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人生就像泡沫

原标题:【星瀚讨论】智能制造发展中价值与泡沫的思辨

2017年12月14日,由投资家网主办、中国智慧城市百人会联合主办、丝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心协办的“2017投资家网·中国智能产业投资峰会”在北京北辰五洲皇冠国际酒店隆重举办,本次峰会以“智能驱动未来”为主题,深度剖析智能产业,并邀请国内一线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上市公司、优秀创业企业、各地政府领导等业内资深人士聚集一堂,共同探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机遇与前景。

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制造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之时,智能制造也将掀起一波新的浪潮。活动当天,投资家网/政商参阅创始人蒋东文作为圆桌对话的专场主席,同天亿资本合伙人张宾、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调调科技总裁汤化峻、初上科技总裁代永吉、美立方合伙人张建伟、创新维度联合创始人凌天有、特斯联副总裁谢超等人,共同来探讨了“中国智造”的现状与前景。

以下为发言实录:

1

进入智能制造领域,要想清楚这三点

蒋东文:我们在座的有投资人,有创业者,中国制造或者说智造,无论是产业政策还是资本,希望在座各位基于自己所在的身份,探讨一下智造行业的现状。

张宾:首先我觉得主办方把这个智能和智造分开特别合理,从我的角度来讲,人工智能和制造业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在我们做投资来讲它的体系和方法完全不一样。

谈到智能制造这个领域,实际上是各地政府最热门的一个话题,各地政府招商把智能制造作为引进地方经济最重要的课题,我觉得大家对智能制造一定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我们看到有一家公司做智能制造做的非常好,它是做地方代理农业产品,这个技术人员是从以色列引进来,在中国做的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就是从客户的订单开始,到制造出来全部都是自动化,包括设备检测,全部是数据化、自动化,这个产品质量也非常好。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国内的客户对这个产品不买单,这说明什么?这个产品到现在都是90%多的出口,量很少,但是国内的应用,像这样的产品,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红海,一毛钱一米,这个产品做的再好、再优质,没有人买,都去买一些劣质的产品,因为便宜,这是一个现状。

所以他在做这个行业的时候很痛苦,虽然它拥有了智能制造的所有技术,把产品做到极致了,但是我认为它是一个失败的智能制造案例。选择这个行业是一个红海的行业,这个行业的需求不是你的品质,而是你的价值,我觉得大家在选择智能制造这个领域的时候,第一是你的市场容量,第二要解决核心问题,第三你要看这个行业的最终价值驱动是什么,如果是成本,那你其实做很多创新没有意义。

2

真正的智能制造是从to B到大型发展

杨歌:我从三个方向聊一下关于智能制造行业,一个是智能硬件,这是2014年前后的主题,一个是智能硬件向机器人演化是长期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十年应用方向的主题,另外一个就是线下新零售的智能消费环境,从这几个方向给大家讲一下。

第一个智能硬件,当时2014年前后,有很多智能制造公司涌现出来去做智能硬件。大家都认为智能制造的时代来了,于是大家生产了非常多的智能硬件,但这些都是比较局限的消费需求,不是真正广泛的消费需求,而是代替了直接应用和消费终端的一些需求,真正的智能制造不是指制造一个玩具,或者一个商品,这种快消品是没有办法去迭代智能制造的技术发展,真正的智能制造是从to B到大型产业的技术发展。所以2014年这一批智能硬件企业倒闭的非常多。

当今来讲,大家都把智能制造这个事情比作一次大跃进,智能制造似乎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但是实际上离那个阶段还有比较远的距离。

目前机器人应用的发展速度很快,许多人都认为机器人马上要普及了,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机器人仍然处在研发期,有的会跳舞的机器人目前只能应用在早教,以玩具的形式出现,那么机器人现阶段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它的底层模块没有完全成熟,其实跟刚才说的第一个问题比较类似,很明显的一个趋势,五年前市场上的机器人公司和今天的机器人公司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五年前机器人公司所有的模块都是自己开发的,包括视觉模块、语音模块等等,而今天的机器人公司所使用的每一个模块绝大多数都是采购的,视觉模块是运用创世的,语音模块就是科大讯飞的,有很多模块已经相当成熟了。

