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中国医生台词
8月29日到8月31日我在南通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大会,并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第五平行论坛舆论生态分论坛中尖峰对话环节。该环节的题目是《医患纠纷和医患报道》,因为环节时间有限,所以我准备的话并没有说完,准备分享的观念也未能表达。故,在此再次同大家分享。
直到上台之时,我才发现有嘉宾老师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我,却并未做任何准备。
但是,这一点并不重要。因为作为一名急诊医生我最常接触到的便是医患之间的矛盾,作为一名自媒体人,我最常思考的问题便是医患关系。
所以,表达这些在我的脑海中常常思考的问题,并不是什么问题。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问题的话,那便是没有足够的时间。
我并不是孤身一人来到南通的,而是带了我的女儿一起前往。为什么要带着孩子?这是因为在我参会的这三天时间里,又恰逢暑假,如果我不带着的话,家中并没有人能够照顾她。
说起来,长途跋涉带着一位尚未懂事的稚子,有着诸多不便。但是,这短短的三天时间却又是我最幸福的时光之一。
因为平日里我难得有如此之多的空闲之间陪伴在她的左右,因为我再也不用为她的问题而烦恼自责:“爸爸,你怎么又要去上班了?”。
可以这么说:作为一名一线的急诊医生,我陪伴病人的时间要多于陪伴孩子的时间。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独自在城市里打拼的中年男人:这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压力。
好吧,让我们言归正常。
今天的题目是《医患纠纷和医患报道》,其实这个题目本身就是一个让人纠结抑郁的问题。
医患原本就应该是一家人,是共同面对病魔的战友。然而,如今我们却不得不要去谈论这个问题,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朗朗乾坤之下,带着一丝不甘、一丝不愿、一丝心痛。
首先,关于医患关系?
我们不能简单的将医患关系简单的理解为单纯的医务人员同患者之间的关系,它还是医务人员同患者家属的关系,医务人员同患者整个家庭的关系,是医务人员同整个社会的关系,它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关系。
其次,关于医德?
关于医德的定义有很多,但大多大同小异,比如在医学伦理学上就有着明确的定义。
在这里,我并不想去复述或解释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可以在书本上查阅到。
我要说的医德,是我个人的观念,是我个人对行医生涯的理解。
一切冠冕堂皇的话都是瞎扯淡,一切上纲上线的理论都是没有人情味的。
我不是说医德不重要,更加不是说可以不要医德。
恰恰相反,医德同医术一样重要,是贯穿医务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是约束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的一种情感力量。
我所认为的医德应该是这样的:最基本的是医务人员通过使用自己的医疗技术来解决病人的痛苦,否则对于医德无从谈起。其次,医务人员要有一颗不作恶的心,要有一颗仁心,要在原则之下、在规范之内,千方百计的为病人服务。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爱心泛滥绝不是医德,毫无原则更加有可能给自己和病人带来更多的麻烦。医德不是对病人所有要求不分对错的满足,更加不是卑躬屈膝的服务。
作为一名一线医务人员,当你面对一位颤颤巍巍的老人,从手中拿出用手帕包裹着的费用,有五块的、有十块的,你能不能想到:这不就是我的爷爷奶奶吗?这不就是我的父母吗?
当你在深夜接诊了一位皮肤黝黑的中年农民工,他光着上半身,双手布满了伤痕,用着含糊的语言同你交流之时,你能否想到这不正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吗?
我并没有歧视老年人的意思,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是这样用手帕紧紧的包裹着可怜的救命钱。我更加没有歧视农民工的意思,我的父辈正是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民工,甚至直到今日我还会偶尔扮演农民工的角色。
我想说的只是:关于医德,最重要的其实有两点:一是过硬的医疗技术;二是心怀仁心,不作恶。
以上便是我个人对医患关系和医德的理解,可能有一些不足或错误的地方,但是,这却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所谓正能量并不是简单的说几句冠冕堂皇之言,也不是说几个好听的故事那么简单。
我们看见的往往同我们期望的有着天壤之别,虽然我们希望医患一家亲,看见患者同医务人员亲密无间一同战斗,但是谁又能做到呢?谁又能够不时刻保持着一颗提防之心呢?
目前的医患关系只是紧张那么简单吗?
