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00块来次太空旅行?音墟声光秀上演“科幻沉浸式” | 着调专访

首页 > 音乐 > 正文
2021-11-04

发表自话题:沉浸式太空生活

两年前,音墟乐队单曲上线时,接受了着调第一次专访——除了半裸的性感小哥哥,音墟乐队还要带你光速驰骋大宇宙 | 着调Indie 。

两年后,乐队终于发布专辑《300000》,以光速概念为题,带听众经历一场逃离地球又重返家园、试图复兴人类文明的太空旅行。音墟也同步展开全国巡演,10月18日从广州起航进入巡演下半场。

借着专辑和巡演,乐队主脑安小楠接受了着调的邮件专访,分享音墟乐队天马行空的新故事,以及耕耘音乐背后的苦与乐。

300000,天马行空的音乐宇宙

着调距离上次着调专访将近两年的时间,专辑《300000》终于推出,你觉得做一张完整的专辑出来,最大的阻力和困难是什么?

音墟:最大的阻力是“自我”,最大的困难应该说是“如何达到自我标准”。

为什么说“自我”是最大的困难呢?因为音墟一直在努力避开用作品去诠释风格,而是用尽可能丰富的音乐形式去精确地表达。表达什么?就是用纯粹的音乐语言去讲述一个个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最终用一整张专辑的篇幅串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个人定义它为“叙事音乐”。

一旦打破了固有的形式,那如何将碎片化的创意、没有限制的演奏、编曲技法与精彩的听觉体验合理的融合到一起,就变成了一个极大的挑战,音乐制作环节决定着这种融合的最终呈现。我本身是音乐制作人,一直都在各种工作中去平衡感性的艺术内在和理性的形式表达,倾尽所能在《300000》这张专辑中,把每一首作品呈现出一种“即能总结过往、代表当下,又可以展示出些许未来主义的味道”。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自由而又尽量克制的过程。

着调整张专辑的故事背景详尽而富于幻想,你是怎么构思出来的?

音墟:源于我对未来世界的憧憬与担忧吧。

好像每一个吉他手,都喜欢星空啊宇宙啊科幻这些东西。网络上也伴随着国产科幻的大热,出现了大量的天体物理学科普文章。我从小就向往宇宙,励志做一名宇航员,当然了,现实是残酷的。80 90年代的科幻经典影片对我有很深的影响,这几年也开始沉下心来读书了,啃了不少枯燥的物理学科普读物,观看大量纪录片,还有就是开始尝试了解哲学。

从我目前理解和了解到的,我并不为科技发展所为人类带来的种种“进步”而感到欣喜,相反,是担忧。尤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大量科研人员在勇攀科学高峰的同时,未来我们将要面临的哲学、人伦、物种主导等一系列思想理论,都还没有成型。这就好比无论原子弹有多大的毁灭性,我们先研究出来再说,结果呢……

我个人是非常关注现在理论学界所提出的“后人类”这个概念,一方面,我们的后代一定会成为这个“新物种”,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为即将到来的那个时代做好万全的准备,而不至于反被科技吞噬掉。

基于这种思考,我构思了《300000》这个科幻故事。

着调故事中的人物本来是想逃离地球延续人类文明,最后却又重返地球,为什么做这样的设计?

音墟:从哪里开始,就要从哪里结束嘛~~

其实,目前这张专辑所交代的故事情节,只是一半,故事还没有完结。全人类90%都意识上传了,还有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拒绝“移民”的人类,他们怎么办?是要带领他们建立最后的人类聚集地?还是和BOA(注:虚构概念,指具有独立思维意识的数字超脑,即The Brain of the ALL)奋战到底?将数字意识态的人类以什么样的形式重返物质世界……这些问题都会留在下半部里讲述。

着调专辑封面的美术图画是谁创作的?

音墟:依然是阳光老师。

从单曲《Discovery觅》开始一直合作到现在。第一,他是行业里最好的,哈哈哈哈!熟悉重型音乐圈子的朋友都应该知道他,基本是个垄断局面,而且与海外一线乐团都有着频繁紧密的合作。其次,他非常理解音墟的音乐,理解音墟音乐里所构建的那个世界,他也特别愿意在与我的合作里尝试更多与以往不同的创意风格。

着调《Speed Up》跟之前几年上线的单曲风格都不太一样,里面规整的快节奏和管乐运用是出于什么考虑?流行色彩偏浓。

音墟:这其实是一首FUNK味道十足的作品,我刻意使用这种复古的跳舞音乐节奏来表达”加速“这个瞬间的状态,这也对应我之前所讲的创作理念——“总结过去、代表当下,又充满未来主义”。

