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裴炎身为唐高宗的顾命大臣,从心底还是忠于李唐江山的,而这两件事说起来其实并不冲突。裴炎联手武则天废掉唐中宗,是为了李唐江山;之后的反武,同样是为了李唐江山。在我看来,裴炎的出发点或许是好的,可惜他没有看出武则天的野心,最终反而使得自己落下个骂名。
裴炎为高宗顾命大臣,为李唐江山而废中宗
裴炎通过科举入仕之后,先后任职濮州司仓参军、御史、起居舍人等职。调露二年(680年),裴炎升任黄门侍郎,加授中书门下三品,裴炎由此开始担任宰相,真正进入权力中心。开耀元年(681年),裴炎又升任侍中。
永淳元年(682年),唐高宗前往东都洛阳,裴炎奉命留守长安,辅佐皇太子李显,此时的裴炎已经明显被唐高宗当做顾明大臣来培养了。
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病重,李显奉命前往洛阳监国,裴炎、刘齐贤、郭正等人同时奉令进入东宫,辅佐李显办理政务。同年十二月,高宗去世,裴炎受遗诏辅政,改任中书令。
唐中宗李显是典型的怕老婆,而皇后韦氏又不是个省油的灯,于是在嗣圣元年(684年)正月,唐中宗欲封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又打算任命乳母之子为五品官。唐中宗如此提拔外戚,立即遭至了裴炎的极力反对。
结果唐中宗脾气一上来,直接说道,“我就算把天下给韦玄贞又算什么?何况是区区一个侍中。”
裴炎眼看无法劝动皇帝,于是便跑去向皇帝的母亲武则天告状。武则天在高宗时期便尝到了权力的滋味,正愁无法重新掌握权力,于是和裴炎一拍即合,决定废黜唐中宗。在武则天的命令下,宰相刘祎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率军入宫,宣布太后懿旨,唐中宗李显被废为庐陵王。
裴炎对武氏掌权同样不满,为李唐江山又再度反武
唐中宗被废之后,武则天又改立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然而李旦虽然是皇帝,武则天却趁机重掌大权。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或许是裴炎也没有料到的,然而就算他此时看出了武则天的野心,想要后悔也是来不及了。
虽然在废黜唐中宗一事上,裴炎和武则天站到了同一阵营,但他从心底应该还是忠于李唐的。当时,武承嗣请求立武氏七庙,并追封先祖为王,这已经是典型的僭越了,于是裴炎进谏道,“太后母仪天下,不应偏私于亲属。难道太后忘记吕氏败亡的教训吗?”在裴炎的极力反对之下,此事虽然被最终搁置,但裴炎此举却令武则天极为恼火。
再后来,武承嗣又建议武则天诛杀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以绝宗室之望。武则天就此事询问于宰相意见,刘祎之、韦思谦虽然从心底反对,但却不敢明确表示立场,选择了一言不发,而裴炎对此则是激烈反对。裴炎因此事再度招致了武则天的憎恨。
眼看武氏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李唐江山,于是他便想趁武则天出游龙门的机会,采取武力挟持的方式,逼其还政于唐睿宗。然而由于连日大雨,武则天取消了出游计划,这次计划也就宣告破产。
因劝武则天还政而下狱,其反武立场最终导致杀身之祸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裴炎则趁机进言,“皇帝已经成年,却始终未能亲政,这才让小人有了造反借口。如果能将朝政还给皇帝,叛军将不攻自破”。
裴炎话音刚落,于是御史崔詧当即弹劾裴炎,“裴炎身为顾命大臣,不思讨平叛乱,却让太后还政,必是怀有异心。”
裴炎就此被关入诏狱,鉴于裴炎对李唐的忠心,此时武则天已经对其产生了杀心。因此即使有凤阁侍郎胡元范、纳言刘齐贤为其辩护,甚至愿意用身家生命力保裴炎没有反心,武则天却坚称裴炎有谋反之意。
最终在光宅元年(684年)十月,裴炎被斩杀于洛阳都亭驿,而曾为裴炎担保的胡元范、刘齐贤也遭到连累,胡元范被流放巂州、刘齐贤贬任吉州长史、大将军程务挺也被斩于军中。
直到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才为裴炎平反,追赠其为太尉、益州大都督,赐谥号为忠。人,唐朝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标签组:
上一篇:清朝九大总督之首为何是最危险的?
下一篇:大丞相萧何为什么还坐过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