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1999年神仙事件
原标题:90年代神仙打架的时尚圈,可不止如此
前段时间,后台收到一位读者的留言,大意是:
90年代的设计大神是不是真的就那么牛?现在设计师是不是都是模仿他们?以及为什么无法超越?
其实很早前这里做过类似问题的征集,这个话题又被提出来,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所以再写写吧。
被90年代时尚设计大神统治的恐惧
在许多人看来,现在很多知名设计师的作品源头是90年代,用通俗一点的话说,90年代的时尚圈是个神仙打架的奇特时期。
到底有多神?
许多今天被奉上神坛的设计师在那10年里出道时间不长,或者处于创作的鼎盛期,加之他们中的部分人今天或者改行,或者退休,或者离世,都给传说增添了厚重的色彩。
最令时尚圈震动的当然是中央圣马丁的两位毕业生John Galliano和Alexander McQueen。
多数人了解Galliano都是从他进入Dior或者更早期的Givenchy开始,之所以会被大牌青睐,在那之前他的几场秀至关重要。
Dior1998春夏
1994年的John Galliano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一切顺风顺水,作为独立设计师的他并没有很富有,甚至可以说有点拮据,有时候还会睡在朋友家的地板上,但这不影响他的才华吸引旁人的支持。
支持者中最重要的两位:帽饰设计师Stephen Jones和缪斯Amanda Harlech,前者在今日依旧与Dior有合作,后者自John Galliano毕业起就一起工作,是时尚界非常著名的时尚女性,不过在1996年与Galliano分道扬镳转投Karl Lagefeld这是后话了。
John Galliano与Amanda Harlech
John Galliano在酒吧举办了1994秋冬系列,明显的日式元素以西方洛可可风格中那种矫饰、张扬的风格呈现,让观众看得非常过瘾。即便在今天来看,也依旧很过瘾不是吗?
半年后,他带来了同样精彩的秀,用以证明自己还可以制造很多惊喜。John Galliano1995春夏系列,让人们清楚了解到,这位年轻设计师不仅仅有烘托戏剧感的能力,更有让人赞叹的剪裁,这一点应该是现在许多设计师难以企及的。
请注意看下面这件西服,眼熟吗?是的,后来在Dior他就推出过类似的西装,并成为Dior的经典之一。
之后他就被Givenchy看中招去当总监了。
John Galliano设计的Givenchy高级定制
不过,这两者的结合时间特别短,很快,John Galliano开启了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Dior阶段,留下了太多惊艳的秀场。对于中国读者而言,90年代最被津津乐道的Dior秀应该是1997年的两场,一场是春夏的高级定制,西式的复古繁杂礼服中,穿插了几款结合旗袍的裙装。
这两款服装非常受时尚杂志的喜爱,拍过很多经典大片。
几个月后的Dior1997秋冬,成了“中国专场”,几乎满场的中式元素被非常典型的Galliano式妖娆展现。
来看看超模年代拍的这组时尚大片,登在1997年的《VOGUE》。
John Galliano热闹的这几年,他的学弟Alexander McQueen也将时尚圈搅动得够呛。
1996年,Alexander McQueen毕业才几年,就给David Bowie的演唱会设计了演出服,如日中天。当年,他举办了一场非常奇特的秀。
模特从楼梯走到被水盖过的T台,她们中的一些人被金属装置束缚。服装本身并不会示弱,McQueen对剪裁、廓型的研究很是杰出,这场秀的不对称连体裤、标志性的盆领,以及与裤子相连的长靴,随随便便就制霸当下的流行。
当然,他被提及更多的秀是1999春夏系列。
