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有这么好吗?

首页 > 时事 > 正文
2021-10-13

发表自话题:宋冬野 禁言

感觉高赞答案过于接地气了,谈收入待遇、谈工作保障、谈职业前景,少见从贪污受贿、玩忽职守这些让公务员汗流浃背的角度,也很少从公务员最大的好处“致力为公”这一个伟光正的角度来谈。答主作为四线城市地方基层经济行业主管部门的低级行政管理人员,就从高低这两个方面来谈一谈吧。内容比较长,尤其是面红耳赤部分,感觉大部分公务员虽然受过这方面的教育,但可能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以至于很多人只知道公务员的好,却并不能很好应对公务员不好的场景,最终陷入深渊。

一、致力为公。

我们小的时候,大概都被老师和家长问过这个问题:“长大了想做什么?”很多人回答想做歌星、影星、球星,这是想做到某方面顶尖享受亿万荣光的;有些人回答富豪、旅行家、美食家,这些是享受生活的;更多的人比较实际一点,回答想做医生、老师、企业家、科学家、法官、警察、律师,这一部分人可以归纳为想服务社会并想按照自己的期望来改造身边环境的。

对于有第三类理想的人,公务员无疑是其中能以最低的付出获得最大收益的职业。其他职业,门槛比公务员低的,手中可用来服务社会改造环境的资源比公务员少得多;门槛比公务员高的,就算手中可动用的资源比公务员高,如企业家,但却很难像公务员那样不计产出的投入到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方面来——某些在共享单车等项目上烧几百亿来改善全国人民短程出行便利程度的风投企业家不在此列。

按答主自己的划分,公务员可以分为三种:1、以执行法律法规为主要职责的执法型公务员;2、以推进项目实施为主要工作的管理型公务员;3、以制定法律法规、制定政策和发展规划等以谋划为主要业务的智库型公务员。

执法型公务员自不用说,本身就是服务社会的一线岗位。在这个岗位上,如果想让社会更公平更公正,那在工作中秉公执法就能影响周围很大一片民众向善。如果内心阴暗,也比其他职业更容易将权力变现,如2019年3月某市就爆出一普通科员7年在本职岗位上敛财4000多万。

管理型公务员可以通过在具体的项目推进过程中享有的自由裁量权,决定大量资源的具体投向。比如教育局可以决定辖区内各学校的财政预算分配以及不同学校基建工程的优先级别;住建局可以决定某区域内具体实施何种市政工程来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商务局可以通过开设或取缔一个市场,来决定数百人的营生;环保局可以通过上环保项目,改善地方的生活环境;工信局可以通过推进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实施质能转换来提升本地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通常来说,工作满三年的普通科员,每年决定几十万资金投入的方向是很正常的,工作满十年的科级公务员,每年决定上千万项目资金的使用也不少见,到了处级,每年签出上亿的财政预算是家常便饭。

作为一个管理型公务员或者智库型公务员,如果你致力为公,你将比其他职业的人有多得多的资源将你周围的生活环境按照你喜欢的样子来进行改造。夸张一点说,给自己老家的城市修条高铁,建个机场,整所985高校什么的,你出于公心所作出的决定将会让你和你周围的人过得更好。即使你腹黑一点,今天在某偏僻的楼盘定了套期房,第二天宣布开工一条地铁到小区门口,小区对门明年加盖一所三甲医院,房价立马暴涨50%。换做是其他职业,工作十年后同学聚会,那些年薪百万的同学大倒苦水的谈论学区房如何贵好学校如何难进的时候,你不动声色的接一句:“没有这么难吧,我昨天批了三个亿在我们小区隔壁那块荒地上建了帝都四中的分校,首期建成后能招10个班呢,要不你到我们小区买套房我们做邻居?”


二、那公务员有啥不好的呢?

不好的地方可就多了,以答主身边接触到的公务员(包括在二三十人的小会议上见到的中高阶公务员)所见,主要有三个:1、贪污受贿的风险比其他职业大得多;2、渎职的处罚比其他职业重得多;3、家庭婚姻等道德约束比其他职业高得多。

先从相对少见的讲起:

1、道德约束

不说带头捐款献血,公务员最大的道德风险来自于婚姻中的另一半。以民政部发布的粗略数字计算,2018年中国的离婚率超过了30%(当年登记离婚人数/当年登记结婚人数),公务员离婚已成为常见现象。如果好聚好散还好说,万一不能好聚好散,或者一方以好聚好散为条件要求额外的补偿,那就非常让人头疼了,毕竟不是每个公务员都能像强东一样面不改色的烫平另一半的各种诉求。如果真的要散,能像达康书记那样全身而退固然可喜,但被另一半实名举报后进去的也不少。即使真的没被查出什么问题,仕途也基本无望了。这样的例子答主见过几个,一个老婆报警家暴,警察介入,虽没有验到伤,但不久后即从强力部门的实权一把手调到二线挂职等退休;一个被老婆告到纪检,理由是违反八项规定违规吃请,于是所有她老公带她参加过的饭局上的公职人员(包括外单位的公职人员)皆被纪委约谈,由于带老婆参加的饭局都是单位同事私人游玩性质,最后纪检并没有查出任何违规,但从那至今,这个追求上进的部门核心业务骨干一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拔。

tips:公务员结婚需谨慎,谈男女朋友亦需谨慎,离婚更需谨慎。至于平时接人待物,在公开场合需打起十二万分的谨慎,一个不小心讲话大声,亦或者忍不住他人寻衅而进行了反击,很有可能会被上纲上线被有心人丢上网搞个热点把你整个生不如死。反过来,答主亦建议其他公务员应谨言慎行,将每一次和他人交往的过程,皆当做现场有摄录来处理——答主以公职身份接待民众时遭遇过手机摄录取证好几次,考虑到现在爆款新闻传播的特性,一旦爆发冲突,上知乎热榜搞得全国皆知也不是不可能的。

