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如何评价长泽雅美

广濑亚纪:长泽雅美的16岁

长泽雅美,凭借《在世界尽头呼唤爱》拿到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女配角奖和最具话题演员奖,16岁少年得志。她身上特有的气质,有着治愈系女生的共性:可以很二,很呆萌,也可以很文艺,一个没有骄娇二气、漂亮爽快的运动女孩。



长泽雅美能获奖,也得益于《在世界尽头呼唤爱》的故事设定。2004年的《在世界尽头呼唤爱》和1995年的《情书》,都是日本纯爱电影的代表,两片相隔十年,片中女演员都获了日本电影蓝丝带奖,很多地方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在于,我们的少年(少女)时代,遇到了一生中挚爱的人,一起上学,一起放学,碰撞摩擦中留下了人生中难忘的记忆。

爱情不是双方感情破裂,而是一方在最美好的时候因不可抗力而离开。成年以后回忆起来,少时做事虽幼稚,但真挚。我们从主人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主人公的故事中寻回自己不记得失的付出,我们为自己感动。

最终,恋爱的一方死掉了,美丽的东西破碎了,我们被击中了。
两片的不同,比如《在世界尽头呼唤爱》从少年角度讲述回忆,《情书》从少女角度展开回忆。
比如《情书》中少年单恋,但不善表达,只能用恶作剧在少女心中留下存在感。《在世界尽头呼唤爱》是两人一见钟情又相互试探,少女主动示好,少年一往无前。
比如《在世界尽头呼唤爱》相爱男女直接表白了,《情书》两人没直接表白。这可能也是两代人对于感情的不同处理方式吧。
个人认为,《在世界尽头呼唤爱》男性作者的印记更为明显,比如少女主动示好,比如加入了摄影师对死去爱人的思念,体现了两代人的思念,更为厚重。
男孩比女孩成熟的晚,注定在少年时代留下遗憾,而少年时代喜欢的人,难以忘记。两人的婚纱照,成为弥补遗憾的原点,也是更大遗憾的起点。

两部作品的钢琴配乐都很好听,岩井俊二和平井坚对思念的理解,都表达的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