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如何活在当下
原标题:如何才能活在当下?|共读《幸福的陷阱》精华03
《幸福的陷阱》笔记03
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团队 出品
你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情况:
时而会出现很多负面想法
心急地希望尽快能得到改变
常常不愿意面对负面情绪和想法
一杯咖啡之
2019开年幸福课
《幸福的陷阱》线上共读
正是针对为此困扰的你而设
已经讲解完成
现在邀请你
与我们一起解读
如何穿越痛苦,
收获真正长久的幸福
本篇推出的是《幸福的陷阱》解读系列1,音频版本的课程已经在千聊平台发布,可点击扫码收听。
更好的学习方法
一本书
幸福的陷阱
一套
一杯咖啡心理咨询师
定制音频课程
(千聊平台)
公益特惠价
38元/人
或点击
阅读原文
作者 | Arthur Chen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25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整理&编辑 | 一杯咖啡社群管理团队 逸轩
首先,分享一个概念“活在当下”。
我们现在很少有人能活在当下。就如我在写这个稿子,过程中会上下微博,刷下头条,过一会儿又起身倒一杯水,然后还开着音响听着音乐。
很多时候都是很多事情一起做,一会儿做这个,一会儿做那个,有时候边做脑海中还会浮现出很多年头。之所以一个人不太容易幸福,或者处在焦虑,其实往往处在这样的状态,总觉得手上闲不下来。
只专注一件事情,只想一件事情,好像很难。讲活在当下不得不提到一个词“正念”,正念也是希望我们安住在当下的状态。
我们现在外界的干扰太多了,都在抓取你们的注意力,有时候你想活在当下真的是很难。
没有活在当下我们的状态会怎样呢?
首先,我们会走神,没有专注力做事。
有些人一事无成,做事没有很大的突破,他其实一直在忙忙碌碌中没办法专注在一件事上。还有就是时时刻刻思考的状态,他想法很多,但是一直没有行动。他被想法迷住了,或者是他要想明白了才会做,这样他现实生活中什么事情都没法去做。比如互联网,现在可以看热点,然后去评论交流。但他还是代替不了现实生活,互联网的生活是虚拟状态的,不能和现实生活连接在一起。
还有一个情形,很多时候我们不去做是因为我们觉得现在我们不太行。有些焦虑,很大一部分是不安全,这很容易成为我们的困扰。
因此,活在当下有一个作用,能帮助摆脱上面这些状态。那怎么样活在当下呢?
多给自己一些空间,多去了解自己真实的感受,不能一味的压制自我,懂得释放自己的压力,松弛有度,才能走的更远。
安住当下是与我们当下在做的事情产生连接,首先它与观察性自我有关。当我们能够发现我们什么时候是观察性自我,什么时候是思考性自我的时候,这时候你已经搞清楚了什么是你在评判的,什么是你客观观察的部分。安住当下就是我们更少去做思考层面的东西,当然并非说思考性自我不好,他有其好处与作用的。
我们需要通过观察性自我来知晓当下我们是在干嘛,比方说我现在在分享,在讲连接的部分,我的手在挥舞,面部有时候有一些激动,因为比较累脸部有一些泛红。这些都是和此时此刻连接的,当然我的脑海也在思考等下要准备一个2500字的文章,让我有些困扰与分心。但我观察到后再专注到今天的主题上。看看此时此地你在干嘛,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内容。
如书上的练习,留意几件事情,你停一会儿看看四周,看看你能观察到什么东西。闭上眼睛,看看能够听到什么声音。以此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通过观察到什么东西就能把自己的心拉回来,回到现实生活中。
这里重点说 如何回到当下?