2、渎职

a、最常见的渎职,就是随便签名。

答主日常所见,超过半数的公务员,或多或少的存在不仔细看文件就随意签名的渎职行为。有些是下级口头汇报文件的要点后,不看正式文本就签字;有些是本部门牵头的文件就细看,本部门负责配合的文件就随便签——多见于各式征求意见稿;有些是只检查文件的文字和格式,不核对数据和实际情况。

以前答主也常犯这种错误,后来某次审计部门拿一个答主几年前签过字的合同来问答主上面的细节,答主想了半天,却对这个合同没有印象。后来查了以前的工作日程表,发现合同签订时答主分工已经做了调整。后续接任的同事由于身份问题,在原合同到期续签时不能签自己的名字作为经办人,于是叫答主在经办人上签字。但合同在续签时并不是直接顺延,而是在细节上做了调整,结果审计在给答主部门的主官做离任审计时,看到前后两份合同不一致,按照签字的经办人过来问答主,答主却因为之前没有详细审查过合同细节而一脸茫然,好在最后解释过去了,如果解释不过去,一群人都得头大。

tips:公务员对签字应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个人建议,如果别人给你的文件超过1张纸,则永远不要当着对方的面签名——可以叫对方先行离开,过一会再回来要。因为对方在你面前,你会有紧迫感,从而不能集中注意力于文件本身,而是想着尽快签署不让对方久等。但不仔细审阅文件,较轻的后果是自己背了本不该背的工作任务;较重的后果,是多付钱少办事;最严重的后果,可能是付了钱, 没办事,最后自己进去了——常见于扶贫款的发放,最近这几年答主几乎每年都能在本地区的通报上看到因贫困户资格审核不严,最终签字发钱的公职人员被处分。


b、常见的渎职,是没有工作记录。

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懒没有做,之二是因为忙没有做,之三是做了却因为没有习惯留痕迹,被当成没有做。

虽然工作留痕这套方法近几年因为某项工作夸张的建档数量而让基层工作人员对此怨声载道,但对涉及责任的工作,在推进过程中留下正式记录的习惯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旦天有不测风云,能拿出相关的工作记录表明自己做了规定动作尽了职(有没有效果另说),事后责任认定上就能少一大截。

tips:如果条件不允许,记录无法形成正式的文书,那么路过时随手用手机摄录个文件,丢到部门微信群叫办公室的同事做个存档也好,尤其是涉及到一票否决的安全检查问题,真发生了安全问题,有个记录就是能否免于处分的差别。见答主去企业时习惯性拍的安全照片,如果真出安全问题,就可以拿来证明答主去企业时并没有划水——虽然并不是以安全检查为目的去企业,但去企业同时也做了安全检查。


c、严重的渎职,是为了追求速度而跳过法定程序。

很多新入职的公务员为了给上级留一个勤快能干的好印象,经常做事为了求快而走简易程序。对此,答主的建议是,想快,最好的做法是平时多做预案,用预案跳过策划阶段,但尽量不要使用简易程序跳过实施推进阶段,因为你并不知道过几年后纪检部门的工作思路是什么。很有可能几年之后,纪检部门回头看,会将目前可以用简易程序办成的事挑出来重新审查,并将简易程序以存在漏洞为理由否定掉,进而将当初采取简易程序的所有项目的经办人重新约谈并按违规操作进行处罚。

由于近几年来纪检的地位越来越高,相关纪检的审查标准几乎每年都在提高,很多当年看起来并没有违纪的做法,现今都被认为是违纪了。当年答主部门循旧例发过一次会务加班费——法定程序是应召开专门的班子会议,班子形成会议决定后方可发放——17年被纪检翻出来,好在每人到手的金额很少,低于标准线,最终平安落地。而有两个部门就比较惨,因为发得比较多,一个部门被要求全员退钱,部门主官被记过;另一个部门因为退不回来,主官被记过处分后调到二线。

tips:简易程序不是不可以用,但如果没有法定紧急的状况,最好不要用。最重要的是,在使用之前请和流程上所有环节的同事取得共识。答主见过太多新人为了求快走简易程序,走到一半其他环节的同事担心风险太大而不予配合而走不下去,结果反而比一开始走标准程序更费时。


3、如何给自己划定贪污受贿的底线

虽然国家的政策和宣传口径都是“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但显然,这种一刀切的口径并不能应对实际的情况,每年还是有大量的公务员因为伸手被抓。显然,就如在一个无神论的社会中也不能禁绝部分人产生宗教信仰,禁止宗教不如管理宗教一样,在一个要求清正廉洁的环境中,也很难避免有人因受到诱惑而伸手。故答主认为,公务员单纯的提醒自己不能贪污受贿,并不能有效的帮助其抵制贪污受贿,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给贪污受贿设定不同的底线,并且将不同底线上的贪污受贿的情景具象化,进而分析每个情景中贪污获得的收益和与之对应要付出的成本(包括被发现的可能性和发现后被处罚的严厉程度)。如果每个公务员都能事先对自己可能面对的场景做有代入感的分析,给自己划定好底线,才能在面对行贿场景时从容应对——相反,一刀切的方式很容易让公务员在真正面对这些问题时犯下一时糊涂的错误,直至小错积累成大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某些答主自己预先思考过的的情境来讨论吧,不一定全面:

a、政府投资的大型公共工程项目,承建方的工程水准若低于标准要求,给多少都不能要。这应该是最低的底线了吧,这种一旦出事就是群死群伤甚至连累到上级地区行政主官的重特大安全事故,想活命就不要碰。

b、私人企业投资的大型工程项目,若存在重大风险隐患(包括项目建设合格但后期运营维护不达标),给多少钱都不能发运营资质。除此之外,如果对方改为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不阻止其投入运营,不管你是否收了钱,也应补上违规整改通知书和处罚通知书,并且要求对方按规定缴纳罚款(这里吐槽一句国内法定的罚款金额普遍偏低)。这样即使出了重大事故,你也能合规免掉很大一部分监管不力的责任。

c、你的直接上级主官面对面的将一捆钱给你,并告诉你这是某企业给的好处费,你该怎么办?

