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边开车追毒贩 把后背交给战友 他们是这样的缉毒警察……

首页 > 社会 > 正文
2021-10-22

发表自话题:

在外人眼里,他们是无名英雄;在家人眼里,他们是常常不回家的人;而在队友眼里,他们是可以把命放心交给对方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缉毒警察。6月26日,记者从昆明市公安局获悉,该局五华分局禁毒大队(以下简称禁毒大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面对突发情况临危不乱。说起他们的故事,你会从惊险中看到他们的勇敢,从险境中看到他们的智慧,从公正执法中看到他们的温暖。

缉毒民警的日常镜头昆明方供图

6名缉毒侦查员平均年龄46岁

在禁毒大队的走廊内,挂着无数颗五角徽章,每一枚徽章上刻着一名缉毒侦查员的警号。“先进集体”、“集体二等功”“先进单位”……另一侧的墙面上还挂满了奖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们无法像其他警种一样可以在荣誉墙上展示自己姓名、照片……他们做的事情越少人找到越好。

从1984年建队至今,这支队伍已经抓捕各类毒品案件近1.5万人次,强制戒毒3万余人次。在对毒品违法犯罪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下,辖区连续保持“零制毒”和“零种植”的可喜成绩。今年,更是破获一起建队以来缴毒数最多(300公斤)的案件。

这些禁毒侦查员的日常是什么样呢?缉毒时他们都经历了什么?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前,记者走进禁毒大队,了解其中6名缉毒侦查队员的日常。

缉毒民警的日常镜头昆明警方供图

他们的平均年龄46岁,他们的办公室经常是锁上的,因为要经常出差,所以在办公室和在家的时间少之又少。

22年、19年、11年、10年……这不仅仅是一串数字,而是他们的从业年限,他们中,一位老队员干了22年缉毒工作,破获无数毒品案件,拯救了无数家庭,年龄最小的,也干了10年缉毒工作。

他们的缉毒抓捕现场堪比电影大片,有时,比电影里的情节还要惊险。可他们说,案子一旦开始了,就得全力以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必须冲上去,这个时候,可以把后背交给队友,队友就是最信任的人。

黑色、蓝色一类深色的衣服是他们平日的标配,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因为喜欢吗?并不是,因为工作需要他们低调、不暴露自己,有时穿深色衣服也会被家人和朋友嘲笑:“你穿这个太土了”。

因为职业习惯,他们外出时总喜欢先查看周围的环境和人,总是爱“东张西望”,等反应过来才发现,“今天我休息,只是陪家人吃个饭”。他们的故事从队长黄文军(化名),队员刘杰(化名)和队员马华(化名)说起。

在悬崖边开车追毒贩缴获毒品300公斤

黄文军干缉毒警19年了,作为中队队长,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清晰的逻辑,以及过人的胆识和丰富的经验。队员们都喊他“肥队长”,可他一点也不胖。

今年年初,黄文军带着中队的人到边境调查一起毒品案子,根据他们掌握的线索,犯罪分子有可能携带毒品驾车从某地经过。

缉毒民警的日常镜头昆明警方供图

掌握线索后,黄文军和队员们在路口处设立了卡点,经过一轮坚持后,一辆可疑的车驶入了大家的视线,这辆车不仅车速很快,快到卡点时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快把他拦下来。”黄文军一声令下,大家配合着准备拦车,哪料,对方不仅没有把车停下来,还驾车冲过了卡点。

黄文军和一名同事跳上了一辆车,其余人员也纷纷上了车,追了上去。

前车冲过卡点后,往一条很窄的山路上开去,黄文军所驾驶的车辆紧紧地跟着前车,前车开的很快,速度达70、80码,山路只能容一辆车通行,弯道大且多。

前车一直往山上开,黄文军所驾驶的车辆一直紧紧跟着。“当时没有多想,如果让他跑了,之前大家所做的努力就白费了,一定要追上他。”

一路追击,其余几辆车没跟上来,黄文军和同事的车紧紧跟着。马华在另外一辆车上,当他给黄文军拨打电话询问具体方位时,电话接通了,马华只听见对面喘着粗气,呼吸急促。“沿着小路上来”,一句简短的话语后,电话挂断了。

黄文军见前方的路快到尽头了,于是便果断地掏出手枪,头伸出窗外,“砰砰”两枪后,前车的轮子爆胎了,车停了下来。

缉毒民警的日常镜头昆明警方供图

不给对方反应的机会,黄文军和同事冲上去,车上有两人,他们也累了,坐在车上没动弹,被黄文军和同事押解下车。一搜查,车上果然藏了大量毒品。

抓捕成功后,黄文军搭乘同事的车下山,平静下来后,黄文军发现,刚刚自己走过的这条山路不仅窄,只能供一辆车走,而且旁边是悬崖,车开下去后,车和人都回不来了,此时的他不禁吓出一身冷汗,同时也感到很幸运。“这次是我离死亡最近的一次。”黄文军不禁感叹说。

