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自话题:10月围城中的每个人物
前言:本来是想写读后感的,但是写着写着变成了人物分析,可能是里面的人物刻画的太好了,涉及剧透,如果没看过的,可以看完有兴趣再来看哦。碎碎念很多,文字很多。
最近,趁着国庆,总算把钱老的这本小说看完了,以前便一直听到别人在推荐这本书,当时只觉得文字太多,总没法沉淀下心来去好好的看它,后面实在闹了书荒,于是开始细心的研读这本神作。
看书前,我并不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只是以前听过这本书,因为仅单单《围城》两个字,于我来说,总感觉是一部有着恢弘世界观,或是一部讲述古代城镇故事的小说,让人还未看便觉得似乎很难懂的错觉。
当我打开这本书时,才知道,原来故事背景是近现代,而方鸿渐的出场,更让我感觉不出,这便是贯穿本书的主人公,原文里是这样写的
方鸿渐也到甲板上来,在她们前面走过,停步应酬几句,问“小弟弟好”。孙太太爱理不理地应一声。苏小姐笑道:“快去罢,不怕人等得心焦么?”方鸿渐红了脸傻傻便撇了苏小姐走去。苏小姐明知留不住他,可是他真去了,倒怅然有失。书上一字没看进去,耳听得鲍小姐娇声说笑,她忍不住一看,方鸿渐正抽着烟,鲍小姐向他抻手,他掏出香烟匣来给她一支,鲍小姐衔在嘴里,他手指在打火匣上作势要为她点烟,她忽然嘴迎上去把衔的烟头凑在他抽的烟头上一吸,那支烟点着了,鲍小姐得间地吐口烟出来。
这么一看,方鸿渐给读者的第一形象就像一个轻浮的纨绔子弟,父亲是前清朝举人,托着这层原因和周家女儿订了婚,方鸿渐心里也是嫌弃这一婚约,恰好周家女儿在未过门前便得了病死去,周家便把这未过门的女婿当成了亲儿子对待,有了周家的依靠,方鸿渐才得以前往国外留学,只是这一留学,什么都没学会,人倒变得取巧,换了几所大学都学无所成,回国前,也只能去买了张假文凭,骗骗周家和家里人。
在回国路上,又遇上了苏小姐,才牵扯出这个时代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交融冲突和人性莫测的讽刺故事,就像钱钟书老先生在序言里所写的: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所以书里才会出现那么多人性的反转,这里是真的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先从书里面出现的第一个女人,苏文纨说起。
一开始在船上看到的苏文纨,大多数人的印象应该和我一样,苏是一个出生世家,腹有才华,清冷而又高贵的女人,她的行为在任何人眼中看来,就是一个妥妥的大家闺秀,能与各个文人墨客间侃侃而谈却又不失优雅,想来大多数的男人都会为之心动,只是她却怎么也想不到,偏偏方鸿渐却不吃她这一套,即使在赵辛楣旁边刻意的表现出对方鸿渐的偏心,也只是让赵辛楣吃了一坛子醋,对于方鸿渐来说,只觉得可笑,又觉得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最搞笑的要数二人夜会苏家庭院时,苏也只敢用洋文让方吻他,若是不清楚她的性格,想来会让人觉得好一个矜持却又浪漫的女子,可能也是因为开了上帝之眼,苏的行为现在看来,活有一种看绿茶白富美的心境,感觉也是有点不恰当的比喻。
再到方吻完她,苏想着她可能已经拿下方了,只是他没想到,方吻完又后悔了,或者说当时他其实应该也深陷在苏的这张网里面,莫名其妙的被苏文纨拉进了她的围城,误会也越来越深,在这段不情不愿的感情里面,方的表现用飘移不定和优柔寡断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明明已经爱上了唐晓芙,却又迟迟不愿意和苏坦白,也难怪方鸿渐觉得
他知道苏小姐的效劳是不好随便领情的,她每钉一个钮扣或补一洞,自己良心上就增一分向她求婚的责任
只是方鸿渐万万没有想到,苏文纨仅仅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和男人周旋,用来气气赵辛楣的工具人,在苏眼中,她只觉得所有的男人都应该垂青于她,她只是喜欢男人以自己为中心,享受着男人为她争风吃醋的样子,然后戏谑的看着身边的男人为她争得气急败坏,这里在赵辛楣,方鸿渐,曹元郎等人谈诗的时候,尤为明显。
