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导演:让电影有“呼吸感” 让青年演员敢于生动

首页 > 娱乐 > 电影 > 正文
2021-06-22

发表自话题:1921电影演员

东方网记者王旭、孔文龙6月17日报道:首映之后,《1921》好评如潮。回到历史现场,毛泽东、周恩来……他们还都是心中有火眼中有光的年轻人,脚下没有康庄大道,只有“大夜弥天,璧月澄照”。有了人物就有了故事,就有了丰富而生动的历史。

人物至关重要,演员则直接站在聚光灯和众人目光的审视中。青年演员如何还原历史伟人是电影需要正面回答的问题。

“我们一定要看到这张脸”

年轻是《1921》演员团队的最大特点,而这也是演员能够带入的天然优势。“每个演员拿到自己的角色以后,减去一百年,他们会很惊讶地说,哦,这是个70后啊,我这个人物是90后00后”,联合导演郑大圣回忆“在这个点上就发现有趣的连接开始冒火花,角色和演员开始呼吸往来”,他们会去想“今年我在想什么做什么,对方一百年前在想什么做什么”

“生命的过程是个最有意思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魅力是理论无法代替的”,导演黄建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坚持用年轻演员,“我们一定要看到这张脸,就是这张脸”。这种细致的要求甚至延续到群演身上,黄建新回忆在横店拍一场戏,需要群众演员,“我就不敢镜头太上去拍,因为学生不是这个状态”。在上海拍摄的时候,他们特地协调了大学生作为群演,还特地从江苏、浙江等周围地区找来了80多个法国人,就为了他们唱马赛曲时脸上那种自然而然肃穆的神情。

黄建新

“这样我的镜头就很自如,就不用去回避”,黄建新强调这种创作的自如感。道具和拍摄地是自如感的重要来源,在拍摄的上海车墩影视城,剧组一比一复原了一大会址、二大会址、渔阳里等历史建筑。不仅如此,为了让这些场景连成一体,剧组不得不协调车墩影视城拆掉了原来的小花坛。

“导演也特别坚持实景拍摄,楼梯、家具都是百年前的东西,他觉得经得起细拍”,制片人任宁补充,疫情期间不能出国拍摄,他们选择了外滩的一座法式风格的建筑实地拍摄,部分道路封闭。“这个真的要感谢政府对我们的支持,既要满足拍摄还要保障正常通行,不影响别人”。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很多历史剧,你会看到有些镜头没拍到底,他受限于角度只能这么拍”,但在场景串连起来的影视城、百年建筑中,“镜头可以随不同人物视角的变化任意转换空间”,也能够展现出丰富的日常细节,“经得起细拍”黄建新觉得这点特别重要。而这一点对演员同样重要,“演员在这个场景里也能沉浸其中”,任宁说。

让演员敢于生动

“曹郁给了我们一个最大的空间,演员自由发挥不会受到灯光区位的限制”,同样能够带来自如的还有灯光。黄建新说,特别复杂的时候,“他会扛在肩上去追踪我们瞬间想捕捉的那个镜头,他不限定演员”。“我们一直在强调这个戏拍出呼吸感,镜头扛在肩上跟随你的呼吸”,黄建新说,这是现代电影的一个方法,它实际上是主观试点的第一人称的互换,这样就更利于观众进入人物的通道。

“这个自如性才使电影的结构变得特别有力量,因为主观、客观的拼装、跳跃会产生电影更为复杂的,潜在底下的一个深层结构”,黄建新觉得这种节奏能够让观众在里面获得补充想象,“完成更大的抽象过程,这就是电影的魅力”,他感叹“我们一辈子拍电影都觉得没拍好,其实都是在捕捉这个”。

然而,人物的塑造最终还是要看演员本身。“所有的演员一开始来难免有心理负担,因为他们演的人都是进入历史的光辉灿烂的名字”,郑大圣说为了让演员们减负、敢于生动,黄建新导演特别鼓励即兴、半即兴。“他们本来就跟角色年龄相仿,也都深入地研究了自己的人物,只要把自己浸透在这个人物里,其实是怎么做都变成是对的”。

王仁君

毛泽东的扮演者王仁君觉得这次的创作是一个非常愉悦、有幸福感的过程,张颂文和陈坤有同样的感受。剧组给予了演员充分的创作自由,在一个导演特辑中,黄建新告诉陈坤,“我给你一个长镜头就是希望看到你的泪光,最后果然!”陈坤则说,“心有灵犀,您说停顿那一刻我就懂了”。

成就一个好演员需要灯光、道具、造型等整个创作组的努力。黄建新曾经感叹“演员真不是谁都能干的,他需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在非常短的工作单位时间内完成深刻的灵魂互换”,因此拍摄现场对演员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黄建新认为拍电影就是要期待捕捉到演员跟角色合二为一的那种灵魂出窍的时刻,“如果拍到了,这就是电影给我们的礼物。”

你会期待青年演员们的表现吗?

标签组:[影视] [演员] [电影] [黄建新

上一篇电影《1921》首曝主要女演员阵容 献礼建党百年展现女性力量_革命

下一篇建党百年献礼片《1921》开机!倪妮黄轩等50多名青年演员参演_首发阵容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