I.以为这是天方夜谭里的情节,自己不会遇到。对于这样的反应,答主只能表示你很傻很天真,这种情况虽然绝对数量上看很少,但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却并不少见。如果注意看某些通报上的细节,在那些发生塌方式腐败的地区,或者领导班子频繁爆出窝案的业务系统,这种最高主官收钱后再分配给手下的模式绝不是小说里的情节。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面对上级给钱的萌新公务员,很有可能会以为这是上级的指令,想都不想就习惯性的接受,最后成为帮凶中的一员。

II.认为这是自己得到领导赏识,进入到领导核心圈子的标志而收下。这个观点也许是对的,但由于答主比较腹黑,故答主一般更倾向于这是你的领导在花小钱买立功减刑的后路——很显然,一旦你的领导因贪污被抓,你也收钱这件只有你和他知道的事,妥妥可以成为他被捕后的供述。只花一两万就能买到一份立功减刑的材料,双11都没有这么便宜。

III.因为II的存在,答主建议你最好将黑暗森林法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如果你发现你的上司及整个部门的领导班子都统一支持某个企业,而这个企业明显存在很多不合理的行为,那么你可能需要旗帜鲜明的和整个班子唱反调,并在正式的工作记录上,如会议记录、工作请示上的批阅意见等表达出你的不同意见。唱反调的目的不是为了阻止事项的通过,而是阻止班子中的其他成员误以为你和他们是一伙而通过你领导的手给你分钱。因为一旦你的直接上级认为你和他是一伙,直接给你分钱,你的立场就非常尴尬了,这个时候你只能被迫进行表态。直接拒绝是不够通过纪检的审核的,因为你直接知道了上司的违法行为却不举报,你以后的仕途基本上也就到此为止了;如果你选择举报,但这事只发生在你俩之间,并没有很强力的证据,万一举报不成功,被上司反咬一口,你的仕途基本也废掉了。所以最好的应对,是按正常的操作表达不同的立场,千万别让你的上司误认为可以把你拉入伙。

IV.如果你不幸入职了你认为有窝案或塌方式腐败的部门,请务必不要收取乙方的任何好处。因为当你的部门存在这种问题时,乙方往往会非常强势,基本会独占掉本部门的所有外接项目。这种情况可以一时存在,但时间久了,其他眼红的企业会对这种明显不合理的情况进行疯狂举报,然后上级纪检部门会下来督查。由于这种行为做得很明显,几乎无法掩盖,故恭喜你,等你部门的领导班子被一锅端之后,只要你不被牵连,必然会有升职。

d、你和你的直接上级去某企业参观调研,在临走时某企业负责人送给你们一些企业的小礼品,你们领导收下了,此时企业负责人将你拉到一边小声对你说,礼品包里有点小小心意,不成敬意,你该怎么办?

对于这样的企业,答主建议是不要收,而且以后避免与其有任何正常的业务往来。

使用这种行贿手法的企业可恨之处在于,其很有可能是设局在坑你。给你一种感觉是它塞的钱,你们领导都收了,你收下没事的。然而更大的可能是,这只是企业故意给你制造的误导,很可能你的领导的礼品包里并没有“孝敬”,或者就算有,你的领导事后也可能退还——毕竟就算是贪钱的官员,也不是什么钱都收的。同样就算是想行贿的企业,也不是总有门路塞钱的。而如果企业采取这种制造情景,故意在下级官员面前制造和上级官员很铁,并借机给下级官员塞钱的套路,这样的企业对于下级官员来说是很危险的。因为你一旦收了他的钱,通常意味着你没有识破他的套路,就会默认他和你的上级关系很铁,他就会充分利用你的误解,用上级领导的名头来向你提出很过分的要求——实际上如果该企业如果和上级领导关系真的很铁,他直接找机会单独塞钱给领导,再由领导交代下来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在你面前刻意展现出这种关系。这种套路多的企业,答主个人建议不要碰,中招了被人暗地里笑你蠢,不中招自己时刻要加倍提防也心累。

e、某关系很广的皮条客/代理人/自家亲戚给的钱收不收?

有些官员喜欢使用代理人(可能是职业皮条客也可能是自家亲属)出面打理自己和企业的灰色收入,认为自己和企业没有接触就不会留下证据,多一层掩护就多一分安全。实际上这是一个很自欺欺人的想法。

一旦使用代理人,官员就相当于放弃了自己主导的地位而蜕化成代理人手上的一份资源。而代理人的收入,不取决于官员手上权力的大小,更多取决于资源交换的频率。即官员可以用大权力交换大收益,但代理人更多是靠更多的交换频率来获取更多的抽成收益。因此使用中间代理人,其结果大多会使官员更频繁的接受权钱交易,不久之后在代理人的努力宣传下,整个圈子就都知道了。而由于代理人并没有官方身份,所以纪检部门在采取行动时,并不会像正式官员那样顾虑重重(顾虑调查没发现问题却会对官员的名声造成不好的影响),故中间代理人被纪检调查的可能性比在位官员要高得多。而一旦被调查,你说代理人是自己扛呢,还是拿你出来立功赎罪呢?


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与本问题下面绝大多数回答说的好处不同,很多特定的公务员岗位具有高度的职业风险。从中纪委的工作总结报告来说,2018年全国被处分(职务调整退二线)的公职人员近50万人次,另有8万多人次被降职,5.5万人次被移送司法处理——同年国考招录的人数只有2.8万人。以答主自己不准确的统计,超过5%的公务员在退休前会被司法处理,在某些特定的高危岗位,这一比例甚至能达到10%,试问和平时期除了下井挖煤,哪个合法职业有如此高的损失率?