也正是因为不懈努力,五华分局破获了建队以来昆明缴毒数最多的一起案件,缴毒300公斤。若不细细了解,谁又会知道这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追回来的。

“刀头舔血”危险难以想象

刘杰是禁毒大队的一名侦查员,而他又只是众多缉毒侦查员中一员,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其他侦查人员的影子。刘杰皮肤有些黝黑,因为工作的缘故,刘杰大多时候穿便装,走在人群中,绝对想不到他是一名缉毒警察。

作为一名缉毒警察,他们时刻准备着外出,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包,包里放着牙刷、口缸、毛巾和一套衣服,因为要随时出发,即使回家了,包里的物品也不会拿出来。

1998年大学毕业后,刘杰进入派出所,成了一名民警,因为表现优异,2009年,刘杰进入禁毒大队,成为一名侦查员,一干就是11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1年来,因为工作需要,刘杰和同事奔走在边境线上,版纳、德宏、普洱等地,10、20天算是比较短的出差,最长的一次,刘杰出差70多天,家人只知道他在出差,但具体出差地点和工作,均不知。

缉毒民警的日常镜头昆明警方供图

说起缉毒工作,刘杰从变数大、研判和时机、经验等几个方面来总结。涉及毒品案件,犯罪分子极其狡猾,大部分都是亡命之徒,因此增加了缉毒工作的危险性,缉毒工作如“刀头舔血”一般,危险难以想象。

缉毒工作需要斗智斗勇,每一起案件都存在着变数,“犯罪分子很狡猾在抓捕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突发情况出现,人数变多,情况变负责。比如我们进入房间抓人时,线索中只提到2个人,但当我们冲进去之后发现,屋子里有5个人,这个时候,不能退缩,得用气势吓住对方,队友之间的配合、相互信任也很重要。”刘杰说。

堵卡查缉时,犯罪分子驾车逃窜是刘杰和队友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追击现场如电影大片一般。为了躲避检查,一些犯罪分子看到堵卡点时,会猛踩油门,避开堵卡障碍物,时速达到140、150码,冲过去。刘杰和同事跳上警车,跟了上去。“我们会尽量控制速度,如果速度太快,车会飘,很危险,还要防止犯罪分子伤及路人等。其他同事一起配合,从前面拦截。”刘杰说。

等车辆被拦停后,刘杰和同事冲下车,以最快的速度来到车旁,控制犯罪分子,检查车上的毒品,动作一气呵成。

与犯罪分子拼脑力、体力

缉毒工作更需要与犯罪分子拼智力、体力,缉毒工作,必须考虑周全,时机很重要,如果研判错误,错过时机会很被动。

2017年,刘杰前往普洱办理一起贩毒案件,根据线索和研判,大家兵分两路堵截犯罪分子。

刘杰和另外三名同事走小路堵截,当车辆开到一个路口时,刘杰看到两名男子形迹可疑,其中一人还提着一个麻袋。根据刘杰多年的经验判断,这两人很可疑。“判断可疑分子,从他的穿着、所携带的物品、神情等来看,这两个人看起来有些慌张,手里的麻袋可能装着毒品。”刘杰说。

坐在车里的刘杰扶住门把手准备下车,只见两人上了一辆停在路边的车,车开走了,刘杰所乘坐的车也追了上去。

走了一段路程后,前面的车停了下来,驾驶位走下来一名男子,身材矮小,其中两名队员冲上去按住了男子,副驾驶走下来的男子则身材魁梧,刘杰和另外一名队员冲上去控制副驾驶的男子。岂料,身材魁梧的男子反抗,抢另外一名队员的枪,两人双手扭在一起。

“如果枪被他抢去了,后果不堪设想。”刘杰的脑海闪过这样一丝念头,他快速跑到旁边,双手从背后抱住男子的腰,奈何男子力气过大,一时间制服不了他。

“最害怕的就是枪伤到队友。”刘杰说,抢夺中,“砰”一声,枪响了,刘杰和队员不约而同低下头看自己。“当时大家想的是看看身上有没有洞(枪眼),低头一看,没洞,还活着。”刘杰说。

男子看抢枪无果后,从裤腰带里抽出一把长刀,刘杰见状大喊:“他拔刀了”,说完手上一用力,将男子按翻在地,随后又让旁边的人帮忙打电话喊来其他同事,将两名犯罪分子制服。

将两名男子带回审讯时,两人已戴上手铐和脚铐,当魁梧男子经过他当时所使用的长刀旁时,还想挣脱去拿刀,被及时控制住了。“有一种毒蛇,头部被砍下来后,头还在挣扎,还能咬人,我感觉这个抓住的犯罪分子就像这种毒蛇一样。”刘杰说。

