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李子柒谈原生家庭的影响
伊能静19岁出道,27岁金马奖最佳女主,40岁成立自己工作室成为制片人。这位纵横娱乐圈三十余年的全能女艺人,确实有实力质疑两位同样优秀杰出的女人,但不是因为女人的嫉妒。
1.优越感伊能静自从2014年与秦昊结为连理,伊能静回归家庭连续四年成为全职太太,直到52岁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我们对她的认识只停留在“作”,实际上便会发现以过来人身份的倚老卖老比作更可怕。
伊能静是回到了舞台,但思想仍旧停留家庭。在情绪里充满了母爱,所有人在她看来都是经历尚浅的孩子,她的丰富阅历成了弥补的筹码;在接人待物上充满了经验之谈,以年纪说事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教导他人,原因都是成功的经验,事业上她确实是成功的,但却成了经验的宣传者。
自然,所有的哀与痛、红与不红,她都经历过自然有资格教会他人怎么做,久而久之心中延伸出优越感,优越感是她看似自信的延伸情绪。
关于倚老卖老产生的优越感,伊能静确实身体力行“给予能使人产生优越感”,她用过往经验付出给予却忘记了谦逊有礼好成功、少谈得意事把优越感让合给别人的教诲。
乘风破浪的姐姐里,强调的是个性。无论女人多大岁数我们永远都能做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另一面就是自我,过于自我甚至改变他人的自我并不可取。伊能静的优越感里便是把与生俱来的自我强加给他人,灌输自己想法试图改变别人,那种操心的当小妈优越感,就是吃过的盐比你饭多的自我。
没有考虑他人感受,一味输出自己个性并改变他人,这就是伊能静的优越感。
2.幸福感有钱就是幸福吗?能力强到所向披靡就是幸福吗?穷却开心也叫幸福?我们经常所说的幸福感源自什么,在大多数人看来经济雄厚有话语权不为温饱发愁的就是幸福感,有些人觉得自足自给的满足就是幸福感,在马丁《幸福五部曲》里觉得幸福感和积极投入、人际关系、情绪都密切不分。
只要做能发挥自身优势感到喜悦满足,在人生体验中感到被爱找到了意义,而不是一味的以结果为导向,这就是幸福感。幸福感与阶级地位、原生家庭、性格开朗没有关系,与自身体验感有很强关系,这就是伊能静感到幸福感的原因。
在她眼里,回归家庭拥有爱自己的老公,这就是幸福感。自身经历过娱乐圈三十年来的风云变化,也看淡过人生起伏不定,自己原生家庭缺乏关爱,能够在家庭中获得满足感,这就是伊能静的幸福。自然,面对梅艳芳事业有成地位颇高,却没有完美婚姻与疼爱的家庭,再强的能力到头来孤苦一生。伊能静想强调的是女强人能满足外表幸福,但供给不了内心满足,人毕竟是社交型。
伊能静认同社交型的幸福,自然也不理解李子柒田园生活的幸福,有才有貌有孝顺,终身守护外婆没有结婚生子,也没有打工赚钱变成女强人,却意外成为文化倡导者的网红,每个人成长环境不同,动机不一样,选择生活方式也截然不同,我们没法评价他人,因为成功定义不同。
伊能静的价值观比较传统,仍旧遵循成家立业光宗耀祖的千年古训。二十一世纪,我们提倡个性解放人生自由,但至始至终也逃不过养家糊口、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传统,这是新旧思想的矛盾至终都没有谁占领了上风。
我们不认同伊能静的说教传统,那是因为骨子里追求新自由的个性,但不能否认女人的不平等对待,无论多少岁数总会面临质疑与回归家庭,在这个层面上伊能静说出了大实话没什么错误的,错就错在了优越感的说话方式。
伊能静已经活出了大半个人生,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母亲一路走来后领悟人生的先驱者,她们或许在自己领域里获得了成功,或许在自己家庭里成功经营了婚姻,无论态度多么令人不爽,传统思想多么保守,但不得不承认人是社会性、人终究逃不过生儿育女、人人都想证明自己价值的三大心理!
总结在华为,狼性文化下就是要证明自己价值不然会被企业淘汰要,这就是为什么华为富士康等大企业能立足,小员工被开除的真相。
《鲁滨逊漂流记》里从历险者变成流浪者再重回正常人生活的故事,也就告诉我们再如何能干还是要回归群体社会,就连大龄剩女剩男的存在并没有外表看见的光鲜亮丽多么自由,而是时刻与社会世俗眼光抗衡,忍受他人质疑。
我们不能当传统守旧的人,但不能否定回归家庭的传统思想,即便你不认社会现实也会让你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