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如何活在当下?(组图)

首页 > 综合 > 正文
2021-06-16

发表自话题:如何活在当下

市文明办主任张红兵第一届佛山美德之星、佛山中医院护士林秀格市妇联儿童活动中心副主任张琳德团佛山市委志愿者部薛奕韩农工党政协委员陈世楷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李建丽市总工会宣教部副部长袁斌与英雄船长一起救人的陆伟良勇救落水者的南海九江父子中的父亲梁耀池
  “顺德好人”爱心教师邓家文文/佛山日报记者麦凤庄、杨丽东

  图/佛山日报记者邓活生

  雷锋逝世50周年了,“学习雷锋”不知不觉走过半个世纪,从当初的人人传颂,争先学习,到至今很多年轻人不知道“雷锋”是谁,“雷锋精神”是什么。在佛山日报社组织的学雷锋系列座谈会第一场上,如何传承雷锋精神,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如何让学雷锋常态化、日常化,成了焦点话题。

  行小善杜小恶就是学雷锋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那曾是一个年代广为传诵的红歌,不少人唱着听着它长大,然则走过50年后的“学雷锋”却面临着这样的尴尬,有人觉得它“三月来四月走”,有人觉得它距离自己很远,不可企及,甚至有人唾弃它,认为学雷锋已过时了。

  “这种种误解都是因为过往雷锋被神化了,他是一个神,不是一个人,大家于是觉得雷锋精神距离自己很远,觉得自己身边不可能有雷锋,自己也不可能成为雷锋。”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李建丽谈到,雷锋精神要继续传承,就必须“去神化”,把他还原成一个人,只有雷锋“落地”了,才有学习的可能。

  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才是学雷锋的真谛。这一点,第一届美德之星佛山中医院护士林秀格体会最深,"雷锋精神"就是奉献、爱岗、进取,助人为乐,其实将其融入生活并不难,从小事做起,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我觉得雷锋精神一直在身边。”林秀格坦言,做好事“无需轰轰烈烈,从生活点点滴滴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足够了。”譬如,有人收剩饭菜喂猪,她就给他留起来,那就是做好事了。

  “顺德好人”爱心教师邓家文用上班路上的10分钟去看一看辅导的学生,这看似是老师分内事,其实也在学雷锋。林秀格和邓家文都强调“力所能及”,不主张自己困难都解决不了,还去帮助别人,因为这不能持久;同时也强调心态放稳,不图回报,无欲无求才能持久。

  中国古话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市文明办开展的“微文明”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微文明在社区”,“把车停好,不乱扔垃圾,不闯红灯,做好本职工作,爱护家人等等,也是"学雷锋"啦!”市文明办主任张红兵认为,做个守法有素质的公民,本身已经是学雷锋了。

  学雷锋应内化成自身精神需要

  “为何学雷锋啊?”那个年代的回答可能是崇高的“为党为国”,但当“偶像”渐行渐远,“学雷锋”渐渐变得无所依傍。

  “其实做好事的过程,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因为每次帮人之后我都好开心,而且觉得自己思想有提升。”林秀格却有另一番看法,为“学雷锋”的精神内涵定位来了一个“小清新”,将学雷锋很好地落脚在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上。

  邓家文开始并没有意识去让自己成为一名爱心老师,“当时是团委工作驱使,但渐渐我觉得在做志愿者过程中,看到很多学生因为自己而改变命运,心里觉得很开心很满足,从此志愿者服务成了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市总工会宣教部副部长袁斌也认为,全市400多万职工,当中有200多万名外来工,如何使职工愿意学雷锋,主动学雷锋,关键还是要让每个人的自我道德追求与雷锋精神找到契合点。“雷锋精神所传达的对社会,对工作,对他们的"善"、"爱",是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都需要的,每个人都有"爱人"和"被爱"的需求,这是人类安全感的来源,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市文明办主任张红兵表示。

