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旅游发展十大热点(下)_小镇

首页 > 综合 > 正文
2021-05-03

发表自话题:今日十大热点新闻

原标题:2018年中国旅游发展十大热点(下)

接上)

2019年1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旅游绿皮书:2018~201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吴金梅代表课题组发布了2018年中国旅游发展十大热点

编者按

对中国旅游发展年度热点事件进行梳理和评述,是“旅游绿皮书”的惯例做法。2018年中国旅游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变化。为了系统回顾和全面分析这些事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于2018年9月-10月通过组织中心特约研究员推荐、向社会公众征集,遴选出了2018年中国旅游发展的十个热点问题,并由中心研究人员对其进行点评。需要说明的是,热点问题的选择标准主要是基于该事件所涉及问题的重要性、社会的关注度以及对未来发展带来的影响程度。因此,这些事件既不追求体系上的关联和正负影响上的平衡,也不刻意回避某些热点之间可能出现的交叉。

热点六

特色小镇发展受到重点关注

热点事件

两年来,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国快速展开并迅速升温,至2018年约有几千个特色小镇项目进入或将陆续进入建设、实施期。这些动则几十亿投资的项目,数量多、分布广,从一片叫好到各种问题渐渐浮出水面,特色小镇一直备受关注。在一些特色小镇成功运行的同时,另一些特色小镇建设走了样,违反了特色小镇建设初衷,项目触碰生态红线、房地产化倾向严重、地方政府大额度举债、造成公共资源浪费等,若干特色小镇偏离了正确轨道。

2017年1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两不能”和“四严”的要求;2018年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2018年8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再发《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针对问题进行规范纠偏,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二)事件点评

特色小镇建设走偏的原因,首先是概念模糊,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甚至普通建设项目,都装进特色小镇的筐里;其次是市场化不充分,脱离市场规律进行特色小镇策划,不能实现盈亏平衡,缺乏成长动力;三是政绩导向,追求数量,不考虑基础,不重视质量,触碰生态红线;四是无视风险强行推进,以增加政府债务的代价,来换取小镇项目招商的成功,形成隐患;五是开发商故意为之,借小镇之名“跑马圈地”,行房地产开发之实。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连发政策明确界定特色小镇内涵,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严控房地产化倾向,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严格要求节约集约用地,注重打造鲜明特色,严防政府债务风险,强调产业主导,对有房地产开发的特色小镇进行一票否决,明确特色小镇优胜劣汰的机制。这标志着我国特色小镇从野蛮生长期进入规范调整期。

重要启示

特色小镇在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

首先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从疯狂增长到收拢聚焦,发展过程中的规范调整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应正确认识;第三,加强监管,要对特色小镇实施动态管理,退出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激发活力;第四,做为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以PPP等模式助力特色小镇建设,创新发展势在必行;第五,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发展的问题,要提升特色小镇各相关主体一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市场化运行的机制;第六,特色小镇的长期运营是根本和关键,不能急于求成,要通过规范调整进入科学发展阶段。

(执笔人:吴金梅,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

热点七

高铁线路旅游带动效应凸显

(一)热点事件

2008年8月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以来,中国高铁进入第十个年头。2018年,渝贵高铁、哈佳高铁、广深港高铁相继开通运营,特别是广深港高铁开通将高铁网络延伸至香港。全国29个省会城市、180余个地级市、370余个县级市开通高铁,时速350 公里“复兴号”高铁已覆盖京沪等25条线路,高铁网络日渐形成。高铁旅游迅速崛起,日渐成为旅游发展主力战场,旅游企业纷纷上线高铁旅游产品,抢占高铁旅游市场。各大旅行社推出各类“高铁游”产品,携程上线“高铁游”综合平台,美团推出“高铁+”战略,同程、艺龙也围绕高铁游产品线路进行整合;洛阳、梧州等高铁沿线城市推出凭高铁票享受景区门票、住宿打折等优惠;铁路部门也开通“高铁旅游专列”,推动“高铁+旅游”融合,高铁旅游带动效应日益凸显。

(二)事件点评

高铁是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又一次革新。高铁网络带来极强“时空压缩”效应,有效降低了旅游时间和空间成本,将传统的中远距离旅游市场变为近距离市场,高铁旅游成为大众旅游的新模式,带来万亿级高铁旅游大市场。同时催生出一批高铁旅游新业态,一批新的高铁旅游路线崭露头角,高铁旅游产品正引领旅游发展新趋势。高铁也推动资源、市场、资本等要素的集聚和扩散,产生同城化、近城化、网络化、网格化等效应,旅游目的地的分工格局也被重新塑造,一批高铁节点城市加快向新的旅游目的地转变,特别是具有高品位旅游资源但之前受交通条件限制没有进入主流市场的旅游目的地开始走向市场前沿,成为新兴旅游目的地。同城化效应也推动了沿线地区“高铁旅游圈”的形成,助推区域旅游一体化。

