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样走出内卷?

首页 > 财经 > 正文
2021-05-13

发表自话题:内卷就该这么卷

内卷现在的意思已经成了高烈度竞争,然而这个事情和资本、经济危机、贸易、美国都没啥关系。从微观角度非常容易解释,只需要边际效应加上机会成本就很容易解释竞争,那么自然就解释内卷了。而理解黄宗智的内卷理论,还需要加一下要素理论和增长理论

常说的内卷,也就是(恶性)竞争不过是投入竞争的边际产出依旧高于边际成本,而不竞争的机会成本又太高,理性人自然会选择竞争。

而黄宗智的内卷化的内核是投入(劳动)竞争的结果是产出仅仅略高于产出,也就是忽视了边际效应,这个奇怪的地方在哪里?一个人明知道投入劳动力,他的利益受损,而且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微观),而是整个社会如此(宏观),更可怕的是中国历史上这种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所以学术上的内卷才有意义。

所以大众所用的内卷概念根本没实际意义,要知道边际效应和机会成本解释微观生活问题,相当于牛顿万有引力用于低速物理世界,基本属于常识了。假如投入的边际获利并且投入到其他活动机会成本高,那么竞争就是对人有利的,理性人自然会竞争,不竞争说明你不理性,你应该买六个核桃补补脑。所以大众说的内卷,其实就像是从天台跳下来会导致全身骨折,这个是谁都知道的常识。然后有人说凭什么我双脚离地不能上天,甚至怪地球有引力,有一些人跳楼摔骨折了,很多人讽刺说:“内卷啊,工贼啊,活该啊,你怎么不能上天呢?”,这样子探讨内卷有意义吗?

(插一句吧,如果能把这个恶性竞争问题的投入产出的边际效应量化出来,是可以发论文的,所以知乎肯定没有人说的。)

而即使是黄宗智的内卷理论,也不过是描述马尔萨斯生存困境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困境的关注点在于劳动力上。他的理论创新点是是从微观经济的角度来分析生存困境,古代中国劳动者可以选择投入劳动力和其他要素,但是总是选择投入劳动力。而随着边际递减,投入劳动力效果越来越差,最后的结果是产出等于劳动再生产,经济规模陷入停滞,人均计算的经济水平下滑。

他还试图解释商品化经济为什么没有缓解内卷等,他提出来的观点是商品化经济是加重内卷的,读了读发现很牵强。但是从宏观上来看,确实解释性很好,按照经济史的长期经济增长研究,中国古代确实多次陷入到这种困境:

Fukao, Saito, Takashima; Imamura (2017) and Fukao et al. (2017b). China: Broadberry, Guan; Li (2017).

根据长期经济增长的分析,中国在北宋时期其实就发展到经济水平的顶峰了,随后出现劳动力过度投入,经济水平下滑。这一现象在元代和明末清初又发生了了,而且内卷的程度越来越高,实际上这是反映了土地这种要素投入是逐渐达到了瓶颈

而如果我们把技术外生看待(符合我们东亚的情况,技术发展缓慢,但存在欧洲先进技术冲击),从微观经济来说,增长是由资本、劳动力和技术促进的。资本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我们现代意义的“资本”(实际上就是资金)和土地。而古代的技术增长太缓慢了,近代欧洲发展比较好的英格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会超过0.1%,农业革命后翻一倍到0.2%,工业革命又翻倍,所以古代经济中技术进步基本是可以忽略的。那么,主要要看的是资本和劳动力的关系。而资本要素中的土地一般是往往有限的,扩张也很难,尤其是到明清时代,拓荒已经达到了瓶颈。所以内卷化实际上是资金非常匮乏的情况下,能扩大投入的土地越来越少,也就是整个资本要素的投入越来越少。反过来是劳动力的投入越来越多,这样子资本-劳动朝着劳动力偏移

The Black Death and the origins of the ‘Great Divergence’ across Europe, 1300–1600.