那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艺术展。经历了Givenchy的洗礼,不论他本人多么不喜欢这个合作,都无法忽视这段职业经历对他设计风格的影响。他的那种带有原始激情的创意显得更为娴熟。
当Shalom Harlow穿着一件白色连衣裙,在两台可以喷墨的机器之间扭动、旋转时,90年代的时尚圈迎来了最闪耀的一刻。
当然,高光时刻绝对不仅仅是他们俩。
与McQueen这场秀同一季的Yohji Yamamoto也为观众献上了非常前卫的婚纱系列。
异性恋人、同性恋人穿着别具一格的服装登场,他(她)们还在台上为彼此的穿戴进行整理,跨性别的服饰特征让这个婚纱系列更具有故事感。
最有趣的是模特在舞台上一件件脱掉层层服装,又或者从大大的裙摆里取出手套、帽饰等等,裙子就像机器猫的口袋一样,将功能性与服装设计做了趣味结合。
这个世纪末的玩笑委实迷人。
给服装赋予它本身不具备的功能,或者说将其他设计领域带到服装中来,Yohji Yamamoto的这场秀更具有文学性。
而在舞台上一层层脱掉的做法,不久之后,迎来了“反面”——一件件穿起来。这是VIKTOR & ROLF 的1999秋冬高级定制系列,名为“俄罗斯套娃”。
这对设计师组合,在T台上完成了整个秀,给模特Maggie Rizer穿了九层衣服,直至她的脸部都快被超大的服装吞没。
美国版《VOGUE》时尚杂志前任总编Andre Leon Talley称该系列为“高定周的伟哥“(The Viagra of couture week)。
总是在冒险的川久保玲(Rei Kawakubo),也善于探讨身体和廓型。COMME DES GARÇONS 1997春夏系列,用填充物放置于格纹服装下,从而造成如同畸形的身躯。
90年代末,如同行为艺术的服装秀比广告更具有宣传效应,同时,设计师的胆量在那十年里似乎特别大,很敢挑战一些有争议的素材。
一直走得非常超前HUSSEIN CHALAYAN,在1998春夏系列中的实验性探索达到了一定高峰。
最后,几位模特穿着不同长度的罩袍,第一件长至脚底,然后依次变短,到最后,模特全身赤裸。
出于被删的可能,这张图就不放了。
对于跨文化的、跨民族的一些考量,HUSSEIN CHALAYAN的做法更艺术,而JEAN PAUL GAULTIER的实验则更多从穿着的角度出发。这种对比并无优劣之分。
JEAN PAUL GAULTIER的1994春夏系列,是一场非常惊人的秀,毫无疑问,秀上的服装够今天的“潮牌”抄袭个十来年没问题。
印第安风格、非洲风格等等民族元素被融合在一起,它们五花八门的缭乱着,很耀眼。
由此对比不久前Dior发布的非洲元素的2020早春系列,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我认为那场秀更像是高级面料商的发布。
Gaultier设计中的张牙舞抓,并不依靠他所采用的民族元素本身,而来自他对此的创造。
如果有认真看过Gaultier的早期作品,就不难发现,在今天被流行神话的Martin Margiela,作品中带有些Gaultier的技巧,毕竟Martin Margiela曾是Gaultier的助手。当然,Martin Margiela有自己的风格,我在《Martin Margiela的封神之路》中做过详细介绍,这里仅仅例举一下他的1997春夏系列。因为这场秀非常能代表他的个人特点——未完成感,而且有种冷静气息,这点与Gaultier设计中的热情似火完全不一样。
90年代,还有一位极有戏剧感的设计师在1995年以一场声势浩大的秀,欢庆自己20年的设计生涯,后来,这场秀被看成是他设计高峰的收尾。
这位就是Thierry Mugler。
不同年龄段的女性以相当CAMP的姿态在舞台上搔首弄姿。全场的沸点是,模特脱掉大衣,露出空山基式的“躯体”。
除了这些很超前的、创意性满满的秀,整个90年代都特别风靡强势女性的性感形象。比如1991年左右的VERSACE,大别针、SM感的捆绑系带等等,都成为该品牌的经典。
VERSACE1992秋冬
Tom Ford为Gucci开启的性感形象,也是从90年代开始的,丝绸衬衫、羊毛西服、天鹅绒长裤,哪位OL不想穿呢?
