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垃圾?”这个让中国人头疼的问题,日本花了40年也没搞明白_分类

首页 > 国际 > 正文
2021-06-01

发表自话题:日本男子失业3年0开销生活

原标题:“什么垃圾?”这个让中国人头疼的问题,日本花了40年也没搞明白

【军武次位面】: 无限健制

扔放垃圾的阵仗跟抓逃犯一样,到底发生了啥?

“你是什么垃圾?”在相当长时间里,在大多数国人理解中这句话绝对是一句骂人话。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就在这几天“你是什么垃圾”已经成为火遍全国、网络的流行“问候语”。

▲最硬核的问候语“你是什么垃圾”?

1.“你是什么垃圾?”

就在7月1日,上海成为首批46个实施垃圾分类城市中的第一个“试水者”,号称“史上最严”的《生活垃圾管理体例》开始正式实施(个人违规投放垃圾处以50-200元罚款,企业处以最高5万元罚款)

▲上海首张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罚单

尽管垃圾分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魔都普及,但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改变几十年都没变的生活习惯绝非易事。很快,在7月1日上午,上海执法工作人员就对一家五星酒店开出了第一张罚单,当日全上海共开具责令整改通知600多张。

当然垃圾分类的影响远远不限于垃圾本身和罚款那么简单,除了扔垃圾习惯的改变,上海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些许变化,甚至被垃圾分类活生生逼成了“段子手”。

▲无处不在的垃圾分类宣传语

首先是日常用语,正如前文所说,“你是什么垃圾”,“XXX(物品)是什么垃圾”已经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热搜流行语,如果聊天没话题,甚至可以用垃圾分类做引子,可以起到绝佳的社交效果。

网络上“让猪试吃垃圾”硬核垃圾分类法,以后孩子问父母“我是哪儿来的”,爸妈也不能回答“垃圾桶里捡的了”,毕竟孩子还没法区分到底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

▲小猪佩奇很忙既要拍动画片

还要为中国人民试吃垃圾

为了宣传垃圾分类上海也是煞费苦心,就连在文娱领域也出现了垃圾分类VR游戏、垃圾分类改编歌舞、垃圾分类版经典老歌等等让民众意想不到的宣传方式。

▲垃圾分类VR游戏

▲分类垃圾桶协奏曲(图片来自 观察者网)

垃圾分类还改变了商业模式,周边产品销量与热度都一路走高。诸如垃圾分类少儿教育图书、垃圾分类APP、便携式分类垃圾桶在网络上流行。

▲垃圾分类向导APP,应用市场热门

▲便携式分类垃圾箱,和战术挎包形似...

很多网友笑言“垃圾分类把上海人整疯了!”“上海人看到四选一就头疼!”....

▲现在上海人眼中的世界是这样的...

不过现在笑还为时过早,友情提示一下,上海并不是唯一一个实施垃圾分类的城市,还有45个城市也要陆续推广垃圾分类了....是不是感到脊背有些发凉呢?

▲这张图可以说很精辟了

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并没有垃圾分类的法规和执行经验,普通民众也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因此中国的垃圾分类系统就必须要借鉴外国的经验与教训。就现在来看,中国的垃圾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在垃圾分类上做到极致的日本。

2.“以日为师”

“垃圾分类有没有必要?”,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行,人们的疑问也不绝于耳。相比于百余年逐步建立起垃圾分类体系的欧洲,40多年才形成“世界最严”垃圾分类的日本,中国在短短几年要做几十年的事业,看起来确实有些“急”。

▲上海某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与宣传栏

然而留给中国处理“垃圾山”的时间并没有日本那样充裕,之所以加速推进垃圾分类,是因为中国很多城市已被垃圾“包围”,垃圾处理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据统计,中国和印度人口占世界人口总量的36%,两国每年制造世界27%的垃圾(美国以4%的人口制造12%的垃圾,人均垃圾制造量世界第一)。中国每年产生的垃圾多达4亿吨,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缺口在1000万吨以上(2015年为1100万吨)。

▲中国某地农村露天堆放的垃圾

垃圾带来的空气、水体、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中国环境的一大顽疾;早在2003年就有调查数据显示,全国 668 座城市中已有 2/3 被垃圾包围,1/4城市已无余地处理垃圾。

而任由“垃圾肆虐”的后果,隔壁的印度已经为我们“趟了雷”:就在今年,印度首都新德里郊外一座占地约合40个足球场、高度达65米,相当于17层楼高的巨型垃圾山引起了诸多媒体的关注。

▲印度新德里郊外的垃圾山

糟糕的是,这座垃圾山高度还在不断增加,预计明年就会超过泰姬陵,而无计可施的印度人只能眼看着这座山越来越高,成为新德里的新地标,现在甚至开始考虑给这座垃圾山安装引航灯(提示民航飞机)...

