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进入“深水区”,31位行业精英眼中的危机和机遇【精华版】

首页 > 科技 > 人工智能 > 正文
2021-05-11

发表自话题:人生就像泡沫

▌狗尾草智能邱楠:AI不存在真需求和伪需求,只有成熟和不成熟

(狗尾草智能科技CEO 邱楠)

AI不存在真需求和伪需求。AI能改变我们的交互方式,而且能落地商业应用场所,提升数据利用的效率。这两方面都是真实的需求,只是有的需求找不到实际应用落地的场景,有的需求技术还不够成熟。

由于资本的原因,短时间内企业的规模会做得很大,把创业和竞争变得更加艰巨,窗口期变得更短,规模效应更明显。通过短期快速形成规模化,你很难让它快速实现同样相等的收益,这个收益一定是滞后的。

▌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常琳:技术优势变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优势,才是市场所需

(乐聚机器人创始人&CEO常琳)

现在市场上80%的智能硬件企业都在亏损。如果产品没有问题,经营没有问题,亏损的概率应该是很低的。

大部分智能硬件企业都有技术优势,技术优势对应到产品优势上却是很漫长的过程。能把技术优势变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优势,才是真正市场所需要的东西。定义爆品的原则得考虑几个因素,第一个考虑是对于C端人群的价格把控。二是产品带来的粘性、体验。

▌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涂鸿川:不投一家只有AI技术的公司

(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涂鸿川)

AI在制造业很普遍,主要原因是制造业生产的零件和步骤都是标准化,从AI的使用来看,顺其自然,比较好做。而C端比较分散且个体化,AI在这些领域的应用需要有大量的数据积累。

涂鸿川表示,对于产业来说,AI是系统集成项目,并非引入了AI厂家马上就能应用,AI需要组合、需要配件,流程较长。

▌招商局创投VP 甘自辛:“伪需求”就是不够落地的产品

(招商局创投VP 甘自辛)

现在的AI需求看上去比较浅显,优秀需求沉在水下,看不出来。我们机构会更关注已经能够应用到应用场景中的东西。对于演进中的技术还需要不断的积累,向上突破这部分,需要保持关注。

我并不觉得伪需求就是我们今天看起来看不懂,暂时想不到拿来怎么用的。有很多东西只能判断出是渐进变化的。我不认为所有东西都是伪需求,只有需求量集中起来成本过高,或者需求付费意愿不够强烈,体验没有到那个程度的需求才可能是伪需求。

消费级的机器人或者AI硬件的消费却处于冷淡状态,终端消费者是不断挑剔的,当大部分终端消费者所用的技术集成产品的体验、技术的应用的成熟度还不够的时候,它组合出来的体验往往是很难达到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的心理门槛;另一方面要更精准地聚焦需求人群。

▌信天创投合伙人张俊熹:AI创企需要核心技术,同时要有了解产业的市场销售团队

(信天创投合伙人张俊熹)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被量化,都可以形成数据;宏观世界不存在真正意义的随机,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设计算法解决的。

任何东西都有跨越鸿沟的过程,当早期的创新品要去影响你最早的用户的时候,我们国外有几个比较有名的众筹社区,这里面看到很多很有创新性的产品。但是它往下走的时候,这个东西是走向终端用户的认知鸿沟,因为它改变终端用户的消费习惯和理解力,需要学习和适应。

张俊熹表示,团队中需要有新型的产品经理,懂产业,连接现实问题和技术;需要掌握核心技术,有扎实的掌握屠龙之术的技术班底,同时匹配着了解产业的市场营销和销售团队。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可能会不断地被削弱,要么是被机器取代,要么是和机器融为一体。“从这一角度出发,设计产品、服务,解决行业问题,才是比较务实的创业之道。”张俊熹最后说。

▌码隆科技黄鼎隆:AI的最大应用场景应该在实体经济

(码隆科技CEO黄鼎隆)

人工智能最大的应用场景应该在实体经济,而不仅在跟安全相关的场景。玛隆研发了一款能够识别商品的智能大脑Prouduct AI,他能做到以下三点:

一、商品是无穷无尽的,大家总是有没有见过的商品。ProuductAI可以做到只要给他商品,只要这个商品带有一定的包装。它就可以马上就可以把这个商品检测出来,即使它之前没有见过,对商品识别的事情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二、如何对噪音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问题上,玛隆科技曾在Webvision比赛上,码隆科技获得第一名,击败了其他全球一百多个科研机构,包括著名的公司、Google赞助的公司等等。噪音数据处理也是玛隆科技很有特色的技术。

三、商品背后有各种各样的属性和场景,拿拍照一件衣服来说,ProuductAI会给出衣服的各种属性,比如衣服的领型、袖型,是什么风格,是不是小清新,它上面有什么图案,颜色是什么,等等的属性都可以识别出来。

▌达晨创投合伙人任俊照:人工智能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找到好的落脚点

(达晨创投合伙人任俊照)

任俊熙认为,人工智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好的落脚点。而寻找落脚点要有逻辑性,要回归到当前社会和产业的状况中。从这两年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整个智能化的方向围绕这三大方向,汽车、智能家居、新型消费电子。

关于未来的趋势,在任俊照看来:

一是个性化,这与消费人群的特点有关系,特别是以90后为主的消费人群,更加需要个性化的诉求。

第二个是品质化,这是消费升级的结果。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消费者自然要求更好的产品。

第三个是智能化,智能化方向是社会的技术发展到今天的重要特点,技术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中,实际上是很乐观的。

关于人工智能市场的机遇,任俊照认为,提供一体化的数据解决方案是非常好的方向。应该体现出工具型,把结构化的数据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融合在一起,在安防、新零售、工业检测、教育、医疗等各个行业应用;第二个是构建基于语音交互的行业知识图谱,未来在走入家庭的时候,需要形成商业支撑;第三个是传感器方向,让硬件和环境进行交互;第四个是提供运算能力的芯片,为基础设施赋能。

▌速腾聚创邱纯潮:激光雷达赋能AI,自动驾驶离我们并不远

(速腾聚创COO邱纯潮)

邱纯潮认为,传感器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机遇大有可为。简单来说,激光雷达的赋予机器人超越人类眼睛的环境感知功能,拥有非常强的距离感知度,精确度达到厘米级。通过激光雷达,让机器人能重复做一些标准化的工作。

激光雷达的应用里面有包括无人车、机器人、安防、监控、工业机器人、地图测绘等等,它是基础的传感器,再利用算法赋能后可以服务非常多的行业。

自动驾驶没有想象的那么远,它正在快速落地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其中激光雷达对于自动驾驶车辆必不可少。激光雷达通过做3D环境的建模,然后SLAM加强定位,接着做防范方面的工作从而赋能自动驾驶。

激光雷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激光雷达如果集成到手机里,拍出来的是三维的世界,通过核心的算法,我们可以将其辅助到自动驾驶、安防等等领域。

▌iPIN创始人杨洋:用海量数据重构人生地图,帮助每个人看到这个世界

(iPIN创始人杨洋)

iPIN目前主要通过大数据为帮助初高中生更精准地填报志愿,做评估,根据评估和个人的意愿做规划,根据规划再解决学习问题。整个过程就像去医院看病,想去医院看病,第一步诊断,挂号;第二步医生给你开方子,拿方子抓药。

我们用类似的方式给人做这样的诊疗,然后做评估,根据评估和你个人的意愿做规划,根据规划再解决学习问题,解决学习问题使我们聚合各种各样的技能,和什么情况下提升自己的短板等等。引入AI的评测方式对人的岗位要求更清楚的了解,这是人才改革特别需要了解的数据。

杨洋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跟这个社会的其他人竞争,这是动态的过程,规则每天发生变化,社会也发生变化,一切都发生变化。仅仅通过一点点信息做预测是很难、很难的——这时候机器发生巨大的作用。

▌爱啃萝卜机器人CEO佘元博:AI让人机交互更自然、机器执行任务更自主

(爱啃萝卜机器人CEO佘元博)