我看并不是这样,我不否认局部存在和谐医患关系的现象;同时,我也不能否认医患关系整体存在问题的事实。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我们不愿意看见的局面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多次在文章中提到过。
今天,不妨旧饭重炒,再次同大家探讨一下:导致目前医患关系紧张,乃至冲突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前几点:
分级诊疗工作有待进一步优化落实。
不可否认优质医疗资源被集中在中心城市的大医院里,基层社区医疗单位的软件和硬件条件都有待提升。
每一个人在患病后都渴望能够得到最优质的医疗资源,都希望能够最快速度的康复。于是,大量的病人无论轻重急缓全部拥挤在大医院里。
这样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患者本身因为各种排队而得不到良好的就医体验,再加之患病之时焦急复杂的心情,很容易会出现不良的情绪。而对医务人员来说,因为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不仅难以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而且身体状况也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状态。
我曾多次陪伴家人在省城三甲医院诊治,对于病人和家属的心情万般理解。我作为一名三甲医院的急诊医生,每天不仅要面对大量的危重病人,有时候还会面临大量原本不需要看急诊的假急诊病人。
比如,在流感肆虐的时候,我曾从上午八点钟到下午六点钟连续接诊130名患者的经历。期间没有吃饭,没有喝水,没有上厕所,一抬头便已经天黑。
更可怕的是这几乎已经成为工作常态,如此情况下,你还能指望医务人员对你笑脸相迎虚寒温暖吗?如此情况下,你还想能够得到细致的照顾吗?除非你已经生命体征不平稳躺着进入了抢救室。
在这样的就医和工作环境下,又怎么能够不会产生纠纷矛盾呢?
大部分人严重缺乏基础的医疗常识。
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不一定有常识。
现实生活中大量的人严重缺乏基础医学常识,我们分不清消炎药同抗生素的区别,一直以为阑尾炎是男左女右,面对心跳呼吸骤停只会掐人中,分不清120/110/119的区别。
面对这样的病人群体,即使医务人员有一万个不愿意,也避免不了纠纷的产生。我所举出的例子,其实都是发生在我自己或我身边的真实情况,甚至我已经多次在我的文章中提及过。
比如:一位男子带着自己16岁的孩子前来看病,孩子的症状是头痛6小时。查体、问诊之后,我基本判定导致患者头痛的原因就是偏头痛。家长却坚持要用抗生素来治疗,理由是不消炎怎么治病?
其实,他所谓的消炎暗指的便是抗生素。劝说无效,沟通无果。他便扬言要置我于死地。
还有一个故事发生在前不久,有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因为急性肾盂肾炎前来看病。对于急性肾盂肾炎患者来说,反复发热完全是正常的情况。
巧合的是,这位女性患者在输液半个小时之后突然出现全身寒颤。仔细查看后,判定只是发高热之前的正常畏寒寒颤。为了安全期间,我将患者安排进了急诊留观室。
患者的妹妹却开始不依不饶起来,她坚持认为这是我们用错了药水或药物的副作用所导致的。沟通无果后,我建议封存病历和药物,请上级医生和领导前来协调解决。
但是,家属却反复叫嚷医生不负责任,医院无良无德。
事实上,不到半个小时之后,患者四肢颤抖的症状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39℃的高热。
他们的要求很简单:退钱!
但是,患者出现畏寒寒战的现象是疾病发展的结果,同药物没有任何关系。再者,在没有明确责任判定之前,又怎么能够凭借一面之词就赔钱呢?
难道就是因为会吵会闹事吗?
患者的丈夫,同样是一名纹身哥。他竟然故意怒目相瞪,欲上前殴打与我。
不过幸亏我跑得快,并且第一时间报了警。
虽然最后此事不了了之,但是我至今难以忘记那晚的恐慌。
还有一个故事,值得一提。患者是一位女大学生,因为咳嗽发热四天来到医院。问诊、查体之后,高度怀疑是肺部感染。
患者拒绝了胸部摄片的建议,并且提出要求:“拍片子是有辐射的,如果没有问题我不是白白受罪了吗,你负责吗?”。无奈之下,我只好建议:“先治疗一段时间,如果效果不明显或者症状加重的话在进一步检查确诊”。
患者又疑虑:“既然不能确诊,你怎么敢用药,太不负责了吧?”,反反复复沟通后终于拍了片子,果然是右肺中叶的大面积肺炎,于是安排输液治疗。
输液方才一半,高热不退的女大学生再一次找到了我:“用药没有效果,你们用错了药!”。面对药物起效有过程的说法,她再一次的发难:“既然起效这么忙,为什么不给我用好药?”。面对没有神药的解释,她再次说:“既然你们技术不行,为什么还敢给病人用药,耽误了病情谁负责?”。面对包括疾病在内的任何事物都要在曲折中前进的解释,她再次搬出自己神一般的逻辑:自己症状没有缓解就是医生医术差不讲医德。
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果你想听,我可以说一百件不重复的真实案列。
在大部分人严重缺乏医疗常识,没有正确逻辑思维的前提下,医患纠纷能够减少吗?
