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内卷就该这么卷
这段时间因为《小舍得》的热播,教育焦虑,鸡娃的话题又充斥着各大平台(其实这个话题这些年来也一直没停止过吧)。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说要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五个篇章全部写完的,还剩一个没有完成呢。继续来完成吧。
最后一个篇章叫《必须过动》,什么意思?过动,就是多动症,必须过动,就是必须有多动症,也就是这个孩子本身有问题,但“必须”这个词,是不是很诡异?
实际上整个故事确实很诡异:未来世界,没有家庭没有婚姻,孩子是政府发放胚胎给妈妈,然后妈妈负责养育长大教育成人。在孩子15岁和18岁的时候,分别有两次考试(中考和高考?),如果两次考试都没有合格,孩子将会被人道毁灭,妈妈将一辈子生活在贫民窟不得翻身。合格了,但是分数不高,孩子和妈妈都将被送到贫民窟去生活,从事低贱的工作。只有那些考试考高分的,妈妈才能跟着孩子一起住进高档生活区,过着体面的生活。
若娃的妈妈杨娟之前养育过一个考满分的儿子,所以她获得了金质奖章,到处去作报告,过着被人羡慕的生活。可惜的是,孩子在18岁那年出车祸去世了。于是,杨娟又被分到了一个胚胎,就是若娃。可是若娃不会读书,无论怎么用功努力,成绩都只能徘徊在合格边缘,眼看着15岁的考试就要来临,母女俩都急得要命。后来妈妈就建议女儿假装过动症,说这样可以逃避考试。
然而真相是可怕的。一个反叛者的妈妈玲娜告诉若娃,过动症就是证明胚胎本身有问题,若确诊,不是可以逃避考试,而是必须被毁灭。不过妈妈就没事了,因为问题是出在分配的胚胎上,不是妈妈的教育出错,所以孩子在被毁灭的同时,妈妈不会被赶到贫民窟,而是会重新获得一个胚胎。……
这个最后的篇章也是最让人绝望的篇章,寓言似的故事,表达的意思却是赤裸裸恶狠狠血淋淋不带一丝温情一缕光亮的。
若娃知道妈妈只爱自己从来没有爱过两个孩子(对,优秀的哥哥是因为被逼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而压抑自杀的)后,依然选择了为妈妈牺牲,因为她是深爱妈妈的。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你骂孩子,孩子不会停止爱你,但是他会停止爱自己!”
谁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明明孩子的爱才是无私的!
有多少父母在逼迫孩子的时候说的“为你好!”真的是为孩子好吗?如果真的是为孩子好,怎么就没有想过,连今天都没有了,哪来的以后?那些孩子被逼到厌学抑郁甚至自杀的,一句“为你好!”真的可以掩盖父母把孩子当成工具当成私产当成交易的真相?
玲娜找到了杨娟,告诉她若娃的选择是对她的爱,可是并没有让杨娟愧疚伤心,因为考试考不过一样要被毁灭,如今的选择至少不会害了妈妈,所以是正确的。
玲娜告诉杨娟可以有别的选择,孩子不一定要会读书,在她的秘密基地里,收养了一群不会读书但是可以发展其他特长的孩子,若娃也可以去她那里。杨娟冷笑,不为主流社会所认可的,一定逃不过毁灭的命运。果然,最后秘密基地被发现,孩子们都被抓走了。
玲娜告诉杨娟,她现在被分配到的胚胎,自己已经动过了手脚,是个来自底层做手工的胚胎,没有读书的天赋,很难培养成才。她希望借此说动杨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大家也为自己为孩子去呼吁改变如今的这种局面。杨娟的回答是震撼的,她说如今的局面是大家多年来主动选择的,所以,不可能改变。
这个回答,确实震得我巨石压心,久久无法释怀。是啊,我们今天教育的内卷是怎么造成的?内卷又是谁在卷?难道不是多年来多数人主动选择而少数人被迫加入的吗?一旦造成今天的局面,怎么改变?怎么可能改变得了?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该负起责任来,可是又有哪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呢?
多年以后,杨娟的第三个胚胎又长大了,因为做手工的基因,孩子对木工活天然充满了兴趣,做得非常好,且乐此不疲。可是妈妈温柔地提醒他“你的手是要给病人动手术的,不是做木匠的。”孩子说:“可是我喜欢做木匠啊!”妈妈柔声细语:“不,孩子,你还小,你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听妈妈的才是对的。”
杨娟再次成功了,作报告的时候,有人问她“您是怎么把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的?”杨娟温柔地回答——“是爱!妈妈的爱可以战胜一切!”
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