见证无数家庭的破灭

作为缉毒警,抓捕时多是与毒贩搏斗的惊险,在他们眼前是“不怕死”的毒贩。而审讯时,他们看到的是毒贩的悔恨与内心的脆弱,也因此见证了无数家庭的破灭。

“在审毒品案件时,往往比一般案件容易得多。”刘杰说,毒品的利润高,很多生活困难的人选择铤而走险,可等到被抓时才会想起自己还有家人,悔不当初。

审讯时,有毒贩总是边哭边交代。贩毒之初,有的人想法很简单:“我把这个东西(毒品)从甲地带到乙地,没什么大问题。”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所以,当审讯的民警从法律的角度讲述了贩毒的危害性后,当事人往往崩溃大哭。

也有人因为生意失败,想“东山再起”时起了歪主意:“借50万从边境购买毒品,运到国内价格翻倍,能挣不少。”被抓到时,发财梦就此破灭。

几年前,缅甸边境上一女子阿芳(化名)从缅甸携带毒品到境内。阿芳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房子被抵押给境外的毒枭,父亲和哥哥在早年的战争中去世,丈夫也离开了家,家中只剩她的母亲和两名孩子。

在毒品交易的过程中,阿芳被抓了!审讯时,她向刘杰请求:“想给妈妈打个电话。”知道女儿贩毒被抓后,电话那头发出重重地惨叫。日子虽然清贫,但一家人本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如今却因一时的贪念毁了一个家庭。

刘杰说,这一幕是他最不想见到的,作为一线缉毒警,他希望所有人都不要触碰贩毒、吸毒这条法律红线。这是对其家人、对缉毒警最好的礼物。

他们把后背交给战友

在6名侦查员中,马华年龄最小,今年41岁。10年前他从一名特警转为缉毒警。工作内容的转变,彻底改变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做特警时,自己会出特殊的任务。穿着防弹衣、戴着墨镜、手持狙击枪,处理任务时又快又准。可到了禁毒大队,一切都变了。常年不用穿制服,经常到边境或是省外办案,抓捕时身上可能没有任何防护、开车速度要快、要会扮演很多角色。刚到大队时,刘杰成了马华的师傅。

如何用眼神跟队友交流、如何化妆侦查或是如何梳理案件、抓捕、如何审讯,师傅刘杰都要很细致地将自己了解到的内容教给马华。因为“毒品案件关系到很多人的生命安危,一定要细心。”从他当缉毒警第一天,刘杰的这句话一直记印在马华的心中。

抓捕毒贩时,马华和师傅甚至身边战友的默契从0到100迅速增加。他们和战友待在一起的时间远比家人多的多。在办案过程,就连说话都可能暴露自己的身份,所有人必须要有很高的默契,谁该做什么?下一步准备怎么办……他们需要靠眼神或是一个微小的动作完成。

战场上,除了需要默契,他们还要把后背交给战友。几年前,禁毒大队获得线索有人将在中缅边境进行毒品交易。在前期的侦查中得知,会有两名毒贩进行现场交易。7名侦查员做足了准备,也很有信心。“当时我们想着,7个人抓2个人人手足够了。”

抓捕地位于距离缅甸不到一公里的一个农贸市场内,环境复杂,也很危险。7名侦查员早早地埋伏于此,等待交易的开始。过了许久,一男一女碰面开始交易,抓捕的最佳时机到了。几名队员扑了上去。

可就在此时,旁边的一名缅甸籍男子突然从身上拔出一把手枪,对准了正在实施抓捕的马华以及其他几名战友。突然,这名缅甸籍男子被人扑倒在地,子弹还没来得及射出,就被抓住了。扑倒男子的人是马华的队友,此次缉毒任务他负责在暗处警戒。

马华说,在缉毒战场上,所有侦查员是足够信任队友的,他们把命托付给了给对方。“如果不是队友提前发现了这名毒贩,并且快速反应一招制敌,后果难以想象。”

正因为战场上的生死交背,他们成了互相最信任的人,私下里也成了彼此的好朋友。

作为中队长,黄文军的责任比马华多一些。每次出任务,队长的责任不仅是带领队员成功完成任务,更是要将所有兄弟完整的带回家。“在队里,我们没有领导的概念,所有人都是兄弟。”他需要照顾到每一位队员,工作中有矛盾也要及时化解,因为一旦上了战场,就由不得任何一方的松懈。

“任何一次缉毒,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缉毒的功劳永远不是个人,而是整个团队”,黄文军、刘杰、马华都这么认为。

禁毒大队走廊的尽头写着“肝胆相照、骁勇善战”8个字,这正是缉毒民警们的写照。“肝胆相照”,破获的每一起毒品案件背后,都是团队成员们一起努力的结果,功劳属于整个团队。

“骁勇善战”则是他们工作时的状态,骁勇而善战,义无反顾的冲在缉毒前线,保护着千万人的安康。

标签组:[毒品] [缉毒警] [刘杰] [禁毒] [战友] [马华

上一篇惊险!湛江一民警为抓捕毒贩腿部受伤,血流如注!

下一篇枪战、汽车冲撞、爆炸……抓捕毒贩的危险可能远超你的想象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