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话的特点介绍

首页 > 历史 > 正文
2024-12-30

发表自话题:

广义的重庆话(西南官话拼音:Congqinhua;国际音标:[tsʰoŋtɕʰinxua])是指居住在重庆市区和各区县,如:重庆市铜梁区、合川区、涪陵区、垫江县等区县,属于西南官话,是西南官话中的方言之一。

虽然广义的来说,重庆话也可以指重庆市各区县所有人所使用的语言,但重庆的某些区还有大量岷江小片、土广东话、老湖广话的使用者。

因而学术上所指的重庆话,仅仅只是重庆市主城区的语言,具有入派阳平的特征。使用人口约占重庆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一。由于年轻人受“方言普化”影响,一些词汇的发音已经向普通话的发音靠近,年龄较大的老重庆人仍按传统重庆话发音。

重庆话的特点

重庆话隶属西南官话的分支片区,西南官话其内部“一致性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是最高的”。重庆话虽与西南官话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部分白读音和声调继承了明朝官话的特征。狭义的重庆话,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

重庆话以古代巴、蜀方言为基础,并受全国通用语、历代移民、及周边地区方言影响,部分中古见系字不颚化(即仍旧保留唐宋声母kh),入声字弱化为喉塞音,这是比普通话存古的象征。例如重庆部分郊区说“去”为khek/qih(qi),同桂柳方言(西南官话桂柳片);江津区说“六”为[luh]为喉塞音,音同陆音上扬,同湘方言;而主城区大部份地方说“六”为[luh]音陆音沉降。

由于渝西地区有大片客家话区和老湘语区,重庆话受粤方言和湘方言影响明显,较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硬,直,平。而渝东北地区还有闽方言区,所以在一些用发音上渝东北发音同市区反而不同。在抗战时期,上海,江浙居民进入重庆,带来了“格式”(标致,新潮,源自上海话)、“转来”(回来,源自苏州话),“行式”(能力强,源自苏州话)一类西南官话中没有的吴语词汇,并成为了重庆话的一部分。

加上1950-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和三线建设内迁重庆的大量上海和江苏南部重工企业带来了数百万的吴语区居民。在重庆主城九区,依然在南岸、江北部分地区存在小片的吴语方言岛存在。

重庆方言分三大片

重庆方言实际上属于广义的北方方言中的次方言——西南方言。在重庆方言中,又分为三个大的方言片:灌赤片、黔北片、成渝片。其中,綦江、江津一线归属灌赤片,秀山等地归属黔北片,其余区县归属成渝片。

以渝中区为代表的主城区方言,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庆话;

川东话:以万州、涪陵为代表。川东话代表性的语音特点是把“白”念成“别”,去声字在词尾时变成阴平调等;

川北话:以合川、潼南为代表。川北话代表性的语音特点是“花、发不分”,把“飞机”念成“灰鸡”,“黄花”念成“房发”等等;

川东北话:以开县、云阳等为代表。川东北话的语音特点基本上综合了川东话和川北话;

渝北到长寿、丰都一线的方言,把“泥、你、尿、年”等鼻音字念成“移、以、要、言”。丰都话还有“烟、因不分”的问题,把“钱”念成“情”,“全”念成“群”等。

标签组:

上一篇庙宇的基本含义

下一篇庙宇的楹联撷萃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