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哭了”的《中国医生》,能否给观众高级的感动?

首页 > 娱乐 > 影视 > 正文
2021-07-13

发表自话题:中国医生

  

  「从虚构走近现实,从艺术照进生活,从方寸跨越寰宇,打动我们的不是演员的眼泪,而是那些贴近人们生活的真实与质朴,它莹莹点点,但无孔不入。」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7月9日,由刘伟强导演执导,张涵予、袁泉、朱亚文等联袂主演的灾难剧情片《中国医生》上映。这是刘伟强继《烈火英雄》、《中国机长》之后又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题材本身的话题度以及多明星阵容使得这部影片上映后登上豆瓣实时热门书影音榜单第一名。

  影片以武汉金银潭医院为故事背景,以抗击疫情的时间线为叙事线索,重现了武汉疫情期间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豆瓣实时热门书影音榜单)

  影片上映后,无论是在微博还是豆瓣,许多网友都给予这部电影好评,并表示电影“太好哭了”、“从头哭到尾”,片中张涵予饰演的渐冻症院长原型张定宇在观影后也表示,这部电影“是一枚‘催泪弹’”。

  然而《中国医生》次日在豆瓣开分后,评分仅有6.9分,比《中国机长》只高了0.2分。

  

  (《中国医生》豆瓣评分)

  以真人真事改编的英雄叙事不免出现讴歌与赞颂,悲壮的人物渲染和取自现实的创伤记忆也易引起观众的共情,在音乐的烘托与演员精湛的表演下,影片唤醒了人们那些灰暗恐怖的回忆,也在医者仁心的“牌匾”后感受作为医者的无奈与挣扎。

  然而在“催泪”之余我们不禁思考,被评价“太好哭了”的《中国医生》是否有带给观众高级的感动?观众的泪目究竟是出于对真实的触动还是煽情的“拉扯”呢?

  【本文有剧透,请谨慎阅读~】

  Part 01

  全景式的真实呈现:

  抗疫叙事中的英雄底色与人性抉择

  以疫情发生到武汉解封作为一条完整的时间线,《中国医生》聚焦武汉金银潭的院长张竞予和ICU里的医生,几个主要人物的对白采用了各地的方言,形象上也剥离了脸谱化,借助地方语言和家庭背景等表现性情节,力求能在群像叙事中展现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为影片增加温度和真实性。

  手持摄像、快剪辑和新闻报道的穿插使得影片具有强烈的“半纪录”特征,紧张慌乱的医院氛围和专业化的医疗操作增加了真实性,使其看起来更像是一部“时代报告”影片,这是此类纪实题材很难摆脱的创作“应然”。

  

  (《中国医生》剧照)

  以医生为职业群体进行微观化表达除了全景式表现医院里的环境,也记录了医生身份之外的个体生活。

  身患渐冻症依旧在岗位坚持工作的院长张竞予、不能回家陪女儿过年的文婷、离开妻儿远赴武汉援助的吴晨光...在灾难面前,他们的崇高是需要代价的,无需抵达所谓的“完人”人格,无需刻意回避人性弱点,这些鲜活的人物不仅是舍己救人的医者,也是有血有肉的真人。

  平凡与伟大、个体与使命,抛却了宏大的场景建构,简单的日常生活更能折射医者的内心世界,共筑抗疫的精神图谱。

  

  (《中国医生》张竞予)

  除了医生,跨职业的时代书写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支线,外卖员金仔和他的妻子小文占据了较多的戏份,一方面可以看到医疗资源匮乏期间紧张的医患关系,以及作为医生面对不可控疾病的无奈;另一方面,患病的金仔一家也在诉说灾难的无情,是千万个受到疫情影响的家庭的缩影,更能衬托医生救死扶伤使命的崇高与伟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对医生身份体系之外的“双面”呈现,还是通过辅助性情节进行人格渲染,都应该在不影响影片整体风格和叙事逻辑的基础上进行

  豆瓣上许多打低分的网友都表示,影片的节奏、剪辑、剧情转折都存在问题,题材是好的,部分情节能引发受众情感共鸣,代入感也比较强,但是终归是陷入了英雄叙事的仪式化套路,埋了那么多线,最后仅仅是服务于生硬的赞颂。

  

  (《中国医生》豆瓣网友评论)

  此外,多人物、碎片化的叙事很容易引起观众观感上的混乱,再加上跨越数月的时间线推进和东插一脚、西捅一下的剪辑,导致观众对于后半程突然慢下来的节奏给予了“狗尾续貂”的评价。

  什么都想说,什么都没办法说得太透彻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前期的快节奏、鲜明的人物成长和纪实风格确实带来不错的观感,但是到了后半程,骤降的叙事节奏和离核的副线故事不仅削弱了影片真实的质感,还带来了人物的失真。

  Part 02

  主线之外漫溢的情感:

  谨防“命题式”主旋律的用力过猛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每种技艺与研究, 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 都以某种善为目的。”

  以英雄群像叙事为中心的《中国医生》也是如此,在宣扬真善美的过程中,以传递社会公共层面的善为目的,就使得电影必须通过对医生规范化的身体性操演给予观众积极向上的引导、获得精神力量。

  为了体现医生的奉献精神,新手医生杨小羊在完成一系列成长后,因为帮助一个长得很像他母亲的女人而被感染新冠肺炎,甚至严重到需要换肺。

  可以理解导演是想通过这样的情节去“拔高”杨小羊的形象,体现他的善良和富有爱心,但人物的行为又因而缺少应有的理性逻辑,被诟病为“有失专业”。从最初不敢插管的新人,到游刃有余独当一面的医生,成长过程中本带有的人物弧光顷刻间暗淡,前后情节的衔接呈现出难以适应的断层感,不仅没有那么打动人心,还略显刻意。

