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给顾客打标签,海底捞不能捞金无道

首页 > 社会 > 正文
2022-03-17

发表自话题:海底捞被曝私下给顾客打标签

海底捞被曝私下给顾客打标签一事引起关注。24日,海底捞向记者表示,门店管理人员可以在会员系统中对顾客就餐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补充,但已从2020年起明确禁止对顾客个人信息如体貌等特征等进行任何备注。

网络披露的视频画面显示,海底捞给顾客打上的标签包括,“20-30岁,安静,不吃胡萝卜”,“20多岁,瓜子脸,嘴巴长得很好看,板栗色头发,大学生,喜欢番茄锅”,“1.68左右,戴眼镜,长头发,圆脸型,25岁左右,喜欢在app上投诉”,“吃橙子需要服务员剥”等。不得不说,海底捞的这一行为,有侵犯个人隐私之嫌。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消费者有权决定是否接受个性化服务,互联网上是如此,在线下享受服务体验也应当如此。企业推出个性化服务定制,应当基于满足客户知情权之上。类似为客户贴上个性化标签的行为,应在客户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海底捞私自为客户打上标签,很容易让人感觉隐私被窥探和记录,激起消费者的反感乃至愤怒。

尤其是,个性化服务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给顾客打标签,应紧紧围绕客户的餐饮需求来展开。体貌特征诸如发色、脸型等,与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并不存在关联,海底捞记录这部分信息,实在不该。

值得关注的一点还有:顾客所享受的服务资源,是否会因为企业“贴标签”而有所不同?例如对于被贴上“喜欢在app上投诉”标签的顾客,海底捞员工为了不被客户投诉,是否会额外赠送礼品或者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海底捞回应称,“已从2020年起明确禁止对顾客个人信息如体貌等特征等进行任何备注。”虽然体现了一定的隐私意识,但眼下的事实表明,无论是员工“明知故犯”,还是自上而下传达的环节出现了问题,海底捞都在管理上存在漏洞。

随着海底捞“贴标签”事件发酵,种种“竞争对手阴谋论”“树大招风”的观点也在流传。但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海底捞确实侵犯了顾客隐私,那么就应该直面问题。

不论怎么说,海底捞这一事件,为所有服务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捞金不能无道。是否享受个性化定制服务,权利掌握在消费者个人手中,任何企业都不能自行其是,擅自为顾客“打标签”“画像”。保障好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是所有服务行业都应该坚守的底线之一。

标签组:[海底捞

上一篇海底捞公司紧急回应“给顾客打标签 ”,业绩巨亏

下一篇热搜第一!著名火锅连锁品牌被曝私下给顾客打标签……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