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被刑拘的第7天,我被这群声称“劫狱救哥哥”的孩子网暴了

首页 > 娱乐 > 正文
2021-08-18

发表自话题:全网处理吴亦凡参演短视频190万条

​​最近,在一列奥运的热搜排行榜里有两条不那么起眼的话题:

#中纪委称饭圈乱象非整治不可#

#取消诱导粉丝应援打榜的产品功能#

7月31日,吴亦凡被刑拘。

可在此之后,一些挑战法律底线和公序良俗的言论,在粉丝圈里频频出现:

凑钱集资,能救哥哥吗?

哥哥粉丝多,可以“营救”。

无论如何,相信吴亦凡。

他们一边鼓动粉丝集资,一边商讨着如何“劫法场”,却不知自己一只脚已经踩到了违法的边缘。

有不少网友给这群心智还不太成熟的孩子留言:“醒醒吧,你们的‘哥哥’是在犯法!”

没想到,却遭到了部分吴亦凡粉丝的围攻:“关你屁事!”

幸好,国家出手了。

就在昨天(8月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重磅发声:

“吴亦凡事件”暴露出的“饭圈”乱象,反映出不良粉丝文化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紧要时刻。

文章中提到,在最近开展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中,已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

鼓掌!

本来“饭圈”是一群因为喜爱同一偶像自发结成的网络社群,“饭”即“粉丝(Fans)”。

在过去,粉丝追星大多是个人行为。随着网络和资讯的日渐发达,现在的追星活动更有组织、有规划,甚至有职业化的趋势。

大批的年轻孩子,被“圈”里的人鼓动着,怂恿着,失去了理智。

01

大家还记得之前爆了热搜的“倒牛奶”事件吗?

今年5月,一则视频在网络热传。

视频中,某品牌的牛奶正被人们一个一个拆开,然后直接倒入沟渠。

不远处,还有一整面的“牛奶墙”等着要被倒掉。

触目惊心。

这一切的行为都源自于一档选秀节目的投票。

得票数越高,选手出道的机会就越大。

其中有一个投票方式是,购买某赞助商品牌的牛奶,拿到二维码,就可以扫码给自己喜欢的偶像投票。

谓之“奶票”。

这个二维码在哪儿呢?

不在瓶身上,而是印在牛奶瓶盖里。想要二维码,就必须打开瓶盖。

于是,粉丝们开始疯狂购买牛奶,全部打开,打开了又喝不完,就倒掉。

《南方周末》此前采访了一位参与了此次投票的粉丝,尽管还是一名学生,但她一次性就买了50箱牛奶。

“只要一下课就坐在家里的地板上拆箱、撕奶票、扫码投票。”

“一瓶接着一瓶,熟练程度宛如工厂贴牌女工。”

一些“资本雄厚”的粉丝团,不仅会组织粉丝囤奶,还专门雇人拆瓶盖,倒牛奶,攒奶票。

好奇看了一下,有一期最高票的选手一共拿到2800万票。

什么概念?一瓶奶市场价6元左右,要拆466万多瓶奶的瓶盖才够。

当然,最后节目停播,牛奶品牌方道歉。

但粉丝们却没有停下,依旧心心念念着偶像的票数。

追星这件事,如果在自己能力范围里,不触及法律,不危害他人,无可厚非。

但是,若追星追成“脑残粉”,不仅影响自己的生活,甚至还连累他人,就需要我们格外警惕了。

尤其是未成年人追星,格外需要重视。

之前,广东佛山的一个高中女孩,就因为追星上了热搜。

自从迷上某偶像后,她成绩直线下降。

为了买偶像的单曲,给偶像应援,她不惜半夜爬起来问妈妈要钱,并且放出“你不给我钱,我一辈子都恨你”这种狠话。

换了任何一个家长,听了孩子这样的话,都难免心寒。

02

一个姑娘跟我讲过她的追星经历。

她的童年很不快乐。父母感情疏离,也甚少管孩子。

当时电视上热播的那些偶像剧,她都会追得如痴如醉。每天还会躲被子里幻想自己是剧里被所有人疼爱的女主,美丽、聪慧,可能还有超能力。

因为喜欢剧里头的某个角色,进而喜欢某个特定的明星,并且幻想自己跟对方如何相爱。

这种幻想对她是有益的。

那个她所着迷的明星,就是她生命里的“重要他人”。

现实中得不到的各种美好、各种被认可、各种被陪伴,都在追星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这就是很多人追星的心理获益。