为了不重蹈印度的覆辙,中国已经到了必须做出改变的时刻。

▲过不了多久这座“山”就要装上引航灯了

前文已经提到,邻国日本的垃圾分类的确是一个合适的参考借鉴对象。如果要用一个字形容日本的垃圾分类,军武菌觉得最贴切的字就是“细”。从垃圾分装、投放到知识普及教育,日本对这件稀松平常的小事做到了“事无巨细”的程度。

首先在垃圾投放上,日本一般将垃圾分类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资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难分类垃圾六大类,目前在上海推行的垃圾分类法(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与日本分类法大致相当。

▲注意日本各地的垃圾种类划分不尽相同

有的地区垃圾种类能细分出十余种(有地区达到45种)

有的地区可能种类较少

而每类垃圾的回收方式、回收时间都不尽相同,一周七天,每天回收垃圾种类不同,回收时间段也不同。要把这些条条框框记住并不容易。

例如可燃/不可燃垃圾,居民需要买专用的可降解塑料袋分装,而粗大垃圾则要购买处理劵(体积越大价格越高),在特定时间放在垃圾处理点交给专人回收。

▲日本为提醒国民每天回收垃圾种类而特制的日历

至于垃圾分类则更要让外国人疯狂,如今上海人在奶茶杯、小龙虾壳属于哪类垃圾的问题上犯了难,而在日本,这些分类难题每天都在上演:电池和电池包装要分类,而电池包装上的纸制材料和塑料透明壳则必须分开;

▲喝完一瓶水都要分四步处理塑料瓶

一瓶水喝完后瓶盖、标签带和塑料瓶分属三种垃圾;中小学校学生喝完牛奶后,不仅要把吸管从盒中取出,还要把牛奶盒剪开洗净晒干,由工作人员择日回收;甚至在一些地区,回收印刷品时要把装订的金属钉取下...

▲日本小学生回收牛奶盒

日本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同样下了大功夫,从幼儿学前教育到大学、进入社会,针对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垃圾分类宣传方式。

▲日剧中的关于垃圾分类的剧情

甚至在日剧、动漫中都会有关于垃圾分类的剧情,很多赴日生活学习、旅行的外国人在日本领到的第一份“礼物”就是一本几十页厚,有多国语言译文的垃圾分类手册。

▲日本较为泛用的垃圾分类提示图

其实具体内容一页根本不够讲的

值得注意的是,能把垃圾分类做这么细并非只是因为日本人的“高素质”。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严格的法规和高昂的违法成本——

▲日本街头常见的警示语(右下角是惩罚措施)

垃圾放错地方被拒绝回收是小事,乱扔乱倒可能面临着巨额的罚款和牢狱之灾(最高5年有期徒刑与1000万日元罚款,约合60万人民币),违规的人自然少之又少。

3.分类真的有用吗?

日本垃圾分类细致的例子的确不胜枚举,由于媒体多年来的大肆吹捧和报道,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中形成了这样的“刻板印象”: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是“世界第一”,中国也要向日本看齐。然而日本垃圾分类的真实效果真的有那么好吗?

答案可能颠覆很多人的认知——收效甚微。引用日本对现行垃圾分类持反对意见的研究者话说就是“垃圾站给仔细分类后的垃圾开出“回收证明”,转身却又将它们送进了焚烧炉。”简而言之就是分来分去,最终还是一把火烧了。

▲日本大阪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图片来自网络)

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垃圾回收再利用率,并将有毒有害垃圾做专门无害化处理。而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2013年日本垃圾回收再利用率还不到20%(现在约为22%),也就是说剩下的垃圾不管日本人怎么分,最终都会被烧掉。

▲世界垃圾回收利用率前20位的国家/地区/城市

中国台湾地区为52%,广州市为35%

而日本仅为21%

垃圾处理端的“一视同仁”,让日本民众费尽心思做的垃圾分类失去了意义。而民众为此付出的,是高昂的时间成本与经济开支:仅仅是把水瓶、电池包装等废弃物拆分这样的操作累加在一起,日本人每天就要付出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日本不同种类、容积的垃圾袋价值

在0.5元到5元人民币不等

经济负担也是显而易见的,分装垃圾的可降解塑料袋并不是免费品,需要到超市花钱买,而处理一件废旧家具或大件电器,可能要花费几十块甚至上百人民币。而在中国,把这些东西交给废品收购站,物主甚至可以得到一笔小收入。

