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发通知鼓励家庭储存生活必需品?不应过度解读,更无需盲目囤物

首页 > 综合 > 正文
2021-11-15

发表自话题:不要过度解读甚至误读储存一定生活必需品

近日,商务部印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障今冬明春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切实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这份《通知》中的一句话很受公众关注:“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有部分网友和自媒体围绕“突发情况”进行解读,认为这份《通知》不同寻常。

部分自媒体存在过度解读现象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这并不是商务部第一次发布类似通知,主要目的是提醒公众提高应急意识,并没有特殊含义,无需过度解读。保供稳价才是工作重点从中央人民政府网(www.gov.cn)发布的相关信息显示,每逢节假日或重要节点,包括商务部在内的部委都会发布通知,强调保供稳价的重要性。除了商务部近期发布的《通知》,今年2月9日发布了《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 商务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海关总署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做好春节和全国“两会”期间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1月27日有《商务部印发通知部署市场保供工作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1月26日有《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春节期间市场保供工作的通知》;2020年9月28日发布《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中秋国庆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有关工作的通知》、9月22日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做好2020年中秋国庆“两节”期间粮油市场保供稳价等有关工作的通知》,等等。

中央人民政府网(www.gov.cn)上的部分保供稳价通知在商务部官网(www.mofcom.gov.cn)上,类似的保供稳价通知也不少。例如,今年7月2日发布《商务部部署各地做好汛期市场保供工作》,1月26日发布《商务部印发通知千方百计保障人民群众就地过好年》,去年1月29日发布《商务部门多措并举做好疫情防控市场保障工作》,等等。

商务部官网(www.mofcom.gov.cn)上部分与保供稳价有关的通知可见,商务部发布相关《通知》属于例行工作,并不突然。不要过度解读“突发情况”再看本次《通知》内容,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与农产品供应有关,包括“各地支持鼓励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与蔬菜、粮油、畜禽养殖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签订长期供销协议;耐储蔬菜要提前采购,锁定货源,做好本地菜与客菜之间,北菜与南菜之间、设施菜与露天菜之间的梯次轮换和衔接供应;健全完备本地肉类储备规模及管理制度;北方省份要按时完成本年度冬春蔬菜储备计划,南方省份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完善蔬菜储备;及时投放肉类、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储备,补充市场供应”等。结合近期全国部分地区出现菜价波动不难发现,这份《通知》是有针对性地针对今年冬天农产品的生产供应进行部署,并不存在部分网友解读的“很不寻常”。从《通知》看,商务部强调了疫情防控中的供应保障,指出“在疫情防控采取封闭管理措施情况下,要迅速公布保供网点货源、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满足居民在突发事件情况下生活必需品采购需求”。对居民家庭而言,如果有一定的生活必需品储备,在接到疫情防控通知或面临社区暂时封闭时,可以应对得更从容。

经济日报:不要过度解读甚至误读

商务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一句话引出网友各种猜测,引起热切讨论。

其实,网友的密切关注可以理解,但如果因此过度脑补,累积焦虑,完全没有必要。通知的本意就是怕疫情散点突发让人们措手不及,大家想象力不要太丰富!

事实上,通知中的这句话,主要是针对疫情防控,部分小区临时封控,可能造成生活不便。从长期看,也是倡导居民提高应急管理意识,增加必要家庭应急商品储备,作为国家应急体系的必要补充。

对照现实生活,由于现代生活的便捷性,让无储备家庭成为常态。不过,这段时间疫情散发,大家多少为此做些准备,自是情理之中。毕竟,一些小区封控以后,很多人发现家里米和菜都没有,快递也不让进,完全靠社区工作人员紧急救助,给大家造成的压力山大。如果家中稍有储备,缓上一两天,也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胡锡进:别解读歪了

商务部网站1日晚发出《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其中写道:“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

这句话被有的自媒体捕捉到,并与当前紧张的台海局势联系起来,引导公众产生这是商务部在为台海战争即将爆发未雨绸缪的联想,暗示国家在以这种方式释放台海局势可能突变的信号。

老胡不能不说,这是敏感时期舆论的“放大镜效应”所致。在我看来,台海地区固然紧张,但我没有看到局势已箭在弦上、顷刻间就要激发的绝对紧迫。我看到的情况是大陆方面发出的严厉警告和不断强化的军事斗争准备已经产生很大程度的战略威慑效果。台美近期小动作不断,有围绕大陆所划红线附近精心炮制的表演,如美国不得在台驻军,它就搞少数美军人员入台协训;美国军机不得入台,它就搞军用运输机入台送议员和邮包。他们一方面受到大陆压制不敢搞大操作,一方面恐惧于大陆可能在短短几年之后发起武统的预期,不甘心台海局势一步步被大陆主导,想继续鼓舞岛内士气,以拖以闹待变。