只要打开中纪委的网站看看那些一个部门前后连续几个班子都爆出的塌方式腐败窝案的报道,就可以知道,某些特定岗位所面对的对手之狡猾,并不是简单的要求自己洁身自好就能抵御的。

很多时候,想拉你下水的人会很狡猾,花费很大的心思去设计套路来弱化你的心智,你如果没有认真思考过具体的应对措施,就很有可能成为炮灰。

当然,不可否认,某些人进入公务员队伍,本身就立志要捞一票的。对于这些同事,答主的告诫是:

1、下水之前要充分考虑风险,在某些明显是韭菜,每隔几年就会被割一茬窝案的岗位,千万不要收钱。

2、某些目前有可能撑到退休安全上岸的钱,收之前要三思。其中要考虑的是你还有多少年才能退休上岸?重要的是,这十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你上岸之前的日子里,信息技术统合个人信息的能力很大概率会有一个大的提升,各种个人以前的隐私数据会从死状态活过来,进而被国家信息系统打通并统合到纪检部门手上,在这种前提下,你是否具有足够水准的个人数据保护能力,以保证纪检部门无法从大数据上发现你的问题。

3、如果暴露无法避免,你有足够的反审讯知识并实际经历过反审讯么?考虑到某些系统中有大量有反侦察反审讯经验的人员最终也没撑过这个环节,故请不要对自己过分乐观。尤其是目前手机技术的进步,很多你以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行贿方都有可能在你不经意间用电子设备摄录下来用于日后要挟。这些东西一旦被纪检掌握,完全可以做到零口供定罪。

4、对于那些有巨大的决心,打算在事情暴露之前就去国外的,建议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给钱洗澡的知识。要知道,我国的外汇管制强度饱受美国诟病,别到时候像丁义珍那样人出去钱却出不去,最后只能在国外刷盘子打工。另外说一句,据说洗钱这行业很多骗子公司钓鱼,少量讲诚信的又可能是相关部门的眼线,自重哟。


四、盾牌

那么对于某些心怀善良的萌新公务员,万一进入了某些奇奇怪怪的部门,其直属上司在业务上下达了某些耐人寻味的指令,又该怎么办呢?

比如说:

1、接前例,你和上级领导去走访企业,临走时企业负责人拿出一批小礼品袋要给你们每人送一份,你看你的领导只是在客套,拒绝得并不坚决,你该怎么办?

你能代领导拒绝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现实当中,豪爽且不拘小节的领导数量并不少,你拒绝但对方又说动领导收下的情形并非没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你听从领导指示收下还是坚持拂领导面子拒收呢?答主个人的建议是:

a、如果该礼品不是参观企业生产的产品,最好拒收。因为事后你不能以这是企业搞促销宣传活动发放的免费体验品来向纪检解释。

b、快速判断一下礼品的价格,再对照当地条例中关于公务员在婚礼中能收受的红包的最大金额(如答主所在地区公务员结婚收每个宾客的红包不允许超过200),如果礼品价格超过红包标准的一半,最好拒收。

c、如果参观企业的产品恰好是某些明令禁止公务员收受的产品,比如月饼、茶叶,烟酒,最好拒收。

d、排除abc后,如果礼品不是透明包装,不能直接看到里面实物,建议当做自己不懂得如何使用需请教的样子,当场打开包装拿出礼品检视,防止礼品包装里装了红包。

e、为什么要傻乎乎的现场开箱?因为在对方企业内,几乎肯定会有安保闭路摄像头,而这些安保摄像头很有可能拍摄下了送礼的过程,进而企业方肯定能掌握你和领导收礼的视频。如果对方将这些视频交给纪检,并咬定里面有礼金,你很难说清楚——只有你能清楚的证明你收取的只是小额礼品,你才有可能安全上岸。

f、企业会将这些视频交给纪检?它疯了么?实际上,企业没疯。如果你恰好负责该企业全力争取的项目,而你在陪领导对该企业进行深入考察后,觉得该企业不合适,将做出对该企业不利的决定,该企业很有可能找一个匿名第三方用这些视频举报你,然后以你收受了企业的礼品,要求你在这个项目中回避,从而用替换掉你的方式推翻你对该企业的不利决定。

g、江湖真的有这么险恶么,连电视剧都不敢编这种情节吧?以答主自己的认知,企业在向甲方行贿时暗自留证在某些领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因为从逻辑上说,那些有行贿文化的企业,必然有强烈的意愿和手段,来保证回扣能足额给到甲方人员手上而不是被自己企业的销售人员私吞。作为企业老总,你怎么知道你给一线销售人员用于行贿的钱是落到甲方手上还是销售人员私吞了?某些有这种传统的公司,在向甲方塞钱的时候,会采用两人(通常为联系单位的销售经办人和他的上级主管)一组互相证明的形式,但某些甲方由于迷信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愿意接受一对一的方式交易,那么,乙方公司的销售人员为了向自己的上司自证清白,你猜他会不会在交易过程中暗中使用摄录工具?见下条商人行贿百万后留证再反勒索千万的新闻。

2、你领导给你布置了一个需要你作为甲方找乙方来落实的项目,但你对这方面之前并没有经验,领导问你有没有困难,是否需要他介绍有这方面的乙方找你接洽,你怎么回应?

a、可能大多数萌新公务员在初次遇到此情景时内心都会疯狂加戏,暗自揣摩领导是不是要将这个项目给他介绍的乙方做?领导这样介绍是不是违规?自己是要按领导的意思选这个乙方还是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呢?

