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印度首枚奥运田径金牌得主回国 东京奥运会
1972年,前国际奥组委主席布伦戴奇问印度奥组委,你们5.5亿人,到底啥时候拿块田径奖牌啊?
时隔50年后,印度人终于交上了答卷。
2021年8月7日晚,印度运动员乔普拉在男子标枪比赛中夺金!
这是印度在本届奥运会闭幕(8月8日)前一天,收获的首枚金牌!
也是100多年来,印度历史上第一枚奥运会田径类金牌!
那么,印度,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金砖国家,为啥金牌少得可怜呢?
01.
要说印度和奥运会结缘,可比中国人早多了。
1894年,顾拜旦召开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后,就向中国发出了邀请函,可是那时候清政府忙着和日本人打仗,总理事务衙门正焦头烂额,也就没有回复,而是直接把邀请函扔进了垃圾桶。
1900年奥运会就不用说了,慈禧正忙着对八国"宣战",印度兵作为英军的狗腿,也参加了北京城里的烧杀抢掠。
与此同时,另一拨印度人,踏上了西去的道路,第一次参加了巴黎的奥运会。
这次奥运会,印度人只有一名名叫诺曼·普里查德的运动员参加,人数少得和当年中国的刘长春有的一拼。
但是他比刘长春幸运,第一次参加就参与了5项竞赛,其中200米栏和200米跑都拿到了银牌,也成为第一个赢得奥运会奖牌的亚洲国家(虽然那时候印度还没有独立)。
这个成绩相当了不起,要知道,日本作为列强之一,也是在12年后的1912年才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而日本拿到奖牌已经20年后了。
可以说,印度人这个奥运开局相当漂亮,可是那时候印度毕竟还没有独立,只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名叫英属印度,英国当局对印度的奥运申请一直不支持,所以印度人开局后,就是20年的空白,印度人足足等了20年,才获得了第二次参加奥运会的机会。
从1920年开始,不管人多人少,印度都能参加奥运会,当时印度的独立运动正如火如荼,印度人想用奥运来证明,印度也有战胜宗主国英国的能力。
▲1936年的印度曲棍球队
只是虽然态度积极,但印度的成绩一直不好,连拿奖牌都困难,更不要说战胜自己的宗主国英国了。
一直到1948年奥运会,印度终于等来了机会。
1948年这一届奥运会非常特殊,是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来第一次恢复奥运会,之前的1940年日本东京奥运会和1944年英国伦敦奥运会都因为二战流产了。
而此时,印度刚刚在1年前独立,以一个独立国家的身份和前宗主国站在平等的舞台上竞技,对印度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过,印度刚刚独立,还和巴基斯坦刚刚打了一场战争,根本无暇准备体育项目,唯一有可能争夺奖牌的项目,只有曲棍球。
曲棍球项目可是印度体育逆天的存在,因为曲棍球发源于英国,十九世纪就传入了英属印度,这项运动老少咸宜,在印度逐渐发展起来,甚至成为印度的国球,可想而知印度人对其的喜爱程度和实力水平。
所以早在1928年印度就拿到了奥运会曲棍球冠军,随后又在1932和1936年奥运会上三连冠,实力可以说是无可匹敌。
印度击败英国唯一的希望,就落在了曲棍球身上。
全国瞩目之下,印度的曲棍球运动员瞬间成了全村的希望,而他们也的确不负众望,直接杀入了决赛。
巧了,决赛是对前宗主国英国!
可能是有民族情绪的buff加成,印度曲棍球队猛打猛冲,竟然以四比零的比分战胜了英国!
消息传来,印度举国欢腾!
虽然那场奥运会印度人只拿了一块金牌,但在印度人眼中,这是一枚含金量爆表的金牌,仿佛拿了金牌就全面超越了前宗主国一样,令人振奋。
直到现在,印度人仍然怀念那场奥运会。
受到鼓舞的印度人再接再厉,又在1952年和1956年奥运会上获得了曲棍球冠军,从1928年算起,印度人已经六连冠了。
但是很快,印度人遇到了自己一生的劲敌:巴基斯坦曲棍球队。
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俩孪生国家,不论是风俗、语言还是爱好都是相通的,巴基斯坦的曲棍球也相当有实力,最终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战胜了印度,取得了冠军。
随后印度曲棍球队和巴基斯坦曲棍球队就玩起了跷跷板,印度人赢了1964年,巴基斯坦就赢了1968年,印度人赢了1980年,巴基斯坦就赢1984年。
1984年之后,两家再也没赢过曲棍球冠军。
在世人都惊叹于印度曲棍球的时候,却往往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印度你这是一招鲜吃遍天吗?
你就算曲棍球厉害,也不能只靠曲棍球活着吧?你的其他项目呢?
