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李云迪并非首次嫖娼被抓
前言
对资本方而言,虚拟偶像永远年轻,人设不倒,粉圈受众更稳定。对粉丝而言,虚拟偶像会唱、会跳、会游戏、会陪聊,他们游走在虚实之间,是现实与虚拟乌托邦的信使。
社交媒体Facebook宣布即将更名,无疑是近期的一大重头戏。实际上,不论是成立专门的 “元宇宙” 团队,还是在欧盟开启万人招聘,Facebook正在为构建“元宇宙”不断加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元宇宙”(metaverse)是继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以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为标志,互联网的第三种发展形态,融合渲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为一体,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设备在虚拟环境中移动和通信。
虚拟形象是元宇宙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开创了人和人,物和物,人和物之间全新的关系。不可否认的是,它将解锁新的社会和经济机会,掀起一场文化产业变革。在元宇宙的语境下,虚拟偶像再度被讨论。
虚拟偶像定义被丰富
虚拟偶像,是通过绘画、动画、CG等形式制作,在因特网等虚拟场景或现实场景进行如歌手活动,以商业、文化等具体需求制作培养,但本身并不以实体形式存在的人物形象。“谁是第一个虚拟偶像”目前尚有争论,但2007年以“歌姬”出道的初音未来被冠以“世界首个现象级虚拟偶像”却是不争的事实,初音未来真正开创了虚拟偶像的时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2016年末,虚拟偶像绊爱出道,成功在日本掀起”绊爱热“。出道3个月,绊爱的YouTube粉丝数超过了20万。她的走红象征着第二代虚拟偶像的定义由“明星”转变为“网红”。从2018年开始,日本的虚拟偶像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系列运营虚拟偶像的企业、助力虚拟偶像发展的“虚拟偶像企划”陆续实施。
近年来,虚拟偶像在中国迅速成长,2021年成为了虚拟偶像产业的蓬勃元年。今年年初,从洛天依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起,虚拟偶像开始打破次元壁,走进大众视野,原本的“小众行业”逐渐驶入快车道。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为34.6亿元,同比增长70.3%,带动产业规模645.6亿元;预计2021年核心产业规模将达62.2亿元,带动产业规模1,074.9亿元。在超八成“拥有日常追星习惯”的网民中,“支持和关注虚拟偶像”的占总人数的63.6%。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从打造VTuber(虚拟YouTube主)、VUP(虚拟 UP 主),到游戏和动漫角色偶像化;从用技术实现实时互动到量产虚拟形象,在技术的进步和二次元扩圈影响下,虚拟偶像的定义被进一步丰富,逐渐成为拥有鲜明人设、完美形象的数字化产品。在大众层面的认识中,
虚拟偶像日益大众化、生活化,业务范围更是从游戏、歌舞、杂谈延伸至更广。演出收入、版权收入以及商务合作已经成为虚拟偶像主要的收入来源。
破圈进行时,品牌IP+虚拟偶像”
随着Instagram出道的第一位仿真虚拟偶像 Miquela接连和香奈儿、Supreme、三星等国际品牌合作,日本虚拟偶像Imma受到SK-II、迪奥、KATE邀请加盟,国货品牌花西子推出同名虚拟形象花西子,虚拟偶像屈晨曦wilson成为屈臣氏代言人,虚拟偶像星瞳担任长沙非遗文旅推广大使,《DotA2》官宣刀圈虚拟偶像刀刀……“品牌IP+虚拟偶像”模式正在引领新一波时尚浪潮,渗透至美妆、电商、快消、游戏等各行各业,成为品牌对外营销传播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品牌IP+虚拟偶像”是一张战无不胜的王牌吗?虚拟偶像代言人往往高度符合品牌调性,“为品牌而生”的定制虚拟偶像同样不在少数。随着Z世代(1995年至2009年期间出生人群)市场的崛起,“品牌IP+虚拟偶像”新潮、有趣、年轻,更加贴合Z世代消费者的喜好。此外,虚拟偶像规避了真人代言产生的风险与成本。对品牌方而言,虚拟偶像还可以在智能系统的加持下,承接更多的服务,宣传品牌理念,联通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纽带”。
踏进“品牌IP+虚拟偶像”的门槛虽然方便,但如何走得更远、更久却是一个难题。“这对内容运营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知道如何打造形象鲜明的人设、持续产出吸引用户互动的内容,来维系一个‘人’和一群真人之间的关系,其难度不比打造真人明星容易。” 植观创始人唐亮表示。未来,在新科技、新技术、新内容的加持下,“品牌IP+虚拟偶像”的互动形式、呈现方式将不断丰富,结合营销的落地点也将更多元。
大厂造星,不敌小企业?
