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法是中国的一种民间的艺术,按门当儿讲,叫做“彩门”也叫“彩立子”,凡是变戏法的行当都称之为“彩立子”。
这“彩门”里有种种分别,先说戏法,它分为两种,一种是大戏法,一种是小戏法,大戏法也称之为“落活”,大戏法的表演很是精彩,一个人身穿长袍,用毯一蒙,能变出很多的东西,像带水的,带火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草里蹦的,吃的用的,叫人明知东西带在身上,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带着的,火带在身上着不了,水带在身上洒不了,还能变的来去自如,等等……,总之他一个人变出来的东西,摆在台上,几个人都拿不走。
小戏法就不同了,小戏法是看手上的功夫,手头得快,一帮人围着看,在他手里的东西变的来去自如,看不出破绽,像什么“仙人摘豆”“三仙归洞”“金钱抱柱”“空盒变烟”“巧变鸡蛋”“平地砸杯”“木棍自立”等。
以上这些戏法却是中国的老艺人们在实践中研究出来并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的一些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就连外国的魔术,其中有很多表演形式和套路,都是来源于中国古典戏法中的一些要素。具有很高的科学性。
戏法这门叫“彩立子”,其它的各种戏法都有门里的叫法,变罗圈献彩的行里叫“照子”,变大海碗的行里叫“揪子”等等。
背景
属中国魔术中的一种。魔术在中国古称幻术、戏法,中国的魔术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进行表演,最早出现公元前108年,西汉武帝刘彻举行了以“鱼龙曼延”(魔术)和“百戏”(歌舞杂技)为主的表演招待国外使臣。“鱼龙”后成为宫廷礼仪一部分;隋唐时期,宫廷魔术与民间魔术并举,繁荣发展;宋代出现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流浪艺人众多,并产生了著名的魔术团体(如南宋“云机社”)。
此时魔术分科也越发精细,并形成了“手法、撮弄、藏厌(挟)”三大体系。古彩戏法(落活,藏厌类)即此时期创造出的划时代魔术,新中国成立后被天津杂技团保留。
明清时期,魔术鲜见于宫廷,主要存在于民间,分“撂地”(流浪艺人划地为台表演)和“厅堂”(艺人受召于富贵人家表演)两种方式。各地均出现了戏法艺人较为固定的演出场所,如南京夫子庙、苏州玄妙观、北京天桥,以及近代天津的“三不管”等,并涌现出众多著名戏法艺人。
古典戏法的传承人王殿英1923年生于曲艺世家,父王振清、胞妹王毓宝均为著名曲艺演员。他16岁拜郭璧臣为师学习古典戏法,表演时口彩相连,风趣幽默;手彩表演技巧娴熟,手法脆、快、帅,“使口”时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幽默风趣,亲切自然。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曾给予高度评价。
与现代魔术多依赖于道具表演所不同的是,在民间“撂地”为生的古典戏法,着重强调演员本身的手法技巧,以“夹带藏掖”为手段、以“口彩相连”(即边说边变)为表演特色;而四周皆观众的表演空间,也要求戏法必须可被四面围观而不能失托,这一点是西方现代魔术舞台化表演无法比拟的。
古典戏法现已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标签组:
上一篇:赵州桥真的是鲁班建的吗
下一篇:文翁石室为何是首创的地方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