可以说,台海问题的战略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在大陆手中。

我不相信国家会在此时通过商务部的一个通知对外释放民间需要“抓紧备战”的信号。在我看来,加强抵御、缓冲季节性以及灾害造成供应紧张的常备能力才是商务部写下这句话的本意。

最近两年,新冠疫情反复出现,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明显上升,中国应对它们的主要力量靠政府和社会提供,家庭作为防御单位相对较弱。在一些发达社会,很多家庭的防灾意识很强,房子大一点的家庭都给自己配备小型发电机,储存一定量的生活必需品,住在高楼的人家还备有防御火灾的逃生绳等。从长远看,中国家庭增强自我防护能力也是有必要的。

当前的形势充满各种具体挑战,但统揽它的全貌,我们看到又是有序性和可控性都比较强。新冠疫情四处散发,带来了工作生活不便和一定的损失,但我们的预期是这波疫情将全面失控,还是动态清零将再一次上演呢?大多数人相信的显然是后者。

商务部提醒保供稳价,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不意味着那些生活必需品已经供应紧张。据老胡了解,各地的供应还是很充足的,蔬菜价格也出现了可能迎来一个回落期的迹象,北方有储存冬季“看家菜”的传统,趁当前白菜萝卜等大丰收的时候,能储存的家庭不妨多买一点,政府在鼓励这样的家庭储备习惯。

舆论总是很敏感,这很正常,我们可以说:不敏感那还叫舆论吗?然而大家都要有基本判断力,不要被轻易带了节奏。台海局势出现前所未有的紧绷,民进党当局如果一意孤行,战争就是悬在他们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惩罚台当局还有很多招没使出来呢,比如军机飞越台湾岛,大陆宣布管辖台湾岛之上和周围空域,等等。想想两年前香港局势吧,当时很多人迫切希望解放军出兵干预,认为那是唯一办法,但香港局势通过国安法颁布形成根本性突破。大陆收拾民进党当局,战争手段构成强大威慑,围绕它的准备谁都看到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但是大陆工具箱里还有其他威力强大的手段。别着急,大家慢慢观看。

现在惶惶不可终日的是民进党当局,他们在强作镇定,他们知道自己走进了死胡同,与大陆的高强度对抗不可持续,前途昏暗。大陆公众需要的是不被台美虚张声势的表演所惑。我们只需扎扎实实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同时维护好经济社会生活的常态节奏和繁荣,最终统一无论是一次排山倒海的武统,还是对岸当局因走投无路和平结束割据,都将是历史安排的一次瓜熟蒂落。

家庭都需要哪些物品呢?

有网友称,家庭又能储存多少呢?油盐糖洗衣粉卫生纸还可以存一点,肉蛋蔬菜保质期短,长江流域的气候,你说能够存多少?顶多存些干海带干豇豆梅干菜罢了!电不缺就储备的起来,冰箱能放好多,另外香肠腊肉干菇泡菜!

有人表示,四口人,二十斤一袋米,买了八袋。过了双十一打算在买几袋面粉。也有人称,在乡下买了2000斤稻谷晒干存着!真空包装20斤一袋存了6袋。还有人称,备了1000斤稻谷,应付一年半载应该够了。

对于此事,有网友称,乍一看,还以为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分析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是因为今年冬季要防极端天气(严寒)下,短时间内可能发生的运输受阻。 还要防新冠在漫长的冬季可能在局部甚是多地区散发。 有备无患方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目前疫情起伏,要防万一,所以,至少要储备一些应急的东西。比如,压缩饼干,罐头,米面油,土豆,白菜。有网友评论称,吓得我赶紧多买了一包卫生纸!大家要读懂内涵,不好明说的话得旁敲侧击啊!买了蔬菜种子,囤积大米,面粉,腊肉,香肠,罐头等。等我种上向日葵和豌豆射手,高坚果,就无敌了!

标签组:[疫情] [商务部

上一篇刷屏!商务部发文:鼓励家庭储存一定量生活必需品!官媒刚刚发声

下一篇商务部发文鼓励家庭储存一定量生活必需品。官媒发声:勿过度脑补!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