确实有一部分医务人员缺乏责任心。
我从不否认在医疗队伍中存在害群之马,更加不会否认存在违法乱纪的现象。
几年前,我接诊了一位从外地转诊过来的老年男性患者。患者因为反复上腹痛8小时在当地医院诊治,考虑上消化系统疾病,便在当地医院做了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
于是,这位医生就给开了可以满足20日用量的药物。药物种类多大七种之多,还美其名曰抗幽门螺杆菌。
患者服用后不仅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上腹痛的症状持续不缓解。于是,患者又来到了另外一家医院治疗。
这一次医生进行了仔细的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墨菲氏征阳性,于是超声检查诊断急性胆囊炎。
输液三小时后,患者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出现四肢冰冷和心悸的症状。于是,又驱车两个小时转诊到我所在的医院。
面对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史,上腹痛不缓解的患者,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心电图。最后这位患者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胆囊炎。
虽然不能排除疾病发展的可能,但是有一点却是明确的。第一家医院在做胃镜前没有做心电图检查,并且完全没有必要为患者开具如此之多的药物,其中还有两种毫无必要的中成药。
如果不是第二家医院及时将患者转诊过来,后果可想而知。
当然,生活中存在大量不典型症状的心肌梗死患者,因为医务人员对此认识不足的问题,因为患者自身不配合的原因,因为病情本身发展的问题,很多病人都会得不到及时的诊治。
即使是我,也有将早期阑尾炎当做胃炎的时候,也有将急性心肌梗死漏诊的情况。但是,面对这样的病人,你有必要要开这么多乱七八槽且明显超过疗程的口服药吗?
又比如在所有医院里都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的情况:压床。
有诊断明确的患者被滞留在急诊室之中,不能够及时被收住院。而原因却很简单:病房值班的医生,尤其是在假节日和夜班之时,是不情愿收病人的。能偷懒最好偷懒,能不干活最好不干活。明明病房有床,却不愿意将病人收入院。自己倒是轻松了,却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花费。
他们看见的只是病人的痛苦,却没有想过总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病人,总有一天,自己的家人也会被无端滞留在急诊。
这样的情况虽然整体来说是少见现象,但我们却不能否认它的存在。我们不必忌讳说出事实,更加不必掩盖真相。
如果每一个医务人员都是如此,你能够想象可怕的后果吗?
那些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无良媒体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一种现象让我感到不耻,也让我感到深深的不安。
自古以来,中国人即使要蘸人血的时候也从来都是偷偷摸摸的躲在人后。只有寄希望于无人之时或混乱之际用馒头蘸上一些。
可是,如今我们却变得极其不要脸起来。我们不再懦弱的躲在人后,而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高唱着歌曲,大摇大摆的去蘸人血馒头。
曾几何时,人血馒头变得好吃起来,容易吃起来,尤其是涉及医疗的人血馒头。缝肛门事件,偷肾门,八毛门,四毛门,纱布门………
凡此种种,无意不透露着不良媒体的嗜血本性。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要狗才是新闻!
他们要的是博眼球,要的是流量,他们忘记的是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有些媒体是因为对医疗行业缺乏了解而报道了观念片面的报道,有的媒体是因为在报道之前便预设里立场,乃至于要故意陷害医务人员和构陷医疗行业。
这么有意或无意做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钱吗?
