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知前的初遇:赢稷
在我认识朱一龙之前,几乎阴差阳错地错过了他所有的作品。真正最早接触的他的作品是《芈月传》。说起来好笑,那时候竟以为少年、青年和中老年赢稷是三个人演的,还在心里暗赞了一句,“剧组有心了,三个演员找得这么像。”(害,谁还没有过当年眼瞎的经历呢~)

不同的阶段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当时不知道那么长的跨度都是同一个人演的,平时也没有看剧搜演员的习惯,这一错过就是数年,直到《知否》。
2. 初识时的感同身受:齐衡

齐衡让我第一次直观体会到朱一龙表演的共情力和给观众带来的代入感。
马球场上,他踏着春风而来,是纯情的少年,亦是载着天真理想,青涩又让人动容的初恋。
从“她心里有我”到“不然,叫我一声元若吧”,齐衡笨拙而真挚的美好,仿佛唤醒了我自己被世事与经历潜藏于记忆深处的年少青春。
倏忽间,长廊梦碎,幻灭中的成长,疼痛不可言说。苦到深处的笑颜,仿佛是对无情的命运与这个世界阴暗面无声的嘲讽与控诉,牵动着自己心底最细最柔软的那根弦,让人不由自主与他一起为自己那不成熟却美好的昨日长歌当哭……
观剧前先读过小说的我,以为这就是齐衡的结局了;却不料又迎来了朝堂上傲骨铮铮的小齐大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说来简单,可真正做起来何其不易。见惯了或百无一用、或负心薄幸的书生,愈发感念昔日文人士大夫的风骨可贵。而齐衡则在一系列打击和现实的废墟中重建了这份气节与坚守,更增添了理想碰壁后的真实感,与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只求无愧于本心的义无反顾,令我心折不已。

更详细的齐衡角色评析见专栏文章:
3. 永远的白月光:沈巍
被齐衡打动后,不免见猎心喜,就好奇起朱一龙演的其他作品,开启了当时还不知道将会极其漫长的“考古”之旅。
补习的第一课,便是《镇魂》。
沈巍、黑袍使、夜尊,朱一龙在剧中一人分饰三角,让我对朱一龙的演技又有新认知,彻底拜服于他极具区分度的角色塑造能力。
一个君子端方、温润如玉,一个威严傲岸、大义凛然;一个邪魅狷狂、病娇贪婪;三者在同一个作品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精彩,相比之下,以前我见过的那些“黑化不用烟熏妆”之类的赞美演技的说辞,在这种甚至不用依靠衣装服饰辅助都能表现出角色特质的表演面前简直弱爆了。

朱一龙在同一部剧中分饰多角,即便没有妆容服饰的帮助,也依然可以让观众一眼辨识出他演得是哪个角色。比如上图中他虽然穿着是夜尊的风格,但仅凭眼神和笑容,就能表现出沈巍的神韵。

夜尊在地星假扮黑袍使挑起战事,虽然穿的是黑袍并戴了面具遮住了一大半脸,但眼神和嘴角透露出贪婪与狠劲儿,观众一眼就能明辨角色。

同样的黑袍与面具,黑袍使的神情则是不怒自威。(动态对比会更明显,建议看剧体会一下~)
不仅如此,即便是出场次数寥寥的小鬼王也让我惊艳不已。含着棒棒糖时的那种少年人的纯情天真,和万年后的黑袍使的成熟与威严,看起来同样是“判若两人”。