  “学雷锋只要把每个人自我价值追求找到一个契合点,无形中就把学雷锋生活化,常态化了。”主持人佛山日报社评论员田继贤一语点睛。“是的,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林秀格感慨,将帮人升华为自己快乐的源泉,是这个时代赋予学雷锋的新内涵。

  志愿服务是学雷锋的好平台

  在佛山,不管是亚运会场馆的志愿服务,还是重大活动的鼎力支持者,都有志愿者队伍最活跃的身影。那么,这些不求回报的志愿者是不是当代的“活雷锋”呢?大家的观点一致:他们身上闪耀着雷锋精神,就是新时代的雷锋。学雷锋要融入生活,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平台在哪里?李建丽认为,做一名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市妇联儿童活动中心副主任张琳德对此也很有感触。她说,自己在工作中接触到妇联内部的志愿群体。如家庭指导中心的志愿者,很多都是来自法律和教育的专家,他们放弃休息时间,利用特长为特定群体、儿童成长提供志愿服务,身上闪耀的就是雷锋精神。

  也许很多人会对此存有疑问,志愿服务也算是学雷锋?团市委志愿者部秘书薛奕韩认为这种疑问,恰恰反映了现在志愿服务还没有被更多人了解和接受。“学习雷锋已经50年了,志愿服务才是最近几年被提出来的”, 薛奕韩与大家分享了他自己的经历,小时候每到学雷锋日,学校就组织大家去打扫卫生,慢慢就对雷锋有了了解。他说,其实现在志愿服务包括志愿者也需要如此去宣传。

  张琳德有点激动地说,的确如此,志愿者群体有很大的广度和深度,既然志愿服务是学雷锋的好平台,就要激发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

  新闻报道更多关注“雷锋”群体

  各位嘉宾在热论期间,不止一次提到媒体的过度渲染,或者“视而不见”,一定程度上,导致雷锋“在神台上下不来”。如张琳德就指出造成“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错觉”,很大程度是因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点可能都在一些大型主题活动上,让市民会有错觉,觉得学雷锋流于形式,而对常态化的、日常化的,“以小见大”的雷锋精神宣扬得不够。其次,关注雷锋“个体”过多,可忽视了雷锋“群体”的作用,“从广度、深度而言,学雷锋群体化更值得宣扬。”

  座谈会主持人田继贤也坦言,由于媒体宣传的特点,导致公众认识的一些假象,“其实雷锋精神无所谓来,无所谓走,他就在这里,关键你怎么发现。”

  为避免“造神运动”,张琳德认为,学雷锋应该形成一个常态化机制,让其有个载体。林秀格也认为,不是没人愿意做好事,而是很多人不知道以什么方式,何种途径去做,这里需要媒体宣传,营造助人氛围,也需要社会以及各单位企业设置一个帮扶活动机制。“正如一些企业成立"互助基金",让每个职工每月捐2元,当有人患病时,这笔基金就可发挥作用,职工也感受到什么是学雷锋。”袁斌说。

  据悉,市文明办“微文明”系列活动,就旨在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倡导各行各业各类人群从生活小事做起,做力所能及的好事,从而弘扬雷锋精神。

  精彩语录

  救人那一刻我脑海一片空白,没有想起什么雷锋精神……那一刻只要是个人都不会见死不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唔关学唔学雷锋的事。

  勇救落水者的南海九江父子中的父亲梁耀池

  当媒体采访“杭州最美丽妈妈”吴菊萍如何处置所获的奖励时,她非常真实地回答“还房贷”。这却遭到媒体评判她不用于捐赠,这就是苛求了,“雷锋”也是个人,吴菊萍作为妻子、女儿承担应有家庭责任去还房贷,难道因此她就不是“雷锋”啦?

  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李建丽

  学雷锋倡导的不是高大全,完美无限,是每个人从小事做起,在微小的时间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把车停好,不乱扔垃圾,不闯红灯,做好本职工作,做个守法公民,也就是“学雷锋”。

  市文明办主任张红兵

标签组:[搜狐] [雷锋精神

上一篇如何活在当下,不断前进?

下一篇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