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很成功,但仅限于影片本身,它只要感动,丢了真实

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正文
2021-07-13

发表自话题:中国医生

  围绕着疫情期间,医护人员故事开展的电影《中国医生》上映了,很多人出影院后都说好看,因为自己被感动的一塌糊涂,但只看见感动和眼泪的《中国医生》真的撑得起那段时间医护人员的付出吗?真的能呈现那段时间我们情感的聚集吗?

  

  看完电影我想说未必。

  观影者为什么被《中国医生》感动,是因为剧中无时无刻不在渲染一种感动。

  电影中医护人员缺少防护服,口罩时,马上就有潮水般的人群送货上门,这真的很打动人心,于是电影前的你泪流满面。

  

  电影中,医护人员都是无私且无畏的,就算自己老婆感染了,毫不犹豫的她她放在了一边。

  这些伟光正的事情我们知道都也有发生,但它不是全部,甚至说只是一些很小的部分——当时口罩紧缺,不管是医生还是感受到疫情紧张焦虑的我们,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能实现“口罩自由”,所以那时候的人是慌张的,是无措的,是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的无助。

  

  那些捐赠当然是存在的,可那是后期,前期紧缺时出现的各种问题电影中没一点痕迹,对应的,医护人员面临的困境也没有丝毫呈现。

  有观众可能不认可这一点,觉得《中国医生》刚开始就提到医院里的人心惶惶了,像是医生之间的争执,口角,以及不同意见,但这些矛盾是怎么解决的呢?

  

  张涵予饰演的院长一顿慷慨激昂的演说,医院的气氛就变了,大家从六神无主变得万众一心,一个个主动请缨,面对未知的疫情。

  生病的人坐立难安,只想把自己送进医院,确定自己还有生机,于是医疗挤兑出现,场面行将失控,可袁泉饰演的医生拿着喇叭演说了一番,一切变得井然有序。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耳朵会被另一张嘴巴说服,更何况是人们焦虑的时候,谁能听得进去别人的劝说?

  如果《中国医生》在这个时候刻画医生、患者内心的不安,是不是更容易抓心,更能让我们回到那个不知明天在何处的冬天,去回味那一段时间的不容易,去感慨医生付出了什么,去知道生活在疫情的阴霾之下,人们如何对抗焦灼,迎接春天。

  

  但是这些统统没有,只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动,这种感动形成了一种思维正确,成就了《中国医生》的颂歌,可对切身经历的我们来讲,这部电影太流于表面了。

  认真回想那段时间,我们或许没有流泪,但即便是相隔千里,我们也愿意给身处一线的每一个医护人员送去掌声与感谢,只是《中国医生》让我们泪流满面,却没能让我们找回那种辗转难眠为他们担心的心态。

  失去了人物内心戏,影片里的医生像是为了感动本身存在,没有内心戏的电影也就只能是一部商业大片了,但它无法代表那一段岁月。

  

  最后说说朱亚文饰演的陶俊医生,他为什么给观众的感觉很真实,因为他的每一句话都不像镜头语言,而是不煽情的陈述事实,讲述见解,是我们所谓的“人话”,像我们熟知的医生,所以这个角色很让人信服。

  这可能是电影刻画的一部分,但看了朱亚文的微博,更倾向于相信是一种自发,因为他切实的接触过人物原型桑岭大夫,知道在疫情期间他真实的样子,所以演出来的医生很有人情味,而不单纯的为感动而存在,这才该是《中国医生》的内核。

  

  既然打着医生的名义,就要关注救死扶伤的状态,不能只做情感的宣泄——我们可以记录感动,但一部电影不能只有感动。

  这部电影你看了吗,又想对《中国医生》说什么呢?

标签组:[影视] [中国医生] [电影] [中国电影] [剧情片

上一篇把新闻里的英雄搬上银幕,《中国医生》的角色原型你认识几个

下一篇《中国医生》到底有多用心?小卖店老板,外卖小哥全都有原型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