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舒淇气质上班图
各位过年好(元宵之前都是年~)今天的推送挺长的,是我们的新内容产品:)从准备采访、采访、整理采访、成稿,足足花了5天时间。
我按照内容分列开来,总共有7个部分,大家可以成篇读完,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分段落看。文末还有个投票,欢迎大家参与~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赞赏这种形式,还可以通过发到朋友圈来表达~
(今天我带大家探访的Mofiel工作室)
❶ 在LV做营销
❷ 在Celine做店长
❸ 创业:从定制成衣入手
❹ 创业:如何做商品设计
❺ 创业:如何分配成本
❻ 创业:如何做品类拓展
❼ 创业:引入合适的资本
Stephen Yuan是一个天生的销售好手,而且还是诚恳不油滑,没有被社会戾气所污染的那种。1月份某个没有雾霾的上海好天里,我去了一趟五原路,Stephen现在的设计工作室,他碰面的头一句话是“我们以前会不会一起上过课啊……”,瞬间拉近了两个陌生人的距离。
Stephen这么说,因为他是我的大学师兄,2007年从复旦大学的广播电视新闻学院毕业之后,他一时迷惘不知道要干什么——他从高中时就喜欢时尚,曾经去ELLE当过实习编辑,但又发现那不是他想干的事儿——正好导师手里有一个去伦敦政经学院攻读大众传播学的机会,Stephen就去了。
(右边这位就是工作中的Stephen~)
快毕业的时候,Stephen找了一个广告公司的实习机会。好巧不巧,实习的时候,实习公司对面就是Alexander McQueen(麦昆)的工作室,有一天,Stephen看到工作室门口有一张告示,写着招募营销实习生,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结果倒面上了。
在McQueen工作的时候,Stephen因为性格招人喜欢,周末的时候被麦昆设计师本人叫去家里玩儿,有意无意地,麦昆会教Stephen他是怎么做设计的。
不过那个时候,设计这件事儿还没有在Stephen的意识里“叮”那么一下,他哪里料想得到,几年之后,他会成为一个服装设计师。
(Stephen常常在自家的微信公众号里如此示人)
❶ 在LV做营销
是坏运气也是冥冥注定,Stephen毕业之后的工作签证被大英政府无情地拒签了,他回国之后,经由学姐介绍,进了LV工作,Marketing部门,负责各种Event。
Stephen说自己小时候还拍过广告,算是半个小童星,但凡有runway,舞台布景灯光什么的,都让他迷恋。
2007-2011年那会儿年景好,奢侈品在中国就是个干坐着也大笔进钱的行业。Stephen见识过LV开出一家新店,来的人挤爆了整间店铺,一天就卖出1000万的疯狂场景。
他也去国家级的博物馆摆过LV的展品,大把预算拿出来洒,用Stephen自己的话说,“年景好,做什么活动火什么。”
(Stephen的设计)
2011年底的时候,Stephen的老板、资深奢侈品行业高层GraceZhao从LV换去了LVMH集团内部的Celine,她问爱将Stephen愿不愿意一块儿前去,Stephen兴趣满满,不过他提出,“我不想只学着怎么花钱,我也想学学怎么赚钱的。”
他提出要从营销部门转去销售部门,简单来说,就是去站店。
❷ 在Celine做店长
Stephen成为了上海国金(IFC店)Celine店的店长。这个选择可以说成为Stephen命运的转折。
(Stephen的设计)
好多followers总会在后台要求我们介绍在奢侈品行业做营销的经验,不要介绍做销售的故事;你们哪里知道,在奢侈品行业(以及其他所有行业),能赚钱的才是爷(花钱的营销部门根本不是)。
而且,通过做销售积累下来的大笔人脉和资源,才真正有价值,对Stephen来说也是如此。
当然了,即便是站店,Stephen也能凭借好学的劲头站出新意来。他刚刚到ifc就职时,Celine单店的月销售额是120-150万元,包袋的销售额占了总销售额的70%以上。
Stephen很清醒地看到,单店的销售要有所增长,单单依靠提升包包的销量很难,他开始战略调整。
(Stephen的设计)
决定销售表现的因素有很多,不过最重要的是源头上的激励机制。Stephen调低了包袋产品的销售提成,增加了成衣品类的销售提成。
