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作为一个刻薄寡恩之人 为什么还有人愿意给他卖命

首页 > 历史 > 正文
2024-11-22

发表自话题:

还不了解:朱元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如此刻薄寡恩,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为他卖命?

引言

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总结了这样一句话:“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很多老板只能允许员工共患难,却很少能与他们同享福。

纵观历史,所有的开国之君都异乎常人、能力非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团结人才,让人觉得自己能够带领他们完成大业。

只不过,历史上像赵匡胤这样的君主不多,杯酒释兵权也不是人人都能书写的佳话。很多跟随皇帝打天下的臣子,在皇帝稳定局势之后,都会被以各种理由处理掉,丢了官职都还是运气好,身死族灭才是常态。

特别是出身低微的皇帝,猜忌心明显更重。像汉高祖刘邦,为了在夺取天下时笼络人心,将他们个个封王。可一旦国内局势稳定、地位巩固后,刘邦就再也容不下他们,将他们以各种理由处死。还说:“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而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皇帝朱元璋就更不用说。朱元璋晚年,大开杀戒,开国之初所封的公、侯、伯,基本上被屠戮殆尽。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跟着朱元璋打天下呢?

01

站在我们现代人的角度可以了解,朱元璋是在乱世当中笑到最后的人,如果是我们穿越过去,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确是最优解。

可是如果我们身临其境想一想,当时统治中国的元代可不是善茬儿,俗话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华”,崖山之战后,中华民族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征服,这一战颠覆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夷狄”竟然取代汉族统治全国,汉人的自尊心被严重打击。

因此当时的汉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敢与朝廷作对的。这就是为什么朱元璋宁可去当和尚,也不愿意参加义军,如果不是后来走投无路,朱元璋可能也不会去投奔汤和。

02

当初其他的几路诸侯,实力较强的有张士诚、徐寿辉。

张士诚胸无大志,只求自保;他在割据江浙地区后,不思进取,不与元军对抗,反而他时常向元军输送粮草,甚至赶走了前来投奔的韩林儿;可以说,张士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方诸侯,就是因为元庭需要这么一个人。

而当时的天下,尽管诸侯之间多有争斗,主旋律仍然是反元,向张士诚这样的人,注定不得民心,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不会投奔。

徐寿辉虽然是反元主力,死前还在与元军抗争,惋惜识人不明,被自己的部下陈友谅所杀。这么一来,徐寿辉的部下纷纷脱离,不想与陈友谅这样的人为伍。

03

这么看来,朱元璋既积极反元,又能在各路诸侯中斡旋,而且他本人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战略眼光十分独到,在很多次的大决策上,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自然能够吸引有能力的人前来投奔。

何况,朱元璋在开国之前甚至是洪武年前期,都对这些兄弟礼遇有加。

徐达是最早跟着朱元璋的人,徐达曾多次为了朱元璋浴血奋战。有一次,徐达在战场上受伤,朱元璋亲自去救徐达。这些事情兄弟们都看在眼里,渐渐地对朱元璋心服口服,乐意为他效命。

04

明代开国之后,朱元璋也不曾亏待过开国功绩。洪武初年,朱元璋分封功臣,共计10公、52侯、3伯。不仅给了他们荣华富贵,还给了他们“免死铁券”。

人一旦有了权力,就会迷失自己,这些人又大多都是武将,更加娇纵。他们尝尝在自己的辖地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朱元璋为此痛恨不已,要了解,朱元璋年幼时就是因为地方官员的欺压,父母兄弟都被饿死。他做了皇帝,当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事再发生。

但是违法坏纪的人终究是大多数,不是全部,况且这些罪责也不至于死罪。那为什么朱元璋还是大开杀戒呢?

05

这就与朱元璋的政治安排有关。朱元璋早在刚刚攻下应天的时候就考虑过自己的继承人问题。朱标作为朱元璋最钟意的儿子,朱元璋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了朱标日后能够顺利即位,可是朱标在1392年突然去世,打乱了朱元璋所有的战略部署。此时朱元璋距离去世仅有六年的时间。早年朱元璋就定下了“立嫡立长”祖训,因此他直接考虑朱标的儿子朱允文即位。

然而,朱允文此时太过年幼,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他不能压制这些武将,于是一场清洗功绩的大屠杀开始了。1393年,朱元璋以蓝玉为突破点,几乎屠戮了所有的开国武将。

结语

朱元璋早年不仅不是刻薄寡恩,甚至可以说是十分优待开国功臣。之所以后来大开杀戒,一方面因为这些功绩太过娇纵,另一方面则是当时的政治局势,为了朱允文坐稳皇位,朱元璋不得不清洗朝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跟着朱元璋是最好的选择。

标签组:

上一篇朱元璋当初为什么要消灭日本 刘伯温为什么阻止朱元璋

下一篇杯酒释兵权里边有什么学问 赵匡胤为什么能够成功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