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女生看完自己照片的反应
管女士(30多岁,营销,坚决不看)
我看报纸看得脸都红了,她想表达什么自己都说不清,只为好玩,一点羞耻感都没有。没有思想,只是暴露。孩子要是问起来都不好回答。人体画展我能接受,但这个我不能接受,区别在于这个是没有思想内涵的,很黄。
何先生(28岁,警察,不会看)
女生的照片称得上是黄色照片,我没看过这个画展,但我认为够得上扫黄打非的了。把下体放大从各个角度拍摄,肯定是黄色的。虽然披上艺术华丽的外衣,但在公共场合展出还是很淫秽的。
高先生(43岁,外科医生,不会看)
所谓的艺术家黔驴技穷了,这是对人体艺术的亵渎。
南博展这个,有点荒唐
李先生(40多岁,经商,坚决不看也不能让孩子接受这种教育)
这种作品展出来不符合民风吧,这不是性骚扰吗?在你自己的地方随便你怎么玩,但是在公共场所展览就是表现社会不文明。要在医学院我还觉得正常呢。从保护青少年的角度,坚决不要看这种展览。
苏先生(不会看)
这根本不是艺术的东西,艺术不是这么直白的,上不了艺术的台面。我经常看一些展览,在南博看过不少书画名家的作品展览,但是这种所谓的艺术我是看也不会看的。
季先生(可能会看)
其实这也不足为奇,是正常现象啦。我18年前就在北京展览馆看过这样的展览了,大家都排队进去,人山人海的,我还买了作品呢。但是听到在博物院展出我还是很吃惊,这也太不合适了吧?
策划方反应:看多了就习惯了
采访对象:王承云(“实验空间现代艺术展”的总策划)
在展览的第二天,记者带着读者的争议和讨论再次采访了王承云老师。在电话中,他告诉记者自己正在和南京的朋友一起吃饭,当听说读者有些激烈言辞时,他笑着说:第一次看一定会不习惯,看多了就好了。”王承云认为,本次展出的作品都是很有想像力的艺术作品,包括广受非议的软雕塑和女生自拍作品。“用软雕塑做东西是没有限制的,可以做嘴巴、鼻子、水果、植物……所有题材都可以,当然就包括人的生殖器,这是很正常的呀,也很好玩。如果有人认为这很肮脏,我觉得那是他把人体的器官想象得太阴暗了,这完全没有必要。”在本次南京的展览中,对于展馆的布置曾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的进入,必然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讨论之中来,对此,王承云和他的学生们感到有压力吗?“完全没有,我从来都没有感觉到什么压力,除非公安局来撤我的展览,否则就算只剩一幅画,我也要展到最后那一天。”
艺术家看法:
南京有过更大胆的尝试
采访对象:吴翦(36岁,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现从事当代艺术工作。作品曾参加过法国双联艺术展。)
记者联系到吴翦时,他正在和几个搞当代艺术的朋友聊这场展览和女生自拍的作品。
作为同行,吴翦觉得没必要把目光聚焦在这件作品本身,而是应该更深入地了解这幅作品背后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更夸张的表达方式我们都见过,如果作品中的内涵和想表达的内容很打动人的话,就是成功的作品。”据了解,南京也曾搞过比“女生自拍”更大胆的当代艺术创作,可能因为当时是在一个小圈子里面进行,所以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现在艺术已经不纯粹是审美艺术了,它的审美功能已经被工艺品等代替,尤其当代艺术,它讲究的是对人内心深处想法的表达。对于当代艺术是否一定要通过裸体、性器官等这些极端方式表达,吴翦认为,可以,但不是全部。还有很多其他的表达方式。
对于读者的各种不良反应,吴翦也是深有体会,“我们在搞作品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但是慢慢总会好起来的,以前的女人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才敢出门,现在基本上是露得越多越时尚,这中间总有一个发展过程。”
美学教授分析:
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宽容
采访对象:潘知常(南京大学美学教授)
针对本报热线中的“怪现象”:年轻读者很激动地声讨,反而是年龄偏大的读者相对平和。记者采访了潘知常教授。
初听这个现象,潘知常也觉得很奇怪,后来分析了一下,他认为年轻人可能对现代艺术的内涵不清,以至于跟生活等同了。
他简单叙述了现代艺术跟传统艺术的区别,“艺术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传统艺术更强调的是高于生活,而现代艺术更强调源于生活。”现代艺术就是要在生活中发现你没有发现的东西,其实生活中任何部分都是有内涵的,换一个角度把它挖掘出来。“年轻人可能认为这些作品就是生活,没有看到内涵,所以接受不了。”老年人接受这些作品,潘知常倒不认为是因为他们理解了前卫艺术,“他们可能有更多的经历使得他们开始宽容。”在之前的几十年生活中他们也许对新事物批评过很多次,但结果发现无效,于是开始学会接受。
来源: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上一页] [1] [2]
标签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