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李子柒 报警
“黑公关”再现,这次将矛头指向了李子柒。
近日,李子柒品牌发布一则关于李子柒品牌螺蛳粉刀片事件情况的声明。声明显示,李子柒品牌在知悉相关投诉后第一时间启动调查,排查结果显示螺蛳粉生产环节中不可能存在刀片,该事件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恶意抹黑行为。
李子柒品牌表示,螺蛳粉生产工厂安装了金属检测设备,排查过程中使用不同金属进行测试,结果均能自动分离所有含金属的物件。此外,李子柒品牌此次事件的传播路径进行梳理,相关证据显示,一批营销号与水军账号是事件的推波助澜者。
对此,李子柒品牌声明已经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对于有计划有组织的恶意抹黑行为,将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李子柒品牌发表声明后,原发帖者迅速删除吃出刀片经过相关内容,改称“愿意承担法律责任”。
李子柒品牌螺蛳粉无端成“众矢之的”?
据了解,此次“黑公关”的主角是李子柒品牌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柳州螺蛳粉。资料显示,李子柒螺蛳粉月销量高达1000多万袋。
事件起因是有网友在社区网站发文称朋友在薇娅直播间购入的李子柒品牌螺蛳粉吃出刀片,随后的30分钟内,原文内容迅速被营销号媒体抓取并转载至微博,并被多个营销号媒体及水军账号转发跟进。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账号中,有因多次发布及捏造不实信息而被当事人告上法庭、败诉赔偿的无良营销号,也有同一时间注册、ID名称相似的僵尸号,利用近乎一样的图片和文案内容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刷屏,这让一些细心的网友对事件真实性产生质疑。
另一方面,在李子柒品牌正式发声明回应事件并提出要用法律手段解决后,发帖者迅速删除在社区网站贴文中原本涉及吃出刀片始末的内容,改为回应“愿意承担法律责任”。网友表示事件中刀片的来源可疑,怀疑是发帖者是有意为之,又因害怕受到法律惩罚而迅速删帖。
尽管李子柒品牌迅速对抹黑言论作出回应,但这一事件仍被部分怀疑别有用心之人继续大做文章。一名自称“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人士以“李子柒演绎的田园生活,被如此糟蹋,真的就不戳心么?”为题,杜撰出“有消息称卫生部门到李子柒挂牌的生产厂家检查,发现有害细菌超标。李子柒出面向消费者道歉。”等危言耸听的言论。翻查资料,今年《消费者报道》对市面上14款螺蛳粉的检测报告中,李子柒螺蛳粉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并不存在有害细菌超标一说。
营销号、水军的集中发帖和迅速传播的黑稿,让事件在一开始形成了一边倒的舆论情形。结合李子柒螺蛳粉在行业内的市场份额以及双十一大促将近的时间节点,不难令人联想到李子柒螺蛳粉被“黑公关”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屡遭“黑公关”的李子柒
事实上,这已不是李子柒第一次被“黑公关”。
今年端午节前后,某媒体称李子柒粽子礼盒售价高达360元,引发广泛讨论与转发。随后有细心的网友指出被造谣的粽子礼盒已经连续售卖了两年,在官方渠道的售价均为79.9元,视频内容被证实为谣言。虽然该账号后来删除了相关视频内容,但相关内容却仍被部分网友继续传播。
此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询问对李子柒的螺蛳粉的意见,一位匿名用户一边称自己是深度螺蛳粉爱好者,一边狂踩李子柒螺蛳粉“味道平平”,并指“螺蛳肉像吃沙一样的颗粒感”。据了解,李子柒品牌螺蛳粉中的螺肉是被熬化在汤底中的,并无完整螺肉,因此,“像吃沙一样的口感”一说明显然并不成立。没有真实品尝过产品却在公共平台上大放厥词的所谓“消费者”,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
去年,李子柒在北京前门大街开了一间限时营业一个月的“快闪店”,用于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中国传统手艺。某些不明所以的营销号怀疑“看图说故事”,发文直指李子柒的快闪店“突然关门”,并随意引申到李子柒个人以及产品价格高等观点。
除此之外,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怀疑是营销号的媒体引用网络图片,称李子柒做的食物卖相难看且不好吃,但翻查记录发现,李子柒从未在视频中烹饪过相关菜式。
此类种种,不难令人怀疑是个别媒体及网民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通过张冠李戴且极具迷惑性的文字,来达到操纵和引导舆论的目的。虽然在仔细辨别下最终均被证实为诋毁中伤,但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才能稍作消解。
“黑公关”当休矣
“黑公关”由来已久,可以说有竞争的地方就不乏“黑公关”的踪影。近年来,互联网环境下媒体语境的重构,更是为“黑公关”蔓延提供了温床。
据新华数据发布的《2018-2019网络“黑公关”研究报告》,互联网已替代食品、饮料、汽车等行业,成为网络“黑公关”的重灾区。上文事件中,李子柒为互联网短视频行业内的头部内容创作者,而其品牌亦是线上新消费品牌。
根据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不可否认的是,此类“黑公关”手段正在成为破坏正当商业竞争、感染舆论环境的“毒瘤”。通过恶意抹黑来制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恐慌,更是令人不齿。
值得欣慰的是,在此次事件中,一些主流媒体一如既往保持了中立客观的态度。例如央视网、凤凰网、澎湃新闻等均发文跟进李子柒螺蛳粉吃出刀片事件,并引述李子柒官方微博声明内容,指事件为"有计划有组织的抹黑行为"。
企业发展过程中,商业竞争不可避免,但以制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恐慌作为代价,着实并不可取。商业发展离不开舆论监督,真实的评论和意见是企业进步之本,但恶意的抹黑和诽谤不单会令行业陷入恶性竞争,更导致消费者人心惶惶。企业在发展道路上应坚守道德与法律底线,“黑公关”当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