高铁在带来扩散辐射效应的同时,也带来过道效应,沿线旅游目的地面临更大范围竞争,容易出现“游客”变“过客”现象,成为一个旅游过境地。在这之下,中国旅游发展区域版图正在被全面改写,中国旅游迎来大发展、大变革的新时代。

(三)重要启示

面对亿万级高铁旅游大市场,需要各主体清醒认识、主动适应。第一,要充分利用旅游大数据等技术,认识高铁网络时代下游客时空行为方式、消费模式、需求特征,研究高铁旅游客群时空行为规律,认识高铁旅游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第二,旅游企业要围绕市场需求,加快高铁旅游产品、业态创新开发,推动“高铁+旅游景区”、“高铁+租车”、“高铁+邮轮”、“高铁+酒店”等多种主题与产品融合新模式,形成以高铁旅游为核心的产业体系。第三,铁路部门要推动“高铁+旅游”融合,规划设计高铁列车环境、餐饮、娱乐、消费等服务内容,完善高铁旅游服务,使高铁旅游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第四,高铁沿线城市要加快创新旅游业态和产品,完善与高铁旅游相配套的服务设施,提高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避免成为高铁旅游过道。

(执笔人:廖斌,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热点八

制度红利再促海南旅游发展

(一)热点事件

2018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新定位,大力推进旅游消费领域对外开放,优化入境免签的国家范围、停留时间和人数限制,鼓励跨国企业、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海南设立国际总部和区域总部,着力打造跻身全球前列的营商环境等等都为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少令人羡慕的“制度红利”。

随后,海南省一系举措亮相:59国人员入境免签政策实施;支持邮轮企业以东南亚、港澳台等航线为重点,推动琼港澳游艇自由行,加快琼州海峡两岸港航基础设施发展;中国旅游集团总部正式从北京迁入海口;与光大集团等大型央企以及与世邦魏理仕集团等知名外企洽谈或签署了相关合作事项,等等。

(二)事件点评

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曾经经历过两次大变革,一次是1988年成立经济特区,一次是2009年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这两次变革对于海南旅游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海南包括入境旅游政策改革在内的多项改革措施。总体而言,虽然海南旅游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离中央的期待、资源的潜力和美好生活新向往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深化改革开放是海南旅游发展最大的“制度红利”。海南以及我国其他不少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制度红利”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动力,但不少地方在制度改革和创新中也容易形成“制度红利依赖”。缺乏内生的发展动力,却过度依赖于政策或制度的改革,是造成不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可喜的是,《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发挥人才的关键性作用”。能否构建人才这一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吸引、培养规模化、创新性、国际化的泛旅游领域专业人才,发挥专业人才的关键性作用,是建设国际自由贸易港的背景下,海南能否最终成为“业态丰富、品牌集聚、环境舒适、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消费胜地”的关键。

(三)重要启示

海南旅游业发展要发挥自身能动性,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在新的基础、新的定位和新的政策保障与指引下,完善和优化旅游发展改革新方向、新空间、新环境、新思路、新举措方面的深入探索。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不能就旅游谈旅游,而是要放在海南整个国际自由港建设的大背景中来重新思考,需要围绕市场准入、金融制度、税收设计等一系列政策创新,需要围绕海南整体营商环境的改善,需要围绕着“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搭建全新的旅游交流平台与区域旅游合作基地,围绕旅游需求链构建供给链,完善产业链,形成价值链,将旅游业真正打造成海南的主导性产业。

(执笔人:厉新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热点九

景区门票降价仍需狠抓落实

(一)热点事件

在2018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国有重点景区降价(以下简称降价令)。6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到“十一”前夕,共有981个景区宣布免费或降价,在降价的907个景区中,降幅超过20%的491个,占54.3%,降幅超过30%的214个,占23.6%。降价的5A级景区159个,4A级景区534个,二者合计693个,占全部降价景区的70%多。

(二)事件点评

降价令一出,立即受到社会舆论和广大游客的热捧,认为降价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这在景区价格监管上是史无前例的,说明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景区门票问题已经普遍较重。

正面效应有三:一是释放了公共资源性景区今后改革的信号。这是继设立国家公园以后的再一次,对指导景区行业、旅游投资商非常及时。二是向以“门票经济”为主导的思维猛击一掌,也对刻意追求景区高A级的行为踩了“点刹”。三是一些景区借此推出灵活票价,包括实行儿童票等,实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体现了对儿童的关爱,也提高了运营的灵活性。

但必须指出,降价令贯彻实施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动作迟缓。3月份释放降价信息,5、6月份才有零星几家景区降价,6月底出台部委指导意见,8、9月才有较多的景区降价。二是降价幅度不大。表面看降幅达20-30%,但由于各地(北京除外)票价一向偏高,实际降价只去“虚火”,尚未伤及皮毛。三是相当数量的重点景区没有降价。其中, 5A级景区近100家,4A级景区2400余家,分别占总数的40%、80%。

