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中国医生台词
7月8日下午,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医生》举行了广州首场看片会,数十位曾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受邀参加,成为广州首批观众。
《中国医生》聚焦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讲述了去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医护人员迎难而上对抗疫情的感人故事。在看片会后的采访中,“真实”和“感同身受”成为医护人员评价该片的高频词,更有数位医护人员表示观影过程中“止不住眼泪”。
“我对袁泉的台词特别感同身受”
去年除夕夜,广东派出首批驰援武汉医疗队出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陈爱兰就是其中一员。她对《中国医生》的一幕印象尤为深刻:大量求诊者涌入金银潭医院,导致现场失控,医护人员和患者均有人受伤。危急之下,袁泉饰演的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向人群严肃地喊话:“你们想活,我们想救,请给我们机会!谁再威胁到我的病人和医护,我会救你,但也会找你算账!”
陈爱兰回忆,当时她在武汉面临的情况,正正就如片中一样严峻:“我们援助的是武汉汉口医院,当时床位非常紧张。病人和家属会有情绪,但我能理解他们的心情。医院里挤进超过2000人,有的人开着三轮车过来,有的人自带衣架挂吊瓶。当时压力的确很大,但首批医疗队还是把这个工作完成了。所以我对文婷的台词特别感同身受。”
氧气对治疗新冠肺炎至关重要。陈爱兰说:“电影中提到病人血氧低但神志清醒,这是真的。当时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整个汉口医院只有5个氧气罐,便提出要给医院增加氧气罐。”在武汉市政府的协调下,汉口医院获得了足够的氧气罐,极大地帮助了治疗。医院的护工和清洁工极度紧缺、搞卫生、派饭和搬运氧气罐等工作都要护士自己做。陈爱兰的战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彭红回忆:“我们有些小姑娘个头都没氧气罐高,一筒氧气100多斤重,最忙的时候一个班就要搬十几筒。最开始两个人搬一筒,但后面一个人就可以搬。”
片中,朱亚文饰演的医生陶峻就是广东驰援武汉医疗队的一员,电影也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取了景。彭红说:“去年朱亚文在我们医院取景的时候,同事们就说一定要到电影院看这部片。经历过那场战役的人来看这部电影,感受是不同的。”
“电影让我想起在武汉的日子”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护士李瑞琪坦言自己看哭了,“哭得太厉害,电影结束之后情绪都很难出来”。去年2月,李瑞琪得到父母的大力支持,毅然踏上驰援武汉的征程。“看到电影里大家一起救治患者的场面,我很想给他们加油,仿佛自己也跟他们站在一起。”李瑞琪说,《中国医生》让她想起了在武汉驰援的日子:“我们跟协和西院的同事、广西医疗队的同事一起奋斗,一起‘把苦日子过甜’,想尽办法让病人和自己都过得更开心。我们也充分感受到武汉人的关怀,他们总是提醒我们做好防护,也跟我们推荐热干面等当地美食。”
来自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护士刘力是一位“95后”。同样在去年2月,他随医院第四批医疗队驰援湖北荆州,是全队年龄最小的队员。他对《中国医生》中易烊千玺饰演的年轻住院医生小羊感同身受。片中,小羊最初不敢为病人插管,遭到陶峻医生的呵斥;经过疫情的磨练,他终于获得陶峻医生的肯定。刘力说:“我最开始上ECMO的时候也只能听指挥,没有临床思维;后来经历了几次,就可以自己独当一面了。跟电影里一样。”
疫情之下,年轻的医护人员迅速成长。刘力透露,他接到驰援通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三点,当时他在医院的负压病房工作。刘力加入的第四批医疗队是专门针对重症的,对口支援洪湖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他回忆:“我们在晚上9点20分到酒店,9点40分到医院。一到医院就看到很多心衰和肾衰竭的病人,需要马上抢救,我们就是专门来做这个的。刚到达的情况跟大家在电影里看到的场景差不多,环境陌生、要啥没啥,我们只能有什么用什么。”值得一提的是,在出发之前,刘力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而在今年7月1日,刘力如愿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抗击疫情,没有人是旁观者”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黄媛说:“我对影片的情节非常感同身受。”她与丈夫都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核心队员。疫情初期,黄媛仍在哺乳假期,当时的宝宝才11个月大。为了驰援武汉,黄媛给宝宝戒了奶,做好重回岗位的准备。出发当天,她与丈夫都还没来得及吃婆婆做好的饭就赶往医院。现在回忆起这段经历,黄媛仍然忍不住哽咽:“最开始我是义无反顾的,但在路上的时候我开始害怕了。如果我和老公出了什么事,宝宝怎么办?宝宝才11个月!但后来我想到,我们都是WHO(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救援队的一员,训练有素,做好防护就没问题。”到了武汉之后,黄媛所在的医疗队进驻了当地的方舱医院,从建立、收治到救治,她都全程参与。
到了今年广州疫情期间,黄媛又在荔湾区的核酸采集点忙碌;而她的丈夫则在今年三月前往援助新疆,为期一年。“在武汉的时候,我错过了宝宝一周岁生日,今年我又错过了陪他过六一儿童节的机会。”但黄媛不后悔,“这次疫情让我相信了一句话: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抗击)这场疫情,没有人是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