说明什么?说明在智能制造环节,应用层是由底层的数学物理层和技术模块层所支持的,这两个层面在逐渐成熟之后,上层智能制造应用才会发展起来,所以智能制造不是一个假想的、短期能够迅速成长起来的行业,底层包含了很多技术层以及模块层,这些模块在不断的推动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发展,所以我们看到科大讯飞市值特别高。前两天有一篇文章说科大讯飞存在很大泡沫,我不这么认为,讯飞会支持智能制造的很多产业,特别像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机器人等,很多场景都会去应用它成熟的模块,星瀚虽然没有对科达讯飞进行投资,但我们认为这个行业的前景非常可观,是整个支持智能化行业的基础,同样在运动机的模块中,大家知道IBM,波士顿动力这类公司,都在具体地研究底层系统模块,我认为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它会支持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

第三个是关于无人新零售,今年有很多消费产品引入智能制造的概念,其实我觉得如果过分强调概念,就会有点类似于几年前的智能硬件大跃进。在新零售这个行业里,能不能用到无人化,重要的不是用多么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最重要的是供应链能不能达到高效化,是否足够信息化和标准化。如果能够非常高效,比如说如果我们能迅速解决物流问题,将成本降到最低,这个时候无人新零售就可以在市场普及。但是现在我们还是看到各个产业链、供应链里面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地方,当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与整个行业全自动化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以现在新零售,特别是无人售货,还有待成熟,特别是一些非标准化的行业,有一些标准化的,比如无人售卖饮料可以实现了,3C数码可能可以实现了,但其他非标准化的商品可能有一些距离。如果从物流供应链上标准程度不高,就很难实现智能制造。

我经常提到农业产业升级。农业正在处在供应链转型期,农业升级,比如美国的自动化农业,自动化农业并不是说,用一个自动播种机和自动收割机就可以称作自动化农业,自动化农业最重要的是整个产业链里面有非常量化的标准,从农民、农户到采购商再到流转商,最后到分销环节,每个环节的标准都可以用数字化衡量,这个行业才能进入到自动化环节,并不说单靠使用自动化设备就可以了,所以这是一套体系的支持。

3

技术本身不是问题,要挖掘跟用户之间交互的价值

汤化峻:大家好,我觉得杨总说的很有意思,很多观念我是完全支持的,但是我是一个做2C产品的智能硬件的厂家,所以正好借刚才杨总说的话,我也讲讲我的看法,我们都认同物联网或者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两大红利,这两大技术红利的话,我们会分早期、中期和后期,对智能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早期的东西我们已经看见,我们很多的电商平台,大公司做物联网,现场很多嘉宾做这个,就认为是一个智能化产品就开始做了。

刚才杨总说的这一块儿,我也认为如果在AI、VR技术底层,没有达到某种水准的时候,实际上这个后期的生产是不行的,但是在这个之前,是不是2C就没有机会了,我这一点不是很赞成。

就拿我们现在在做的智能照明这个来说,照明是一个千家万户都能看得懂的东西,而且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产品,那么照明里面有很多的这种根深蒂固的一些用法,比方这个灯就不关,到晚上回家把灯都开了,走的时候把灯都关了,那么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就没有发觉,用这种智能化的手段来实现它的某些价值,我觉得这里边从小B端的客户,这几年一直在做很多小B端和C端客户。

反馈回来的信息就是,这种灯,跟我的日常生活完全结合在一起的东西,实际上是有用的,而且消费者为此会去买单,那么我们讲它的市场潜力够不够大,不够大的问题在哪里?我个人的判断是这样,就是我们的这个市场红利带来的,我们中国现在有一些研究资料,可能是两三亿左右的中产阶级,未来可能是五六亿的中产阶级,我们要达到在会议之前有一个预估,就是八亿的市场,那么相当于这一批的中产阶级的人,可能需要花很多的钱购买我们的产品,才能达到这样的规模。