确实,无论从曲风还有段落的安排,包括数码人声的使用,流行音乐的既视感非常强烈,我希望现场的观众和听众,可以在这首歌的时候从故事里面跳出来一会,自由地跟随音乐摆动起来,去感受音乐本身的愉悦。因为这首歌所对应的故事情节,就是任务进入到第二阶段,到达外太空预定加速地点,准备展开一段未知的星际旅程,这是一个相当紧张而又刺激的状态。

着调《The Temple of Origin》怎么想到用歌剧元素,这个歌剧声音是怎么实现的?据说专辑封面就是从这首歌来的?

音墟:我很非常喜欢歌剧这个艺术形式,它的音乐与演唱形式包含着对白、场景、氛围……其实也是线性叙事的一种手法,跟音墟的很多创作理念不谋而合,我一直希望可以做这样的一次创作尝试,并且是以摇滚乐甚至极端金属乐的形式来表现。

这首作品本身对应的故事情节非常戏剧化,“三名队员在巨大的外星建筑遗迹内,发现了一个冬眠的人形少女,意外将她唤醒,并触发了该设施一系列防御机制,然后遭到异星怪兽的追击,最终逃出升天……”传统的音乐形式和演唱是绝对不可能把情节交代得如此清晰,只能采用歌剧音乐剧的手法。

关于作品里的古典人声合唱,是用虚拟采样音源,我为演唱的内容制作了大量的虚拟发音,大家听起来可能觉得像是某种语言,但是就是一些德语的音节拼凑而成的,非常黑暗中世纪的那种哥特感。另外,我需要一个怪兽的声音,以艺术化的形式把从苏醒、到追击、直至展开攻击的情节画面表现出来。最终,我邀请了我的好朋友,广州HOP(瘟疫之骇)的主唱M兔M,以死亡金属的唱腔来完成这一演绎。

对,专辑封面就是将逃出升天这一瞬间可视化了。

着调有哪首歌是你特别想推荐的?为什么?只选一首。

音墟:肯定是专辑同名曲《300000》。

这歌很妙,妙就妙在,一支长期以吉他摇滚为主要风格的乐团,居然以DRUM AND BASS电子舞曲风为基础,加上精致的FUNK吉他,混合成了一首非常有活力,但是寓意又特别积极的作品。吉他RIFF绝对是这首歌的亮点。

着调歌曲的标题与歌曲本身怎么联系起来?是先有故事构思,然后顺着构思去编音乐?还是说先编出音乐,再去套用一个故事大纲?

音墟:基本上是同时,最开始的故事构思很模糊,先行的几首单曲给出了一些线索,渐渐的故事背景和情节清晰起来,后续的作品主题就明确多了。到中后期,创作的同时,故事也在完善,最终11首作品完整对应了故事的每一个重要章节。

歌曲的名称基本就是对应章节的最抽象和精确的表述。

着调你写音乐的时候通常在想什么?创作过程中有什么习惯?

音墟:有的时候是一个律动,或者一个漂亮的吉他乐句,甚至是一个有感觉的器乐音色,在这个点上,做大量的即兴和尝试,最终归纳出几个可行的结构,再参照我脑海里的故事情节,对这些素材动机进行合理的安排。

着调你觉得专辑里哪首歌是最难弹的?为此你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来准备?

音墟:其实作为三人音乐团体,每一件乐器都是不可缺少的角色。我们有几首歌的篇幅都在7分钟左右,你需要用不同的音色和技法让音乐的情绪持续,这就会要求长时间连贯的演奏,过渡非常重要。要说最难的,应该是《Trapped 困》,这个歌的段落设计特别紧凑,而且我们在4/4拍的基础律动里做了非常多的变化,一点都不单调,演奏非常密集,我还要兼顾SOLO的演奏与哇音的色彩控制,真的不简单。不过我在编曲和录音的时候就把琴练完了,演出是没有太大压力的。

着调这两年看了什么特别有启发的科幻作品?

音墟:Netflix去年热播的《Dark 暗黑》,今年第二季刚刚完结,最终季会在明年放出。

这是我在近些几年所看过的关于“时间”这个主题最好的影视作品。12个主要人物,老中青三个不同时间跨度中所产生的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构建了一个封闭的时间轮回世界。编剧太厉害了,加上典型欧洲电影的镜头语言和毫无瑕疵的剪辑,可以称的上是一部科幻巨作。

摇滚魂,说是重型也非重型

着调我们都知道你拥有一个健硕的身材,这次演出是否还会展露雄姿?或者因为忙于音乐,是否健身上有所懈怠?