除了民众要付出额外的时间和金钱,公共服务也要承受更大的压力。相较于粗分类的垃圾回收,由于每辆垃圾车只能回收一种垃圾,分类垃圾回收车的“空载率”很高,

▲100吨垃圾在不分类时需要4辆车运载5次

而分类后则需5辆车运载5次,增加了成本

(图片来自 公众号漫话日本)

这样就导致空间利用率变低,但回收车辆数量却要更多(回收不同种类垃圾)。使日本出现了居民家中特定种类的垃圾囤积,外面垃圾车却无法满载的“怪象”。无形中增加了包括车辆燃油费、人工费、环境处理在内的诸多公共费用。

▲原本1-2个垃圾箱,垃圾分类后要放置4-6个

这也增加了公共开支

此外,推行垃圾分类还导致了更多的浪费。例如日本家庭处理废弃的食用油时,需要买一种特殊清洁剂将油脂凝结成固体处理。而清洁剂同样会产生垃圾和污染,用于宣传分发的几十页厚的垃圾分类手册,耗费的也是木材,而最终也需要被回收。

▲东京某区的垃圾分类手册厚达34页

堪比一本杂志

4.中国怎么做?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提高,每个国家都会在不同时间段或多或少的面临垃圾处理问题,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诸多经验教训已经表明。在人类与垃圾“大军”的斗争中,垃圾分类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能在根本上解决垃圾泛滥的问题。

▲其实发达国家才是垃圾制造大户

垃圾分类在日本被发扬光大,但日本并不是垃圾分类的发源地。世界上实施垃圾分类的国家有很多,大多为发达国家。市面上吹捧诸如德国、瑞士、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报道很多,但实际上这些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处理同样面临与日本一样的问题。

▲中国从2018年1月起开始全面拒收洋垃圾

▲中国海关工作人员截获偷运入中国的洋垃圾

很多发达国家,吹嘘有极高的垃圾回收率,但实际上只不过是把“出口”后剩下的垃圾回收处理而已(包括日本)。没错,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主要垃圾处理方式就是把垃圾出口到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用他国的绿水青山来换自己的一身“清净”。

▲在焚烧的洋垃圾堆中奔跑的中国儿童

然而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开始拒收“洋垃圾”,发达国家营造的清洁假象便一一破碎了,韩国、英国、澳大利亚都出现了垃圾堆积成山的“景象”,而这些国家却在指责中国拒收垃圾,才造成了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

▲今年韩国最大的垃圾山燃烧数月

而韩国人却怪中国拒收垃圾导致垃圾堆积

中国作为一个长期饱受洋垃圾之苦的国家,绝不能、也不会再走这些发达国家转嫁垃圾、祸害他国环境的老路,同时也要借鉴日本的垃圾分类经验教训,开辟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垃圾处理方式来。

▲中国曾是世界第一垃圾进口国

饱受“洋垃圾”之苦

其实垃圾处理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处理端的能力不足,加大在垃圾处理方式上的投入,采取多种举措提高垃圾、废弃物的回收率;这点对于目前垃圾回收利用率并不高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在20%左右)。

▲中国2004年-2015年垃圾处理比率变化图

可见焚烧和填埋仍是主要处理方式

(图片来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发展环保产业、无害处理技术才是核心办法,垃圾处理量提高可以扼制垃圾围城,垃圾处理技术进步使得垃圾分类无需过细,也能降低居民分类垃圾时间、经济成本。

▲深圳在建的世界最大垃圾焚烧发电站

预计每天将焚烧5000吨垃圾

全年发电量达5.5亿千瓦时

其次,垃圾分类划分要根据中国自身情况制定,不能完全照搬日本,在细节上也要注意优化:例如考虑到中国人口更多,放宽、增加投放垃圾的时段,同时分发容量更大的垃圾桶,为居民配发分类垃圾袋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堆积问题。

▲上海目前现行的垃圾投放时段

对于人口密集的大中型中国城市而言还是较短

垃圾分类最终要靠百姓去执行,民众能否把垃圾分类知识听进去,是问题的关键。宣传教育任重而道远,中国要想做到像日本一样的垃圾分类全民普及,可能需要历经几代人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推广。纵使成本高昂,也要持之以恒。

▲中国上海为中小学生印发的垃圾分类手册

“你是什么垃圾?”对于这个看似简单的“灵魂拷问”,那些西方的发达国家并没有找到答案;而日本花了40年也没有摆脱它的困扰。相信中国能在未来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让每一袋垃圾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归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组:[垃圾分类

上一篇竹子说日留:留学日本0花销?!进来康康你也可以(建议收藏)

下一篇留学生活篇:在日本0元置办你的新家!_家具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