最可怕的并不是着一小撮无良媒体不负责任的恶劣意图,而是因为深信这些报道而对医疗行业产生看法的群众。
举个几个我亲身经历过的例子:
有一位小学老师因为尿路感染而来到急诊,诊断明确后我建议她使用一段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但是,这位老师却态度坚决的拒绝了我:“报纸上说抗生素不能轻易使用!”。
她的观念让我很赞同,但是报纸上说的是不要轻易使用,也没有什么时候都不用呀。
但是,紧接着她的话让我震惊伴无语了,她说:“报纸上说医生开药都是为了拿提成!”。我真想问问她,十块钱一盒的左氧氟沙星,我要拿多少提成?
有一次我接诊了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他因为胸痛四小时来到医院。心电图高度提示急性广发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生命随时有变化的可能。面对我的建议,患者却开心的笑了:“电视上都说,医生就喜欢吓唬人。我胸痛就是心肌梗死了?那头痛就是脑出血了?”。最后心肌酶谱结果也出来了,急性心肌梗死确诊无疑。患者又拒绝了PCI的建议。他的理由是:“养生节目说了,放了心脏支架后,死的会更早!”。
兜售假药,虚假夸张宣传保健品功效,为骗子金主背书,为莆田系呐喊,吃医疗的人血馒头,这些年来,某些媒体们做的还不够多吗?
社会矛盾被转换成医患矛盾。
来自社会的矛盾有很多,却最终在医院里集中爆发,进而成为诱发医患矛盾的导火索。
在这其中,主要突出的问题就是穷病和孤独的病。
我们还是通过举例来说明。本地曾有一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富豪大哥,在享受了人生之后最终被确诊为艾滋病。散尽家产、妻离子散,最后只能常常流落街头。
某一次,他晕倒在马路边,好心人报警,然后被送进了医院。初见他时,他便已经进入了艾滋病终末期:瘦骨嶙峋、大小便失禁、言语不清、不能自主进食、多脏衰。
面对这样一位病情危重,既没有钱,也没有家属,甚至没有明确身份信息的病人该怎么办?病或许已经治疗的希望了,但命必须还要救。
在患者住院的将近20天之内,虽然经过医院和警方的大量努力,依旧没有一个家属或朋友前来探望。医务人员轮流照顾,为其擦洗身体、清理大小便、喂食等等。
但,最终他还是不可避免的去世了。医务人员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但现实之中却根本做不到专心致志的看病。正是因为在工作之中夹杂了大量的社会矛盾,正是因为要面临一切原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这个病人去世后,家属们却突然出现了,甚至提出了要求赔偿的建议。因为他们的理由是:“住院将近20天,不仅没有治好病,反而被治死了!”。
在急诊,我经常遇见一位老人:白发苍苍,听力极差。这位老人年龄已经超过八十岁,但依旧能够自己行走。
她会隔三差五的因为头晕头昏前来急诊看病,虽然听力极差又不认识字,但她总是一个人前来看病。每一次都是医务人员全程服务,帮助挂号、看病、检查、开药、输液等等。
为病人服务是医务人员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在急诊有着大量的病人等到处理,其中包括许多危急重症的患者。
原本医务人员可以将宝贵的时间用来处理其它事情,现在却用来做保姆、做子女了。老人确实需要帮忙,但这些工作原本应该由其家属来完成。我曾多次问老人为什么自己一个人来看病,她每一次都告诉我:“别人都在上班,不想麻烦他们”。
、
不久之前,我还接诊过一个病人:因为胸闷一小时来到急诊。当时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有变化的可能。我要求这位68岁的男性患者通知家里人,他却告诉我:“家里人快死光了,有什么事情我自己做主”。
我不知道他说的是否属实,但我却知道有时候有些事情他自己根本做不了主。事实上,他根本没有打算为自己的病情做主或负责。因为他不仅不肯签字,也不肯拿出自己的医保卡挂号缴费,更加既坚持不住院,又不愿意自己承担风险。
生活中这样的病人有很多,因为他们根本不信任医生的话,总是认为医生是在夸张病情,是在吓唬自己。
最终,我通过警方的帮助,联系上了患者的家属。事情的真相是:患者的妻子和儿子已经死亡,只剩下一个孙女,而孙女也同改嫁的儿媳妇一起在城市的另一边生活。但,无论如何,他还是有直系亲属的:一个成年的孙女,一个侄儿、一位亲兄弟。亲人相见后,患者终于说出自己的心结:“我原本不想麻烦你们的!”。
我并非想指责这些病人,因为在他们的背后可能有着不为人知却有人世苍凉的故事。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种将社会矛盾和或家庭矛盾转移成医患矛盾的现象,难道不应该被重视吗?难道不是诱发医患纠纷的因素吗?
