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据系列③ | 低生育率陷阱:两年少生521万人,二孩红利进入尾声_中国

首页 > 财经 > 正文
2021-05-14

发表自话题:中国跌入“低生育率陷阱”了吗?

原标题:人口数据系列③ | 低生育率陷阱:两年少生521万人,二孩红利进入尾声

2016年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让中国人口短暂地走出了“增长困境”。

2016年至2017年间,中国大陆年出生人口均在1700万以上。但到2018年,这一数字掉头跌至1523万。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仅1465万,创下近十年来的最低记录。

粗略估算,2018和2019这两年,比生育高峰的2016、2017年,少生了大约521万人。

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累积的“生育势能”已基本释放,生育率下降趋势恐难挽回。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一个清晰的现实:孩子越生越少了

生育率一路走低,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宿命。

联合国在《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中指出,全球生育水平从1990年的平均每名妇女生育3.2个孩子下降到2019年的2.5个孩子,预计2050年将下降至2.2个孩子的水平。

更有数据表明,在全世界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经有98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2.1,跨入了“低生育率水平时代”。

全球范围内的生育率下降,由来已久。1963年-2018年,全球平均生育率从约36‰跌至约18‰,降幅高达50%。在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如韩国、新加坡,降幅甚至在80%以上。

中国生育率下降的速度,则远超国际水平。

据联合国统计,1950-2015年,美国总和生育率从3.3降至1.9,日本从3降至1.4,印度从5.9降至2.4,中国则是从6降至1.6,排名直接跌至全球倒数。

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总和生育率曾达到6.38的高位水平。当时的一个普通家庭,通常要生育6个左右的子女。改革开放以后,总和生育率则长期维持在“2”字头水平。

80后90后和父母30岁的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从1990年开始,中国开启了近20年的“低生育时代”。受益于医疗卫生条件、社会保障体系的改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在一段时间内,自然增长率尚能维持正值。

但如果总和生育率一直低于更替水平(2.1),等到老龄人口集中死亡期,新生人口无法弥补,人口数量就会大幅下降。这是任何一个寻求发展的国家,都不愿看到的局面。

有数据预测,中国在2024年之后人口将逐渐减少。到2035年,人口预计减少4500万。2100年,中国人口数量会降到10亿以内。

生育率为何降了?没人生,养不起

生育率的走低,首先和育龄女性人数的减少关系密切。

影响生育率的两个重要指标是:婴儿数量和育龄女性人数。生育期的年龄界限,一般默认为15-49岁。中国15-49岁女性人口数量在2011年达到峰值,之后就一直呈下降趋势。

据统计,2019年中国15-49岁育龄女性减少了约500万人,20-29岁黄金生育期的育龄女性减少了约600万。计划生育、性别失衡等,都是促成当前育龄女性减少的重要原因。

其次,二孩超半数的占比,意味着生育率提高后续乏力。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9年在一个家庭中,有二孩及以上孩子的比例高达59.5%,其中二孩占57%。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中有三孩及以上的仅占2.5%。

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为1465万人,按这个比例推算,一孩出生人口约为593万,二孩出生人口约为835万,三孩出生人数还不到37万。

全面二胎累积的“生育势能”已基本释放,比不生二胎更可怕的,是一胎都不想生了。

再者,居高不下的生育成本,也使很多人对生孩子望而却步。

关于生育有个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与生育率是“倒U型”的关系。降低妇幼的死亡率,只需要发展达到基本水平即可实现。但当人均GDP达到较高水平后,生育小孩的机会成本和实际成本就会大幅提高。

说的扎心一点,就是当大家都不那么富裕的时候养娃还容易一点,富裕之后反而难了。

除此之外,女性生育意愿的降低,也是生育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生育上投入更多精力的,通常是女性。而女性一旦选择生育,就意味着在入职后的十多年里,至少有两年时间会因为怀孕、生产、哺乳等而无法正常工作。

即使熬过哺乳期,还会有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大学等一路升级打怪的问题等着家长操心。这种自我牺牲,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

花式催生,真能解决问题吗?

最近几年,中国低生育率的现实终于引起了各方重视。

以梁建章、任泽平、原新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口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纷纷加入到对低生育的讨论和谏言献策中。

出现频率最高的一条建议,是全面放开生育。即在全面二孩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开生育,让生育权重新回归家庭,想生三孩的人,可以放心地生。

如前所述,2019年中国二孩及以上家庭占比59.5%,其中不乏70后、80后高龄产妇赶着生二胎。在90后渐成生育主力的情况下,三孩开放能发挥多大作用,有待考证。

另一条老生常谈的建议是完善女性就业权益的保障。这条建议初衷是美好的,但在执行层面,常常会陷入悖论。

比如开放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后,女性的家庭属性加重。此时再强调对女性就业权益的保障,也无法避免企业在用人选择上的隐形歧视。

2017年一组数据显示,上海城镇女性整体就业率为40.3%,其中有9个区达不到40%,最低的仅为26.3%。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面二孩让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面临新的挑战。

所以,想要提高生育率,还是要设身处地地从女性视角出发考量,合理规划和设计政策,而不是一刀切地延长带薪产假、提高生育津贴,导致企业负担加重,不愿招收女性员工。

至于强制设立“生育基金”,向丁克家庭征收“社会抚养税”等无稽之谈,除了招来骂声一片之外,很难对提高生育水平有任何实质帮助。

在一个进步的社会,生育应该是一种怀着爱和期待的主动选择,而不是将女性视为“生育机器”,一味地剥削和榨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组:[中国的人口] [生育年龄] [二孩] [生育率

上一篇中国的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真的是因为穷吗?

下一篇人口,政策,我国,老龄化,生育率,单独,生育,出生,全国,翟振武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