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首页 > 社会 > 正文
2021-10-18

发表自话题:追光者剧组道歉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八十年前,由琼·方登和劳伦斯·奥利弗联袂主演、改编自达芙妮·杜·穆里埃所著同名悬疑小说的《蝴蝶梦》在美国首映,这是希区柯克进军好莱坞后的第一部电影。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在此之前,希区柯克已经将穆里埃另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牙买加客栈》搬上银幕,但反响平平,而《蝴蝶梦》不但一举夺得第13届奥斯卡奖包括最佳电影奖在内的三项大奖,也奠定了希区柯克在好莱坞的地位。自此,希区柯克在奥斯卡上再无斩获。所以,因为《蝴蝶梦》的特殊地位,今年希区柯克逝世40周年之际,我特别翻出这部电影回味了一番。

这部英文片名《丽贝卡》(《Rebecca》)的影片,虽然全片丽贝卡都没有出镜,但是无可否认,她才是电影的绝对主角。而琼·方登饰演的女主,估计很多人都不记得她到底叫什么名字(事实上,作者确实没有写她的名字,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个人)。在丽贝卡的光环笼罩下,这个故事开场就已经死去、但所有人还被她所深深影响的人物,无疑夺走了戏里戏外所有人的目光。

然而,这次重新阅片,我把注意力放在了这个卑微到连名字都没有的女主身上,因为我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个人,如何一步步从“追光者”成为一个“发光体”的过程。

而这对于许许多多活在别人的影子里的人,都会有启发。

一、多么渺小一个我,因为你有梦可做


我将成为谁?我受欢迎吗?

当一个人拥有了自我,上面两个问题便成为内心世界的核心议题。这两个问题,“我受欢迎吗”往往会影响到“我将成为谁”,而“我将成为谁”又往往决定了“我受欢迎吗”,所以两个问题往往是须臾不可分的。

在人生早期,“我将成为谁”这个问题,往往就和“我受欢迎吗”密切相关。我们常常是根据是否被父母等人欢迎来确定自己的做还是不做什么事。而做什么、不做什么,就成为早年生活中“我将成为谁”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一个人“我将成为谁”,在人生早期的时候,自己是没有多少决定权的,基本上取决于生活中重要他人采取什么态度。

有些父母比较开明,允许孩子的发展更具有“灵活性”,有偏离他们的设想依然还能给予孩子“欢迎”,这些孩子长大后,便比较能自主地成为“发光体”。

而有些父母就比较“严格”,他们对孩子有着自己的设想,而这种设想往往又潜移默化地成为孩子的梦想,为了讨大人的欢心,孩子便成为那个理想中孩子形象的“追光者”,努力去实现那个目标。

这些人长大后,也会依照“社会认为”、“大家看来”的标准,去追逐他人的影子,努力把日子过得更符合更多人期待的模样。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他们其实并不痛苦。因为从小他们就是这么过来的:他们不用去设想自己的目标,也没有什么“自己的目标”,成为大家期待的人就是目标,而且这反过来又能尝到“我受欢迎”的甜头,何乐而不为?

虽然比起他们追逐的对象,他们内心多半觉得自己是渺小的,是不如人的,但是他们也会感到这种“差距”也有好处,因为这样他们总是有可以实现下一个目标,“因为你有梦可做”。

《蝴蝶梦》的女主在没有成为“德温特夫人”之前,其实就是这样的“追光者”。

她出生在一个贫苦人家,妈妈很早离开人世,父亲也于不久前离开了她。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她成为了一个富婆的“陪伴者”,其实就是一个兼仆人、秘书、陪聊的角色。

而这个富婆其实也是一个“追光者”,她也希望能够勾搭上更为富有和更高社会地位的男主,一跃成为社会名流。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只是她没有女主那样幸运:女主初见男主,是男主盯着令他恐惧的海浪,似乎要纵身跃下的时候,这个不一样的“初见”,注定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随后,跟着富婆的她,终于真正认识了这个有魅力但是又充满故事的男人。而富婆的病倒,也给了她空闲时间,可以和这个丧偶的单身汉一起游玩。

我不清楚她是否在一开始是真心喜欢帅气的男主,男主多金、曼德利庄园主人的特殊身份在其中到底占据多少比重,但是,获得更多的财富、地位、嫁(娶)个完美的人,往往是许多“追光者”的梦想。

