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导演黄建新是细节控,茶杯位置要精心设计,连鱼都不放过_电影

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正文
2021-06-22

发表自话题:1921电影演员

原标题:《1921》导演黄建新是细节控,茶杯位置要精心设计,连鱼都不放过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一部献给党的电影引起了特别的关注,即由黄建新导演、郑大胜联合执导、汇集了数百名优秀演员的电影《1921》,这部电影也被选为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电影。

《1921》围绕1921年建党展开,讲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各种国际势力无数次让步和阻挠的困境中建立中国共产党,从而将中国历史带入新的篇章。

《1921》聚集了100位实力和人气兼备的中国年轻演员。此前,在发布会上,每个演员的海报都显示在大屏幕上。他们的表情显示出祖先的高昂斗志,眼神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为中国人民寻找出路!

这部汇聚了数百名中国电影人的主题致敬片,从导演到每一个演员,无论多少戏,多少荣誉,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精心打磨。

导演黄建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让这么多当红演员以最好的状态专注于这部电影。除了导演的身份,他其实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身份。

一、创新不止的探险家

在片中饰演毛泽东的演员王仁君评价黄建新:“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

《1921》之前,黄建新已经执导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几部主旋律电影,还监制过《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等几部大片。他已经熟悉这些科目了。

难得的是,他一直在探索主旋律致敬电影的新的可能性,也将《1921》融入到类型片的元素中,也运用了大量的艺术电影气质,使得电影兼具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更符合目前市场上主要受众——年轻人的审美。借用电影另一位导演郑大胜的话来说,就是:“真的太神奇了!”

10年前《建党伟业》被描述为从辛亥革命爆发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间跨度为10年。这个《1921》用了130分钟讲述了1921年的故事。对人物和导演的要求高很多。

没有什么比超越自己更难,更有挑战性。要得到观众的认可,导演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在导演专版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黄建新真诚地回答:“我希望通过电影的方式,还原我脑海中想象或历史中的创作艺术形象。因为我本来很欣赏这些人,所以希望能表现出每个角色不同的方面,让你觉得她很近,没有那么远。”

导演的发言发自肺腑,我们也能感觉到,他并不是单纯的还原历史,而是更仔细的思考如何让历史人物贴近现实,变得更“烟火”。

二、精益求精的细节控

演员宋佳在采访中用了几个字形容导演黄建新,“他是一个细节控制者”。

在《1921》的拍摄现场,可以看到黄建新导演精益求精的过程,每一个细节都有所保留。从饮料和茶杯的摆放位置,到盒子两边的朝向,黄建新导演都精心设计过。

像工匠一样,他还亲自拿起钳子来调整电影中使用的链条。片中出现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道具都是他亲手打磨的工艺品。

在长沙拍一部雨中戏的时候,剧组考虑到长沙人爱吃鱼,就在街上放了一锅鱼。射击前,鱼是活蹦乱跳的,但射击一开始,鱼就不跳了。

在别人眼里,这可能是一个可以变成笑话的巧合。但对于注重细节的导演黄建新来说,眼睛里揉不出沙子,连鱼都“放不下”。

打完牌,黄建新宁愿换一盆鱼再拍,还原长沙街丰富的生活氛围,让人觉得是长沙一条很生动的街。

演员祖峰认同导演黄建新的严肃性。他说:“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到时候可能会放大,会是一个动人的瞬间。”

《活鱼》的细节在以演员为主的镜头前可能会被忽略,可能会混入其他街景而不被注意。但如果细心的观众注意到了这一点,就能感受到长沙街头的热闹和影片的活力,导演的心思也没有白费。

三、成就演员的引领者

导演黄建新说:“演员在拍摄现场的保护极其重要,因为他当时交换了灵魂。”黄建新的保护更多的是指对演员演技的完整性、真实性、投入性的保护,他把对演员的保护付诸实践。

在片中饰演毛泽东的年轻演员王仁君在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主席论坛上分享了他的创作经历。他提到导演要求他1921年后不要查阅关于毛泽东的资料。

导演希望王仁君塑造的年轻的毛泽东是一个充满理想和热血的年轻人的形象,而不是在理解毛泽东主席后把自己的愿景带到他的青春。这也让王仁君在年轻时专注于塑造毛泽东。

倪妮和黄轩在片中分别饰演王和李达,黄建新导演为他们添加了很多生活细节,比如一起挂衣服、推车等,使人物更加完整、立体、有说服力。

妮妮在监视器前看着他的回放,笑得比胸前的大红花还要灿烂。倪妮似乎对自己的表现和与导演的合作非常满意。

资深演员张颂文和陈坤与黄建新导演分享了他们的拍摄感受,他们的反馈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他们非常开心。

陈坤在片中饰演陈独秀。在拍摄其中一个人物内心场景时,导演黄建新给了陈坤一个长镜头,拍下了陈坤眼中的泪水,让场景更具感染力。

黄建新导演拍完这一幕后直言:“就是这种感觉”,陈坤也说在导演说有停顿的那一瞬间他就明白了,两人很理解。

能够和这样一个充满激情,懂得尊重演员感情的有创意的导演合作,难怪演员们可以放心的把自己交给导演,融入角色,和角色交换灵魂。

四、永葆热忱的电影人

黄建新是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何、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第五代导演为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代导演一直在不懈探索。

黄建新的导演功力如何?金鸡奖和中国手表奖的最佳导演奖足以说明一切。他对拍摄现场投入了怎样的态度?没有人比同一群演员更懂。

演员张颂文讲述了一个生动感人的拍摄细节。在日常拍摄过程中,67岁的黄建新靠着老花镜看显示器,和演员说话时摘下老花镜。

他每天要重复摘眼镜和戴眼镜的动作几百次。他的眼睛经常用,眼睛会很累。

不得不承认,67岁的黄建新依然那么努力,这种奉献精神值得称道。

在导演的特辑里,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眼睛很累,黄建新还是反复揉眼睛。开始拍摄的时候精力充沛,戴上老花镜,把精力都丢给了小男孩,孜孜不倦地投入到拍摄中。

喊着“一、二、三、动”的口号,他激情导演了演员们的拍摄。

张颂文称赞他:“你是一个能安排大场面的导演”。黄建新导演听了这话很开心,然后回答他:“这不是应该的吗?”

从两人的对话中不难看出,很多所谓的导演缺乏大场面调度的能力,以至于张颂文见到黄建新导演都会大吃一惊,而这种能力恰恰是黄建新这个当了几十年导演的“基本功”。

在导演特辑的最后,黄建新提到,他想通过描绘这样一群忧国忧民的人,来展现和探索这一代人,为什么他们是我们的榜样,为什么他们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黄建新导演不仅是整个工作室的“主人”,私下里也是“细节掌控者”。对电影基调和市场口味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他的新作《1921》一定会不负众望!

标签组:[演员] [电影] [陈坤] [毛泽东] [电影节] [黄建新

上一篇“三驾马车”同台 《1921》等70个影视项目发布_华语_电影网_1905.com

下一篇电影《1921》7.1日全国公映 成本仅3亿 真实份额投资门槛多少?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