然而大多数情况是,萌新们想多了,你领导此时想表达的意思,更接近“你午饭想吃什么啊,我有一家不错的外卖店可以推荐给你”。

b、大部分领导都会丢一些难度不大的小项目给新来萌新公务员练手,不排除确实有一些雁过拔毛的领导,但大部分领导的主要目的还是通过小项目让萌新的业务熟练起来,所以更看重萌新在项目里成长的过程。而在这种小项目中,领导通常不会有太多精力来教萌新,故找一个靠谱有经验的乙方来带萌新熟悉流程,以确保即使萌新作死项目也不会崩。而萌新在项目里表现得有自己的想法并不是问题,表现得太蠢才是。

c、什么叫做表现得太蠢?被介绍过来的乙方唬住,以为乙方和领导关系很铁,将乙方自己提出来的要求当做是领导的要求而做出不恰当的让步;以为讨好乙方就是讨好领导,完全丧失自己作为甲方的立场和地位;机械的理解低价原则,一味追求报价最低而选了一个不靠谱的公司;没有控制好过程,自己选定了一家靠谱的公司,但却被另一家不靠谱的公司利用规则合法挤掉。

d、以答主自己带萌新的想法,由于目前的财政的程序及其复杂,买张手纸都要走政府采购,为了降低萌新上手的难度,找一个熟悉政采流程的公司与萌新对接,避免萌新因走错流程而将项目时间拖得过长,除此之外,其他地方大多可以让萌新自由发挥,自己在关键节点上把关即可。但萌新因此被乙方唬住而做出不恰当让步,甚至是完全丧失甲方的立场和地位,对于领导来说,就比较难办了。因为在领导的角度上看,这些不合理的让步,如果是乙方耍了手段,则说明萌新心很大,以后每样工作都得花时间盯才不会出纰漏,领导心会很累;如果乙方没有刻意耍手段却获得了巨大的优势,那萌新的心思就很值得玩味了,万一是个主动出卖甲方利益毫无底线贪钱的萌新,领导迟早得连累死。

至于萌新选了一家最便宜的,这个答主会以成败来评价。如果项目按时完工,答主就认为萌新能力不错;如果项目进行到一半乙方跑路或借机抬价(这里吐槽一下家装行业普遍借机抬价行业作风)造成项目久拖不决,答主就认为萌新是个猪头——答主还是萌新的时候也经历过好几次找来的低价乙方突然消失或者招标时被某些草台班子恶意低价中标,造成项目推进不下去,只能找领导擦屁股的尴尬——就答主个人经验,在小额招投标中,有很多专门的公司会来恶意低价竞标,拿到项目之后,这些公司会在市场上找其他公司是否有清仓尾货,如果有,就低价买来完成合同,如果没有,就拒绝履行合同,将甲方坑死。

tips:大部分领导在评价项目推进时,可以忍受贵,但很少能忍受项目时间上的低效率和反复。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领导可以通过追加资源帮你擦屁股,但错过了时间节点,花钱可买不来时间。

3、你负责的项目需要招标,领导介绍一个拟参加投标的公司过来,说可以帮你设计招标方案和产品性能指标方案,你怎么处理?

按常规接待即可。

你的领导有可能收了钱,但更多时候,你的领导只是被该公司的这款产品打动了,觉得这东西恰好就是自己所需要的产品而已。所以你按常规接待就好了,尽责任详细了解产品的优缺点。然后在这个公司的业务代表走之后,打电话给他的竞争对手,让竞争对手过来把他们竞品的优劣向你介绍一遍。

你的领导钟意某个产品,但他可能没空对该产品有细致的了解,特别该产品的业务代表不会从反面向你的领导讲解该产品的缺点,故你有义务找竞品公司的业务代表来了解清楚,在指标设计时要吸收领导看重的优点,同时要参考竞品公司的意见,跳开产品中的缺点,在你的领导没有直接明确的让你做出倾向性选择前,严格按照平衡的态度来推进,防止你和你的领导在该产品上进坑。

tips:切忌自作多情的放水。你的主官可能对某些事情缺乏足够的敏感,以致于做出一些容易让人误解的指示。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你猜测你的领导收了钱,也并不妨碍你按照规定尽责去找乙方的麻烦。因为I、在公务员体系下,你的领导并不能直接决定你的升迁;II、出了事该是你的那份锅也不能丢给他;III、他大概率不会分你钱;IV、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尽职审查的行为,能让你的领导有更多的筹码来提高对方的行贿价码——决定采购倾向是一码,摆平合规采购流程又是一码,最后领导摆平你的反对意见再可以收一码——然而令人遗憾的事,感觉不少领导更喜欢听话且能力弱的下属,并不能领会到有一个尽职守序的下属不但可以让自己省很多麻烦,还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交易筹码,于公于私遇到这种下属都是捡到宝。

4、你已经初步确定了项目的招标方案和产品性能指标,报给你的领导看过后,你的直接领导口头明确指示你要在招标中让某公司中标,你怎么办?

说清楚在这个情景下合理应对的内容比较长,答主先对招投标制度做一些展开做介绍。

a、相当多人认为建立招投标制度的目的是公平,注重建立一个让乙方公平竞争的机制,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实际上招投标制度的重点在于信息公开透明,以及在公开透明环境下带来的低价中标,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甲方的成本,保护甲方的利益。

b、因此,对于甲方来说,有自己的偏好并据此设定正对性的指标是天经地义的权力。从大方向看,招投标制度并不反对甲方指定特定的商品,只反对甲方指定特定的供应商。

c、故你遵照领导的指示,让特定的公司中标是违法的。

d、但换一种操作,你通过设计招投标的指标,让某特定的产品中标,是合法的——即使这特定的产品市场上只有一家公司供应。

e、虽然让特定产品中标是甲方的权力,但通常甲方设计的指标指向性越强,其合理性就越弱。在政府招标中,指向性过于强的指标,通常会引发落标企业的投诉,如果甲方经办人没有合理的说法,就得去纪检部门喝茶。如前些年,某地某部门采购了一批苹果电脑引发舆论批评,说政府部门采购苹果电脑过于高档,恐怕不是为了办公。于是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个规定,禁止政府部门采购苹果电脑。此措施公布后,引发苹果公司抗议,因为这不合法的限制了苹果产品的销售——因为其他品牌的电脑也有价格与苹果电脑相当的型号却没有被限制,这构成对特定公司的歧视。于是相关部门将该规定撤销,换成了另一个补丁,即办公电脑的采购单价不得超过5000元,由于苹果电脑没有此档价位的产品线,故实质上还是将苹果电脑踢出了政采名单。

