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长三角⑦#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在高质量发展中融入更多绿色元素_天目新闻官网

首页 > 社会 > 环境保护 > 正文
2021-05-10

发表自话题:奔跑吧湖州

编者按: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已一年半有余,三省一市是如何推进创新共建、协同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的?在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召开之际,天目新闻推出#奔跑吧长三角#栏目,带您一览一体化的加速度。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但同时,长三角地区也承受着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高排放的困扰。

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努力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

在产业结构不均衡、发展脚步不一致的背景下,三省一市该如何摒弃分歧,构建起生态空间共保机制、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凝聚共识: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

环境保护离不开区域、流域的统筹与协同。区域一体化发展遇到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坚决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合力。

新安江 图片来源:歙县深渡镇人民政府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入钱塘”。杭州千岛湖入库水量有近70%来源于新安江。到2010年左右,由于上游黄山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大量污水和垃圾通过新安江进入千岛湖,导致千岛湖水质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流域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彼时,新安江上下游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造成上下游理念不同、诉求不一。且上下游分属不同行政区域,流域保护整体性与管辖权分割也存在矛盾。如何统筹兼顾上下游利益,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摆在浙皖两省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2 年 9 月,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下,浙皖两省签订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按“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生态补偿原则,建立起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连续两轮的补偿试点,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质总体保持在二类或三类,千岛湖水质总体稳定保持为二类。“新安江模式”相继在安徽和全国其他6个流域、10个省份复制推广。

2013年以前,长三角几乎每座城市都深受雾霾围城的困扰。随着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形势日益严峻,“联防联控”迫在眉睫。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建立京津冀、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协调解决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同年12月,《关于成立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的请示》获批通过。

根据中央决策部署,2014年1月7日,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审议并一致通过了《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工作章程》。按照章程,协作小组由三省一市及原环境保护部等8部委组成(2016年又增补科技部为成员单位)。自此,长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正式建立。

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已有10多年,但由于分属不同行政区域、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一直存在数据信息分割、信息应用不到位、信息资源浪费等问题,各类数据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应有价值,进而导致各方在治理上难以形成有效合力。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共享联席会议

为破解部门分割和区域壁垒,2019年11月,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共享平台正式上线。平台实现了共享信息的在线查看和地图展示,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监管、饮用水水源地水量水质监管、太湖富营养化动态评估、太湖治理重大科技问题研究等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决策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和分析数据支撑,助力太湖流域形成上下游衔接、左右岸联动、标准一致、部门协同的水环境治理制度体系,提升了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联合共保:构建生态环境“共同体”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一系列跨区域合作机制的推动,三省一市在区域污染防治的科学化、精细化、一体化水平上不断提升。

2020年1月,浙皖新安江流域跨省渔政联合执法正式启动。为了有效保护新安江流域渔业资源,两地渔业主管部门决定每月开展不少于一次的跨区域行政执法行动,并定期通过网络互通做到两地执法信息无间隔交流共享,实现浙皖渔政执法依据统一、执法标准统一、执法文书统一、执法程序统一、处罚自由裁量标准统一。

黄山市歙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程立平认为,启动渔政联合执法,有效弥补了歙县渔政执法人员的不足,对跨区域违法捕捞形成有力威慑,进一步保护新安江流域渔业资源。

石臼湖,曾因物产资源丰富,被人们赞誉为“日出一斗金,夜出一斗银”。但由于无节制捕捞,21世纪初,石臼湖银鱼等珍贵品种逐步消失。

为唤回石臼湖昔日的丰饶,2017年4月,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和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当涂县在溧水召开石臼湖共治联管会。三区一县建立湖泊联管沟通机制,采用多种方式逐步控制减少石臼湖内围网面积,打击非法占有国有水域行为、保护石臼湖生态。

在之前的合作基础上,沿湖三区一县生态环境部门于2019年10月再次签署《石臼湖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三区一县生态环境部门一致决定,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加速构建石臼湖生态环境保护共商、共治、共享一体化发展格局。

石臼湖 图片来源:溧水发布

10年前,为了整治边界区域因归属地存在异议而一直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上海金山区和浙江平湖市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其他三方共同搭建环境保护工作平台,构建跨界联防治污机制,做到互通信息、相互监督,形成治污工作合力。

2019年3月,金山区和平湖市生态环境部门再次签订《“毗邻党建”引领生态环境区域联动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除了日常联合监督检查,协议将边界区域新建项目环评联审、联合处置环境应急事故、开展环境质量保障联防联控等内容均逐步纳入到两地常态化工作中。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平湖分局总工程师吴惠斌介绍,从联合执法到环评联审,携手合作有效破解邻避效应、化解矛盾纠纷,确保了金山、平湖交界区域社会稳定。

融入绿色: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关键在“高质量”,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在尊重差异、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基础上通力合作。

浙皖携手共护一江清水,近10年来上下游淘汰关停企业300多家,拒绝意向投资近500亿元。但这并不意味着上下游不要发展,而是要追求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

黄山市依托良好的生态底蕴,深入推进“生态+精致农业”“生态+新型工业”“生态+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淳安县以旅游业为主导,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以旅游为例,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黄山市累计接待游客1.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24亿元;2018年和2019年,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572.76亿元、659.45亿元。下游淳安县旅游经济同样喜人:2019年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231.93亿元,同比增长21.06%。

宁杭生态经济带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

杭州向北,南京向南,杭宁之间,城市山水相依、人文相亲、紧密相连。2019年3月30日,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论坛在南京举行。论坛上,南京、杭州、湖州、无锡、常州、镇江六市共同签署了《共建宁杭生态经济带行动倡议》,共同倡议坚持生态优先共建原则、明确绿色集约发展路径、健全共建共享合作机制、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认为,推动宁杭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建设和发展,需在先行示范、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共同作答,在彰显特色、做好“生态+经济”文章上共同作答,在深化合作、促进区域共建共享上共同作答。杭州市副市长胡伟表示,宁杭生态经济带最大特色是生态,最大优势也是生态,要打通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两山转换”通道。

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相通、山水相连。同守一片天、共饮一江水,推进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既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保障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

我们欣喜地看到,长三角在以全国3.7%的国土面积创造了20%以上经济总量的同时,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依然显著。2020年5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透露,2019年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6.4%,重污染天数下降58.0%,空气质量为近三年最好水平;在水环境方面,2019年三省一市国考断面水质较上一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长江流域安徽段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更是达到85%,为国家考核以来最好水平。

可以说,长三角正在沿着“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的方向笃定前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标签组:[时政]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 [环境

上一篇翰林世家“奔跑吧family”第四届邻里节9.30启幕

下一篇湖州奋力打造现代法治城市典范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