对不起,其他项目还真不行,从1980年开始,印度连续六届奥运会都没有夺取任何金牌,银牌铜牌也是一个手都能数的过来,印度几乎都丧失了夺金的信心。
这种沮丧一直持续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印度运动员宾德拉才为印度夺取一枚男子10米气步枪金牌,这枚金牌对印度来说同样意义非凡,这是印度第一次在曲棍球项目之外获取的金牌。
宾德拉成了印度人的英雄,回国后观众甚至把他扛在肩上,而印度体育部长也夸耀说,宾德拉开启了印度体育的新篇章。
不过这个flag很快就倒了,在伦敦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上,印度又走上了下坡路,连续两届奥运会,没再取得金牌。一直到今年8月7日,印度选手乔普拉才再得一枚标枪金牌。
只是乔普拉只能算半个印度选手,他的教练是德国人乌威-霍恩,而且一直都是在土耳其训练,除了他的国籍是印度之外,其他方面跟印度没什么关系。
而且乔普拉这一枚金牌也相当侥幸,他在2018年亚运会夺冠后,因手肘伤病陷入漫长的低潮期,本来以为会因为伤病错过东京奥运会,没想到疫情导致东京奥运会延期,白得了一年休整期的乔普拉,才能在东京奥运会上一举夺魁。
02.
乔普拉这一枚金牌,让印度举国欢腾,也确实值得欢腾,因为印度等这块金牌已经等的太久了。
从东京奥运会开始,整个印度都在畅想金牌的到来,无论是田径、摔跤、还是曲棍球,他们全部在决赛中失利。由于没有金牌,就连欧美媒体也打上门来耻笑印度。
▲
虽然乔普拉得了金牌,但并不能改变印度被全世界嘲笑的现实。
记得很早之前,西方媒体嘲讽中国拿金牌,说中国靠从14亿人口中掐尖才能拿到金牌,听起来好像只要人口多,就能拿金牌一样。
但按这个逻辑,印度人岂不是也能成为和中国一样的金牌大国?
其实,印度在奥运会上的表现不佳,有着更深层次原因。
最近有个段子:
翻开金牌榜,你就会发现排在前头的还是八国联军(澳大利亚代替了奥匈帝国),唯一的变数就是中国。
这虽然是个段子,却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个国家的金牌总数,和其综合国力息息相关。
要知道,现代竞技体育,就是个烧钱的行业,就像中国说的穷文富武一样,想练出武艺来,家里有钱是必要条件。就算相当便宜的乒乓球运动员,从训练费、教练费、场地费等等,没有10万元是下不来的。
而帆船、射击运动就更烧钱了,一艘帆船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天价,而射击的枪虽然不算贵,但子弹钱却是个无底洞,没有一定经济基础,真的烧不起。
这就决定了这些训练经费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从体校发掘有天赋的孩子,再到市、省级挑选,最后到全国亿里挑一,每年这数以万计的运动员,光开销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如果没有国家财政的扶持,根本无法持续发展下去。
而印度虽然GDP排到了世界第六,但却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而且印度还有巨大的军费压力,每年花费大量资金用来进口武器,用于体育投资的钱就更少了。
2019年,印度体育拨款仅有1000万美元,还不够印度进口一架阵风战斗机的十分之一。这么一点钱撒到几十个体育项目中,再加上体育官僚的层层克扣,真正用到运动员身上的钱也基本等于零了。
所以我们会发现印度一个惊人的现实,印度有在世界上都排的上号的学府:印度理工孟买校区、印度理工德里校区、贝拿勒斯大学等等,但这些学校里面竟然连一个塑胶跑道都没有。
德里大学和印度理工金奈校区虽然有跑道,但却是私人捐献的。
▲印度大学的土跑道
别说体育设施了,就连运动员吃饭也成问题,很多运动员都是吃素食长大,吃素的原因一方面是印度教,另一方面是买不起。
可是吃素食的运动员,又怎么能PK吃肉蛋奶长大的运动员呢?
没钱,就没法搞普遍选拔,也没条件训练,没有强悍的身体素质,印度在体育上表现拉胯就不奇怪了。
除了经济原因,印度的种姓制度也是夺金的障碍之一。
在印度,皮肤颜色可是辨别种姓的特征之一,高种姓的人唾弃体力劳动,因为体力劳动会让自己变黑,高种姓从事职业往往选择办公室里吹空调,才不会去流汗搞体育,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悖论:
高种姓不愿参与这种“低等人”的活动,而低种姓想搞体育来改变命运却没人资助,很多有天赋的孩子就像贝多芬出生在了无乐器的国家,只能早日工作挣钱,而不是去练什么体育。
▲婆罗门和底层人民肤色差异巨大
有人说印度人不是也能拿一两块金牌嘛,说明还是有投入的。
对不起,那其实不是国家培养出来的,而是自费训练砸出来的。比如2008年的射击金牌运动员宾德拉就是个富二代,他爸爸是印度最大的射击器材供应商,从小就把他送去德国学射击,而且还在家里建了个射击场和游泳池,这才帮助宾德拉拿了冠军。
而且,射击同样不用流汗,是少数婆罗门不觉得丢人的体面运动。
可是,宾德拉这样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又有几个呢?