f、那么领导还是想买苹果电脑来用怎么办?很简单啊,在设计指标时加一条“采购的电脑必须运行ios系统”即可。至于为什么招投标时会有供应商将苹果电脑以低于5000的价格来投标,那是供应商自己的问题,甲方是不需要解释为什么在招投标中会有投标者亏本来投标的。

g、以答主知道的一个险些被某公司投诉招标违纪的项目为例。当时A、B两家公司来竞争同一个项目,最初的判断是AB两公司都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A公司的报价会明显比B公司低。在准备走招标程序时,上级传来指示,要求使用B公司的方案,于是项目经办人头大了,只能针对B公司的产品,设计一套复杂的合规流程来使甲方合法合理的采购到B公司的产品。好不容易搞定合规流程,上级的上级又通过上级传来指示,要确保采用A公司的产品。项目经办人又头大的找来A公司的指标参数,彻底修改了原方案——原来平衡性的方案并不保险,存在B公司亏钱也要抢项目的可能,故得将指标大幅向A公司方向做优化。当最终方案出来后,B公司的业务代表见煮熟的鸭子要飞,跑到项目经办人办公室威胁要举报的一出戏——这里吐槽一下某些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保密水平,萌新公务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某些你以为只有很少人知道的事,其实一大票人都知道。

h、那么,项目经办人的上级,以及上级的上级在这个过程中违法了么?答主私下里认为没有违法。这里面确实有利益交换,但利益交换本身就是一个正常的行为。政府大量的决定,都是基于利益交换,只要没有直接涉及公务员的私人利益,做出利益交换并没有错。

i、那么在这件事当中合法的利益交换在哪呢?这件事合法的利益交换并不在招标本身,而在招标之外。这个项目本来是大地区范围内的试点,最初是按正常项目来走,但初步方案出来的时候,上级业务部门已经和B公司签订了项目协议。这造成本级如果采用A公司的产品,在未来很可能无法和上级业务部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同时考虑到未来上级业务部门很可能将该系统纳入对下级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当中,上级用B公司的系统而本级用A公司的系统,会在考核中处于不利位置。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未来本级可能需要放弃A公司的系统转而重新采购B公司的系统才能实现互联互通,故在项目招标中改用B公司的系统虽然贵,但从长远看,却成功规避了风险和进一步的投资——低价亏本拿下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然后通过给下级部门高价建设配套项目来赚钱是某些公司常用的商业套路。

j、那改回A公司又是什么PY交易?由于A公司没有拿下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因为为了避免被赶出本地区市场,A公司迫切需要拿下这个试点项目,并通过这个试点项目,向其他地区证明本公司产品的实力。于是A公司最终拿来做背后交易的条件是答应将总公司的注册地从外地迁到本地,相应的,该公司的税收也会从外地缴纳改为本地缴纳。对于A公司来说,反正都要缴税,在哪里缴都无所谓,如果能帮助自己拿下项目,就可以拿来当做筹码和地方政府做交易。而对于流入地的地方政府来说,流入的税收十几倍于项目费用,即使买了A公司的产品几年后不得不换用B公司也不会亏,何乐而不为?

k、至于流出地政府的税收损失?就当捐出来支援落后地方建设咯。

l、至于项目经办人?这种两次反复背后的PY交易当然不能放到台面上说,就算说了纪检也不会认可,所以还是得老老实实的设计复杂的合规方案作为盾牌来保护自己。

以最近参加财政系统培训新的文件精神为例:

原来财政要求项目采购或招标,不得指定代理机构,必须得用抽签或摇号的方式随机选取,以防止甲方选择会配合甲方操作的代理机构,破坏采购或招标的公平性。现在终于发现这么做很愚蠢,不但让代理机构的业务能力长期维持在低水平(反正业务量是随机获得的,和业务水平高低关系不大),还大量发生甲方无法合法采购到自己想要产品,严重推高了交易成本,于是现在的精神又倾向于将公平优先改为甲方利益优先。


四、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答主当年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时,正赶上互联网起飞的初代,那时候BAT还没有起来,最红的互联网企业还是新浪网易搜狐,虽然不少同事去了华为的校招,但明显还是外资通信公司更受欢迎。然后答主回了老家进了当地的移动,干了一年多考上了公务员。回望这十几年,如果当年留在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工资妥妥能比现在翻一番。当年那些进入头部的互联网公司的同学,工资还得再翻一番。但总的来看,一群同学生活水平大致差不多,收入高的,在一线城市里将大量收入投入住房和子女教育,但也没能强过当地的公务员。

公务员大多是当地的安逸中产,在某些贫困地区,公务员甚至是当地收入最高的行业,而那些在一二线城市位于中产顶部的行业,反而觉得自己有很多996之类的糟心事。只能说各有各的烦恼,这世上哪能所有便宜都占住呢。

本来答主写这个答案,更多是当做吐槽贴,让普通人了解一下公务员这个职业,但后来发现很多看的知友,看这回答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公务员,而是想成为公务员,特别是公务员升迁方面的情况。故答主以自己十几年来的公务员经历,从能力、资历、运气这几个方面谈一下公务员的一些职业文化:

1、答主当年从移动考上公务员,先后负责过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工作、节能降耗工作、农村工作(严格意义上算是城市里的城中村)、领导的秘书工作,直至升任领导干部。一路过来算是有挫折,但答主自认为总体还是比较顺的。

2、答主入职的时候算是运气比较好,某个强力的部门领导计划推进单位的信息化示范建设,于是借了其他岗位的编制招了计算机专业。报道后部门领导也很直率,直接找答主谈话,许诺答主若工作做得好,到时候(5-6年)会全力推荐答主提拔——答主所在的单位,普通科员平均工作8-10年得提拔,答主最初所在的部门因为部门领导能力强悍,每年至少有1个提拔的名额。

3、工作刚满3年,单位决定加强信息化建设,拿出一个副科职位进行遴选,答主踩线符合报考条件,领导也暗示过答主要好好考。结果竞争对手比较多,没进入面试,考上的那个同事最后转去负责其他工作,答主除了继续负责信息化之外,又接了单位的节能降耗示范项目。

4、第五年的时候,本来部门领导打算推荐答主的,但由于前一年部门推荐另一个同事时,据说在单位班子讨论中被认为其工作经历比较单薄,不充分满足提拔条件,在公示后被否决了。故第五年的推荐名额重新给了去年被否的那个同事,然后答主被部门领导借调去做农村工作,以丰富答主的资历。

5、第六年的时候,大领导把他的手下塞到答主部门,想通过答主部门的渠道进行提拔,部门领导没法拒绝,于是略有愧疚的对答主说只能将答主放到第七年。

6、杯具的是,大领导的手下推荐上去后,在单位的班子会上又被人以履历单薄为理由否决,于是只能在第七年继续推荐,而答主被顺延到第八年。答主的领导为了避免再出现领导手下加塞的情况,帮答主争取到了领导秘书的岗位,但答主的组织关系并没有去办公室,最后第八年还是在原部门推荐出来。

7、那么,答主的部门领导为答主忙前忙后,答主和他关系铁么?答主自问,答案是:不铁。逢年过节答主和部门领导之间连祝福短信都不发,除去公务餐之外,私下里也没吃过饭,工作上甚至还被领导批评过好几次。

8、那么,答主的部门领导喜欢答主么?答主自问,应该是喜欢的。因为领导交办下来的项目,答主都很用心的标注出项目实施要点、工程风险点、政策风险点、纪检风险点,风险爆发后有什么备用方案,哪些地方需要领导拍板,哪些地方需要领导出面协调;哪些地方需要领导去找他的领导拍板,哪些地方需要领导去找他的领导出面协调。总的来说,答主不会简单的回答领导这事不能做,领导决定实施某个项目后,答主也不会自作主张的将领导拉进坑,领导交代要落实的项目,不敢说落实得好,但大体能按时落实且没有明显的手尾——答主见过不少公务员为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而在未与领导沟通的情况下自行决定采取某些有风险的手法,进而将领导坑掉。这样的手下,领导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呢?

9、这就引出了另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对于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公务员,什么样的岗位最好?有多人说在两办、人事组织或纪检升迁最快。对于这个问题,答主持保留意见。去这些部门只能说容易优先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不需要靠运气,但能不能打破职业晋升的天花板,除了能有机会拿到项目外、重要的还得看落实推进项目的能力。说到底,在我国的体制下,领导的晋升最重要的还是靠抓项目,推进并落实项目,把项目的成功作为自己最重要的政绩。对等的,那些有项目做,且在领导重视的领域持续有项目做的部门,领导不将这些人放到更重要的岗位上,自己怎么出政绩?至于在领导近旁写讲话稿写得妙笔生花,答主听了这么多年的领导讲话,只记得高铁、港珠澳大桥、航母、大飞机,至于其他以“高度重视”为开头的文章,几乎没有一篇有印象,难道领导的上级就有这么好的记忆力?

tips:相当一部分公务员认为笔杆子是一门很重要的能力,特别是给领导做笔杆子。答主个人觉得这是个误解。给领导干部做笔杆子大多升迁较快,不是因为做笔杆子,而是因为在领导身边近水楼台先得月。当然不是说公务员文字能力不重要,文字能力差,就会频繁的被人挑刺出大笑话,领导面子上挂不住。但能力好,每年写的这么多材料,能被同事和领导记住的材料又有多少?如果写材料真的那么重要,所有的领导都会自己动手写材料了。以答主个人认为,重要的文字材料只有三种,一是中央政策研究室这类规划类公务员扎堆的智库写的材料,这需要规划型公务员看得很远;二是成文的政策文件,这是被很多人广泛拿来研究的,政策要可行,还得没漏洞——像去年天津抢人落户的政策文件,公布两三天内就打了三四次补丁,天津市负责人才引进项目推进的部门,脸在全国同行面前都丢光了;三是少量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以文件形式印发全地区的材料。除此之外,领导在那些重要会议上的讲话稿,还真记不住。

10、然而杯具的是,现实中相当多的基层公务员、甚至相当多处于领导岗位的公务员并不能想通8、9两点的关节,他们还是更喜欢将更多精力放在常规的行政管理而不是将能力提升的重点放在项目推进上。

11、那么对于萌新公务员来说,做项目型公务员是个好选择么?借用某个推进了很多项目落地的大佬的语录,这条路的前面,既有地雷阵,也有万丈深渊。路上既有可能被外部的糖衣炮弹打倒,也有可能在项目推进中没有很好的保护自己而掉进万丈深渊。答主有一次参加系统内部的培训会,会上一个从系统出去做到副厅级,最后到点安全转二线的领导被请回来授课,讲了他早年在系统内做部门长时,有一个年产值上百亿,利税上十亿的企业找到他,说只要他同意批三个足球场大的地给他们建总部办公大院,该企业愿意把总部和利税搬到本地。由于当时并没有相关政策明确规定是否可以这样做,他考虑了很久,最终还是拒绝了这家企业。十几年后他在内训会上讲起这件事,还是很懊悔(现在有明确政策指导此类事项了),但也为此感到庆幸,因为当时他如果同意,很有可能无法向纪检证明他在这件事上没有个人利益上的牵连。而碰巧的是,内训会上本系统现任部门长正巧在旁边,现任部门长去年公示提拔副厅,最终却没有获得任命。据说有人提出反对,指出其某项决定存在利益输送,最后相关部门没查出有利益输送,但也没法明确的认定这项决定是毫无争议的,最后决定还是中止提拔程序,老领导在那个场合重提当年自己的选择,应该是劝慰吧。