  

  (《中国医生》豆瓣评论)

  影片中备受争议的人物要属外卖员金仔,因为接触无症状感染者,金仔感染病毒并迅速恶化。在抢救过程中,导演插入了一段漫长的幻觉并配上没什么层次感的音乐,濒死的金仔看到了他帮助过的人,也看到了文婷等救助过他老婆的医生们。

  这段三分钟的镜头令许多观众泪目,也让许多观众感到尴尬。以“医生”命名并作为表现主体的《中国医生》,前半段一直以一种沉稳、紧凑的叙事风格见长,故事始终围绕几个主要的医生角色,即使有涉及到新冠孕妇的刨宫产情节,也没有脱离中心主体人物。

  但是金仔的故事却与主体角色脱节,这三分钟的戏被网友笑称为MV,既没有明确的医患联系,也没能挖掘出医生的人性高光。脱离主线漫溢的情感不仅拉垮了节奏,也给影片的真实性盖上了一层“毛玻璃”。

  

  (《中国医生》剧照)

  有关于英雄叙事的“命题式”电影经常会用音乐和慢镜头营造氛围,通过一些情节设计去放大人物身上的闪光点,进而达到传播主流价值观、整合社会文化的功能。

  然而,观众可能因为某一段煽情时刻,在抒情的背景音乐和演员动情的表演下落泪,但这种感动并不高级,长此以往也会麻痹观众的审美神经,降低电影的艺术价值。

  当抒情变成煽情、真情变成矫情,不免会造成观众“煽情恐惧症”的发作,在悬浮苍白的情绪氛围里陷入情感失格。

  “命题式”的主旋律电影框定了人物事件,但没有框定表现形式。情绪渲染和抒发的确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触动观众、迸发情感内核,观众对此也习以为常,但克制、冷静、自然的表达方式才是最明智的情感策略,因为那些厚重、有力、锋利的东西总是无声的。

  Part 03

  真实即是动人:

  英雄叙事如何逃过刻意煽情的套路?

  是不是有关于英雄叙事的主旋律电影,都难以摆脱空洞煽情的“魔咒”呢?

  在电影艺术里,煽情其实是一个中性词。柏拉图曾在《理想国》里抨击了悲剧诗,并提出要“放逐诗人”,他认为悲剧诗人就是借助伤感动人的言辞来达到“煽情”的最终目的,是非理性的。

  尽管如此,煽情总是出现在英雄叙事的艺术电影里,成为媒介社会里流行的文化现象。因为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平民英雄,“煽情”总能作为最便捷的手段快速让观众抓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直白地灌输价值信仰,但让人哭并不是一部好电影的标配。

  刘伟强此前执导的电影《烈火英雄》也因“太过煽情”被诟病,该电影改编自纪实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原型是“大连7·16油爆火灾”事故。在原著中,现场指挥的消防员凭借多年经验理性判断,且进且退,在大爆炸发生前下发的撤退命令拯救了在场许多官兵的性命。

  而电影里为了表现消防员的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增加了枉顾消防员生命安全、胡乱指挥的戏码,这样的修改不仅逻辑上说不通,也蒙蔽了电影真正想探讨的内核和精神意涵。

  

  (《烈火英雄》)

  电影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导演没有搞清楚感动和煽情之间的区别,没有掌握好情感渲染的尺矱

  感人与煽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煽情通过剧情和画面不断刺激读者的泪腺,令读者潸然泪下,如同加了糖精的调味果汁,味道浓郁但仍显刻意;而感人是观众由内而外生发的情绪,它可以是对真实的共鸣、可以是对现实的感同身受,不需要宏大的场面和复杂精彩的台词,仅仅是平铺直叙就能够由点至面、由浅至深,一个小的瞬间就能反映出整个时代大势。

  其实,《中国医生》虽然有些情节脱离主线,给人一种生硬煽情的感觉,但也不乏真正感人至深的内容。影片开头与文婷打招呼的快递室老赵,就像在日常生活里经常能看到的普通人,他不敢麻烦人,说话也小心翼翼,发现自己身体不适后一边道歉一边询问文婷是否有床位。忙于工作的文婷在老赵去世后才看到消息,无法医治身边人的“脱力感”似乎被生生拆解,成为文婷心里的一根“倒刺”。

  

  (《 中国医生 》预告 )

  后面张小枫短暂的出场也触动人心,漫天飞雪的凄凉景色里,一句“一个人没有爸爸妈妈的话该怎么办”提出了最 人性的一 问, 这是残酷灾难“面具”背后的无情疮疤,也是医者最不愿看到的一幕。

  所谓的救人,不仅是救命,也是在救心、救一个家庭、救未来的日子、救猛遭巨变的苦难生活。医者仁心,不是天生就有的仁心,也不是理所应当的仁心,而是在看过生离死别后经历情感触动内化后的仁者之心。

  (《中国医生》预告)

  可见,平凡之所以有千钧之力就在于它的真实。这种最生活化、最真实的东西才是离观众最近的情感线索,能触及观众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带来高级的感动,而非强行拼凑的煽情。

  真实是从现实生活里伸出的触手,在触碰到电影艺术的那一刻,它将成为连接观众和电影两者最结实的套索。

  从虚构走近现实,从艺术照进生活,从方寸跨越寰宇,打动我们的不是演员的眼泪,而是那些贴近人们生活的真实与质朴,它莹莹点点,但无孔不入。

  我们需要凝聚人心的电影,但更需要直击人心的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组:[影视] [中国医生] [电影] [中国电影] [剧情片] [烈火英雄

上一篇抗疫医生评《中国医生》:易烊千玺不敢操作的插管,对于医学生也很难

下一篇《中国医生》:朱亚文饰演的广东医生陶俊,太吸引人眼球了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