现在买智能硬件的人是谁?我们看到不是对消费欲望非常强的,但是他们对于这些产品很有新鲜感的极个别群体,也就是说制约我们市场发展的,可能不一定是钱的问题,而是人们对这个技术接纳程度,换句话说我们这些新东西没有触及到极个别的群体以外,我们称之为互联网小白这样的群体。比如说我们的老人、孩子,我们家里面可能有些不是很关注这种新东西,如何让他们在使用我们新功能,或者是把一些价值体现出来的时候,让他不会觉得抗拒,这是我们作为C端产品需要解决的一个最重大的命题。

所以在我看来,技术本身不是问题,而是要去挖掘跟用户之间交互的价值,把这个困难度减低,而使它能看见、看懂的价值提高,这个是从我们角度来看的东西,而且我也认为这是市场的潜力,以现在来说,就已经不小了。

4

智能制造需要上百亿的企业才能做的起

张建伟:我跟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现在所谓的智能制造,刚才所说的把智能跟制造分开,如果真正做到智能制造的话,我相信不是普通创业者能够做的,因为一个智造型的企业能做到智能制造,得上百亿的企业才能做的起,普通企业做不起,我这个人比较务实。

这两年当中有很多创业公司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为什么这几年移动互联网创业这么多,主要是因为我们带宽起来了。现在所谓智能硬件,加入互联网连接的东西,就是所谓的智能化,这或许是个伪命题,可能说的有点不对,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真正的智能制造的产品,从工业设计包括整个的应用,包括一个东西就像我们一样,它是要智能制造的产品,它是要有思想,就是必须有灵魂的。

还有一点,就是我不看好无人超市,我很少网购,买东西喜欢体验。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我相信大家的个人服务体验会增加。那无人超市只是一种过渡性的产品,你可能说在某些地方,提供人工服务的地方,包括有些机器人的工作场景,它实际上不是在企业,它是以前人在做的一些,由于风险太高,才会推出这些。包括我们讲的这些,刚才说了,手工类、陶瓷类这些真正好的产品都是有文化、有灵感,用起来会非常的好。像无人的东西,说句不好听的话,就像咱这个会场,如果都是无人,就我一个人,像鬼一样,我说的可能是比较直接一点,我们作为人类,人类是有思想的,它一定是一种互动,有一种情感接触,我就讲这些。

5

智能智造本身不是单一的链条,它应该是产业链

谢超:今天下午是非常有意思的讨论,关于智能制造这一块儿我有几个观点,第一点,关于智能制造本身不是单一的链条,它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里面应该包括了我们更全面、更快速的需求响应,也包括我们更全面和更先进的技术,也包括我们怎么去获得相应的高效的生成,包括物流、包括渠道,包括我们后面的运维,其实运维反而会比前面很多东西更重要。

那目前整个行业来说,我觉得很多人没有理解智能制造本意是什么?大家只是说我怎么提高生产制造这一环节而会忽略其他环节,但是这么多链条怎么把它串在一块儿,很多是通过数据,很多时候我们现在数据没有那么全面,真正在传统行业里面,要往智能制造转型的话,必须要选择这个行业,包括这个企业自己本身在这个领域很擅长的地方,从中选择一到两个突破点,我觉得这是可能的,但是不能只关注生产制造这环节。

第二个观点,关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这是一个特别火的话题,因为以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是完全分开的概念,首先人工智能一直高高在上,在大家心目中可能像AlphaGo,包括算法,包括很多这种离我们工作和生活遥远的东西。但是物联网的业务贴的太近了,可能C端的人,这种智能硬件大家会在生活中印象非常深刻,很多智能硬件和智能设备等等,但是这两者之间今天走到一块,才是代表未来发展的趋势,因为无论所有再好的人工智能和算法,你如果没有数据、没有这些传感器的话,都是无根据的,但是光有传感器,光有这些数据,你没有算法,没有相应的人工智能来处理这种几何数据增加这个数据的话,还是不行,所以其实我觉得,我非常欣喜看到现在行业应该说AI、IOT结合在一块,大家提出叫灵魂伴侣,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趋势。