这样子这个理论就和经济史的大分流理论接上了,因为黑死病导致欧洲劳动力剧烈减少,所以欧洲的情况是资本-劳动朝着资本偏移,这样子导致了不同的发展模式,这是大分流理论的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观点。

所以在内卷化理论中,技术增长有限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其实是资本。而土地的投入很难增长,所以问题是怎么能扩大资金的投入,也就是古代国家怎么能增殖和投入现代资本进入生产。

这样情况下,黄宗智非常赞同德川幕府的日本发展。因为江户时代中后期,人口增长基本0,而且节日数量不断增加,那么整个经济体的劳动力投入是减少的。而且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吸收了劳动力,农业的劳动力投入是下滑的。但是江户时代经济又是不断增长的。尤其是考虑到日本由于地理因素,技术引入非常困难,所以江户时代的发展肯定是因为资本投入不断增加。

Stabilize the peasant economy: Governance offoreclosure by the shogunate,具体幕府的资本市场政策和影响参考这篇论文,通过长期制度建设削除资本风险,降低了借贷利率。Uemura (1979), 幕府中后期农民不同类型的借贷合同的利率

根据日本的经济史研究,江户初年的土地抵押借贷利率也差不多是50%,这个和中国清代比较落后的地区是差不多的。而17世纪末期降低到了10-20%,18世纪末就降低到了3-4%。而明清代最发达的江浙地区借贷利率一般是20%,现代中国的农民都很难借到10%以下的利率,所以江户日本的资本市场是非常发达的。

而为什么江户日本贷款利率能不断降低,主要是限制了政府权力。按照丰臣-德川的土地市场建设,政府禁止土地永久出售和抵押的,17世纪后期又禁止了有止赎条款的土地抵押借贷。当然这种很不现实,会导致没有人愿意借贷了,所以幕府的政策一直在不断摇摆。而这些交易是由自组织体村庄的领导人“名主”来记载的,一旦违反幕府管制,农民只要告到司法官员“代官”那里,就可以让“名主”撤职,再不行还可以打到更上层次的奉行。

所以江户日本的资本市场能发展起来,核心是通过小共同体的基层和中高层官员的政治博弈,来约束政府权力,政府不能通过政治权力来随便剥夺资本(资金和土地)产权。这种政府内部的分权化带来政治博弈是广泛存在的,政府内部各个群体很难独断专行来掠夺资金和土地,也就使得资本得到保护,资本就会越来越容易获得。这样这种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很多方面有利于小农、农村工人、(藩镇支持的)地方商人和(幕府支持的)行会商人等群体利益。

这样子,江户时代日本的实际土地产权就是不断分散化的。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的土地投入反而在长期上上升了。另一方面日本实行人口控制,不单单是杀婴,还有结婚控制。传统上只有长男结婚,这样子保证存活后代的生育率维持在2左右。而人口不增长,节假日还增多,那么劳动的投入是减少的。所以整个发展在资本-劳动的投入中,是偏向于资本,人均产出就会不断增长。

Seisan, bukka, shotoku no suitei (Estimates of Output, Prices, and Income)

根据日本经济史研究,江户时代的日本经济是不断工业化的,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例差不多从26%增加到41%,增加了15%。按照欧洲经济史的研究,实际上幕末日本的经济结构已经和19世纪初的德国等东欧国家差不多了。由于工作机会比较多,幕末时候,即使是有止赎条款的土地抵押借贷,逾期后几年,农民还是能耕种的。农民凑够了钱还是能赎回土地,这要农民同时证明自己有收入(给农村手工业打工)能付一小笔钱即可。这说明日本的借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已经很发达了,资本是相对充足的,增长瓶颈其实是技术——日本的地理位置导致其技术非常落后。

