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沉默的真相
原载于电影头条公众号
沉默的真相
导演: 陈奕甫
编剧: 刘国庆
主演: 廖凡 / 白宇 / 谭卓 / 宁理 / 黄尧 / 赵阳 / 田小洁 / 吕晓霖
结构上的刚劲:三线并列。
内容上的刚劲:上下对抗。
主旨上的刚劲:自我正义。
哪里能看 爱奇艺 首播时间 2020-9-16
从开分8.9,到现如今豆瓣9.2。
大家都知道剧主在说什么。
爱奇艺迷雾剧场在《隐秘的角落》后,再次迎来新一轮观众狂欢。
剧主一夜追完,太刺激了!
不得不说,惊悚悬疑剧《沉默的真相》,稳了。
同样是改编自紫金陈的小说,《沉默的真相》与《隐秘的角落》属于两种类型:
《隐秘的角落》重在通过描述人物性格,讲述案件的走向。
《沉默的真相》重在通过梳理故事脉络,挖掘背后的真相。
但,《沉默的真相》并没有完全聚焦于故事结构的脉络梳理,而是用人物的情感,充当故事的血肉。
江阳从之前的犹疑不决,到之后为案件奔忙,甚至搭进自己的一生。
老刑警朱伟,嫉恶如仇永不妥协,“平康白雪”化身暗夜骑士,守护心中的道义。
还有支教老师、记者等人物,串联起这场人性与人性博弈的长夜难明。
地铁站内,法学教授张超,拖着个大箱子进地铁站。
说是里面有炸弹,弄得人心惶惶。
警方将其制伏后,发现里面竟是一具尸体——前检察官江阳。
杀人后,抛尸未遂,原本都已定罪,突然,张超翻供:
人,不是我杀的。
接下来,就是廖凡饰演的警察严良,层层突破,并找寻隐藏在受害者江阳背后的真相。
仅是所有悬疑剧的套路式开场,不足以说明什么。
《沉默的真相》这部剧,一点也不沉默,反而从头到尾透着一股刚劲。
先来聊聊剧情结构上的刚劲。
剧主一直强调:悬疑剧最重要的就是节奏。
别看《沉默的真相》,一共牵扯三条时间线,但这三条时间线一点也不拖沓,甚至成为影片结构方面的亮点。
剧里主要涉及的三起案件,同时对应三个时间段。
而在这三个时间段内,又分别有三个探寻真相的人。
由此按照“时间——案件——探寻者”的模式,可以得出以下三组对应关系:
2010——地铁抛尸案——严良2003——侯贵平案——江阳
2000——工厂女工案——侯贵平
在呈现三人的关系时,大量平行蒙太奇的运用,加强了三条时间线之间的连贯性。
上下分割画幅,将2020与2003两条时间线并列,使“探求”的母题跨越时间。
在江阳探求真相时,平行蒙太奇又通过一些声响、道具、动作,将它与侯贵平当年的客观叙述联系在一起。
例如用下课铃,衔接两段时间线索。
当江阳出现在学校办公室时,空间上,也通过侯贵平冲药的戏,完成转场。
另外,平行蒙太奇在节奏上给人一种紧张感。
第5集追车戏,平行蒙太奇把江阳的被追杀,以及严良的被跟踪并列起来。
这段戏很有电影质感,节奏随着两条时间线的交叉,越发紧凑。
另外,蒙太奇也编织了一条隐性的追捕关系。
江阳仓皇失措,下一个镜头接的则是严良的镇定自若。一时间,仿佛严良在追捕江阳。
这也暗示观众,所有案件的谜团直指江阳。严良实际上也在挖掘江阳背后的故事。
如果说三条并行,属于技法层面,那接下来,剧主重点聊聊内容上的刚劲——
下层与上层之间的对立。
许多原著读者怕小说删改太大,失去原著凛冽的批判意味。
好在《沉默的真相》不负众望,甚至增添了一丝政治惊悚片的味儿。
卡恩集团总经理孙传福,看似做慈善事业,实际上背地里干着诱拐下岗女工的龌龊勾当。
在他的背后,又有下属胡一浪、正义败类李建国与其沆瀣一气。
哪怕是最后即将真相大白,他们还不死心,甚至想荷枪实弹,来个鱼死网破。
飞扬跋扈的恶棍,使江阳对案件的侦破,变得难上加难。
在揭露孙传福等人恶行的戏份中,有一组镜头迂回得恰到好处。
餐厅,服务员不小心打翻了他们的鱼子酱,看看胡一浪的反应——
强迫女服务员吞食鱼子。
这一组行为,大胆地点出孙传福、胡一浪的胆大妄为。
接着,就是江阳与这些不法之徒的对抗。
但注意,《沉默的真相》并没有以动态的动作戏表现两组势力的过招。
而是以静态的审讯戏码,呈现潜移默化的对垒。
在审讯戏份的景深调度上,通过审讯桌,以及双方不同的人物、人数、道具、镜头等细节设定,传达出人物之间的对抗关系。
剧主列举四场较为典型的审讯戏,做一番分析。
第一场是警员朱伟与孙传福的对手戏。
虽然朱伟把孙传福带进警局审问,但因为孙传福的地位,朱伟拿他没办法。
注意孙传福所坐的位置,以及周边的人物和身后的道具,加之低机位仰拍,竟嚣张到如此地步。
再看俯拍镜头下的朱伟,远远地坐在桌子一角,仿佛他是被审讯的人。
场景反讽,正邪颠倒,无奈感不由分说。
在朱伟出师不利后,接着第二场审讯,江阳直接被诬陷。
此处,镜头多是正反打镜头。
以两面的审讯桌为前景,形成对称构图,给人严肃庄重之感。
然而正是在这严肃的氛围下,一场不公的审判悄然进行。
另外,人数上的不对等,结合镜头所产生的压迫感,将案件越发推向无尽的深渊。
前两组都是压迫,是正义无法彰显。
到了第三次,则是朱伟的行为公之于众,黎明前的暗。
此处,虽说朱伟犯了罪,但他也是迫不得已。
尽管两方人数相差悬殊,还是在强调法律的倾向,但镜头基本上没带强烈的主观情绪,而是客观呈现朱伟的证词。
再看第四次审讯,是记者张晓倩,即当年的受害女工李雪。
这时,不再是之前三次的对立排列,张晓倩的正对不是严良等警局人员,而是侯贵平的遗像。
象征着直面真相的行为,不再是以前的较量与对抗,而预示着真相大白。
封闭环境下,除了压迫与无奈,却还有一丝温情。
比如正义三人组——江阳、朱伟、老陈。
注意这三个人的出场,共同特征是不完美。
委托调查侯贵平案件时,江阳还没有女友积极。
找寻侯贵平真正尸检报告时,老陈还“敲竹杠”,诈了江阳一个月工资。
朱伟一上来就风风火火,仿佛办事没个谱,是个性情中人。
可后来呢?