可这种“获益”一旦上了瘾,就可怕了。

尤其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后,特别容易出现“脑残”级的追星行为。

因为他们一方面具备了一定的行为能力和做决定的自由;另一方面,他们正处于一个“我想知道我是谁”“我要思考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么一个特殊且敏感的阶段。

父母需要格外关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尽到陪伴和引导的义务。

当父母就能给到孩子生理、心理上好的照料和抱持(holding)之爱,在家庭里就让孩子知道,自己就足够美好,是值得被爱的,那么这个孩子就不必通过过度着迷一个“完美”偶像的方式去感受美好。

03

追星狂人杨丽娟,为了追刘德华终身不婚。

杨丽娟的父母,为了帮助女儿追星,几乎倾家荡产。

30岁时,杨丽娟终于见到刘德华。

也是那一年,杨丽娟父亲跳海自杀。

若干年后媒体回访杨丽娟,发现这个女人只能靠着社会接济与帮助勉强存活着。

她日复一日过着充满救赎感的生活,孤独又微弱。

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会有很多的幻想。

我们需要去陪伴,容纳孩子的幻想,但我们不必去实践孩子的每个念想。

这是一个父母自己该厘清的界限:“我理解你追星,但我不鼓励你追星”。

譬如,父母完全可以告诉孩子,绝对不能贷款追星;可以通过个人理财、做家务、勤工俭学等方式亲手挣钱,然后为偶像花钱;父母是没有义务为孩子无条件提供追星资金的。

如果当初杨丽娟的父母懂得,把女儿的幻想就看做一个幻想,去接纳那个幻想,而不是去一直替代孩子去实践那个幻想,那么后来的悲剧也就不至于发生。

如果当初,杨丽娟的父母能够在尽到父母应尽的陪伴和引领责任后,不焦虑、不讨好,也不至于一味被女儿亲手牵着,走向彻底的失控。

04

理性地追星,偶像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

深圳的一名高中女生,小学5年级时开始喜欢易烊千玺。有一次,易烊千玺在某节目中说自己想要考北大。

女孩儿听了,默默记在心里。

即便后来易烊千玺去了中戏,但偶像的话一直还是有力量。

女孩儿说:千玺你的梦想,我帮你实现。

俄罗斯网球运动员卢布列夫,一直将西班牙网球王子纳达尔视为偶像。

训练时,卢布列夫苦练球技,欲向前辈靠拢;穿衣装备上,卢布列夫原版照搬偶像。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4月,蒙特卡洛公开赛,卢布列夫在偶像喜爱的红土场上,击败偶像,晋级决赛。

实际上,孩子们的“追星”,打从出生起就没停过。

学龄前,孩子们的崇拜对象就是父母,父母就是孩子眼中的巨星。他们仰望着父母的脸,觉得父母高大无比,并且无所不能。

到了学龄期,孩子们开始寻找父母以外的崇拜对象。

也许是他的老师,也许是某个亲戚,再也许是身边一个厉害的小伙伴,还可能是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总之,还没有固定到对特定一个人着迷,注意力也比较分散。

进入青春期,孩子对某个特定明星追捧的情况就非常常见了。

这也明确表现,孩子们不再把自己的目光局限在父母身上,而是开始开拓自己的内心版图,人格也开始走向进一步的独立。

所以,孩子适度追星可以理解,但如果过于狂热,父母需要警惕。

为人父母,重在引导。

对偶像最好的支持,不是花钱投票,不是死守机场,而是和偶像一样,为了梦想,努力去拼搏。

就像一位粉丝所说:

我借着你的光,看见了更美好的世界;也借着喜欢你,变成更好的自己。

- END -​​​​

标签组:[育儿] [吴亦凡] [偶像] [牛奶] [杨丽娟

上一篇网传吴亦凡侵害不满14岁少女,团队录视频,被警方技术还原

下一篇人民日报罕见痛批!吴亦凡丑闻快本难辞其咎,彻底整治势在必行?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