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郭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郭隗(约前351年—前297年),燕(今河北省涞水县隗家庄村,一说河北省满城县)人,战国时期燕国大臣、贤者,纵横家代表人物,郭国后裔。
周赧王四年,即燕昭王元年(前311年),燕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拜访郭隗,求计问策,尊郭隗为师。郭隗以古人千金买骨为例,鼓励燕昭王广纳社会贤才,建筑“黄金台”,此举引起天下震动。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强大起来。
周赧王十八年(前297年),郭隗去世。
人物生平
齐破燕国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燕国国内大乱。太子平逃到了无终山避难。燕国的百姓起初怨恨子之的暴虐,以为齐国发兵是给国家平乱,出于好心,结果发现齐王志在灭燕,燕国大半土地都已经归属齐国,百姓不忍自己的家园被人侵略,怀念太子。于是自发抵御齐军,并求访失踪的太子。终于在无终山找到了太子平,太子平即位后就是燕昭王。
昭王之师
周赧王四年(前311年),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超出自己才能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燕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39;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吗?”
于是,燕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后,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随后,起兵伐齐。
当代有文献称郭隗去世于周赧王十八年(前297年)。
标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