Gucci1995秋冬
Gucci1996春夏
除此之外,CALVIN KLEIN 在1994春夏发布的极简风格,并不比Jill Sander逊色多少。当时 HELMUT LANG也展露头角,他现在也有点要“封神”的迹象了。
CALVIN KLEIN 1994春夏
HELMUT LANG1994秋冬
更难想象的或许是1994春夏的Chanel,依旧是粗花呢套装,但一派天真、浪漫、可爱的景象。
Ann Demeulemeester等比利时设计师在90年代都属于鼎盛期,还年轻的Olivier Theyskens在90年代末高级的审美已经表露无疑。
Olivier Theyskens1999春夏系列
另外,为Perry Ellis服务的Mac Jocbs,为该品牌带来的1993春夏系列恶评如潮,许多评论家难以忍受这种垃圾摇滚风,但是,那场秀简直是现代街头风格的楷模。很快,他就被收至Louis Vuitton麾下,开创了新的时代。
奢侈品牌对创意总监的选择在90年代才是真的很魔幻,Hermès的
Martin Margiela,Givenchy的 McQueen等等,我们现在去看会觉得理所当然,因为那些设计师后来都成为了顶级大师,可别忘了,没谁是乖巧的好宝宝,争议从来都是如此强烈。
Perry Ellis1993春夏系列
90年代设计大神真的秒杀现在的设计师吗?
非常个人化的看法:
按照现在的审美观来说,确实20世纪的90年代会优于当下21世纪的10年代。
但是有一点,90年代不至于神话成世纪最佳,以现在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设计师来说,他们最经典的秀发生在21世纪初,也就是上个十年。
比如,Alexander Mc春夏系列,那真是要跪着看完的。
相关详细介绍可看《Just Alexander McQueen》。
Alexander Mc春夏系列
还有HUSSEIN CHALAYAN,他的2000年秋冬系列也优秀得不像话。
HUSSEIN CHALAYAN2000秋冬
回忆一下,21世纪初的十年精彩程度不亚于90年代。
那么,80年代呢,好像80年代也很精彩,那十年的大廓形西装会逊于今日吗?今天帅气的女性形象更像是对80年代的延续。
Gianfranco Ferre, 《 Vogue, March》 1984
再往前看。
60和70年代很不适合分开,60年代是混乱的开始,是优雅的“倒台”,今日对传统美的颠覆,不都能在那个时期找到根源吗?
1974年的雪儿
按照这么推,并非90年代秒杀现在,而是过往的每个年代都秒杀现在?
虽说时尚是个轮回,但其实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特征以及创造,但是,这十年我们在重复过往的基础上缺乏突破性的进展。
并非有年代滤镜,当我们将经典秀场一一筛选出来,就能找到这种差距。
到底是为什么呢?
时尚变化与社会变迁以及艺术思潮有着极大的关系,每一次的时尚巨变背后都藏着非常深刻的现实内容,不然,真正鹤立鸡群的时尚设计根本不会留下太多声音,而是被时代淹没,只有与社会产生某种共鸣才会被记载。
Dior1997春夏高级定制
那么,眼下十年有可能带来普世影响的是什么?
我觉得是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的崛起,以及由此带来信息的爆炸,权威与专业性的示弱,话语权的分散。
这原本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但是,遗憾的是这个世界总是处于极左或者极右的状态。
在一个缓慢的过程中,崇尚个性和专业,变成崇尚被更多个体理解;以往强调累积和沉淀,今天不如一时的灵感乍现。以往相对封闭的信息让人们更容易专注于自我思考和创造,而信息的爆炸则带来难以筛选以及葫芦吞枣式的汲取。
从设计的角度来说,现实的魔幻还在于专业与大众的对立。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方面,我们在说多元化,另一方面,打着政治正确旗号的大众呼声造成了设计师和品牌商的小心翼翼。也许,一件初衷并无恶意的设计,会被社交媒体的某个看客怒斥为对哪个行列的歧视,并由此无限放大。
想象一下,HUSSEIN CHALAYAN在今日发布1998春夏系列会有怎样的后果?
再想象一下,John Galliano为Dior设计的1997秋冬系列,那过份性感、妖娆的中国元素,真的不会激起“民愤”吗?
当然,这仅仅是冰山一角,互联网的普及、自媒体的茂盛带来的结果相互影响、生长,触及方方面面。
真的好想知道像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或者Umberto Eco这样的哲学家,会怎么看待这十年的时尚和艺术呢。
如果以这么消极的态度结尾,未免悲壮了,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总归是从高到低,从低到高,一想到2020这个极具科幻感的数字的到来,总觉得会有新的变化。
下一个激动人心的十年到来前,以迎合为导向,专业再无界限的过渡期,就好好享受平庸吧。
---------------
今天我生日,也就是这个公号的生日,谢谢你们陪伴了我这么久,未来还要在一起哦。
延伸阅读:
《近期最惊喜的一款小包,国产!》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