可以说,她抓住了每个可以跟他相处的机会,并且在最后当富婆准备离开此地,两人即将分别之际,她鼓起勇气,跑到男主的房间,欲情故纵地暗示男主留下自己。

当然,最终她实现了富婆们没有实现的梦想,成为了令人羡慕的“德温特夫人”。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活成别人影子的人,并不见得是唯唯诺诺的,相反,他们可能还具有极强的目标感和积极主动的态度。他们甚至主动参与到“追赶”过程中,亲手把自己变成了“别人”。

直到他们碰上了“丽贝卡”。

二、你是遥远的星河,耀眼得让人想哭


如果一直能够维系这种“追赶”,并且以貌似“积极”的进取状态生活,每日都比过去获得“进步”,或许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是,这里有一个系统性的困境总是会面临:就是迟早有一天,他们会发现自己可能“追”不动,会碰到难以逾越的“高山”。

这是很多“追光者”会碰到的情况:

一路通过努力,每一年工作都有进步,也获得大家的认可和赏识,职位也越来越高,然而这个时候,却觉得新的职位让自己特别不能适应,好像用过去的那种努力方式已经难以胜任。

从好学生,到好妻子,再到好太太,从小到大都是大家认可的模范,但是随着家庭生活的变化,特别是孩子更大,老公的工作变化,自己觉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好像这次距离大家心中的那个“完美人设”越来越远了。

当然,也有我们《蝴蝶梦》的女主,当她结束蜜月,正式进入庄园,成为“德温特夫人”之后,来自他人的期待也好,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罢,那个前任“丽贝卡”的“完美人设”便成为她难以逾越的“高山”。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在曼德利庄园,“德温特夫人”似乎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职称。

女主吃完早饭,男仆便告诉她“德温特夫人”吃完早饭是要做什么的,意思是你也要这么做。招待客人的菜单,留出了一栏“调料”请她填写,却又说“过去德温特夫人一般选用什么作为调料”,她自己也没了主意,一切照做。

特别是管家丹佛斯太太,这个网友口中的丽贝卡的“脑残粉”,更是时不时提醒女主丽贝卡是怎么做女主人的,她做得有多好。

既然大家都对这个“德温特夫人”如此推崇,女主自己在努力做好那个大家口中的“德温特夫人”。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可是总是不尽如人意。

她打碎爱神花瓶,却又把花瓶塞到抽屉中,不想让人看见。她本就不可能做到完美,时时出错也是正常,但是她对于打破花瓶的态度却是想着遮掩起来,不想让人发现自己的脆弱。

许多“追光者”在发现自己力所不及的时候,第一反应也是努力掩盖自己的脆弱,但是这又让他们看起来更加脆弱不堪。

电影中的琼·方登,总是给人一种驼着背、不够自信的感觉,她把女主此时那种“你是那么耀眼”,相比之下我显得那么卑微的一面非常传神地用身体语言表达了出来。据说,这是希区柯克在片场刻意诱导为之:希区柯克在拍摄过程中,旁敲侧击地告诉琼·方登,她在剧组里并不受欢迎,琼·方登信以为真,于是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也表现得诚惶诚恐,可谓天然去雕饰,也因此刻画得入木三分。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对这些过去一直遵循“追光者”模式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人生头一遭。因为过去他们都顺风顺水地依照他人设定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完成了使命,而现在竟然这一招不顶用了。

而这是迟早会发生的。每个人都会在人生中遭遇这样的“关键时刻”,也只有这样的“关键时刻”才会让人有所反思,进而采取行动。

三、我可以跟在你身后,像影子追着光梦游


麦格芬(MacGuffin)”,是希区柯克作品独特的词汇,这个字眼来自于他最爱说的一个故事:

一列苏格兰火车上有个爱追根问底的人,他见隔壁的乘客带着一个形状奇特的包裹,就问那是什么,乘客答:

“麦格芬。”

“什么是麦格芬?”

