源地

提起岫岩满族自治县,今人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玉都”这一称号。然而,有几人能知道,这里还是5000年前红山先民获取玉料的主要来源地。研究表明,岫岩提供给以玉为通神工具的红山人的玉料,是优质的透闪石玉。

T09·T10

牛河梁祭坛是北京天坛的鼻祖

在距今5000多年的辽西丘陵,红山先民在他们精心选择的风水宝地上,巧妙布局,建造了规模巨大的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将自己的智慧浓缩在5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有学者指出,从5000年前的牛河梁祭坛,到明清时期的北京天坛,它们一脉相承地体现着中国古人对于建筑形制和内涵的追求,将中国独特的礼制与文化固化为传统、物化为建筑。

最早的龙形现身在辽宁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华民族的图腾。过去考古发现的龙只见于商代的青铜器上,形象已经高度神化,追溯更早的龙和龙的起源成为众所期盼的事。近些年,关于龙形象的考古发现不断,纵览分析之后,人们会产生一个清晰的思路,最早的“龙”起源于辽河流域。

T11·T14

黄帝或从北方来

因为牛河梁遗址的发现,在朝阳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辽西就是黄帝的家乡。这种说法也是事出有因,包括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在内的许多学者都将红山文化与黄帝的活动联系在一起。有些学者提出黄帝一族起源于燕山南北,而非中原。这一观点虽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却存在不小的合理性。

申遗路上还要走多久

提及牛河梁遗址,避不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个话题。

但由于种种原因,牛河梁遗址与两次绝佳的申遗机会擦肩而过。

好在,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一直没有停止努力。最新的消息是,5月10日,朝阳、赤峰两市政府达成全面加大联合申遗工作力度的共识,确定了力争2019年进行国内申报的工作目标。

T12·T13

复原红山人的生活场景

报道组在调研期间,考察了辽宁、内蒙古自治区的多处红山文化遗址,在博物馆内看到不少复原红山人生活场景的图片。本版将结合这些图片及《牛河梁红山遗址发掘报告 1983-2003年度》中的信息,为读者呈现5500年前红山人的生活图景。

T15·T16

寻找遗址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点

从建平县城出发,沿101国道向西南方向前行十多公里,就看到了竖在道边的大牌子,上写“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继续前行不久,一块刻有“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的巨石映入眼帘。

上世纪80年代,在建平、凌源交界处的牛河梁,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红山文化晚期的遗址群,为中华5000年文明找到了确凿的考古实证。从重见天日的那一刻起,牛河梁遗址的科学管理与保护就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让世界共同解读这本“无字天书”

3月5日,适逢惊蛰。在杭州,邂逅一场春雨;去良渚,拜访一座古城。

“距今5300年至4300年,繁衍生息于此的先民,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良渚文明’。”带着记者行走于良渚古城遗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掩不住心头的兴奋。

T17·T18

家门口见证发掘,这辈子值了

到“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女神庙参观,博物馆副馆长盖丽艳指着检票的工作人员说:“他叫马瑞才,是建平县富山街道张福店村马家沟一组的村民。现在摆在省博物馆里的著名文物马蹄状玉箍,当年就是在他家找到的。”

首先让天下人知道牛河梁

牛河梁遗址不仅仅是考古名词,除了遗址本身的考古价值外,它还有许多衍生价值亟待探索。我们邀请沈阳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武斌、辽宁社会科学院低碳发展研究所所长毕德利、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院长詹娜、赤峰学院红山文化研究院副教授马海玉、朝阳市作家魏德广和朝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专家孙占民等多位专家共同来探讨如何使牛河梁遗址的衍生价值最大化。

T19·T22

有这样一块土地,真值得骄傲

从今年1月起,报道组开始在全国各地采访,接触了数百位普通民众,倾听他们的声音。

受访民众中,有的对历史文化有所了解,有的慕名而来。但是从他们的答案里,更让我们看到,向世界叫响辽宁文化迫在眉睫。

也许我就是女神的后代

5月16日,本报大型新闻策划首期特刊《女神 你的微笑》读者互动活动在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举行。报道组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青年学子对红山文化的了解,激发他们对辽宁历史文化的兴趣。

T20·T21

来辽宁,有得一看

翻开历史,追寻辽宁的足迹。

我常常想象自己是那巍峨雄壮的医巫闾山,或者是那奔腾入海的辽河,在时间的缓缓流淌中,观察着辽宁历史上的每个断面。这里的盛衰荣枯、悲欢离合,没有湮没,历史留下的无数痕迹,值得今天的人们去细细探索。

T23·T24

长大了,我们也要学考古

5月17日下午,辽宁省博物馆社会教育部教育员王璐、史立慧与本报记者共同走进沈阳市岐山一校乐真校区二年九班,为同学们奉献了一堂生动的历史公开课。课堂上,好几位同学兴奋地说:“我以后要学考古。”

史立慧说,博物馆这个知识宝库里,藏着许许多多辽宁的历史知识、文物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知识,今后,“博游季”还会继续用最适合孩子们的方式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辽宁的历史文化。

下期预告:辽金文化,从北方影响中原

下期特刊,我们的报道内容将围绕辽金时代展开。

辽代的形成发展与当时的中原汉文化有十分紧密的关联。而金代的建立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进程。两位民间学者各选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说说他们知道的辽金那些事儿。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7月3日辽宁日报和辽宁日报新闻客户端)

辽宁日报融媒体倾力出品

新媒体编辑:张卓

图解|沈阳全力建设东北亚“四个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组:[文化] [考古] [文物] [你的微笑] [辽宁新闻] [红山文化

上一篇高圆圆14年前龅牙照流出:当我选择做女神,路人脸也能翻盘

下一篇护唇膏合集 | 别让你干裂的嘴影响了你的女神形象!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