一开始。这个做法让有些销售很抵触,谁都不愿意放弃躺着挣钱的做法,不过Stephen懂得笼络人心,激励团队,“别担心,我跟你们一块儿提升业绩。”
另一方面,Stephen也意识到,Celine这个品牌的客群跟别的奢侈品牌有所不同,大部分由高知的职业女性构成,她们是相对成熟、对时髦和质感都有追求的人群,成衣品类在这个人群中有市场。
关于Stephen是如何跟这些有钱客人打成一片的,我读过的一篇报道说,Stephen从来都花钱很凶,他一直相信品味是靠钱堆出来的(嗯你们花钱又多了一个理由~);和拥有资产比他多得多的客人玩在一起,免不了花很多钱。
甚至,Stephen还要做这些客人的guide,比如说,到了巴黎,客人有时候会询问Stephen哪里好吃哪里好逛。
(Stephen的设计)
Stephen的认知和执行力有了巨大的回报,Celine的这家ifc门店的销量从150万翻番到了300万,服装品类的销售额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0%。
在这之后,Stephen还曾经以店长身份在时装周期间去巴黎买货,因而也积累了买手方面的经验,结合店面销售数据和下一季流行决定店面卖什么。
关于买货,Stephen提到了一个细节:在巴黎买货期间特别辛苦,常常要连续通宵两天,所以买货结束后,公司一般都会给休假,同事们都爱去巴黎逛街吃喝shopping,而Stephen往往是买货结束当天就飞回上海,直接进店上班。
“我一直都是工作狂。如果不是这个脾气和做事的方法,我也不会在Celine学到那么多。”
(Stephen的设计)
❸ 创业:从定制成衣入手
在营销、零售、商品部门都浸淫过之后,2013年,Stephen的好学天性又让他想要开启新尝试了。
他的最初想法是开一家买手店,然而手里没有足够的预算。对一个白手起家的年轻人来说,买手店有大量囤货的风险,对资金要求高。
Stephen决定从积攒的人脉入手。前头我们说了,Stephen在做店长的时候,跟很多Celine的客人成了朋友,Stephen决定从这些客人身上获得灵感,通过和这些客人聊天,挖掘她们的需求,为她们度身定制衣服。
那是2013年,Stephen发现Celine的一些客人会刻意避免和网红、富二代撞衫,她们对品牌印记很深的单品也开始刻意排斥,他知道,定制会有市场,而且这么一来,还没有任何囤货风险,前期也几乎不需要任何资金投入。
(Stephen的设计)
从这一点上说,Stephen对自己生意的定位一开始就是奔着商业化,他觉得中国缺乏又时髦同时也商业化的品牌。
他管自己的定制品牌叫做Mofiel。
当时,很多人并不理解Stephen的创业。七大姑八大姨不理解:当时Stephen在Celine的月收入达到了3、4万元,又有大公司光环,对于一个28岁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一份妥帖、稳当的好工作。
老板们也不理解:他们觉得,经济形势下滑,奢侈品开始不好卖,Stephen做的又是小众成熟客群才会买的成衣品类。对于这一点,Stephen倒是有另一番见解,他认为正是因为消费观念成熟,一旦认准了某个合适风格的成衣品牌,客人的忠诚度极高。
(Mofiel的工作室)
和Stephen相熟的这批客人年纪多半在35-45岁,每个月置装的花费大概在10-20万,Stephen合计了一下,这40多个客人,每个月在Mofiel花费1-2万,有了那么50多万的流水,Stephen至少能把人工(当时总共3个人)、运营、制作等成本覆盖了,至少不会是亏本的生意,开干!
Stephen首先打的是礼服这张牌。在做Celine CRM的时候,他看到了女性会所的发展潜力,他的客人一年至少出席2-3次正式场合,多的每个月都有活动,这些客人需要实穿、好穿的礼服,而一件礼服不能出现在同一个圈子超过3次。
(Mofiel的礼服)
大牌的礼服选择固然多,但是在剪裁上并不贴合东方人的身材,改衣服费时又费钱,况且,一件大牌的礼服动辄7、8万,而Stephen提供的定制礼服定价在1-2万,从设计到面料(Stephen在巴黎买货的时候结识了不少当地的高档面料商)不会输给大牌太多,还能供客人挑选中意的颜色。
“谁都会追求性价比的,连最有钱的人都是。”Stephen说。客人穿着在社交圈里show一下,“这件衣服是我定制来的”,也能挣足面子。
(工作室内~)
Stephen说,就这么着,他从礼服产品入手,慢慢切到日常化的着装,客人也是口口相传,他的客人从40多个,经过3年积淀,到了2016年的500个,忠实客户达到100多个。
❹ 创业:如何做商品设计?