如果说看病不用钱,或者只需要极少数一部分钱,我想医患关系会立刻缓解。
很多人的经济能力不足以抵御一场重大疾病带来的风险,甚至哪些所谓的中产阶级也是如此。
但是,看病贵这个问题要相对的来衡量,并不能绝对化。
如果同国外某些国家相比,我国看病的费用其实并不贵。但如果要是同我们的收入相比,有些时候对某些人群来说,还是算昂贵的。
这并不是由医生决定的,而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混合产物。
比如,一个人一辈子,最终却要将积蓄消费在医院之内,父母养老怎么办?孩子上学怎么办?家庭开销怎么办?
比如,我的很多亲戚朋友,在外地打工,可能每个月收入只有几千块钱,剔除了生活的必需开销之后,也并不会有多少结余。
如果每个月只结余2000块钱,看一次病却要花费成千上万,病人的心情又怎么可能会高兴的起来?
甚至即使是疾病康复了,病人也依旧是愁眉苦脸,因为还有现实的生活需要面对。
这等等的社会现实,逼迫患者不得不像做买卖一样讨价还价的对待医生。
这种将看病当作买卖来干的行业,也逼迫医务人员不得不像商人一般盘算着利益得失。
没有一个医务人员不想抛出这些社会因素,全心全意只看病,但却没有任何一个医务人员能够脱离现实,能够做到心无旁骛,因为许许多多的社会矛盾都被转移成了医患矛盾。
如果有可能,在某一天,我希望只能能够专心致志的看病,抛去其它一切烦恼。
傲慢与偏见
这几天,我听见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思考了一些反对的意见。
但,越是清醒,却越是烦恼着。
因为这些观念并非来自某一个人或某一小部分人,而是很多人都有着这样观念。
这让我再次强烈的感受到,当下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同改良我们的身体相比,改良我们的思想更加重要。即使拥有健硕的身体,也只能充当毫无意义示众的材料或随时等待蘸些人血的卑微者而已。
有一种现象,我们不得不正视:很多人在还没有进入医院,还没有见到医务人员的时候,便已经将自己置于医务人员的对立面了。他们不仅时刻提防着医务人员,甚至将医务人员当做敌人。
事实上,最希望你早日康复的正是你说敌对的医务人员。
事实上,这是医务人员为整个社会背了黑锅。
事实上,你说心怀芥蒂的医务人员被那一小撮违法乱纪份子背了黑锅。
进入医院后,有些患者会抱怨医生护士太冷漠,对自己不够关心。
追其根源,这种心态其实是对不良就医体验和人性自私的下意识反应。
比如,我常常被迫不到五分钟便要完成对一个病人的诊治。在这五分钟里,我需要查体、问诊、写病历、开出医嘱。除了简单明了的询问重点之外,我还能做什么?难道我还要拉着你的手问:吃早饭了吗?睡好觉了吗?不要太辛苦了吗?
每日大量的病人和超负荷的工作,让医务人员不得不冷漠,因为没有时间同你矫情。
其实,这是一种双输的局面,是一个短时间内难以改善的问题。
病人就诊时会因为不良的就医体验而心生怨气:我拍排队几个小时,几分钟就把我打发了?整个过程医生都没有抬头看过我?问了几句话,就开好了化验单?医生为什么不多问问我,为什么不关心关心我?