女友离开了,同事陷害自己,工作也辞了。
但,就算为了侯贵平案直到患上肺癌,就算极端地走向自我正义,就算把财力全部放在案件调查上。
那一桌吃火锅的兄弟,还在!
那夜冤死的人,不会消失在他们的记忆里。
如果说在纵向上,严良、江阳、侯贵平串起了社会正义。
那么横向上,江阳、朱伟、老陈三个人则用兄弟情义,连接起了自我正义。
《沉默的真相》用饭局戏,把男性的热血以及人到中年的失意串联起来。
每一次饭局,实际上是三个人逐渐走向失败的过程。
本来是三兄弟开开心心查案子,结果朱伟被调查,江阳线索又丢了。
在一次次饭局的色调上,从明到暗,暗示了他们追寻真相之路的艰辛。
从白天到晚上,从黄光到绿色墙面映衬的无助心绪。
5次饭局,有开心,有失落,有挣扎,最后归于一滩无可奈何。
最后一次吃饭,最令人动容。
老陈给江阳开了个手机维修店,江阳过意不去,一翻兜,钱包不见了。
他是在找钱包吗?不!
他是在找真相,在找寻这个社会,以及他们三人一直守护的良知。
这就要上升到本剧的形而上主题——正义的缺席。
朱伟在化身送水员时,他关上水站大门,门上小广告留下的印记,正好形成一个字母Z。
而这个Z所代表的,恰恰就是正义。
阳江是无奈的,一辈子换来的不是真相大白,而是疾病缠身。
临死前他想通过自杀来点醒众人,一种类似殉道的行为。
这时候,老师张超认为,与其白死,不如先计划一番,把声势弄大,换取程序正义。
所以,此处的正义产生一个新变体——自我正义。
这一点很像日本电影《检察方的罪人》。
由木村拓哉饰演的导师最上毅,探讨了关于自我正义的话题:
“盲目执着于自我正义的人,终将沦为犯罪者。”
但下一秒,他又喃喃自语:
“惩罚罪人的雨,是不存在的。”
关于正义的讨论,是属于“应该”的范畴,但不是“必然”的范畴。
在追求正义的现实之路上,并不是坦途一片。
追求真相的想法太强烈,也会对自身有所损伤。
我们口口声声说想要寻求真理。
可问题是,真理的存在源于真理缺场下的渴求,即绝对真理之不存在。
没有百分之百的谎言,也没有百分之百的真话,所以也不存在百分之百的正义。
自我正义,便是当对社会正义的憧憬成为泡影,追求完美者的不得已而为之。
江阳的追寻,如韩影《熔炉》中的孔侑,求不得,但仍旧坚持。
最后,江阳在众人的帮助下完成殉道仪式,也不禁让人联想到《大卫·戈尔的一生》。
虽然《沉默的真相》没有把反转做得那么强烈,而是用严良这个角色事先告知观众,江阳可能是自杀的。这就弱化了过度煽情的部分。
但本剧还是有一定情感倾向的,那便是对江阳7年如一日将真相昭告天下行为的认同。
既然聊到了《大卫·戈尔的一生》,那剧主就说说《沉默的真相》与之对比下存在的一些问题。
两部作品都是以一段录像做结局。
但录像带所呈现的是客观事实,这在《沉默的真相》中,却显露出副作用。
廖凡饰演的严良,在剧中以探究者的身份出现。
但,剧集中的他,却类似于凯特·温斯莱特那样的见证者。
开场我们知道严良非常神,是个探案高手。
断案时手上总拿着球,还有自己与儿子、战友之间的关系,足以丰富这个神探形象。
可惜的是,剧集的视角有两个,一个是严良的客观视角,还有一个是江阳的。
所以,后期江阳的剧情铺陈开来,视点成了江阳的客观描述,压根没严良什么事。
尽管严良发现了遥控器、衣架的秘密,但由于解释者是画面中的江阳,严良的主角功用被相对弱化。
尽管如此,《沉默的真相》无论在立意,还是在制作层面,都可圈可点。
瑕不掩瑜,江阳的情感动机,以及行为,都戳中了观众的痛点。
也正是这一情感上的冲击,以及对一些观众来说的情绪反转,让《沉默的真相》高开高走。
通过一连串调查,我们发现的不仅是真凶,还有那些在黑夜中砥砺前行的人。
记住:长夜不是无明,而是难明。
看见真相的那天,依旧可能。
上一篇:《沉默的真相》幕后的一些“真相”|导演陈奕甫自述_电影号图文_电影网_1905.com
下一篇:《沉默的真相》:长夜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