而幕末时期,由于西方几乎缓慢的流入,日本人均GDP增长已经增加到0.4%了。而18世纪的农业革命时期,欧洲国家经济水平增长大概也就是0.2%,工业革命后增速翻一倍。所以幕末时期的日本被动得吸收少部分欧洲技术,就已经破除了技术瓶颈,出现工业革命式的现代经济增长。

所以,中国和日本(欧洲)的差别其实就是资本和劳动的分配比例,导致的发展倾向不一样。本质上是中国古代专制政府权力完全不受约束,这导致资本(尤其是资金)没法发展起来,经济结构非常落后,产业无法分化。这样子缺乏资金的农民去借贷市场借钱,可是要拿女儿抵债的,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多生儿子多种地。最后劳动增长到极限,产出和投入持平。

而从一个微观的决策角度来看,依靠劳动力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依靠资本市场的机会成本大到非常夸张,理性人自然会依靠劳动力了。而资本市场为什么机会成本高,实际上是因为制度建设弱,资本的风险也很大,被迫提高利率以对抗风险。所以微观角度来说,破解内卷化其实就是要降低制度缺陷导致的过高机会成本(这个例子中是资本市场利率)。

而现代经济的技术增速是很高的,现代资本市场也要完善的多,尤其是中国,银行的规模非常夸张,所以根本不会出现黄宗智所谓的内卷化。即使是很多人拿高考和教育来举例,高等教育依旧是增量博弈,每年的高等教育招生增长依旧有三四个点。很多人说不好找工作,而现代经济增长速度下,就业结构每一年都是不断改善的,所以整个博弈肯定是增量竞争。 @司马懿 老师说的通过教育普及让全社会中产化:

如何评价人类学家项飙关于「内卷背后,可能指的是高度一体化的市场竞争成为生活导向」的观点?www.zhihu.com

韩国的高等教育大大普及了,但是大学生找到的工作其实还是以前较低教育背景就能干的岗位,大学生的总体待遇是降低的。然而经济上来看,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让知识更加普及,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实际上这是成功的,通过高等教育的普及提高了人力资本水平,从而使得经济增长,大家的生活水平又提高了。这样子本来上不了大学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获得了教育回报,国家经济增长还更快,是双赢的。

所以这个恶性竞争问题根本不在于收益,而是在于(机会)成本,具体来说是因为不去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太高了

一方面中国的劳动收入分配比例偏低,比全世界平均要低10-15%,并且收入分配和巴西有的一拼,并且房产价格遥遥领先且增速高。而一次分配这么夸张了,社保等再分配项目对于降低分配不均基本没作用,以前甚至是反方向分配。

这样子人和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是非常大的,而买房、结婚、生育等劳动再生产的成本又太高。一旦你竞争失败,你甚至没有机会完成劳动再生产,那么人民自然有着远大志向了,没有的话你可能要被淘汰。

只需要想想在中国当一个普通人,你能享受什么样的生活就知道了。如果你是一个农民,你不仅收入只有城市居民的1/3,资产差距几十倍,养老金都只有个零头,更惨的是有很高概率要断子绝孙。那你愿意在中国当普通人吗?如果你是日韩人,政府会为了获取保守的农村居民支持,大规模通过农协进行财政转移和隐性补贴,你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城里人;而且性别比例失衡不严重,不至于动不动断子绝孙。这样贫富差距比较低的社会自然内卷程度低了。而如果是日本人或者欧洲人,社保水平比较高,再分配的降低贫富差距效果从0.1到0.2之间,社会的收入基尼系数只有0.3。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而且房价不那么夸张,甚至没必要买房,自然没那么内卷了。而如果你的不平等程度和美国有的一拼,一旦赚不了大钱,就得住吸毒枪击当连续剧的贫民窟。。。

青少年从事低技能工作和社会不平等的关系,社会越平等,青少年越倾向于从事低技能工作,越不平等,志向越远大

分配制度就是起到了降低机会成本的作用,通过打造社会安全网来降低你做出其他选择的机会成本。所以,社会越平等,社会的安全网其实就越强,青少年自然是敢追求自己梦想的,愿意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我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图书馆管理员,平时天天看书,回家打游戏看动漫。然而你不赚钱,不储蓄,就得依靠中国的医保、社保和养老金了,你不怕吗?