首先是呼吸的部分。呼吸除了能让我们生存,也 能帮助我们与自己产生连接。通过呼吸可以帮助我们从外在的世界回到内在,更安住在当下。
深呼吸能帮助我们减少紧张焦虑,但这方面我们需要在此做一些练习。 当能够养成习惯,通过呼吸来把心专注到当下,你能加强与自己的连接。
但是有些时候比较难的,比如当下我们在做比较难的或者比较讨厌的事情。因为这事情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感觉,因而会去回避它。对于比较困难的事,我们会转移注意力做些其他的打法时间。 然而我们回到当下觉察一下时候,就会发现这件事情是我们是要去面对,要去处理的一件事。
当你越是想回避的时候,你的注意力会放在这个冲突上面,反而会累。其实这件事情你想逃是逃不掉的。当我们感觉郁闷,难过的时候,我们会把注意力放到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上,哪怕通过跑步、洗澡、刷视频来转移注意力,虽然在那个时刻是有效果的,你转移了一会儿还是会担心那个困难的事情。在这个时间我们也需要去做连接,也就是观察性自我,去安住当下那个状态,直面我们比较痛苦的事情。
就算书中作者给脏的狗洗澡,还有我准备稿子,在这个困难之前自己想了很多,有很多担忧。如果我们能和当下这个状态做连接,就能充分的享受和利用它。
那怎么做到呢?
关注在我在做什么样的事情,不对它进行评判。
做事情这些焦虑、担忧等感受依然还在,但是我们创造一些空间,允许他们存在。但更多的关注焦点放在当下的事情上。当然这个过程也是有一些不在舒服的感受,但是这个总比之前非常担心,没办法去做等好很多。
面对困难的事情我们是需要去挑战一下的,当你面对的时候会知道其实你是有能力去做的。生活中有些事情没办法推进正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在阻挠我们。
有些人会把锅放到原生家庭上,这些想法是思考性自我带来的。
当然我并不否定这些想法,它里面是有一些道理的。但是从强调有用性上来说,对你有用,能够帮助你改善关系,提升自我那就是没问题的。但假设这个成为你成长的阻力了,那就没有意义了。
通过这样的练习,更好的与自己产生连接,与自己痛苦的部分产生剥离,给自己腾出一些空间,这样更好帮我们安住当下。
你能够做成事情,你自然会感觉很好。
接下来我们再谈另外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思考性自我的部分,这些主要是会产生一些对自我的负面评价。我们很多时候很难把握自己是谁,我们谈一个客观外在物件比较容易,谈自己的时候比较难。讲别人发生什么事情往往会暴露自己很多评价的部分,往往不是在还原事情本身了。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评价,一个人消灭评价是很难的。 但是我们还是要分清楚你是在评价,还是在描述事实。
如奔驰女事件,有人说她是泼妇,炒作,这些都是评价,对一件事就是有定性的看法。如果是描述事实的话,也许会更加可观,你对他哭诉这些行为的理解,这是你自己主观的部分。如果我们都能客观描述事情,那我们就不容易被情绪带着走。
一个客观事实描述不容易让人产生情绪上的反应,“小明你最近成绩滑坡太厉害了。”与“小明我们在语文卷子上错误的地方多了一些。”
前者给人有歧视性的部分。我们对自己也是这样的,“我真是不好,我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与“我这篇文章应该12点写完,但是我没写完。”
后者更加的客观。当你对自己进行这样描述事实的时候,你不容易被情绪所左右。因此当觉察到自己在做这种自我贬低时,我们要跳脱一下,描述事实。
与别人沟通也尽量还原事实,事实的部分是你能接受对方也能接受的。
回到我们自身上来,中国人大多自我评价比较低,就是所谓“低自尊”。自尊是我们对自己的一个评价体系。低自尊认为自己能力比客观上的低,相对而言也不会去做与自己能力相符的事情,没有这个勇气,觉得自己不行。ACT提出观察性自我,高自尊低自尊都是自己做评价,我奢望自己成为高自尊的人,我尽量不去想这些评价,然后变得更好一点,但这其实也是在评价自己。
如果我们有这么多想法在这里,我们不妨去做自我接纳。自我接纳是来看看我在当下怎么了,不去讲自己是好的还是不好。我们就是去观察一下我是谁,你能够看到你自己的想法,想象的东西,这时候依然还有一个你在外面观察,他也是自我的一个部分,不会被自己的想法情绪束缚,这时候你就具备一些功能了,你就不会被随便定义。
这些都是在与我们自己的身体连接,这需要我们大量的练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组:[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