朱一龙在剧中展现出的对角色特质的把控以及塑造能力让我赞叹不已,沈巍的形象更是成为心底挥之不去的永恒的白月光。
看完《镇魂》之后,我始终无法出戏,就又去读了小说原著,再联想起那些大家津津乐道的“一眼万年”等名场面和“卷书角”等别出心裁的小设计,更觉得字里行间的纸片人有了形影、呼之欲出……沈巍这个深入我心角色让自己愈发欲罢不能地沉迷其中了。
更详细的沈巍角色评析见专栏文章:
4.层次与反差:罗浮生
看完《镇魂》非但没能解渴,反而燃起了我对朱一龙更强的好奇心,于是看起了采访,看他谈表演,看他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生活态度,从他身上重拾了对理想、对热爱的向往与渴盼。同时,也想通过作品去了解他。我终于意识到自己第一次对一位演员产生了不同以往的喜爱,并决定不论多么强烈和持久,都值得欣然以赴。
于是,我遇到了带给我多重惊喜的《许你浮生若梦》。
从内敛而隐忍的沈巍,到看似外放不羁,实则敏感无依的罗浮生,我再次诧异于反差如此大角色竟是同一人扮演的。而罗浮生又是一个丰富而立体的角色,其人物特质的多层次性也让我对朱一龙表演的深度和丰富性有了新体会。

有一些角色,其复杂性体现在人物的成长变化(如下文中将提及的连城璧);而要了解罗浮生,则须不断向内去挖掘,因为这个角色的丰富性则更多来源于他多层次的反差与统一:
一层是身为洪帮二当家的霸气恣意、我行我素,一层是身在江湖上的的讲规矩、重道义;一层是打斗时无人可当的孤戾狠绝,一层是回护亲人和所爱柔软无比的深情厚意;一层是展露于人前的外放不羁,一层是深藏于心底的敏感无依……看到最后,你就会发现罗浮生铁血中流淌着深情,坚强最深处竟是脆弱,满目疮痍上重塑了傲骨。
可以说罗浮生每个层次都有自身的矛盾和反差,且异常和谐地融合在同一角色中,让他具有独特的美感和真实性。这些都需要毫无违和感地叠加在同一个人物身上,并且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有侧重地调度和展露出来——既不能油腻放浪流于肤浅,又不能放不开手脚失了神韵,这个度的把握对表演功力的考验可想而知。而在剧中,朱一龙塑造的罗浮生正恰如其分地展现出了各个层次的反差与和谐。
更详细的罗浮生角色评析见专栏文章:
5.人物逻辑与变化:连城璧
如果说罗浮生展现的是丰富的层次和反差之美,那么《新萧十一郎》中连城璧则是呈现人物逻辑和成长性的杰出代表。
从白璧无瑕的翩翩君子,到这份最初的美好一丝一丝地碎裂殆尽,一步一步陷入黑暗,再到最后彻底放逐抹杀昔日的自己,与黑暗融为一体,个中循序渐进的变化和悲剧性,令人唏嘘不已,又感慨其爱恨痴魔皆有情由。

【散句致连城璧】
本是温润如玉,白璧无瑕
怎敌命中劫数,飞鸢遗帕
一步迟,步步迟,不凌风,怎逐流霞
一念差,念念差,逃不过,天意造化
不痴不狂不疯魔,怎知黑白颠倒,世人愚傻
这世间,从来没有无来由的爱恨,也从没有无来由的野心。连城璧的一生,不正是如此吗?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 凡希亚FOCUS巡回演唱会广州站圆满落幕:古典与现代交融,点燃羊城
- 少年指挥廖偲楷新加坡指挥首演——青春与经典的完美碰撞
- 和颜一美举办《彼此照亮》新歌发布会,共绘温暖篇章
- Ice Paper与王笠人再度携手发布全新单曲「集」
- 香港新人歌手陈剑威再度携手陈宝雄 《黑色的爱情》勇敢挑战全新曲风
- 全部售罄!海浪是心跳的节拍,而「爱」是动词,2月22日,来汽水音乐海边派对一起狂欢!
- 早安领衔主演大型说唱音乐剧《东楼》2025全国巡演南京站开票
- 章若楠成新晋清纯小花,从模特到演员,她逆袭了自己的人生剧本!
- 周渝民不愿多谈大S去世:我们这些边边角角的人不适合说太多
- 《难哄》网友大骂“难看”!章若楠白敬亭演技惨遭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