音墟:啊哈哈哈哈!我打算今年让自己看起来“斯文”一点,不过,即使是TOPLESS,大家也看不清楚啦,因为今年我们舞台视觉部分太强了,我们仨是隐约在投影纱后面表演的。今年最忙的就是8月和9月,我在8月完成了专辑的全部后期,又着手专辑封套的设计,还有巡演舞美的设计,确实有两个月的时间没有运动,不过我是那种生活规律的人,这巡演间隙,已经开始恢复健身了,广州站的时候,我应该会有非常好的状态。

着调你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女儿是否听过你的作品,她最喜欢哪首?她对你的作品有什么感觉?

音墟:小的时候不怎么听,现在开始听我的歌了,这张专辑她很喜欢《Sailing Star 航星》,算是睡前必听的。也真的很巧,这当时发布这首单曲的时候,我请阳光帮我手绘的封面,上面那个在宇宙中飘曳的女孩,其实就是以她为原型,希望她长大后能明白我的用心吧~

着调能听出音墟的音乐虽然有非常多元的探索,但还是有个摇滚的灵魂在里面,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音墟:这是肯定的,我算是中国摇滚的一代,现在90、95后应该是电音、HIPHOP的一代。烙印太深了,年少时最好的教科书就是欧美打口盘,我们是用这个方式理解的现代音乐、摇滚乐,那是一个很好的年代,每个人都非常珍惜到手的每一张CD和卡带,反复听,仔细听,找到了那个时代最国际化的音乐审美,当然了,我们的音乐基础都还是很薄弱的,但是那个时期奠定了我现在音乐创作上的很多基本理念。

着调对于音墟的音乐构想,这几年有什么衍变?譬如最初的设想跟现在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音墟:基本上还在最初设定的那条主线上,“打破风格的局限,将音乐影像化,用多媒体技术打造全新的试听体验”。从去年炫酷的灯光现场,到今年的“科幻情景概念音乐剧”,应该说能力、资源还有团队协作,都上了一个台阶,可以制作出更接近理想中的“音墟呈现”。

如果单说音乐形式,我觉得应该是打开了更多的门,找到了更多的工具,因为我在学习各种音乐风格制作技术的同时,对它们的创作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一旦有能力去模仿和复制,我就愿意“拿来”更多,融合到现有的创作中去。

着调对于你个人,哪些音乐比较启发你?或者说影响了你的音乐审美呢?

音墟:基于音墟早期的作品,大家都会问你是不是喜欢TOOL(美国另类金属乐队),确实是,无论从吉他演奏,作品编排还有对复合节奏的理解,甚至作品意识的输出,都对我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余的就太多了,我总说我是以非常学术的心态去聆听音乐,一方面我要知道时代走到哪里了,另一方面,我需要非常明确,这些时代中的热门音乐类型,是源自哪里,你只有追到根,才能去发展,因为最底层的东西都是最稳定的,你很难在变种的艺术风格里找到创新的机会。

着调你觉得在重金属摇滚范畴内,音墟跟别的有些重型摇滚相比,不同之处是什么?你是否排斥将音墟划在重金属范畴内?

音墟:如果将音墟归类成一支“重型氛围”乐团,我不会反对,但是一定会失去体验到音墟更多色彩的机会。我总说,西方人的文化理念多“形“,中国人的文化理念讲“意”,音墟一直是采用西方的音乐形式(因为科学,发达),来表达中国人的精神和思维内核。举个例子,音墟所有的重型BREAKDOWN都是行进中的,听觉上是“前进”,速度有差异,步伐有差别。但是纯粹的重型音乐,在BREAKDOWN段落输出的都是“上下”,讲究的是蹲多深,跳多高,这个差别是巨大的。

声光高配,被自己感动得不行!

着调这次演出灯光舞美下了不少工夫,具体有怎样的设计编排?想呈现什么样的效果?有哪些想法比较难实现?最终效果如何?