除了经济原因,印度的文化传统也让印度和奥运会格格不入。
奥运会追求的是什么?更高,更快,更强。
印度人追求的是什么?安逸、凑合、躺平。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有一句自我安慰的台词“All is well”,就把印度这种乐天知命、绝少改变、不求僭越的满足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就连印度的独立,也是这种大彻大悟、与世无争、打左脸给右脸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换来的。
占人口多数的印度教,以及千年未绝的种姓制度,促使印度人养成了这种性格,也帮助印度稳定了统治。
可是,这种文化造就了信奉神佛而不知有国家的亿万人民、笃信轮回改变人生而不愿奋斗改变命运的底层民众,直接导致奥运会上得几块金牌对他们而言毫无意义。
否则如果换成笃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中国人到印度,恐怕早就造反了。
这种情况,印度不是没人看得出来,比如莫迪,就很清楚奥运金牌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甚至喊出了到2020年跻身金牌榜前十的口号。
但是这个口号,就像印度的所有口号一样,只能沦为口头上的泡沫。
中国当年虽然也不富裕,GDP还不如印度,但是中国有夺金的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的好处,就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有限的资源,全部堆到少数有天赋的运动员身上,而这些运动员也的确不负众望,在世界赛场上为中国带来了荣誉。
这些荣誉对那个贫弱年代的中国人来说,激励作用是巨大的。
比如女排夺冠后,短短一个月内收到了3万封信,还有对越前线战士寄来的带弹孔的钢盔、湖北渔民在严寒中打捞的武昌鱼、广西工人制作的铁榔头......
北大学生点燃扫帚当火把绕未名湖游行,口号也从“女排万岁”变成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女排获得冠军向世界证明,也向中国人自己证明:虽然一无所有,但我们通过努力,一样能站上世界之巅!
但是印度呢?他们不是不想搞举国体制,而是搞不起来。
在体育方面搞的举国体制是啥样的?简单来说就是奔着夺金去。各地体委是夺金的牵头部门,到各个学校选拔有天赋的苗子,体校培养后掐尖送省队,然后再掐一次尖送国家队。
在这种模式下,练体育成了某些极具天赋的穷孩子改变命运的一条通道,比如朱婷、全红禅。如果印度也像中国这样,穷孩子只要在某个项目有天赋,国家就包吃包住给工资,还有机会出国比赛拿冠军,广大贫困家庭绝对会挤破头的。
可是,这种选拔和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起来的,而是需要制定长期规划,甚至需要从娃娃抓起,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可是印度呢?有这种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做事的能力吗?有足够的资金吗?
从阿琼坦克,到光辉战机,再到航母,以及各种工业化项目,印度人做过无数份PPT,做得非常漂亮,但就是无法踏踏实实地落地执行。
结果就是飞机年年摔,坦克蹦蹦跳跳,航母一拖就是十年。
国之重器都能这样儿戏,你怎么能指望它制定一个五年甚至十年的体育规划,并脚踏实地去执行呢?
所以,印度在国际体育赛事成绩太差并非是一种偶然,它其实就是印度真正底色的表现。
03.
说实话,奥运会对印度来说,实在不友好。
田径、拳击等流汗的项目印度人不愿意练。
射箭射击之类的没钱没技术。
帆船科技含量太高,自己锯个树立个帆布实在练不出来。
在树上、电线杆上练体操又容易被乱糟糟的电线挂住。
恒河里游泳水太浑游不好,游得好的又没法喘气。
而印度自己的强项,比如多人摩托车、舞蛇,奥委会又不愿意往奥运会里放。
结果就是现在这样,一无物质基础,二无内在动力,三无夺金体制,把印度的奥林匹克搞成了国际级丢人现眼现场。
看看印度,我们只能庆幸我们有老祖宗传下来的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如果像印度人那样躺平,只管“all is well”,不去面对大浪淘沙的残酷竞争,怎么去摸索一条前无古人的强国路?怎么去一点一点攻克盾构机、发动机等金字塔顶尖的技术?怎么变成发达国家粉碎机?这不就像一个个需要举国体制去夺取的奥运金牌吗?
相比突破欧美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来说,堆资源堆出一个奥运会金牌已经算是相当简单的路了。
印度连这条简单的路也走不通,那么印度的大国梦,就注定是一个空想罢了。
标签组:[中国金牌] [奥运会项目] [里约奥运会金牌榜] [2008年北京奥运会] [曲棍球] [宾德拉] [乔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