或许她对方鸿渐确实有过动心,但是相比来说,她的自傲凌驾了爱情之上。
所以,苏文纨注定是失败的,在方鸿渐这里他是失败的,在赵辛楣那里,她也是失败的,因为她或许远没有想到赵辛楣脱身的如此之快,所以才有了小说后期,在香港时,她对赵辛楣那极尽谄媚的姿态,在读者看来,与她高贵的大家闺秀模样早已相去甚远,反而觉得艳俗不堪,更别提她发国难财时方鸿渐都为她羞耻的境况。
至此,苏文纨,最终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夫人”,和她的高贵,划下了一个句号。
如果说苏文纨是上海纸醉金迷下的霓虹灯光,那唐晓芙便是映在浅浅池塘上的清纯月光,皎皎无暇。
每个人看过《围城》的,都可以看到钱钟书对唐晓芙的偏爱,虽然在对她的外貌描述上,并没有把她写的美貌动人,和苏文纨相比起来,唐晓芙的美或许不值得一提,但是她却有苏文纨所没有的单纯与可爱,在末尾的时候,钱钟书老先生是这样夸赞她的:
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的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有许多都市女孩子已经是装模作样的早熟的女人,算不得孩子;有许多女孩子只是浑沌痴顽的无性别的孩子,还说不上女人。
但是在看书前,和朋友的聊天过程中,朋友说方鸿渐就是个渣男,所以直到苏方二人关系破裂前,我还一直以为这或许是讲这个时代下的爱恨情仇,一个完美的存在嫁给了男人后所遭遇的不完美的待遇,所以当时理所当然的想着,故事情节的走向是否是三个人的情感纠葛。
然而,我把这本书的内核想得太简单了,这样完美的一个人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存在意味着会改变,改变多少会有破坏的趋势,因此,这样一个完美的人,作者怎么可能让她凋零,也难怪书后的附录中,杨绛先生也提到:“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
所以,在前期故事中,即使唐晓芙已经爱上了方鸿渐,但苏文纨又怎么可能放过方,因为对于苏来说,她所得不到的东西,她就要毁掉,这样的性格也就导致了她会在唐晓芙身边说方鸿渐的坏话,有这样的一个人从中作梗,即使唐晓芙再爱,又能如何,她也能只放手,因为对于这样她来说
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
而明显方鸿渐也不属于这一类人,即使他们走到了一起,最后,她也还是会淡出这个故事,成为方鸿渐心里永远的白月光。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切的结局源于方鸿渐的犹豫不决,他的飘忽不定,若是他能及早切断和苏小姐这样似是而非的感情,倒也不至于落得这般地步,也不会就这样郁郁寡欢的离开上海,去了三闾大学开始另一段人生。
既然已经说完书中两个主要的女性人物,也一起把孙柔嘉写了,孙柔嘉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所以还稍微写得多一点点。
孙柔嘉登场之时,我只觉得这应该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罢,也不知道钱老先生给她起这一名字的灵感是不是来源于《烝民》这首诗词,因这里面有一句是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意思是仲山甫贤良有德,温柔善良,而至于“令仪令色”这一句作者却并不符合孙柔嘉的外貌描述,书中是这样写的
孙小姐长圆脸,旧象牙色的罐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都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
这样一对比,和苏文纨的清冷高贵,唐晓芙的清水出芙蓉对比起来,孙柔嘉确实并不起眼。
在前期直到他们订婚前,在我眼中,我都觉得孙柔嘉应该就是一个可爱的女子,特别是她在教学过程中被大学生嘲笑时的戏码,更加加深了我对她的柔弱,性格胆小的印象。