第三个观点就是关于智能硬件,包括面向B端还是C端的问题,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可,在B端和C端的发展,因为什么?其实对于智能硬件、智能制造这些话题,它非常强调这个场景,因为只有在这个场景里面,我们有足够多的传感器,我们才能采集更深厚的数据,有可能挖掘出来更大的价值。

但是恰恰这种场景是最难实现的,但是最难实现的相比较而言,在B端市场和政府、企业C端市场它更容易实现。因为我们2011年的时候就帮助一个石化企业构建他们自己的物联网平台,他们有非常强的行动力,有非常强的决断力和影响力,它可以在自己几十万口油井,和几十万公里的输油管道里面部署传感器,来实现它的这种物联网化,但是在这个家庭里面,我们会看到其实它非常零散,无论刚才讲的智能产品,它们都太过于分散,太过于分散的结果就是,智能硬件或者智能产品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只有20%,真正的80%价值还潜藏在那里面。

所以总体来说,我觉得更看好智能制造和智能硬件在B端的发展,C端这块儿有一些小规模的产品出现,但是总的来说,C端的发展速度肯定不如B端。

6

创业者跟投资者之间,最差的结果就是囚徒困境

蒋东文:现场两位著名投资人,怎么来评选您看项目的标准,尤其是对于创始人的考虑。

张宾:只代表我个人观点,东文问的都是很尖锐的问题,前两天我在看《顾准日记》的时候,我突然看到说顾准在下放的时候,他其实也偷东西了,也做了很多不光彩的事情。大家知道顾准这个人的身份,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地位非常高。

我当时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自己的想法就是说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改变自己原来的原则,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动物?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在当时的环境下,他第一个任务是要活,所以他就去偷东西,那时候所有的理想都是其次的。

换一个角度说,我刚才提到为什么要把智能和制造分开,智能制造它实际属于互联网的领域,说句不好听的话,属于烧钱的领域,大家愿意给你钱让你烧五年、烧十年,将来你这个技术有前景,你的故事讲的好,可以不停的烧下去。制造不是,制造很简单,就是说我钱投下去了,东西卖不掉,你这个投资人就失败了,这是很残酷的。

我不是说这两种评估方法有什么好不好,这个行业的现实情况就是这样,对所有的制造业,不管是智能制造还是什么制造,大家的评估方法还是制造业。包括我们选择在A股还是美国上市一样,A股是很现实的,你要两年内营收,一定要三千万以上才行,否则你就不要来,这是现实。

那作为这个创业家,我觉得是这样,这个是一个囚徒困境,其实这个东西我之前演讲的时候也说过这个事情,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囚徒困境这个想法,两个囚徒同时被捕了,这时候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被背叛,另外一个就是不说话,坚持。背叛的结果是什么?如果对方也背叛了,两个人一起判无期徒刑,如果你背叛了,对方不背叛,那你就判死刑,如果两人都不背叛,两人都一年徒刑之后出来。

我为什么提到囚徒困境,其实创业之企业家跟投资者,最差的结果就是囚徒困境,因为创业者尤其我们在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家,他们不把钱当钱,他们不觉得钱很重要的事情。所以钱烧完以后,他的选择很多的,钱烧完就烧完了,那这时候跟他说理想什么没有用了。对这个传统的制造业来讲,我倒觉得相对好一点,因为这些人说实话,真正能够踏实做制造业的企业家,他一般都是非常能吃苦的,他对心里的追求还是非常明亮的。

其实现在在社会主流媒体是信用体系,法治体系没有健全之前,在很多时候讲道理没有用的。我们在挑人的时候确实很谨慎,我们只能在这样一个环境底下坚持我们的理想,就是我们是永远不背叛的人,但是如果我们被背叛了,囚徒悖论我们是受害者。