音墟:我们将这次巡演现场的形式定位成“科幻沉浸式音乐剧”。首先,它需要能够支撑整张专辑的音乐内容跨度;其次,它要以舞台为荧幕或者媒介,把整张专辑的故事背景、情节发展还有最终的价值观输出等一一展示出来;最终,也非常期待观众可以很享受的沉浸在这个“过程”中。

当定位明确之后,我们就先设定了舞台的功能与形式,在去年的的灯光系统上,加入了一套全新独立开发的LED矩阵显示系统,用它将音乐节奏和段落的变换可视化,这套矩阵的色彩和显示细节是相当经惊艳的,可以说是国内音乐现场的首次应用。

另外,今年最核心的就是视觉VJ部分。我们使用的高品质投影纱,在舞台前面建立出一个“第四面墙”的屏障,它既是一个视觉展示区域,同时,它的透光特性又将舞台乐手、灯光、舞台空间纵深交互从现实中抽离出来,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大于三维空间体验的光影组合。为了保证投影素材的清晰度与亮度,我们使用了两台超高流明投影做双投重叠,真的是非常奢侈的现场解决方案。

前期在策划舞台方案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舞台规划、矩阵造型、设备架设与吊装方案、体积重量啊…..因为这些都受限于巡演这个形式,每个场地都不相同,但我们要尽量保证可复制性。

当硬件系统和控制系统搭建完毕,就是内容设计和演出流程了,这个非常细碎,从舞台脚本、旁白、对话的编剧工作到录音、环境音特效音的制作与后期合成,还有对应的情节动画制作,视频素材的收集、剪辑、字幕制作,VJ素材的筛选,设定CUE点…….都要逐一确认,精确地排入总流程。

这样讲吧,当我们团队各部门第一次合排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惊了,真的被自己感动的不行,绝对不是那种单纯讲技术设备和元素拼凑出来的东西,而是在精确逻辑的合理安排下,用技术去展示品质的体验。只有亲身现场的人,才能体会到我说的。

着调和影像团队的合作是怎样的?他们如何将歌曲视觉化,是你提供创意?以具体歌曲为例。

音墟:真的特别感动能邀请到Openlight团队一起来完成这次的现场视觉部分创作。孙文和陈炜这两位创始人,是目前国内影视行业里意识最超前、技术能力还有艺术品位最好的灯光工程师,近几年国内顶级票房的电影都有他们的身影,包括《流浪地球》、《八佰》、《动物世界》、综艺《幻乐之城》等等。

能够邀请他们加入进来,其实也是源于我们双方艺术品位和技术能力的认可。最开始,他们根据我们去年的舞台方案,加上我们共同探讨的新创意,给出了几个方案,并着手开始进行硬件系统的搭建,我这边同时开始制作旁白和对白的动画视频内容,当视觉的故事主线明确了以后,他们就开始设计歌曲细节的视觉部分,包括素材筛选和一些代码编写。当手里的素材到达一定数量之后,我们就对开始碰头,做更细致的分类和标注,就这样来回回我们一共做了三次。

比如《Speed》这首歌,我先做出一个最基础的同步灯光方案,这个是预编程的,然后孙老师会拿他筛选和制作出来的视觉素材分别对LED矩阵和视频投影进行合理分配,我们俩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过,保证时间点精确、内容恰当。尤其副歌“are you ready”人声之后的爆发段落,我们让三个视觉系统同步到一个点,在乐曲正拍出现时候,灯光和LED矩阵会给喷射的星空一个强有力的情绪辅助。

像这样的同步点,现场有很多,这也是观感体验相当刺激的一个体现。

着调这样全国巡演,自带舞美灯光,如何运送呢?

音墟:都是去年巡演留下的宝贵经验,我们基本都安排在周末演出。我们会预先将所有设备通过物流发送到每个周末第一场的场地,然后紧邻的演出,就自驾运过去,直到周末演出结束,再通过物流发送到下一周演出的第一个场地……运费确实不少,但是时间是可以保证的。

着调这次巡演已经在9月完成了部分场次,回顾 演出有什么感受?

音墟:总的来说,观众特别棒,很多朋友都是从很远的邻近城市赶过来的,反响非常好,我们得到的反馈也是非常积极的,很多观众朋友都说大大超出了预期,完全没有想到在国内可以看到如此品质的现场。甚至场地的工作人员也在讲,这是今年看到过的最炫酷的现场,不过,也是设备最多,最玩命的团队。

着调这次为巡演你们还做了哪些准备?

音墟:实体专辑,不能说是额外准备吧,终归是首张专辑的全国巡演,大家可以到现场购买,演出完还有签售活动。最关键的是,你们可以看到我们音墟美美的BASS小姐姐,面对面加她的微信哦~~~~

标签组:[音乐] [艺术

上一篇一秒变成宇宙飞船,一步变身漫威英雄,体验奥迪沉浸式娱乐系统

下一篇沉浸式“突袭” 装置艺术成为吸客神器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