可非常让人搞笑的一点是,不平等和人们对再分配的态度是高度相关的,然而不一定是像Meltzer–Richard hypothesis说的那样支持再分配。不平等很可能是不利于提高人们对于再分配支持率的,例如今年的一篇论文(Attitudes towards redistribution and the interplay between perceptions and beliefs about ine)指出来,不平等现象加剧促进美国公众推动保守主义。哈哈哈哈哈,你说搞笑不?中国不平等这么高,很可能也有一大批人支持共产党反再分配。

进一步来说,美国公众有影响力,能促使公共政策转向,而刷知乎的人没有政治影响力。而中国有能力促使公共政策转向的,一定是竞争政策的获利者,那么这种竞争信念就是自我强化的,知乎er只能指望有良心了。



下面到吐槽时间,看了一圈真的受不了了。

很多人莫名其妙又怪资本,然而看看黄宗智的学术研究,普通人也能享受资本才是破解内卷化的关键因素。而自然经济转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社会主义理论才是主导的主流理论的。例如日本近世研究主流是讲座派和劳农派——激进革命派马克思主义者和温和马克思主义者,而我谈明治维新,一群人上来批评我又用西方自由主义解释。

现在谈内卷又怪资本,说明中国人甚至连社会主义理论都不懂了,反映的是教科书落后。而教科书其实是普及教育,其实反映的是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人文学术落后,大家想想自己在社会主义国家能买到多少精品的、真正使用社会主义范式的学术类书籍?还有人愤怒中国人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能说出来什么。。。

又有人怪经济危机,然而美国在19世纪基本上1/3时间都在经济危机中,根本不影响长期经济增长,怎么会影响内卷?大萧条后又开发了大量政策工具,内卷怎么可能和经济危机有关系。而你如果要谈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的竞争加剧,那也是应该讨论产业内部和企业内部的生产率不平衡,也就是经济危机中应用的政策工具导致大量低效的僵尸企业、僵尸部门,这导致当下发达国家效率提高严重放缓。(这个观点是英格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Andrew G Haldane在2017年演讲提到的)

还有人怪美国怪贸易,然而根据格申克龙的后发优势理论,后发国家的优势在于经济差距大产生的巨大技术引入来源。而如果把比中国发达的国家都抹消掉,假设中国的极度抑制需求的体系没有出问题,那么作为领先国家的中国经济增长会剧烈下降。目前领先国家的美国的经济增长是2%,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差不多1%左右。而中国的人口结构更加弱势,金融业效率低而增加值非常高,反映的是资本分配的非常不合理,此外还有大量的非市场化因素和政府干预,都不利于从0到1的创新。即使是你假设领先国家的中国可以达到1%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那么经济增长也不过1.5%。

而美国目前的2%的经济增长下,75%的人口的实际收入增长基本是0。要知道中国的收入分配(收入基尼系数)按照各种估计至少比美国要高一点。那么领先国家中国如果经济增长率仅为1-1.5%,80-90%的人口收入是不会增长的,而中国的房地产能不涨呢?好家伙,美国想打断我们政府的腿,你要政府的命啊。

可想而知,以美国为主的领先国家的技术传入是大大有利于缓解内卷的,这个就像欧洲技术有利于幕末日本经济持续增长且突破瓶颈一样简单。有人能煽动起来大众,连基本的后发国家优势理论都不谈了。

标签组:[经济] [经济学] [经济资本] [投入资本

上一篇这,才是对抗“内卷化”的最好方式!_因为

下一篇连家庭主妇都要这么内卷了吗?_生活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