若不是赵辛楣一直在书中提醒方鸿渐孙柔嘉其实是一个有心机的人,她的一系列行为,在我看来都只是一个单纯的表现,这里和方坐车时形容看到的一个涂满粉底的女学生有点异曲同工之妙,方鸿渐形容这女学生“假的天真”,却也没想到孙柔嘉也同样“假的天直 ”。
在很多人看来,孙柔嘉的一系列行为看起来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甚至觉得有些单纯可爱,在坐船时她问方鸿渐有没有看过大鲸鱼,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纯真的小女孩,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幻想;陆子潇给她写信时,她也只是跑来求助于方鸿渐,希望方鸿渐可以给她出主意,然而孙柔嘉比方更清楚要怎么应对,她只是想在方面前营造一个不谙世事,万事需要依赖他人的形象,这在后面方鸿渐也意识孙柔嘉其实比起他来更有主见,也更有野心远不是之前所表现出来的小白兔形象。
再到后面孙方二人在路上被李陆二人遇见时,显得更有心机,一方面表现的像是恋情被撞破恋情一般羞怯,一方面则顺水推舟和方鸿渐表白,那时的方鸿渐原本在唐晓芙身上就已经耗尽了感情,而此时的他对孙柔嘉其实也略有好感,再加上李梅婷等人在一旁添油加醋,方也就自然而然的答应了。
这里有一个细节是,孙闭上了眼睛等方吻,方却自顾自的说“希望你不要后悔”,方其实对于这一段感情是没有防备的,就读者来看,赵辛楣前脚刚愤而离走,孙方就徒然订婚,让人感觉也是显得过于突兀,若是细细想来,恰好是没了赵的存在,孙也就表现的更大胆了,从后文他们结婚也可以看出,孙柔嘉并不喜欢赵辛楣,赵这人太精明,孙的所有动作在赵看来都太过小儿科,有他在,方鸿渐也就更难控制了。
后面方因没有拿到聘书,孙柔嘉便和他一同回了上海,这一路上可以看出他们是有感情的,至少从读者看来,孙柔嘉对方鸿渐还是带有寄望,而方也觉得这样平淡一生也是挺好的。
婚后回到上海,两家人对这两个人的结合也是互相嫌弃的,一个是两人的家境其实都没有很好,在婚前两家都觉得攀上了高枝,另一个是有了苏唐二人的对比,方家老先生和老太太自然觉得孙和他们比起来是天差地别,也就导致孙柔嘉也不愿意多和方家有过多的纠葛,而更愿意和她的姑姑走在一起。
其实,究其原因和孙柔嘉的重男轻女的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孙家对孙柔嘉可以说是不怎么过问的,包括婚姻也没有过多的干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也就导致了孙柔嘉急切的想要逃离这个家庭过去的自己被家庭所忽略,现在的她只想找一个自己能够控制住的人,所以她从初遇方鸿渐时就在不停的评估着,她也自以为是可以控制住方鸿渐的,只是她也没有想到方鸿渐心里早有了一个唐晓芙,方鸿渐即没有向她期望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有为之人,也没有打心底的真正爱上她,更别提方家的两个弟媳也是处处叼难她,丈夫的不争气,夫家的迂腐,也是他们两人时常吵架的导火索。
孙柔嘉对方鸿渐是有感情的,我对孙柔嘉其实并不讨厌,虽然她在追孙的时候确实是甩了一些小手段,但是她却也是实实在在的对方鸿渐是有感情的,从她时常叮嘱佣人照顾好方鸿渐也是可以知道,只是她把夫妻生活想得太简单,加之丈夫的懦弱,又有姑妈和赵辛楣的对比,也就愈发对方鸿渐感到失望。
在结局,作者给出了一个开放式结局,最终他们必是不会离婚的,一是方鸿渐的性格本就摇摆不定,二是孙柔嘉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对方是抱有感情的,他们都陷入了彼此的围城,出不来也逃不掉,或许,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围城吧。
至此,主要的三个女性人物都说完了,接下来是两个主要的男性角色,方鸿渐和赵辛楣,先说下赵辛楣吧。
其实赵辛楣应该算是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了,从他出场之时我便对他讨厌不起来,前期故事中,他唯一的存在感就是为了苏小姐争风吃醋那一段,反而显得他这个人执拗又可爱,抛开这些情节去和方鸿渐对比,赵却是书中活得最通透的一个人。