杨歌:我们对于创业者的判断上有几套很详细的分析标准和判断方法,比如说我们有两个定位,三个阶段、四点六商等,就不在这里过多赘述了。

第一个是两个定位,一个创业者必须要明确人生定位和当前定位,所谓人生定位就是要时刻怀揣着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因为做投资就是四两拨千斤的工作,现在项目估值动辄一个亿、两个亿,但如果你做不到10个亿以上,基本上投资者都是很难获得退出盈利的,所以一定要选择一个大赛道,虽然我跟张总的投资方法不同,但是我觉得他说得这点很对,人生定位一定要能够吸引投资人,要有信心把事业做得足够大。比如诺基亚最开始是做纸浆的公司,但最后它成为了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做的是手机。

第二个就是当前定位,就是我比起全世界前沿的这些创业者,我比起周围的这些同行业竞争,我现在处于什么位置。要有很客观的自我认知,我原来第一个办公室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动不动有人敲门进来说我是马云一样的创业者,你不投我你就亏了,我觉得这就是个人定位问题,理想够了,但是个人定位有问题。

所以我觉得这两个定位非常重要,凡是远期有一个很大的定位,当前能够看清自己,客观的看清自己的人,我觉得他通常这条路走的比较好,这是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

第二个就是创业者的三个阶段,这个也是我们对创业者评判很重要的三个阶段,叫做从0到1,从1到3,和从3到万。

那么创业者从0到1的阶段,指的是他能够无中生有,从一片混沌中破壳而出,把所有相关和不相关的资源组成在一个整体里,然后开始挣钱,做一门生意,这个能力通常来讲,随着自己的学历增长而降低,就是你的被教育程度越高、专业性越强则越被固化,这种创造性能力越差。

这个我们是做过研究的,除了一些极其聪明的博士毕业,或者特别聪明的人肄业之后,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人,大多数人随着教育程度的增高,从0到1的能力是逐渐减弱的,因为他被制式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大学生创业,都比较缺乏从0到1的能力,就是以为自己很强了,但其实80%的东西没看到,这是第一个阶段,就是从0到1。

第二个阶段到从1到3。从1到3指的是当你已经能做生意之后,你是不是能把它迅速地制度化、标准化,可规模地复制,它正好和第一个阶段相反,是和你的教育程度成正比的,这个时候你需要大量的知识。比如说我最开始是学理工的,完全不懂商业是什么东西,在大学里面的一些学科,我从头到尾学了一遍觉得足够了,后来我在我毕业之后,发现诸如商学、法学、国际金融、贸易,社会与人口、新闻等等这些东西,你必须能组合在一起,用体系、框架去管理公司,我们在做投后管理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我们会给每一个公司出一套运营框架,把我们公司整套的运营管理体系、对外的前台、对内的后台、中台的数据整理等等,我们把所有一套框架灌输进去。

这里面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个电影叫《大创业家》,讲的是麦当劳为什么做起来。麦当劳在开第一家店之前,他们是租了一个网球场,再用粉笔画图,找了一个教练去训练这个人应该怎么走,训练半个月的时间,直到这个非常非常确定每一步应该怎么走,每一个包应该怎么递的时候,它开了第一家店。中国的连锁餐饮,比如黄焖鸡米饭、沙县小吃,完全是依靠个人的情商来去管理公司,这样公司是很难做大的,所以说第二个重要的阶段叫从1到3,就是用制度、体系、逻辑、框架来去管理公司,让这个公司快速地模式化,这个是很重要的。

