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袁隆平Q版形象
袁隆平回母校武汉四中,与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力力 汪亮亮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中灿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他解决了中国人饿肚子的难题。正如袁隆平先生所言: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他的杂交水稻,或许很多人连肚子都还吃不饱,更遑论去做其他的事情了。他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西。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袁隆平一生与武汉渊源颇深。
中小学时
奠定了学农的理想
因为父母工作调动,袁隆平少年求学时去过很多地方。1936年,6岁的袁隆平因父亲调到平汉铁路局工作,全家迁到武汉。袁隆平在汉口扶轮小学上学。
小学一年级,老师带他们去参观了一个园艺场,各式各样的花像毛毯一样铺在地上。这让小小的袁隆平对“田园之美、农艺之乐”心向往之。袁隆平后来在接受采访时称,他当时被美丽的园艺场“打动”了,就有了后来学农的打算。
那次郊游,奠定了袁隆平学农理想的基础,也因此影响着他的一生。
武汉读书
打下英语底子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袁隆平随父母迁居北京、天津、江西赣州、湖北武汉、重庆和江苏南京等地。后来,由于父亲工作变动,袁隆平随家人从重庆迁回汉口,转入汉口博学中学(现武汉四中)读书。在武汉,青少年时代的袁隆平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袁隆平后来接受采访时,曾对楚天都市报记者说:“我的好身体和英语底子,都是在母校打下的。”
“母校对英语要求很严,其他课程不及格可以补考,但英语不及格就得留级,所以,同学们对英语可不敢马虎。”袁隆平说,他读高一时,就有3位老师讲授过英语,英国人白格里先生教文章,他的英籍华人太太教朗读和对话,教务主任周鼎老师教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