智能机器人行业最近几年爆发起来一方面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推动、智能市场的推动。智能手机的发展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像传感器都变得微电子化,价格成本降低,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智能机器人整体上游产业链非常健全。

具体细分应用以及是否解决刚需的问题方面,在佘元博看来,AI让人机交互更自然,让机器人执行任务更自主。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是两条学术主导的线,一条线是计算机主导的线,还有自动化主导的线。

从交互的角度评判,AI如果与人的交互越自然,与环境的交互越自主,这个系统就越智能。从2010年到2014年,以美国为主,很多国家的新鲜技术都公开化。有了国内或者国际上这些技术平台的支持,AI的进步速度飞快。

▌极视角罗韵:移动互联网促进AI再跳跃,AI与场景结合实现产业升级

(极视角联合创始人罗韵)

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移动互联网是很好的趋势。它让人能够慢慢去把科技平民化,同设备交互变得更加简单。而且,通过移动互联网的作用,可以积累大量的数据。

这样,就能进一步地思考,怎么样把数据加以利用起来,进而服务到更多的人群。过往的移动互联网或者O2O,可能更聚焦的是线上的场景。但是,AI是很好的从线上转线下或者让线下赋能的手段。

关于入局者过多,现在是否仍存有技术红利的问题,罗韵表示技术本身有红利,但是,技术层面接触不到的才是需要到行业里面了解具体的需求,每个行业的具体场景怎么样与AI结合,去实现产业的升级。

我们对AI是持有刚需的,但是,当下是无法判断这个需求是否真实存在。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找到突破口:是否有数据基础,技术本身能否很好地解决问题。

▌SpeakIn势必可赢科技易鹏宇:解放双手放飞大脑,AI是最优解决问题工具

(SpeakIn势必可赢科技COO易鹏宇)

易鹏宇介绍,安防领域、民生社保领域、社交媒体领域等每天产生大量的新数据,这些数据需要处理,但是人工不足以完全处理这些信息。由于海量的数据带来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更好的方式来解决,人工智能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工具。

他认为,人工智能一方面会使一些岗位消失,但是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帮助人们放飞自我,很多机械重复性的事情可以由人工智能产品来做,把人类解放出来做更重要的事情。这是社会的进步,人们可以腾出时间做更多的思考。

▌驭势科技邱巍:人工智能改变社会运行规律,让社会更加高效运转

驭势科技首席生态官邱巍)

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上,解决的是生产力问题。它如何使得今天的生产、制造、物流、经济的运行等做得更加高效。无人驾驶层面,背后是物流和交通,要解决的是信息流的问题,人流、物流,还有能源方面的高效协同。

从交通层面看,无人驾驶的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汽车本身,它会改变整个社会的运行规律,大物流、大出行概念流行时,我们也讲乘客经济,当人从驾驶员变成乘客的时候,他的大把时间怎么解决?答案是可以承载各种各样的商业,将高效和体验有效结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慧拓智能CEO曹东璞:AI技术红利延续关键在于系统化工程

(慧拓智能CEO曹东璞)

如果把握好从技术到系统工程化的转换,AI技术红利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目前人工智能仍存在技术红利,甚至资本在看项目时也非常关注其技术水平。在AI发展的初期,技术红利比较明显。随着AI技术的逐步发展与成熟,企业竞争会更偏向于“系统工程”,而非单一的技术。而所谓“系统工程”,指的是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

技术转换为工程化的过程很关键,把握好这个关键,到后期技术红利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不然其他企业很快就会追赶上来。”

如果你想了解最前沿的AI技术和场景应用

一网打尽AI界前瞻科技和深度报道

如果你想持续拉升逼格

欢迎关注AI星球,并转发朋友圈为我们打Call哦~~

你们的支持才是我们创造优质内容的不竭动力~送你花花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组:[移动互联网] [人工智能] [激光雷达] [产品需求

上一篇泳坛传奇归来,当菲尔普斯开始认真就是伟大代名词

下一篇AI进入“深水区”,31位行业精英眼中的危机与机遇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