最后一个阶段叫从3到万,就是当你具有前两个阶段以后,你是否能把一个公司做得足够大,快速复制,我之前在刘强东先生的创业课程中学习到,他提到最重要的一点叫做管人、管钱、管资源,是一个公司做大做强最重要的点,我翻译过来其实就是找人、找钱、找资源,因为当你前面两个做完了之后,你不需要做其他的,你就需要影响市场和快速地做起来,所以我们看创业者的时候,主要看这三点,看能力来怎么分配,很少见到三点全具备的。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第一个乔布斯大家知道,从0到1特别强,创新能力特别强,从3到万特别强,特别能通过演讲吸引资源。后来大家熟悉了之后,凡是乔布斯做完一次展示,大家必须要冷静一天才能给钱,就是因为他演讲能力太强了。但是乔布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从1到3不行,不知道与别人合作,做产品的时候非常偏执。他的边际成本递增,不顾这个结果,一定要把这个东西给做出来,所以导致他在中期的时候被踢出了苹果,他是典型的一个有创意的人才,我们在创业的时候遇到乔布斯这样的人才,非常的明显从0到1非常快,从3到万非常快,但是从1到3不行,这个时候就要雇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公司。

比尔盖茨是典型的从1到3行,从3到万行,但是从0到1不行,比尔盖茨也是学了非常多的知识,但是他从0到1,无中生有的组局能力相对差一些,所以选择模仿一个版本,但是模式化能力非常强,迅速的管人、管钱、管资源,用体系把公司迅速做大,商业化管理,所以后半段,所以1到3,3到万做得非常强,这是两个非常典型的人。所以我们选择创业者的时候用各种各样的模型去思考,他的特点到底是什么,没有人能做到完全完美,但是真正能意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就很可贵。

7

未来有哪些新的机会?

蒋东文:请大家分享一下最近看的领域和项目中,有没有一些新的机会,或者风口和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张宾:其实我们前一段时间做一个风口的研究,实际上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一共是四波大的风口。最近十几、二十年最大的一个风口,是房地产,房地产和基建这是中国到目前为止最大的风口。互联网算是一个风口,其实它做投资的量,对社会的影响对房地产和基建没法比。细到我们今天智造论坛,其实我觉得从我们的观点来讲,我觉得真的要解决中国制造业的核心问题。其实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做制造业的企业,其实销售产品还是蛮不错的,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这些企业,他们现在欠缺的是装备领域,这是很多企业它发现做这个产品的时候,就是只能做中低端的产品,凡是高端的产品涉及到装备,装备上不来,只能去买日本、德国、美国的产品。

其实最典型的是我们电动汽车这个行业已经这么热了,做锂电池的时候,会发现锂电池的装备全是日本的,它的核心设备全是日本,虽然我国有很多锂电池的公司,也很赚钱,但是他们赚的毛利跟整个行业来比的话,还是比较小。其实做智能制造这个领域,现在核心还是要解决中国制造业的装备问题,如果解决装备问题,可能我觉得未来三年到五年有非常大的机会,这也是中国产业未来导向。

杨歌:我们公司在投三个大的方向,第一个我们是按照人群、客户对象划分的,这个是我们面对大众人群,叫做民生消费,民生消费就是衣食住行,咱们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是希望降低衣食住行日常的成本,这里面我们大量地看供应链,包括各个行业,比如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供应链升级是我们非常想看的,比如农林牧渔,建材、五金到珠宝,这些所有行业的供应链的整合,能不能把它变得更加标准化,从生产制造到加工,到供应流转,到仓储到分销,到最终的零售终端,整个过程能不能缩短,能不能把这个效率变高,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这是第一个方向,民生的消费。

第二个叫做精神类消费,主要是服务于大众的中产,他们闲暇时间能够去消费的内容,比如像影视、文化、文创,娱乐、美术、音乐、体育。虽然体育是一个实体消费,但是我们实际上把它归结为精神的消费领域里去,这个领域有个特点,就是容易进入一个投资误区,就是很多的一些垂直赛道,其实是很难发展的,所以我们公司在这个里面,应该去投平台,所以我们在动漫、影视和音乐里面都投了比较好的平台,都做一个整合,从音乐制作商,到需求方,整合成一个平台,做的比较大。

