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台本戏是戏曲编剧与表演的一种特殊形态,不停接演一部整本大戏,演出又相对独立性,类似于电视连续剧。北宋时的杂剧目连戏已可连演很多天。清代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就以擅长连演整本的三国戏著称,晚清民国年间,全国各地很多剧种都以连台本戏吸引观众,对戏剧繁荣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简要介绍
戏曲行话
而清代宫廷大戏更为铺张扬厉,盛况空前。连台本戏由于情节连续,通俗易懂,有文有武,排场热闹,深受观众欢迎。但又易流于内容庞杂,艺术粗糙。
基本意义
“连台本戏”有两种解释:一种始于清道光年间北京的京剧。“大轴子皆全本新戏,分日接演,旬日乃毕。”一种始于清末上海的京剧,逐步影响到其他中国戏曲剧种。受资本主义商业化影响甚深,多演神怪武侠故事,并以机关布景为号召,如《狸猫换太子》、《封神榜》等。全剧往往有几十本,每本都是自成起讫的一出大戏,每场只演一本。
主要历史
《狸猫换太子》连台本戏,戏曲剧目中一种连日接演的整本大戏。最早出现于中国民间的节庆演出。据《东京梦华录》所载,北宋时期就有连演数日的杂剧目连戏。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北京剧坛也常有连台本戏的演出,如著名的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就以擅长连演整本大戏著称。当时清宫廷所编制的许多昆、弋大戏,如《升平宝筏》(演全部《西游记》)、《鼎峙春秋》(演全本《三国志》)、《红鬃烈马》《忠义璇图》(演全部《水浒传》)等等,都是连台本戏。
由于宫廷物质条件优厚,演出极尽奢华,与同时在中国民间地方戏中连台本戏的演出完全不同。清同治六年(1867),上海丹桂茶园建成,从北京、天津聘请名艺人铜骡子、夏奎章等到上海演出“十本新戏”《五彩舆》,这是上海演出连台本戏的开始,此后盛况,更较北京为烈。
社会影响
连台本戏由于故事连续,通俗易懂,有文有武,排场热闹的特点,很受观众喜爱。但这种形式,也往往容易产生内容庞杂、艺术粗糙的毛病。辛亥革命时期,潘月樵和夏月珊、夏月润的上海新舞台,以及欧阳予倩、汪仲贤、周信芳等,都曾运用这种形式编演过许多取材于历史或现实生活的剧目,其中一些剧目在鼓吹民主思想,宣传爱国主义方面起了好的作用。
但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治、经济的影响下,连台本戏的创作也逐渐走上了歧途,内容荒诞庸俗,光怪陆离,如《火烧红莲寺》、《七剑十三侠》、《彭公案》之类,滥用机关布景,玩弄杂技魔术,甚至以卖弄色情的“四脱舞”、“风流椅”以及真狗上台、大耍蟒蛇等招徕观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连台本戏的创作和演出进行了整理加工,1951年上海人民大舞台演出的《太平天国》,继承和发扬了连台本戏好的传统,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改进和提高。
外国连台本戏
国外也有类似的“连台本戏”这种形式,但名称上有所不同。例如:《大竞赛下的阿富汗》是由十二部系列短剧构成的一部大型英国戏剧,描写阿富汗及外军对该国干预的历史。该剧由三大部分组成:"侵略和独立"、"共产主义、伊斯兰圣战组织和塔利班"、"永久自由",每部分又包含四个短剧。
该剧2009年4月在伦敦著名的"三轮车"剧院首演,2010年9月至12月在美国巡演。《大竞赛下的阿富汗》由尼古拉·肯特和印德胡·卢伯星汉姆导演,十二位作家共同创作而成。
标签组:
下一篇:《鲁班经》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