他的性格一直是我最羡慕的那种性格,能够做到及时抽身的同时又能放远未来,相比方鸿渐的优柔寡断,赵的每次决定和选择都是深思熟虑而又果断的,所以他的事业上的成功是必然的。
从感情上来说,当他知道苏小姐只是把他和方鸿渐当成玩物时,虽然有愤怒和遗憾,但是在感情这一方他本就处于劣势,加上他这人原本就活得豁达通透,便也是及早抽出了身,但是内心对于苏小姐还是留有一丝感情的,这个在三闾大学他遇到汪太太是有迹可寻的。赵方二人唯一相似的应该是在处理感情这件事情上了。
对待失恋时虽然二人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对于那些一段模棱两可的感情,他也一样显得犹豫不决,特别是在遇到沈太太时,明知这样的感情是不允许的,还是对沈太太动了情,但却也不愿意断掉这样的念头,最终也是因为这一层原因才愤而离校,前往重庆。
而他感情的归宿也和方鸿渐一样,方鸿渐在唐晓芙身上耗尽了感情,赵辛楣则把自己小半辈子的感情倾注在了苏小姐身上,最终的结果也是找了一个适合结婚的人过了日子,在感情上,他们兄弟俩一样是输家。
但在事业上,赵却比方来得更加深谋远虑,虽然在选择三闾大学的时候多少有一些因素是苏文纨嫁给了曹元郎,但在书中他所表现出来的睿智,谋略都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被汪太太故意构陷,高松年和汪处厚误会时,他也是二话不说的就离开了这所大学,前往重庆谋求仕途。
所以,赵辛楣的性格相信看过《围城》的人基本上都会喜欢,机智幽默,对待感情又专一,若是女生,也会倾心这样的男生。
再说他在书中的作用,可以说是整个故事的推动者,书中方鸿渐的两次变迁都和赵辛楣有着很直接的关系,第一次是赵辛楣误以为方鸿渐喜欢苏文纨,为了把他调离上海,把他推荐给了三闾大学,而后阴差阳错的也跟着方鸿渐去了大学,这是第一次变动;第二次变动是赵辛楣离开三闾大学后留在方鸿渐的一本书导致了方鸿渐被学校排挤从而离开了三闾大学,当然,方鸿渐和孙柔嘉的结合一定程度上也有赵辛楣添油加醋的成分所在。
纵观全书,赵辛楣可以是贯穿整本书的一个配角人物,他的作用不仅是推动剧情的发展,一方面也是用以衬托方鸿渐的无能和失败,也因此,赵辛楣的性格才会如此惹人喜欢,方鸿渐此生最幸运的,或许就是遇到了赵辛楣这位挚友吧。
最后再说方鸿渐吧,其实从上面几个人物的分析来看,我们大体就知道方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优柔寡断,性格上浑浑噩噩,就好像赵辛楣所说的:“你这人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一句话就点明了方鸿渐人物性格。
你若说他讨厌,但你在读完整个故事后,他在书中做的不好的也只是在对待苏唐二人时,感情的处理没有当断则断,所以导致了他爱情的悲剧,至于假博士一事,也没什么值得可令人讨厌的点。
方鸿渐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中西方文化有着巨大冲突的时代,也是新旧文化交换的动荡时代,所谓复杂的文化和时代衍生出复杂的人物性格,这便是方鸿渐。
方鸿渐出身在一个传统思想的家庭,父亲是前清朝举人,书中在一开始时也说了方鸿渐在未出国前是一个各方面都传统保守之人,而从国外回来之后,他的思维与生活都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思想,而这与他骨子里的旧文化是相冲突的,处在这由文化构筑而成的围城,他没有办法去完全适应及改变自己,于是他干脆放弃挣扎,随波逐流。
回国后,托了周家人的人关系进了银行工作,之后也是在赵辛楣的推荐下才得以去三闾大学任教,再到后面从三闾大学回上海后所就职的工作也是赵辛楣推荐的,他并没有主动积极的去寻求自己的生活,无论怎么变化,他都始终依附于其他人。
他有反省过吗?有的,但是他并没有实际去行动。就好比在三闾大学时,他没有接到下半年的聘书,他在心里想着一定要去找高松年理论一番,还准备了辩驳高松年的满满的说辞,然而事实是,他没有这样去做,一方面是他自己没有勇气去对抗,另一方面也是听了孙柔嘉的话,在出走之后收到高松年来的看似抱歉实则嘲笑的信件后,他也只是把气得把信件揉成纸团丢给了孙柔嘉,愤愤不平,换做现代的话来说,多少有点无能狂怒。