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一是对降价理解普遍不到位。有人认为景区成本高、负担重,降价需要有一个过程,远没有理解这次降价的导向性、长远性、实质性。二是时间有点仓促。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指导意见到“十一”只有3个月,一些大景区管理层级较多,决策降价需要层层请示。三是其它的各种因素,比如,经营成本、年终考核、景区之间相互观望等等。

(三)重要启示

一是改革方向必须充分宣传。推动国有景区降价是一个大方向,目的是逐步实现公共资源全民共享、景区服务费用游客合理分担,充分体现国有景区的社会公益属性。对此,必须广泛深入宣传,不能一知半解,半途而废。

二是降价指导意见必须落实到位。很多重点景区不降价,有些景区搞价格捆绑后的降价,都明显违反了文件精神。为了体现中央政令的严肃性,有必要分级派出督察组,督促把降价政策落实到位。

三是抓紧扭转“门票经济”的发展思维。包括现有景区的运营、谋评5A级景区以提升票价、投资“大项目”以收取门票等各方,都应加紧转变思维方式,切实减少“门票经济”依赖,让旅游业发展真正更好地造福人民。

(执笔人:高舜礼,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热点十

目的地营销新应用打造网红

(一)热点事件

2018年,一批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尝试使用新技术和新媒体营销自身,提升服务,基于抖音的旅游营销、基于移动旅游服务的“一部手机游云南”,面向全面旅游解决方案的飞猪升级版未来景区,均成为这一年的旅游行业热点。例如抖音,成为旅游目的地成功营销的平台,一批旅游城市,如重庆、西安、厦门等成为抖音上的网红,旅游收入与游客量显著增长。重庆已经成为抖音上最火的网红城市,李子坝轻轨站因为抖音上很火的视频“轻轨穿楼过”,成为很多旅行社力推的重庆一日游必去的景点之一,很多游客专程去拍摄轻轨穿楼而过的瞬间;西安城墙脚下的永兴坊“摔碗酒”也被抖音捧红,“摔碗酒”配上一首《西安人的歌》,吸引“抖友”前来“打卡”。此外,厦门鼓浪屿的“土耳其冰淇淋”、山东济南宽厚里的“连音社”和张家界的天门山等都借助抖音形成热点传播。

(二)事件点评

旅游与互联网的新融合、旅游与科技的新融合,体现了在新的经济与旅游发展阶段,旅游业的一些新的特征,包括:

第一,旅游业逐步从科技研发—使用—扩展使用链条上的中游乃至下游企业,提升到上游。前沿的科技和应用,在第一时间与旅游业的使用相结合,形成面向行业的解决方案研发,并面向海量游客试错、完善、迭代,从中形成经验和数据,为其他领域和行业所用,已经成为旅游与科技结合的一种新的模式,旅游业因而形成了一个万众的实验室,供科技与应用的研发和使用提供载体,旅游业的科技特征日渐明显。

第二,旅游业在科技与互联网的加载下,呈现出越来越鲜活的特征。传统的旅游业,整齐划一,业态陈旧,而新的旅游业,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鲜活个性,越来越随时代而动,随技术而动,也越来越具有生态的系统性,这为旅游业的演变和进化提供了条件,旅游业也因而将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旅游业的目的地竞争越来越激烈,逼迫旅游行业的快速升级。目的地争相使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源于目的地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这种压力在加科技,加互联网之后,逐渐转化成全行业的动力,很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创新,都因之第一时间引入行业中,这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重要启示

要高度重视旅游业在转型换档期的使用。在产业的发展历史中,旅游业逐步形成市场化程度高、规模大、增长快、和各行各业以及社会经济系统嵌入性好的特点,这样的特点,特别适合创新和创业,特别适合形成科技和应用的结合研发,特别适合推广和科技的使用面,特别适合形成新型的融合科技与互联网的消费场景,旅游业这样的特点,在转型换档期,将发挥特殊的作用。

二是融合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我们看到,旅游业的产业发展动力,越来越来自于跨界和融合,不同产业的融合,不同技术的融合,不同场景的融合,不同人群的融合,旅游业已经逐渐摆脱传统的增长方式,形成了在融合中创新,在融合中增长的新的模式。

三是理解市场,引导市场再次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今日的消费市场,正在互联网大潮下发生剧烈的变化,新一代消费主流的消费习惯,与上一世纪已经大为不同,抓住市场热点,理解市场,引导市场,发展市场,是今日的旅游目的地和企业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而这背后,关系到整个行业发展逻辑的调整。

(执笔人:金准,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

THE END

(注: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信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组:[海南房地产] [高铁开通] [游客] [海南高铁] [高铁] [高铁时代

上一篇2016年娱乐圈十大热门事件,乔任梁离世,最后一件屌爆了!

下一篇今天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关键词是“海南”!省委书记、省长回答诸多热点问题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