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彦超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王彦超(914年—986年),字德升。大名临清(今河北临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将领。
王彦超少时从军,隶属后唐魏王李继岌麾下,后入凤翔重云山,投晖道人为徒。此后历仕后晋、后汉、后周三朝,累官武宁军节度使,曾击败北汉入侵。周世宗征淮南时,王彦超败南唐于寿州城下。周恭帝时,加检校太师、西北缘边副都部署。北宋建立后,加中书令,历任永兴军节度使、凤翔节度使、右金吾卫上将军等职,封邠国公。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以右金吾卫上将军、太子太师致仕。雍熙三年(986年),王彦超去世,年七十三,获赠尚书令。
人物生平
官宦子弟
王彦超的父亲王重霸,字定大,唐末曾跟随黄巢起义,后又归附于唐,授通奉大夫。后梁时,王重霸官居太子少傅,加尚书,后以光禄卿致仕。
乾化四年(914年),王彦超出生于大名府临清。因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自幼就胸怀大志,器度不凡,制行卓越,时以匡济天下为已任。
同光三年(925年),年仅12岁的王彦超随后唐魏王李继岌为西征前蜀,李继岌与招讨使郭崇韬只用了75天时间就平定了前蜀。次年,李继岌班师回朝至浃西渭南时,不料部将李嗣源谋反,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兴教门之变中流矢身亡。李嗣源即位,改元天成,即后唐明宗。此时李继岌成了无国可投的流亡者,他的亲信皆置主帅于不顾而四散逃命,只有王彦超始终紧跟不离,直至李继岌遇害。
此后,少年王彦超至陕西凤翔县重云山拜晖道人为师,出家修行。晖道人觉得王彦超并非凡夫俗子,就对王彦超说:“你是富贵之人,怎么能屈居于此呢?”于是赠送银两衣帛劝王彦超还俗离山。王彦超深感晖道人的真心善意,不久即还俗,流落到当时相对安定的吴越(今浙江省一带)。
戎马生涯
后来,后晋高祖石敬瑭见王彦超为人正直忠贞,在出兵讨伐陕西时,召他至帐下,委以军机大权。
天福(936年—944年)初年,王彦超官迁奉德军校,转殿前散指挥都虞侯,领蒙州刺史,再转岳州防御使兼护圣左厢都校。后汉时,被任命为复州(今湖北仙桃市)防御使。
后周时期,是王彦超较为活跃的辉煌时期,他随后周太祖郭威南征北战,为后周的建立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广顺元年(951年)正月,王彦超率兵攻克徐州,任武宁军(徐州)节度使。八月,移晋州节度使。因拒北汉入侵有功,授为晋绛行营马军都虞侯。
广顺二年(952年)十月,改任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节度使。
广顺三年(953年)闰正月,加检校太尉。四月,由河阳三城移镇河中(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改河中节度使。
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由其养子柴荣即位,即后周世宗。同年正月,王彦超加同平章事。
北汉世祖刘崇认为后周太祖新死,是攻灭后周的最好时机,就请援兵于辽,辽汉联军南下进逼潞州(今山西长治),柴荣率军亲征,王彦超从晋州起兵响应击敌东面,柴荣令王彦超会同保义军节度使韩通引兵入阴地关,与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合军西进首攻汾州城。王彦超与符彦卿二军合攻锐不可当,北汉守军皆已惧怕,无心恋战,眼看城池攻破在即。然而王彦超却下令停攻,部将不解都来谏阻,认为胜利在望,岂可停止不攻。王彦超道:“大兵压境,孤立无援,加上我军士卒精锐,以一挡十,破城只是朝夕之间的事。遣军强攻,死伤必多。何必不少待一二日,令他归降为好?”众人听后,心悦诚服。乃收兵入营,只遣部吏入城投书,谕令速降。果然北汉汾州防御使董希颜从命,开城相迎。
同年四月,王彦超收复石州(今山西离石),擒获北汉刺史安彦进,斩其于太原城下。七月,王彦超改任忠武军节度使,移镇许州(今河南许昌),加兼侍中。
显德二年(955年)三月,王彦超累官行营马步左厢都排阵使,他筑垒于李晏口,屯兵戍守,击退了辽国的入侵,保住了一方安宁。同年十一月,王彦超升为前军行营副部署。其后,柴荣命宰相李谷与王彦超等率军进攻南唐。十二月,王彦超破南唐援军于寿州(今安徽寿县)城下。
显德三年(956年),王彦超改任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节度使。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原凤翔节度使李晖去世,王彦超接任凤翔(今陕西风翔县)节度使。
谦谦君子
显德七年(960年),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加王彦超检校太师、西面缘边副部署。
同年春,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得天下,建立北宋。王彦超仍留任凤翔,任节度使并加中书令。
为维持其赵氏政权,避免重蹈五代灭亡之覆辙,赵匡胤接受了枢密使赵普的建议,采取劝谕和胁逼并用手段,迫使武将们主动交出兵权。
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召王彦超与安远军节度使武行德,护国军节度使郭从义、定国军节度使白重赞、保大军节度使杨廷璋等同时入朝,在皇宫后苑设宴。席间,赵匡胤举杯对赴宴的王彦超等人说:“卿等均国家旧臣,随朕鞍前马后,南征北战,戎马倥偬,至今尚无休养安乐的时候,这实非肤礼待贤臣的本意。”王彦超马上听出了赵匡胤的弦外之音,领会了他的意图,即离席跪奏道:“臣素来功微,承蒙恩宠。现年事已高,望能恩准我告老还乡。”赵匡胤也马上离席亲自扶起且嘉慰道:“卿可谓谦谦君子矣。”然而武行德等人却不明白赵匡胤的用意,历陈平昔战功及履历艰辛。赵匡胤听后冷笑道:“这是以前的事,不值得再提了。”次日,赵匡胤下诏,撤消了主要将领的职务,接着又收回了武行德等人的兵权,只有王彦超主动交出兵权乞归田园之举,深为赵匡胤的赏识,反而留镇如故。
不久,王彦超奉命入朝授右金吾卫上将军。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封邠国公。
引年高蹈
王彦超在军事上是一个统帅,在政治上则垂戒后裔,勉为善事以自庇。平时为人温谨,他对所镇之地均竭力安抚百姓;对士兵也十分和蔼可亲,能“礼贤下士”,从不盛气凌人;对待家人则很严格,平时要求子孙自己动手,尽量不雇佣人。
他虽入京担任右金吾卫上将军,可谓位高权重。但看到一大批昔日有功之臣削职为民,深感京城决非久留之地,早在致仕前他就谋划着外迁之事。一方面他自己向皇上一再奏请卸任,要求致仕;另一方面遣子出外寻找安身之地。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王彦超以右金吾卫上将军、太子太师之职致仕,即举家南下经吴越会稽到义乌定居。
雍熙三年(986年),王彦超逝世,享年73岁,获赠尚书令。
标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