12、中国最近40年,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但在某些方面,国内在制度上的建设却大幅度滞后。公务员在整体氛围上是很安逸的,但在某些特定岗位上的公务员,在项目推进上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速度效率上的压力,很多时候,这些项目的公务员需要在合规和速度上作出抉择,以致为了追求效率,需要在制度建设未完成的情况下作出自己的决断。某些现在有争议的决定,十年后可能合法也可能违法。

13、除此之外,负责项目管理的公务员,并不能保证自己决定投资的项目,总能获得成功,某些巨额的政府财政投资,有可能给当地甚至中国培育出一个支柱产业,也有可能只是在水里听个响——成功的有中国的显示面板产业,失败的如成都市政府投资6个亿给锤子科技最后打了水漂——相关做出项目投资决定的公务员极大概率会因玩忽职守或违规操作被追责,从高级岗位撸下来,甚至一撸到底。

综上,公务员是一个好职业么?这当然是一个好职业。那某些常任认为公务员这个职业的好处是不是好处呢?答主认为不是。比如说很多人认为做公务员可以摸鱼是好处,答主认为这是个制度建设上的痛点,如果一个团队不能(或很难)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成员,团队就没有凝聚力和荣誉感,就会沉沦成咸鱼;有人认为公务员没有中年危机是好处,然而按现在公务员的任职程序,从副科开始,所有的领导干部每5-10年就要强制性换岗位,很多岗位之间的专业业务方向天差地别,几乎就相当于重新找个工作,很多在原岗位做得很好的领导干部,换了一个岗位后学习不来,最后只能沦为橡皮图章(当然比其他行业重新开始后不适应只能离职要好);很多公务员以通过公考为终点,迟迟不能进入行政管理者的角色——换个角度看,萌新入职遇到一个只想混资历的佛系领导,又或者只把自己当科员做业务,只会起带头作用,不会履行领导的管理职能,不懂管理部门协调资源的领导,对萌新是岁月静好呢,还是荒废一生呢。

当然答主感触最深的,还是频繁的培训任务。以答主为例,每年固定三周外省的脱产培训——业务系统的行业培训一周、地区综合干部培训一周,民主党派统战培训一周(如是执政党则是党组织知识培训)一周;上广深三地的国家级行业展会两次近一周;去邻市参加系统内专项业务培训两三次近一周;其他业务系统市内零零碎碎的封闭培训总计又一周,再算上网上学习及其他不封闭的培训,每年差不多得有50天用在学习上。当然,不少公务员将组织每年安排的培训当成度假,但要做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培训是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你的业务技能需要不断提高(哪些工作方法现在明确合法或不合法了)、行业动态需要时刻了解(不然乙方会坑你)、国际形势需要深刻理解(学会对手的话术套路才能反制对手的话术套路)、产业工具需要不断钻研(这样才能知道外地的同行又在背后暗搓搓的挖了你什么墙角)、财政知识需每年更新(天杀的财政制度每年都会迭代)、绩效方案需仔细研究(涉及到如何合理利用规则多拿年终奖)、纪检热点需时时关注(这样才能在违法的边缘试探后活下来)。下图是答主在参加地方政协会议时看到的一个提案,兄弟部门由于对业务的了解比较僵化,在地方两会上被政协委员以提案的形式进行了批评,认为该部门不会打擦边球,空空坐失了两年内获取上级政策资源的机会。这也是很多负责项目管理的公务员所要面对的常态——你不积极更新业务知识,吃透上级政策和周边地区兄弟部门的套路,工作开展得就束手束脚,到头来被上级一顿痛批,甚至还可能在两会上被两会委员以大会书面文件的形式来揶揄。但如果采取变通的方式,即使你内心是为地方好,事后也有可能被上级以违规使用XX资金的名义追责。


五、你永远不会独行

在公务员这条道路上,不免会遇到很多次内心的拷问:觉得自己辛苦这么多年,收入待遇却差同学朋友许多;怕自己万一判断错误,将国有资源白白损失掉;看着周围佛性的领导和下属,觉得再这样下去会蹉跎了自己的一生;因上级领导之间政见、利益不同,不得不站队上了破船;觉得自己在黑暗中,迟早会迷失方向;觉得自己尽力为国家为人民完成了某项工作,却被认为出卖了人民的利益。


前有地雷阵,后有万丈深渊。

但你,永远不会独行。


When you walk through the storm

当你走过一阵风暴

Hold your head up high

抬起头

And don't be afraid of the dark

别害怕黑暗

At the end of the storm

在风暴的末端

There's a golden sky

有金色的天空

And the sweet silver song of the lark

和百灵鸟甜美的歌声

Walk on, through the wind

穿过风

Walk on,Through The Rain

穿过雨

Though your dreams be tossed and blown

或许你的梦想会破灭

Walk on, walk on, with hope in your heart

一直走,一直走,带着你心中的希望

And you'll never walk alone

你永远不会独行

You'll never walk alone

你永远不会独行

标签组:[公务员] [地方领导] [公务员培训] [招标方案] [公务员考核

上一篇宋冬野微博被禁言怎么回事?宋冬野说了什么微博被禁言原因曝光

下一篇歌手宋冬野社交账号被禁言 事件最新详情披露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