而在书的结尾中,孙柔嘉让他去姑母公司上班时,他愤怒的说道他才不愿意做资本家的走狗,可是他又可曾想到,他当时所上班的周家银行也是地地道道的资本家,所以孙柔嘉也只是骂他“懦夫”,他也无话可说,无可辩驳,只是无力的躺在床上,听着时钟滴答滴答的敲响。
或许,方鸿渐把这个社会想得太单纯,当我们踏出社会时,我们才会意识到现实世界是充满着虚伪与荒唐的,因为需要我们去打理的不止我们的生活,还有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方鸿渐则是这躺时代列车中顺势前行的人,被时代的洪流推着向前走,他没有选择的余地,不甘于同流合污又要趋炎附势,不屑于小人模样却又酸溜溜的,想抗争又畏缩,注定了他这悲剧的一生。
其实,钱老先生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应该也是把自己的一些经历或是思想的矛盾附加在了方鸿渐身上,钱老先生所生活的时候也正好是中西方文化冲突的一个时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出身于传统的家庭,也曾去国外留学归来,兴许是他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文化冲突,也曾经迷茫过,于是,他透过方鸿渐这个人物,写出了他对当下社会的不满,讽刺这个社会上那些迂腐的校园氛围,也嘲笑这个时代下的人总以世俗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新文化,人也变得世俗起来。
正应了赵辛楣的话“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那个时代下的人,大抵也是如此吧,他们只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他们还没有时间去消化突如其来的新西方文化,就被迫去接受这样的冲突,有些人选择顺应时代的潮流,像孙柔嘉和她的姑妈,有的人选择委曲求全,像方家先生,而有的人则在这个漩涡中摇摆不定,如方鸿渐。
如果折射到现实生活中,其实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方鸿渐的影子在的,有时候我在看书时,总觉得方鸿渐像极了自己,渴求安稳但是又不甘安稳,觉得自己在未来应该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可是事实告诉我,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生来平凡,一辈子兴许也就是个普通人。
他的正直,他的懦弱,他的愤怒,他的无能,他的理想,他的迷茫,我们都曾经或多或少的体验过,就像一个人生的缩影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我并不讨厌方鸿渐,反而有点惺惺相惜之感,有些时候,他恰好代表了这个社会一部分的人,一生中忙忙碌碌,却又碌碌无为,终其一生,也就是成为了社会里面那80%的普通人,毕业,工作,结婚,生子。
故事里面方鸿渐的结局我们不得而知,对于这样看似仓促的结局,实际上更加符合我们的现实生活,因为他往后的生活,大抵也是如此平淡的度过,按方鸿渐的性格,是不会和孙柔嘉离婚的,然后再去找赵辛楣,再陷入下一个循环。
再就没什么可写的了,其他人的也不想多做分析,但是里面的每一个配角都是为了故事而生,而不是强行加入来引起戏剧冲突,他们的每个人的性格在方鸿渐赵辛楣眼中,都被刻画的入木三分,都是值得去细细品味的。
最后要夸一下钱老先生的文笔,我真的太爱了,除了人物刻画外,语言诙谐幽默,特别是里面的比喻,真的是值得好好一读再读,有兴趣看的话,请一定要细细品品钱老先生对一些人物形象,还有一些周围环境的描写,你会发现每一处都让人惊艳。
标签组:[围城] [方鸿渐] [孙柔嘉] [唐晓芙] [苏文] [人物分析] [苏文纨] [赵辛楣]
下一篇:《围城》中的人物分析【最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