Stephen喜欢形容自己“我很笨的”,说的时候不像是在打趣。如果Stephen说的是真,那就是他的自谦之心,反倒敦促他持续学习。尤其是,作为一名设计师,从面料到打板,即便是念设计出身的学生,4、5年下来,也只是学个皮毛。
(工作室内)
Stephen乐意在工作中学习一切。当然了,在产品开发上,他有一位曾经在郭培的高级定制工作室工作过的、出身于1989年的年轻小助手。
Stephen主要提供创意,通过看秀、看杂志、旅行等等方式做一个概念板,小助手会落实具体的图纸、毛胚,然后监控具体的缝制。
Mofiel自己不具备生产能力(这一点更像是商业品牌而非定制品牌),一方面是养师傅需要成本。
一方面,Stephen认为“术业有专攻”,所以目前Mofiel和28个工作室进行打板、做毛胚和缝制等方面的合作。
(工作室内)
Stephen喜欢Dior的设计,就是那种凸显女性腰线的感觉。他也喜欢YSL的吸烟装,他迷恋女人穿西装的感觉,而且恰好赶上了这些年“总攻范儿”的流行。
2015年的时候,刘涛穿了一身出自Mofiel的西装登上湖南卫视,那一年《琅琊榜》是热播大剧,刘涛也是焦点人物。造型效果好,让圈内流传出“要穿总攻范儿,就可以找Stephen Yuan”的说法。
和大牌一年只有两季的collection不同,Stephen有更为灵活的每年四季。定制系列的collection有20个look,多的时候甚至有40个,工作量不小,与此同时还有客人时不时送进来的提特殊要求的订制单子。
关于定制,Stephen的见解倒是跟时下讨论热烈的“即看即买”很合拍:“大牌们从看到衣服到穿上身要等半年,对女生来说早就没有新鲜感了;女生除了婚纱愿意等之外,其他都还是要追求现场消费感的。”在Stephen这里,定制的周期一般为一周,西装一类工艺比较复杂的时长是两周。
(杜鹃 in Mofiel)
除了这些潮流趋势的定制产品之外,Stephen还提供一个叫做“时间胶囊”的经典产品线,2016年的单品数达到了60个,多半是包括衬衣在内的一些常用款式,Stephen每年都会增加10个左右的单品数,也会更新已有单品的色卡。
即便一段时间内没有新品,Stephen也会调整工作室里产品悬挂的方式,营造一种“新品感”,这一点太重要了,成衣行业的一条铁律是——“用新品刺激客人多消费”。
(马苏 in Mofiel)
❺ 创业:如何分配成本?
对于一个创业不久的品牌来说,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
Stephen很清楚Marketing和Branding的区分,Branding是大品牌才够格有的奢侈,——“花100万上不同的公号,上不同的置顶微博,分分钟花的完,但是效果呢?有这些钱,我情愿花在自己的客人身上。”
(Blake Lively in Mofiel)
过去在Celine做客户管理(CRM)的经验,让Stephen学会了一种拓展客户的方式:和各地的女性俱乐部合作,你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是一种“渠道式营销”。
2016年夏天,Stephen和青岛的某个女性俱乐部合作,用他的话说,全青岛的豪车几乎都聚集在楼下,来者个个都配备了爱马仕铂金包。来人如果是20位,15个可能是一次性的客人,有5个可能成为年度客户,而只要有2个成为忠实客户,对Stephen来说就是收获。
(毛晓彤 in Mofiel)
Stephen目前还在衣服的定价里,预留出飞去全国各地,为客人量体裁衣的成本。
和业界的说法一致,Stephen也认为他的客人现在越来越注重享受和服务,“国内和香港的售价差2000,就情愿在国内买,国内的售后服务更好。”
深谙了服务这类附加价值,Stephen也会为客人提供长期的售后服务,“两年前的衣服内衬坏了,我这也能改。”这是还原到奢侈品本来就该有的管家式服务。
(尚雯婕 in Mofiel)
除了“渠道式营销”,Stephen当然也很明白明星效应的号召力。在LV做营销的时候,Stephen的好人缘也让他结识了各种时尚媒体、经纪人、明星造型师。这让Stephen递出去的look book,很多都可以送达大牌明星手里。
最近让Stephen最开心的事儿,莫过于心目中的女神舒淇穿了自己家的衣服,这是从韩火火交给舒淇的100套衣服里,舒淇女神选出的一套,你就能明白为什么Stephen特别激动了。
Stephen提到了一个细节,听完之后我顿时明白为什么他招人喜欢了:由于Stephen品味好,有时候明星经纪人会考虑跳过造型师,直接邀请Stephen担任造型师,Stephen情愿放弃这个机会,不抢造型师的活儿,自己只提供建议和衣服。
这么一来,Stephen的人缘越来越好,Mofiel露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Mofiel成为曝光最多的品牌,绝对不是意外之喜。
(陶虹 in Mofiel)
❻ 创业:如何做品类拓展?