医务人员同样成为了无辜的替罪羊:你只看见了我几分钟就打发了你,却不知道你身后还有许多等待就诊的病人,却不知道我已经连续超负荷工作。你认为我只是问了几句便开了化验单,却不知道每天都有着大量和你症状一样的病人,甚至你还未开口我心中便略知一二了。你埋怨医生为什么不关心自己,不是医生不关系你,而是没有时间去关心你,而是你的病情还没有严重到被过份关心的程度。
可能你会因为嗓子痛伴发热来到医院,我也并不会去关心你,因为我知道你只是急性扁桃体炎,因为我知道你是安全的。
可能你只是感觉到咽喉不适,当我不仅要关心你,甚至要强行阻止你离开了,因为我知道你可能会出现喉头水肿,因为我知道你是不安全的。
在我每一句话的后面,都有着大量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年轻女子,醉酒后来到医院,并没有明显的呕吐呕血,也没有腹痛不适,只是有些恶心,有些兴奋罢了。
将患者放进了留观室,进行着补液护胃等对症处理,如果没有呕血黑便或呕吐物窒息的话,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家属却非常不放心,不仅三番五次的询问,而且坚持不让护士离开。理由是:病人这么痛苦,你必须要时刻盯着。
解释无效,沟通无果。他们要的就是护士时刻盯着自己,医生保证不会出问题。至于医生护士还有其它工作要做,还有其它病人需要诊治抢救,他们是不管的。
这个要求被拒绝后,家属便开始大吵大闹:“你们太不负责了,太无德了,除了问题能负责吗?”。
对不起,此刻我就是无德了。
因为我不仅要为你的服务,还有为其它病人的服务。因为我不能为了没有大碍的你,而耽误了其它危重病人的诊治工作。
对不起,如果是这种情况,我承认我冷漠了。
因为我没有必要去关心你,因为我要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工作中去。
曾经我同大家分享过一个故事: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性患者因为突发上腹痛一小时在深夜来到医院。患者曾经有过糜烂性胃炎,所以他坚持认为自己只是胃炎再一次发作。患者自己能够这么认为,医生能够也这么简单的认为吗?
仔细问询了患者的症状,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引起了我的重视,患者说:“痛的厉害的时候差点晕了过去!”。
原来患者在来医院之前出现过一过性黑懵的症状!
考虑到患者为中老年男性,有着吸烟和高血压病史,所以应该先完善心电图检查以初步排除不典型症状的心肌梗死可能。
但是,患者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看胃病还用作心电图,没有那么麻烦,挂水就好了。”
此刻,面对这样的病人我必须要关心起来。
在我反复的劝说下,他终于答应在输液之前先做一份心电图检查。
正是因为这份心电图检查挽救了患者和我自己的什么,因为在腹痛一个小时之后,心电图上就已经有ST段抬高了。
如果不做这份心电图,就不可能短时间内发现问题,患者就可能会在输液途中死亡,我就可能会惹上无穷无尽的官司和一辈子的良心债。
所以,你看见的冷漠不是真的冷漠。
所以,你根本看不见隐藏在口罩之下的仁心。
至于傲慢,同冷漠一样,其实是存在一定误解的。
医生只不过有着建议权,比如该做什么检查,该用什么药物等等。
医生从来不会告诉你:你必须要做什么检查,必须要用什么药等等。
不仅因为你有着自主民事行为能力,更重要的是你需要自己掏腰包,命是你自己的,没有人能够替你自己做主。
但是,为什么患者还会觉医生很傲慢,想让自己什么事都听自己的呢?
因为患者本身都疾病无知,甚至存在错误的逻辑思维,而医生则很清楚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归根到底,这是因为患者缺乏医学常识,是因为医患之间掌握的信息不对等。
曾经我在深夜遇见过一对母女,患者是19岁的女儿,正在读大学二年级。
患者因为腹痛来到医院,疼痛到只能蹲在地上,面色苍白。
对于所有育龄期的女性患者,如果出现腹痛,特别是没有明显水样便的腹痛,都要考虑一种病:宫外孕。
当我询问患者是否有男朋友,月经是否正常的时候。
妈妈便有些不开心了,告诉我:“我们还只是小孩子,正在上学。”
潜台词很明确:医生你就不要胡说八道了!
虽然患者告诉我今天自己还有着月经,体格检查后,我依旧不放心。
于是我开了妇科超声检查,我的解释是:妇科超声检查是部位排除卵巢蒂扭转等其它妇科病。
但是,从患者不敢同我直视的眼神中我知道:十之八九是异位妊娠!
妈妈并不容易被说服,她说:“小孩子也会有妇科病?”
过多的解释只会让妈妈更加举棋不定,而我又不能强迫她必须去缴费检查。
我只是反问她:“你看她痛的这么厉害,做个检查排除一下不是更好吗?”。
最终我的猜测果然被验证了:宫外孕!