“是在苏格兰高地捉狮子用的。”

“可是苏格兰高地没有狮子啊。”

“麦格芬”是个并不存在或者不太相干的事物,但它却是谈话、行动甚至整个故事的核心。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在希区柯克作品中,“麦格芬”经常会出现,《蝴蝶梦》中的丽贝卡就是“麦格芬”。这一技术也被后世许多文艺家仿效。

然而,“麦格芬”并不仅仅存在于电影等文艺作品中,现实生活中的“追光者”,往往在追逐的就是一个“麦格芬”,一个并不真实存在的理想形象,就像电影中活着的女主对死去的丽贝卡一样。

当人们发现自己和这个理想形象距离甚远的时候,往往会有两种操作方式:

第一,是努力效仿,试图成为她。

婚前的她,并不爱好摆弄头发,也不喜欢穿戴华丽。然而,由于大姑子说丈夫马克西姆其实是很看重穿着的。为了讨好丈夫,她专门从伦敦订购豪华的服装,并且做了完全不像自己原来风格的头发。

她的改变引得丈夫马克西姆都说“你对自己都做什么”,发现失言之后才夸了她一句“可爱”,但这明显其实是一句违心的话。

显然,他也觉得这种刻意“追光”,已经完全迷失了自己。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第二,既然努力不成,那就挑战她。

既然怎么效仿都不满意,不如我试着超越你,我比你做得更好的话,大家就不会对我指指点点,觉得我不如那个其实也不存在的“麦格芬”吧?

女主吩咐管家把丽贝卡留下的信都拿去扔了,这可以看做是她“觉醒”的重要一步。

管家质疑道“这可是德温特太太的信”,她则回复“我才是德温特太太”。这和她处在那个在耀眼的丽贝卡面前抬不起头做人,连园丁打电话向她请示工作,她脱口而出“德温特太太已经去世”,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现任的德温特太太的她,有了鲜明的反差。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她开始试图找回自己了。

丽贝卡过去在庄园里办盛大的舞会,而她故去后,一直就没有举办过。她来了许久,也没有继续办。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她坚持举办舞会,想用这种方式与过去的丽贝卡一争高下,她不像成为丽贝卡的影子,只能跟在丽贝卡的身后了。

丈夫马克西姆问她,是否需要女管家的帮助,她也言辞谢绝,毕竟那是丽贝卡的“老人”。她坚持自己举办,很想抹掉丽贝卡的影响力。

她要选一套足以闪耀的舞会服装。潜意识中,她想通过这场舞会的华丽出场来证明,谁才是真正的女主人,是她,还是丽贝卡。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然而,前有女管家挖坑,后因自己好胜心太强,她竟然好巧不巧,选了和丽贝卡去年主持舞会的时候一模一样的一套服装!

当“追光者”厌烦了追逐的游戏,试图主导这场比拼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向阴魂不散的“麦格芬”发起挑战,试图跟他一争高下。然而,当你开始跟她比较的时候,你已经上了她的圈套。

你可能不再亦步亦趋跟随她,那么心甘情愿做她的影子,但是当你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对付她的时候,她的生命就一直在延续,她就一直在你的脑海中存活,她依然保持着“麦格芬”的地位,虽然不存在,但是依然是话题的中心,是你所有行为举止的中心。

你依然还是她的影子。


四、有的爱像阳光倾落,边拥有边失去


那么,怎样才可能从“追光者”成为自己就能发光发热的“发光体”呢?

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打破幻想中的“麦格芬”自带的那道“光”。

这里要回到中文译名《蝴蝶梦》上。

蝴蝶梦其实取自中国古代庄子的哲学。话说,有一天,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然、快乐地飞来飞去的蝴蝶。等他梦醒了,却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对自己的存在也产生了怀疑:到底是我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我?

对这一段“庄子梦蝶”自古以来有许多解读。

我觉得,放在这里研议的“追光者”和“发光体”问题上,其要义是告诉人们:人是很难分清现实和幻想的,我们总是以为变成蝴蝶了(“追光者”)就可以快乐自在,却不知道自己也可能是蝴蝶心中的“发光体”,想要摆脱这种局面,或许先要从分清何为现实、何为幻想开始。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电影中,其实至少有三重打破:

打破的对象,就是众人幻想中的“丽贝卡”。

首先,是丈夫马克西姆直接表达他的幻灭。

女主之所以想成为丽贝卡,是因为她以为马克西姆喜欢丽贝卡这样的人。而她一直以为都在拿自己和丽贝卡作比较,暗暗较劲,看自己能够赢过丽贝卡。

然而,马克西姆告诉他,他恨丽贝卡。他对于女主想成为丽贝卡的想法不能理解,他之所以找她,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两个人并不相似。

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对于女主不再仰赖丽贝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还记得文章开头提到的“我受欢迎吗”吗?很多时候,“追光者”不知道的是,自己以为成为了某个人就可以讨好其他人,其实是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在别人的眼中,还真的并不见得觉得你真的成为了这样的人,就是他期待的。