第二个类型我们只抓我们能抓的东西,就是平台化。第三个我们觉得,所谓的风口就是真正的技术要来了,后面两个重要的风口,一个是人工智能,一个是生物医药,特别是由于基因技术的推动,导致基因治疗、细胞治疗,以及基因和细胞进行结构化生产的领域等。,其实我在外面分享智能制造的时候,我经常会把基因制造和细胞制造放到最后,因为在我看来基因和细胞还属于医疗环节,但是很有可能在20年之内,和电子化商品的制造是统一为一体,大家知道华大基因,以及这个行业背景出来的很多人都在去思考,关于生物制造的一些东西,所以这也是未来的一个思考,但是这个离得稍远,可能不是五年之内的事情。

其实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区别,比如说技术研发期,我们可能有技术,然后摸索成长期我们有了产品,然后上升红利期我们有商业模式,产业升级期是运营管理,然后增长泡沫期是资本为王,前些天某单车企业资金周转不佳导致运营停滞,反映了一个很重要的情况,那就是共享单车行业里,资本是当前市场构成壁垒重要的因素。在这个领域,商业模型、技术、品牌、和财务等因素虽然都必不可少,但资本更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朋友都在扼腕叹息骑行体验很好,但在资本的竞争面前仍然没有扛过去。所以一个技术推动一个经济中的发展,是有规律化的,当它推动到后半段的时候,政策、资本和运营等就变为比较主要的影响因素,而技术和产品等因素就越来越不占据主导地位。

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互联网走到今天,基本上已经走到增长泡沫期,和最后的成熟工具期。大家觉得电脑有没有价值?当然有了,然而增量空间已经被吃完了,现在都是存量空间,马上物联网的增量空间也被吃完了,我们要看的是下一个时代的技术怎么推动,到2017年由于数据的积累,在这个时候其实下一个技术的红利期马上就要上来了,我们正在处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这个时代的摸索成长期和产品爆发期,我们非常坚信这一点。

汤化峻:分享一下我的经验,第一条就是有所节制,我们刚才上一轮的圆桌会议,大家在讲AI的时候,讲到开发这个事儿,甚至觉得我一个星期出一版都觉得不够好,但是我觉得跟我们相结合的地方,做一些开发的事儿,硬件实际上是一个需要一定时间去调整的一个学科也好、或者技术也好,如果你是把完全的把这个开发的东西拿过来的话,很可能你这个里面会烧很多的钱,或者用很多的时间,出现很多的问题,这是第一个节制。

第二个就是我们在卖产品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刚才最早的时候,我们做小B端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不需要烧钱、不需要补贴,可以卖的这么一个产品,因为在产品本身的价格上,如果不可以通过它的销售,来运营和负责自己的资金运作,实际上说,你的价值并不显性,那么你运营客户不会去买这个东西的话,我们指望未来的风口也是不现实的。自己本身从做绿色建筑行业过来的,其实市场的发展,国家给了补贴这些东西,实际上遏制了这个市场的发展,因为本身这些东西通过自己的商务模式可以自行运作的,当你把这些补贴,或者这些投资大批涌进来的时候,实际上你对于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自己做这个产品的时候,也是考虑到这个,就是我们的价值不能支持我们的价格的话,我们做这些事情没有意义。

谢超:一个是关于技术落地,很多从技术信息,包括我们在高科技产业最大的特点,大家可能更多的关注我们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技术的复杂性,我觉得如果再好的技术也没有办法去落地,而且很多时候,我们过多的或者太乐观去评估技术,从实验室阶段走到应用阶段,这个时间周期,一定程度上研发产品和做技术投入的时间还要长。

再一个关于产品标准,是从1到3的过程中,标准化过程是非常大的挑战,这里面既要抵御来自外面需求的压力,和一些诱惑,发现市场这么多需求,现在都能做,但这么多需求真的要去做,我觉得这个是我们怎么去抵御这些诱惑,第二个我们内部管理的问题,尽快去标准化,这也是非常多的,总体来说就是这两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组:[投资] [人工智能] [消费投资] [智能制造] [智能硬件] [产品价值

上一篇有没有一句让你看到想哭的句子?

下一篇1%的生活,99%的泡沫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