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

当婴儿出生后,大家以为紧张心情终于可以放松。

殊不知,面对小小的、软软的小婴儿,常常更令人手足无措,宝宝的一次喷嚏、一声哭闹,无不牵动着爸爸妈妈的心。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关于新生儿宝宝家长必知的 7 件事,希望能减少新手爸妈的焦虑。

正确认识新生儿的生理反应

家长在看到新生宝宝的时候,会为一些原本正常的现象而感到担心。比如以下几种情况,对新生儿来说其实都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

● 下巴和下嘴唇颤抖

神经系统没有发育成熟,出现不自主的肌肉颤抖所致。

● 打嗝

极为常见,不是病。目前考虑是由于宝宝膈肌发育不完善,受到刺激而导致膈肌痉挛。本身对宝宝的健康无不良影响,无需担心。

宝宝出生第一个月,这 7 件事情很重要,建议收藏

● 打喷嚏

由于新生儿鼻黏膜薄弱,鼻腔狭小,容易受到冷空气、干燥空气、灰尘、异味等刺激,产生生理性反应。不一定是着凉所致。

● 鼻塞

在新生儿期不一定是感冒,主要是因为新生儿鼻腔狭窄,遇到冷空气或灰尘等刺激时鼻黏膜就会充血水肿,造成鼻塞。

● 腹部胀气

因为新生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吃奶时吞下空气或者肠道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气,导致腹部胀气。

● 惊跳反射(又称莫罗氏反射)

看上去一惊一乍的,突然手臂伸直手掌摊开,大多在 4 个月龄内自行缓解。

● 吐奶

新生儿由于胃部发育不成熟,贲门肌肉松弛,容易出现反流。

如果宝宝体重增长良好,喂养良好,精神状态好,在常规体检中表现正常,吐奶不用担心,也不需要特殊检查,一般在 6 个月后会自行好转。

尽早开始母乳喂养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母乳喂养确实对宝宝的健康有好处,因此我们鼓励妈妈母乳喂养。

宝宝出生后,要尽早开始母乳喂养,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在宝宝出生 1 小时内就开始母乳喂养。

新生儿喂养要遵循按需喂养原则,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宝宝表现出饥饿的样子就应喂奶,每 24 小时要喂 8~12 次。

宝宝出生第一个月,这 7 件事情很重要,建议收藏

新生儿脐部护理

宝宝出生后,脐带残端会在 1 周左右脱落,但是也有可能延迟到 3 周后。

在脐带脱落之前,家长需要注意对宝宝脐带进行护理。

● 保持脐带干燥

脐带护理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脐带的干燥。对于在医疗条件比较好的发达地区出生的宝宝,除了保持脐部干燥外,不需要额外局部护理来预防脐炎。

而在医疗条件不足的地区出生的宝宝,最好还是用酒精对脐周进行消毒,预防脐炎的发生。

● 避免脐部潮湿

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不要泡澡,脐部用防水贴保护,避免脐部潮湿。

宝宝纸尿裤翻折在肚脐以下的位置,防止脐部被尿湿的纸尿裤浸透。

宝宝出生第一个月,这 7 件事情很重要,建议收藏

观察脐部分泌物和流血情况

当脐带残端脱落的时候,可能会有少许渗血渗液,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出现大量渗血和渗液,就需要去医院让医生来检查评估了。

如果出现脐部感染的现象,比如脐部出现脓性带有异味的分泌物,或者脐周皮肤出现红肿迹象,需要立刻就医。

给新生儿洗澡

关于给新生儿洗澡,家长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洗澡频次

新生儿出生后不要立马就洗澡,第一次洗澡时间要推迟到出生 24 小时后或至少等待 6 小时后。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 1 岁以内的宝宝每周洗 3 次澡就够了,洗澡太频繁反而会让宝宝皮肤变干,更容易得湿疹。

在脐带脱落之前,不要泡澡,只要用海绵擦洗就可以了,以免沾湿脐部。脐带脱落并且脐部完全愈合之后,就可以正常泡入水中洗澡。

洗澡水温

著名医疗机构妙佑医疗建议,使用 38℃ 左右的温水给宝宝洗澡。如果家长的手掌可能对水温不敏感,可以用肘部或者手腕测试水温。

事实上,如果有湿疹的宝宝在室内环境温度合适的情况下,洗澡水温越低越好,一般建议洗澡水温控制在 36~38℃。

一般在夏天,给孩子洗澡的水温也相对更低,建议热水龙头调节在 32~35℃ 就可以了。而在冬天,常常需要调节到 38℃ 才感觉水温刚好。

宝宝出生第一个月,这 7 件事情很重要,建议收藏

● 洗浴用品

新生儿尽量不要用沐浴露或者肥皂,因为这些皂液可能会使皮肤变得更干燥,增加宝宝得湿疹的几率。

如果皮肤弄得非常脏,可以少量使用温和、不含添加剂的中性沐浴液或者皂液,并且立即冲洗皮肤上的肥皂。每周可用温和的洗发水或沐浴露 2~3 次。

● 新生儿洗澡的风险

注意烫伤风险:如果从水龙头往盆里注水,先打开冷水(最后关闭),以免烫伤自己或宝宝。美国儿科学会( AAP )建议热水器设置的最高温度不要超过 48℃,以免烫伤。

注意溺水的风险:建议宝宝浴盆里的水,通常约 5cm 高即可,如果一个人给宝宝洗澡,无论浴盆里水多少,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把宝宝单独放浴盆里。

观察新生儿黄疸

几乎所有新生儿都会发生胆红素水平一过性升高,也就是所谓的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从 48 小时以后开始出现并逐渐升高,5~7 天是黄疸的高峰,一般 10~14 天消退。

由于严重黄疸(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可能会引起急性胆红素脑病,因此在宝宝出生 1 周以内,黄疸上升期,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黄疸变化。

家长可以通过目测的方法来粗略判断黄疸程度:黄疸一般从脸部开始出现,逐渐向前胸—胳膊—前臂—手掌的顺序向远端发展,越是远端黄,说明体内的黄疸值越高(如图)。

一般对于 4 天以上的足月健康新生儿宝宝,如果发现宝宝手心脚心出现黄染,就代表宝宝的黄疸情况可能比较重,需要及时到医院让医生检查评估。

宝宝出生第一个月,这 7 件事情很重要,建议收藏

及时添加维生素 D

纯母乳或混合喂养的健康足月宝宝,出生后每天应补充 400IU 的维生素 D。

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当每日喂养量不足 1000mL 时,也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 D 400IU, 如果超过 1000mL,则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

宝宝出生后,家长要尽早给宝宝补充维生素 D,以减少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的可能。

宝宝出生第一个月,这 7 件事情很重要,建议收藏

髋关节护理

胎儿向新生儿过渡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比较高,髋关节还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需要注意髋关节护理,避免宝宝髋关节包裹过度,下肢需要有一个自由外展的空间。

尤其臀位产、有髋关节发育不良或髋关节脱位家族史的时候,家长更加需要注意让宝宝髋关节保持正常外展体位,如下图所示。

宝宝出生第一个月,这 7 件事情很重要,建议收藏

标签组:

上一篇妈妈、宝宝42天检查什么?建议保存

下一篇属猪的和什么属相犯冲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