还有一次,我接诊了一位29岁的男性患者。
他的症状是上腹伴后背痛3小时,之所以来到急诊其实只是为了开几张膏药。
但是,我并没有满足他的要求。
因为他无意之间说了一个故事:他的姐姐,在三天前因为腹痛被确诊为主动脉夹层。他帮着120医生将姐姐从五楼抬了下来。
“这几天,太忙了,肯定是腰肌劳损了!”
事情的真相会有那么简单吗?
听完他的话,我赶紧拿起血压计为他测量血压,左上肢同右上肢血压已经差距到15mmhg。
这个时候,我建议他做CT检查,不能单纯认为自己就只是腰肌劳损。
但是,患者却笑了:“你不会怀疑我也是主动脉夹层吧?”
他说的不错,因为他的姐姐刚被诊断主动脉夹层不久,因为他的症状是上腹伴后背痛,因为他双上肢的血压有着明显的差距。
虽然我说出了自己的考虑,但是患者却是拒绝了。
如果换做是你为医生,你该怎么办?
如果只开了膏药,放任患者离开,可能会给患者带着惨重的悲痛,给自己带来无穷的麻烦。
如果坚持要求患者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又会被患者认为小题大做,故意检查,吓唬患者,甚至是傲慢。
虽然有着这样的顾虑,但我坚持了自己的建议。因为同这些流言蜚语相比,患者的性命是重要的。
于是,在我的“威逼利诱”下,在深夜患者选择了检查,最终同样被确诊为主动脉夹层。
虽然患者做检查有被逼的嫌疑,虽然患者曾经在心理嘲讽过我,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几年前,有一位女大学生来到医院。病情很简单: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现实却很纠结,因为这位学生的家远在云南某地。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不是普通的病,甚至有的时候也会导致死亡的。
我要求患者立刻住院治疗,但是患者却拒绝了。因为在电话那头,患者的父母要求患者连夜回云南去。
为什么回云南,一是照顾起来方便,二是医疗花费相对便宜。
但是,高热腹痛的患者又怎么回云南呢?无论是飞机、高铁、汽车都是不现实的,不仅回不了家,甚至有可能会因此送了命!
于是,我接过电话,对着家长反复强调了病情的危重性和不能赶回云南的原因。
或是出于理解,或是出于我的“傲慢”,家长终于同意不回云南留在本地治疗的建议了。
所以,有时候医生坚持己建的傲慢其实是处于对患者的关系,恰恰证明了医者的并非冷漠的机械。
所以,傲慢与偏见更多的存在于患者和家属身上,而非医务人员。
在就医的过程之中,医患双方是平等的。但是,现实却是患者缺乏信息,甚至逻辑错误,医者却疲于奔命,无暇自顾。
这个时候,你是希望医生同你一样犯错误,还是希望医生有着清晰的思维判断?
医务人员不是天使
我们常常用白衣天使来形容医务人员,但我却宁愿不要这四个字的赞美,因为它带着血!
虽然身披白大衣,但医务人员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我们是肉身,有着喜怒哀乐,有着悲欢离合,有着生老病死,有着理想抱负,也有着自己的生活。
不要用天使或医德来进行道德绑架,也不应该用局部的个例来作为污蔑整个行业的理由。
医生、护士只不过是一份职业罢了,如果要用自己的性命来祭奠这份职业的荣耀。
那么,对不起,我要做逃兵了。
因为只有我活着,才能够去爱着我的家人,才能够有机会去浇灌心中的那朵白莲花。
事实上,我还有许多话要说。
但,我却不在想说了。
我们喊不醒装睡的人,因为只有装睡才能让他们获得心理的慰藉和满足自我的快感。
我们喊不醒真正熟睡的人,因为我们的力量太过弱小,因为他们需要在美梦中完成自我的救赎。
医疗行业并不能等同于普通的服务行业,它有着自己的行业特点。
疾病有着自己的发生发展规律,人体也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机械。
医学不是万能的,只能总是去安慰。
医患矛盾或纠纷之中,没有赢家,输的是三方:患者、医者、社会。
看待任何事物都不能以点带面,都要用辩证的观点去对待。
不要道德绑架医务人员,这样除了博眼球之外,并没有任何好处。
不要轻易去指责一个人,因为你不知道在他的背后有着怎么样的经历。
我们都应该努力朝着一个方向去奋斗:真善美!
我们都应该努力去做一件事:灌溉自己心中的那朵白莲花!
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