这只是我们的“蝴蝶梦”一场,以为自己在别人的梦境中,需要成为那样的人而已。

其次,是还原一个更立体的丽贝卡。

丽贝卡,并不完美,她只是假装得很完美。她和马克西姆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骗局,她努力扮演一个盛大庄园的优秀女主人,在人前表演得非常优异。但是私底下的丽贝卡,却蝇营狗苟,尽是做一些乌七八糟的事。

丈夫不喜欢丽贝卡是一回事,丽贝卡本人就是个“两面派”是另一回事。一个不被丈夫喜欢的丽贝卡,可能是丽贝卡还不能满足丈夫的需要,这会让“追光者”更担心自己是不是找错了“光”。但是如果丽贝卡本人就不是“光”,这对于女主才是颠覆性的。

既然,这样的“光”,本就是一场虚幻,那还有什么必要去继续追寻?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最后,更深层次的是,我认为还是理解丽贝卡。

如果说女主的“麦格芬”是丽贝卡,那么丽贝卡的“麦格芬”又是谁?

是的,丽贝卡其实也是“追光者”,她并不是真正的不需要成为别人、自己可以成为自己光源的“发光体”。

丽贝卡的人物在电影中虽然泼墨最多,但是也最不丰满,没有人知道她的内心是什么想的,甚至连她的真正死因也是七拼八凑才得以还原。可见,她的生前是孤独的,没有人可以诉说。

她表面风光、私底下放浪形骸,不断占有也好像什么都拥有的生活,真的过的开心吗?她没有跟别人说,但是我们从她正青年、获得最好生活环境却依然得了癌症这一点也可以推测,她的内心世界恐怕也不见得真觉得过得好。

丽贝卡其实是一个不幸的“追光者”,她看起来拥有了许多,但最终她都一一失去。而她的死亡,其实也宣判了这种追光模式的人生,终将破产。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当然,这也给了包括女主在内的其他人以启示,如果你希望成为丽贝卡,你可能不一定在肉体上死亡,但是心灵上的你可能会逐渐凋零。所以,与其遵循这种以“不断占有”为主导的“蝴蝶梦”模式,不妨从一开始就接受“边拥有边失去”的现实:

你注定不可能占有所有的话,那么哪些才是你真正想拥有的呢?

当女主发现丽贝卡的真相,区分出真实和虚幻的丽贝卡,便可从“蝴蝶梦”中醒来:她不再执着成为丽贝卡或者不成为丽贝卡,不会再吃她的醋,更不会以成为她而为荣,更不要说拿她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相反,我相信她会对丽贝卡这样的人,抱有很大的同情,对于自己没有走上像她一样的道路而感到庆幸。

当那个可以追的“光”其实并不存在,我们终须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光”,点燃自己的生命。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蝴蝶梦》的故事,开始于一个已经残破的庄园,也结束于被大火焚烧的庄园。

我个人觉得,这个众人称羡的曼德利庄园,有其自身的隐喻。对于“追光者”来说,成为那个“丽贝卡”,其实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往往是想生活在这样象征美好的“曼德利庄园”之中。

因此,仅仅认识到“丽贝卡”是虚幻的恐怕还不够,能够认识到“曼德利庄园”,这种我们以为只要成为这样的人,就可以过上那种生活其实也是“麦格芬”,并不真实存在,恐怕更具决定性。

电影一开始,丈夫马克西姆就曾说(曼德利庄园)“是我出生的地方,也可能是我一辈子要呆的地方”,只是因为(丽贝卡)“不知道呆在那是要干嘛”。曼德利庄园,其实就是一个茧房,多少人在其中作茧自缚。她确实在过去,成为许多人心中的梦想,“照亮”了许多“追光者”的前程,丽贝卡、女管家,皆是如此。

所以,故事的结尾,整个庄园被烧毁,不仅意味着丽贝卡不复存在,也意味着产生丽贝卡这种人物的环境也不存在了。

对于女主和男主来说,也因此有了新的生活契机,他们终于可以摆脱过去强加给他们的幻想和束缚,开始自己的生活。

曼德利庄园的熄灭,何尝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从“追梦者”走向“发光体”,开始自己照亮自己的开始?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标签组:[美国电影] [爱情电影] [恐怖电影] [蝴蝶梦] [马克西姆] [追光] [发光体] [丽贝卡

上一篇吴倩主演的《追光者》开机,你认可吴倩的演技吗?

下一篇《追光者》中罗云熙牵手吴倩男友力超棒,这是他们第几次合作了?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