一面是真实偶像因私生活“塌房”,另一面是虚拟偶像“套皮上班”“拔电下班”,虚拟偶像正渐渐成为新的娱乐势力,行业越来越看好这一具有潜力的市场。在热潮之下,投资是大厂切入的另一种方式。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网易等都布局了虚拟偶像的赛道。斗鱼、虎牙平台主播、抖音KOL、B站UP主,也成为了游戏厂商进行营销推广的常客。
今年7月,北京乐华圆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浙江东阳阿里巴巴影业有限公司、字节跳动关联公司北京量子跃动科技有限公司等为股东。乐华娱乐成立于2009年6月,并在去年推出了首个虚拟偶像女团团体 A-SOUL。8月,国内老牌虚拟娱乐公司摩塔时空完成3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其旗下的虚拟偶像“集原美”全网粉丝量超过300万,视频总播放量超1亿次。
在B站12周年主题演讲中,CEO陈睿透露B站目前拥有32412位VUP,每月有约4,000多个虚拟主播开播。根据数据平台“vtbs.moe”抓取的数据测算,2020年,B站上虚拟偶像的订阅和打赏同比增长了350%,B站正在成为国内最大的虚拟主播平台。
图片来源:哔哩哔哩尽管大厂各显神通,但就目前来看,目前中国虚拟偶像相关企业整体较少,格局未明,虚拟偶像赛道头部公司反而是创业公司。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相关调研指出,天矢禾念具有先发优势、运营经验丰富等优势,成功打造洛天依、乐正绫和言和等多个虚拟偶像。中科深智具备技术优势,客户范围广等优势,在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方向发展突出。魔珐科技主要布局于3D人机交互,目前已有超写实数字人Ada和与次世文化联合打造的虚拟偶像翎_Ling,在虚拟智能助手领域有所突破并吸引到数亿元的融资。
庄周梦蝶般的虚拟偶像
技术筑基、商业赋能,想要在虚拟偶像身上押宝,最终还要回归到核心问题——人们为什么会喜欢虚拟偶像?
根据艾瑞数据统计《2021中国虚拟偶像行业发展及网民调查研究报告》,虚拟偶像爱好者多为青年群体,其中92.3%的虚拟偶像爱好者年龄在19至30岁之间。他们喜欢虚拟偶像的原因不尽相同,53.2%的网民表示喜欢虚拟偶像是出于其形象设计,50.5%则是因为性格、定位等人物设定而喜欢虚拟偶像。在Z世代中,他们对虚拟偶像的喜爱度更甚。
目前,大多数虚拟偶像是在虚拟形象的基础上,由“中之人(幕后扮演者)”通过直播平台与用户实时互动,因此也被称为“套皮主播”。在直播时间外,虚拟偶像与真人主播一样,在社交媒体平台定期发布状态,与网友交流。这似乎引出了一个庄周梦蝶般的疑问:是真人偶像“活”在虚拟世界?还是虚拟偶像“活”在现实世界?
爱奇艺副总裁陈伟说过:“虚拟偶像的本质是以虚拟的形象实现粉丝幻想的投射,因此能较大程度地迎合市场,以定制化的形象相对稳定地满足粉丝和商业利益的需求。”
相较于真人偶像,网友对于虚拟偶像的容忍度明显高了许多。一名受访者回应:“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虚拟角色,所以我可以容忍她的愚蠢行为。相反,这产生了‘反差萌’,让她变得可爱。但如果一个真人主播这样做,我会觉得很尴尬、很不舒服。”另外也有人认为,一旦看到“中之人”的真面目,就会破坏他们心中的幻想。“虚拟主播在虚拟世界中是完美的,他们最好和‘中之人’保持距离。”
有这样一个完美形象,他/她不会轻易受外界影响,不会与人近距离接触,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反馈,接受不定期的情感宣泄——这似乎展现了人们的微妙心理状态,真人偶像和虚拟偶像对于粉丝而言作用无异,后者却能给予更丰盈的精神满足。
虚拟人与虚拟偶像
美国科幻作家尼尔·史蒂芬森最早创造了“元宇宙”概念,小说《雪崩》的主人公以送外卖为生,现实中他与人合租在狭小的仓房,但当自己接入“元宇宙”时,他便是一套虚拟豪宅的主人。在“元宇宙”中,人人都有自己的“数字化身”。未来,我们不再从屏幕外“观看”虚拟偶像,而是与虚拟偶像处于同一个次元,以虚拟人的形象——元宇宙的基本元素,与虚拟偶像交互。
曾映龙负责主导机构在新娱乐市场的投资布局,并聚焦于“元宇宙”赛道的项目投资,投资案例有快音、JUMP、绿洲Oasis、ACE虚拟歌姬等细分领域。
知春资本投资副总裁曾映龙认为,元宇宙的发展会产生新的社交关系链和更沉浸式的消费方式,“人人都能拥有虚拟形象”将成为现实。元宇宙连接了现实与虚拟世界,超越了现实。而随着元宇宙概念的走红,互联网大厂、资本等各界力量会更快驱动整个虚拟世界的底层基建,比如云引擎、云服务器的成熟,都会给虚拟偶像的发展带来技术上的红利。
在元宇宙不断扩张、技术不断升级下,未来虚拟偶像或将面临“零门槛”准入。曾映龙表示,无论是媒体还是投资人的高度关注,或多或少都会为创业者带来更多的机遇。当然,市场升温同时也会伴随泡沫。但优秀的创业者一定会理性看待市场,本着初心稳扎稳打地做好自己的产品。或许,那些人文关怀与数字技术“德才兼备”的虚拟偶像能够更好地获得流量、内容等方面的变现能力,持续陪伴沟通每一代年轻人。
标签组:[虚拟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