2016年,创业3年之后,Stephen打算继续扩展Mofiel的产品线,他先盯上了鞋。
在Stephen看来,女生对鞋子的忠诚度远远高于衣服。说来也是,要买到一双好看时髦又具有舒适度的鞋子,并不容易。
Stephen的诉求是,他希望客人明白一双好鞋得来不易,涉及到方方面面:脚宽、脚背的形状、足弓的高低……他目前只提供一种鞋履品类:尖头细高跟,并且争取做到11公分的鞋脚感7公分,7公分的鞋脚感3公分。
(唐嫣 in Mofiel)
Stephen已经谈好了两家供应商,一家是PRADA在中国的代工厂,另一家是Stephen的合伙人投资的一家为ManoloBlahnik生产鞋履的温州工厂,Manolo Blahnik的蕾丝鞋有其特殊的工艺,必须有具有经验和造诣的老师傅才会做,这家温州工厂也为特殊工艺在中国申请了专利。
鞋子之外,Stephen还打算做内衣。一方面,Stephen在给客人试礼服的时候,发现好多客人怎么也选不对内衣,这部分有个大市场空缺。
另一方面,成衣毕竟费时费功夫,而且标准化产品少,但内衣不一样,做好了可以成为容易复制的商品,推广范围可以更广。Stephen的合伙人之一从美国拿到了相关技术专利,解决了功能上的诉求,美观的部分交给Stephen。
(朱茵 in Mofiel)
珠宝首饰也是Stephen在拓展的品类。Stephen的某个香港朋友懂珠宝,他会负责全球搜罗珠宝首饰,以及自己研发产品,寄放到Stephen这里来卖,Stephen从销售中抽成。
Stephen的计划里,还有护肤品、化妆和摄影的服务等等,反正他什么都想尝试,他的短期目标是为女性营造一个可以喝咖啡坐一天的环境,又吃又买还能聊。
(谭元元 in Mofiel)
❼ 创业:引入合适的资本
Stephen现在有两个合伙人,两个都是他原本的客人;引入她们俩都是近期的事儿,Stephen自己在Mofiel的占股目前不到40%了。
我问Stephen怎么看待资本,毕竟资本太无情,况且Mofiel的生意本来就是定制起家,不是什么容易规模化、神速前进的牌子,本质上不太符合资本翻倍扩张的需求。
(奚梦瑶 in Mofiel)
Stephen在这一点上还比较乐观。一来,他引进的两个合伙人都是给他带来资源的,一个从事资本并购的,提供内衣技术的美国公司,就是她经手并购的;另一个拥有生产端的人脉,奢侈品牌高端鞋都在哪家中国工厂生产的,这位合伙人门儿清。
大概是因为以前的某些品牌投资经验不太成功,这两名合伙人吸取了教训,挺愿意倾听实操者的想法。Stephen说,讲到金融的部分,他跟听天书似的;但是轮到讲述怎么做品牌,就轮到他侃侃而听,合伙人只有专心听的份儿了。
(我拍的工作室照片,Stephen就是坐在那张黑色椅子上跟我聊天的)
“你想把品牌做多大?”最后,我想探测一下Stephen的野心。
Stephen还是一样诚恳又坦然,“目前还没有能力去想。”但是他又提到了他所专注的设计、灵感、品牌……让人好生羡慕,他能做一桩热爱、全情投入的生意。
这世上,热爱又全情投入的生意,就是最好的生意。
看到很多人说长长的礼品单也是种草清单,而且,www.jyige.com还从 衣食住行应有尽有,快把我笑死了,你们到底是多想买啊!不过今天二条的推广,就是我之前被大家反种草的万能扫地机器人,完全改变了我对扫地机器人又傻又蠢的偏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